略論朝鮮族文化心理特點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從民族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一個民族的心理特點,是特定民族長期受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制約的結果,也是民族文化的積淀。民族心理是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或者說民族心理的內涵就是民族文化,故此我們習慣上稱民族心理為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主要包括,民族意識、民族情感和民族習慣。
  朝鮮族做為中國56個民族的成員之一,既具有中華民族整體的文化心理特點,又具有其他民族所未有的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朝鮮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充分表明了朝鮮族在民族意識、民族情感和民族習慣方面經歷了其他民族所未走過的歷史道路。具體分析如下:
   一、朝鮮族的民族意識
  所謂民族意識是指對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點的認同,是一種綜合反映和認識本民族生存、交往、發展及其特點的社會意識。它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前提和基礎,是民族群體對自身的存在、發展、價值觀的認識,是一個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
  朝鮮族民族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也是朝鮮族文化的內化過程。說它是一個歷史過程是因為:中國現有的朝鮮族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根源。早在20世紀初,中國的朝鮮族曾在朝鮮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極度的蹂躪和殘酷壓迫,遭到非人待遇,被日本帝國主義歧視為“先蓋”,過著連乞丐都不如的生活。這迫使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和心愛的故土,跋山涉水,千辛萬苦移居到中國成為中國現有的朝鮮民族。到中國后又受到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剝削和掠奪。這種雙重壓迫使朝鮮族在身心兩方面遭到了沉重的摧殘和打擊。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生活環境下,朝鮮族民族成員之間產生同生死共患難的情緒、情感,形成民族成員之間互相親和的需求和動機。而這種需求與動機,促使朝鮮民族成員之間形成互相幫助,緊密相聯系的內在動力,進一步成為增強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民族團體凝聚力的強大的心理動力。正因為如此,朝鮮族的民族意識中尤其突出的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高度的民族內聚力和向心力。
  朝鮮族的民族意識又是一個文化的內化過程。所謂文化的內化過程是指文化通過某種方式和途徑進入民族成員的心理結構的過程。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同化和順應理論認為,同化是個體將文化直接納入自己心理結構的方式,而順應則是先調整和改變自己的心理結構后再同化文化的方式。朝鮮族由于它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文化環境中,運用同化與順應的方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朝鮮族的一些民族意識,如自強性、內聚性、自尊感、自識性等對本民族的發展起積極作用。朝鮮族的民族意識還表現在政治、文化、經濟及教育等其它各領域方面。如經濟方面不斷增強富強意識,追求更加完善的經濟效益來提高本民族生活水平;文化方面不斷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及其他各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意識增強;政治方面自治、自主意識和參政意識明顯提高;教育方面不斷強化素質意識,調查表明朝鮮族的文化素質高于其他民族;民族區域內的科技、藝術、民族自身存在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增強。
   二、朝鮮族的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是一個民族的成員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語言、內容、利益等方面所產生的情感。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由此可見,民族情感是不同民族滿足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的方式與手段,是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它是對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點的熱愛的體驗,是一個民族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民族情感是在民族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有諸多的表現形式,但通常體現在民族心理氣氛和民族自尊感兩方面。
   (一)民族心理氣氛
  民族心理氣氛是指在民族群體中占優勢的認知態度和情感的綜合表現。一個民族良好的心理氣氛對本民族的進步和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民族成員由于共同處于相似的政治、經濟地域、文化環境,因此他們的心理素質雖有差異,卻存在某些共同的要素,使得民族成員的心理表現出某種同質性,在行為上表現為某種相似性,這就是民族心理的共同傾向——民族心理氣氛。而這種心理氣氛是由于為了滿足共同的需求而產生的較共同的情緒、情感,因此極容易成為共同的民族情感。比如:朝鮮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掛艾蒿和紅綢布,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使朝鮮族人免去了大災難的老太太。這一傳說體現了朝鮮族崇高美德和民族價值觀念,并且以此日為民族節日來進行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反映了朝鮮族深層的文化心理,而這種心理上的共同趨向,促使本民族的每個成員心理上互為認同,互相親近,并共同維護本民族的形象,強化了民族的自覺意識和本民族的屬性覺悟,增強對本民族的熱愛。在共同心理動力的驅使下,每個民族成員時刻感到自己是整個朝鮮民族中的一員,認識到本民族的生存價值,使民族成員之間目標的整合、理想、信念、動機、興趣等個性傾向的一致、心理上的相容;民族內部的團結創造了最良好的情感境界和和諧的民族心理氣氛。
   (二)民族自尊。
  自尊是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情感。民族的自尊是對民族成員在其他民族成員之間的形象、威望、平等、獨立人格及對它的承認、接納;情緒情感等個體自尊的諸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民族成員又總與它所從屬的民族存在著普遍的認同感。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尊與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威望與安全存在密切的關系。無論是哪一國家、哪一民族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在社會事物中各民族成員之間應該友愛、平等。作為民族成員總是為自己民族的繁榮而歡喜,為自己民族的衰頹而沮喪。朝鮮族的民族自尊感要求每一個朝鮮族成員與他人交往時,應以禮待人,尊老愛幼,待人熱情和氣,時刻維護和保持朝鮮民族的形象和威望,同時要求其他民族對朝鮮族的認同,人格上的平等、友愛和尊重。
  不甘示弱、頑強拼搏是朝鮮族較為典型的民族自尊感之一,它滲透在各個領域中,通過各種社會活動表現出來。
   三、朝鮮族的民族習慣
  所謂民族習慣是人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現象,就其內容來說是十分廣泛的,主要有服飾、飲食、居住、生產、婚姻、喪葬、節慶、娛樂、風氣習尚、禁忌和交往方式等等。民族習慣是民族文化傳統的延伸,是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的具體表現。朝鮮族的飲食習俗、節日習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歷史傳統和心理感情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
  (一)飲食習俗:飲食習俗是不同民族長期從事生產特點和食用某種食物的結果,使他們逐漸形成各自特有的飲食生理及心理適應。別具一格的飲食習俗透視出朝鮮族熱情好客,渴求交往、平等、友愛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意識。
  (二)節日習俗:民族節日是民族團體中相互交流感情、思想觀念,產生民族認同與同化的最好機會和場所。它標志著民族的團結、上進、和諧、希望與理想,集中體現了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
  朝鮮族節日習俗滿足了民族成員的各種社會性的需求,以特定的交往方式和手段來相互認同、同化,進一步強化民族意識,增強了民族內部的團結。
  民族的凝聚力是使民族興旺發達的粘合劑。朝鮮族應不斷發揚自己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應及時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華,同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師專
   責任編輯:都永浩
  
  
  
黑龍江民族叢刊哈爾濱41-42,52A849民族研究崔英錦19971997 作者:黑龍江民族叢刊哈爾濱41-42,52A849民族研究崔英錦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7:11

[新一篇] 略論文藝學的跨學科研究

[舊一篇] 略論波普爾關于事實與理論在科學知識增長過程中相互關系的觀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