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靈之絕唱    ——看電視劇《青衣》斷想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如果說黃蜀芹執導的電影《人鬼情》時隔多年,仍令我回味難忘,那么導演康洪雷繼 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之后的另一部成功力作《青衣》,又讓我找到了久違的感覺 ,她就像塵封多年的記憶,被重新喚起潛藏的激情。盡管諸多的知名導演曾涉足影視劇 的女性題材,但我個人一直以為對女性世界詮釋最好的還是這兩部作品,甚至可以說是 女性心靈之絕唱。
    這并不言過其實。尤其是20集電視連續劇《青衣》,雖以四代戲曲青衣演員的舞臺生 涯為線索,但展示的卻不只是她們的藝術人生,更是她們心路歷程的探究。這種對女性 心靈的挖掘是令人震顫的。我敢斷言,大凡真正看懂該劇的女性,都會毫不猶豫地坦言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嫦娥,或者說我們就是那個奔月的嫦娥。所以,我認為該劇是非 常難得的精品,她一舉奪得電視劇“飛天獎”的幾項大獎也是勢在必得。
    在這里,我只是作為一個女性(不是作為研究學者),迫不及待又情不自禁地來表達我 的感性化的想法,并真誠地感謝編導者及全體攝制組成員對作品近乎完美的詮釋和演釋 。我想,這不是我個人的一時沖動,而代表了絕大多數女性的心聲。
        懂得女人
    投資方能夠出資800萬拍攝《青衣》,是極有眼光的。難得碰上這樣一部好本子,再加 上優秀導演和大腕演員的通力合作,注定了該劇的走紅和成名。而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主創人員在藝術構思上把女性最內在的東西挖掘得淋漓盡致:女人在現實生活當中往 往充當的是配角,只有在夢幻中才是自己的主宰。于是,柳如云、筱燕秋式的青衣們在 戲中活得最真實,最沉醉,最有滋味。雖有無奈,但卻是痛并快樂著,她們是在用一生 守護著心中的嫦娥。用原著作者畢飛宇的話說:“《青衣》只關注兩個人:男人和女人 ;《青衣》只關注兩件事:幸福和不幸福。”
    當然,電視劇《青衣》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又不是簡單地展示生活真實這單一的主 題。它還有更深層的東西在引發觀眾去思考:究竟怎樣理解幸福和不幸?如果說柳如云 、筱燕秋式的青衣們人戲不分,在現實生活中屢屢受挫是所謂不幸和人生失敗的話,那 么她們對舞臺和唱戲的癡迷所達到的人神合一的境界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正如劇中 投資方鄭老板評價春來和她的老師筱燕秋所說的那樣:“你是演嫦娥,筱燕秋就是嫦娥 ,就差這么一點點。”可就是這么一點點,筱燕秋才堪稱是真正的青衣,她是用生命和 靈魂支撐起偌大的廣寒宮,使嫦娥在凄涼和孤寂中回味人間的溫暖。
    柳如云、筱燕秋式的青衣們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嫦娥,可又有幾人真正懂得她們呢?能 有多少人知道女人最需要什么和她們以一生去掙扎的東西?于是,青衣內心的疼痛是每 個女人(甚至也是男人)心中都有的,它無所不在。雖然《青衣》的劇情表面上是幾代青 衣人的夢,反映的是戲中人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隔得很遠,其實細細品味, 就會發覺她不只是別人的故事,同樣是我們自己的故事。青衣那種內心的苦和痛,那種 對現實的不甘與夢想的任意飛翔,看似清淡如水,實則滿溢辛酸,令人心碎。因此,導 演康洪雷曾有言:“《青衣》的戲中人,會讓更多的女人看到自己曾經不甘的夢想。” 恐怕這也正是該劇的魅力之所在吧!
        演繹著被憐惜的女人
    電視劇《青衣》走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演員的出色表演。可以說,劇中女性角色 的塑造都比較成功,四代青衣各有特色。即便是功于心計、不擇手段的李雪芬和春來, 一旦她們扮上嫦娥的戲裝,觀眾也就認可了她們的表演。因為她們同樣癡迷這個舞臺, 同樣愛著月中的嫦娥,她們均不同程度地演繹了被憐惜的女人——讓人欲罷不能,又恨 不起來的一種心疼的感覺。
    尤其是演技派見長的演員潘虹和徐帆,以細膩的表演于細微處絕好地傳達了兩代青衣 那戲如人生的凄絕之美。她們牢牢地抓住了青衣的魂:青衣就是女人,人生就是戲。用 潘虹的話說:“我演的是極品女人,把‘青衣’作為一生的標記和符號,雖壓抑、克己 、內斂,卻更堅忍。”雖然潘虹在劇中的戲并不多,但觀眾卻深深地被她飾演的角色所 感染,她演活了一個極品女人的氣韻。
    徐帆也說:“《青衣》是我最滿意的一部作品。筱燕秋是戲癡,愛戲如命。”特別是 她飾演的筱燕秋的那種無奈、飄忽不定和迷茫的眼神,形象而又傳神地演繹了那個沉醉 在嫦娥世界里的青衣。如筱燕秋在她30歲生日時,借酒澆愁,在家中廚房把圍裙當水袖 ,把菜刀敲擊面板的聲音當成舞臺鑼鼓而上演的“那出戲”,給觀眾一種愛莫能助和心 疼的感覺。再如,她告別戲臺的最后一場演出(在劇場外面的空地上),她扮好裝又默默 地來到服裝間,靜靜地張開手臂等待穿上戲服的動作,都較好地詮釋了“用一生入戲的 青衣,早已忘記來時路”的戲癡形象。即便她在現實生活中未必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 母,就像“剛從月亮上下來,還沒找著家門”的嫦娥,觀眾還是能夠給予同情和理解。 她的心太苦了,但決不是她吃錯了藥,是“老天爺給了她青衣這碗飯,卻不給她戲唱” 的宿命。
    這里,還必須提及的就是飾演春來的演員馬靜——現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二年 級的學生,她是在報考電影學院的校門口,偶然被導演發現并選中的。她是在一邊排戲 一邊復習功課中完成了兩件事:一是成功地塑造了春來這個角色;一是考取了北京電影 學院。可以說,正是她在劇中出色的表演為這部戲增色不少,她把春來那種任性、世俗 又不失聰明的執⒀菀锏牧芾煬≈隆?br>    再加上程派戲曲演員張火丁那幽怨的唱腔,更是把觀眾帶入了中國傳統戲曲美妙絕侖 的境界。因此,演員們爐火純青的表演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四代青衣不同的人格魅力及她 們惹人憐惜的女性情懷。
        頌揚了執著的女人
    與這四代青衣相比,男性在劇中往往顯得軟弱、蒼白,甚至缺席。作為男人,無論是 劇團圈內的魏笑天、喬丙璋,還是圈外的鄭安邦、面瓜,都不是奔月嫦娥的那個后羿。
    第一代青衣柳如云以一生苦守一句愛情承諾,一等就是一輩子,直到臨終前才聽到魏 笑天已經太遲的“妻呀”的呼喚。筱燕秋雖然嫁人,但內心一直枯井一般,除了唱戲, 再沒有了生命中的那份激情。她與喬丙璋十年后重逢的對話,可謂字字血淚:“十年的 時間,對你眨眼就過去了,對我則是痛不欲生的一輩子。”
    即便是面瓜(傅彪飾演的好男人、模范丈夫),我們每每為他對妻子和女兒的愛感動不 已,但同時也替他悲哀,他給予了妻子無微不至的物質關懷,惟獨或者說根本不了解妻 子筱燕秋的精神需求。他有一句口頭禪:“家里什么都有了,啥也不缺,你還瞎折騰什 么?誰家不都是這樣過日子?吃錯藥了吧?”再說作為劇中的投資方鄭安邦,同樣沒能免 俗。為了圓二十年前的嫦娥夢,他投資《奔月》且點名非筱燕秋A角莫屬,可在第四代 青衣春來的年輕貌美面前,他一點點喪失了男性的尊嚴,朝令夕改,筱燕秋能否登臺演 出就隨著他的旨意起起伏伏。特別是他看透了春來的品性,卻還不由自主地跪倒在春來 的石榴裙下,任被春來的小手段拋來耍去,甚為可憐之至。倒是春來的那句話,“我是 我自己。我就是不喝你們男人配的藥,憑我自己的本事,照樣能飛上天去。”顯示出一 種時代女性的進步。
    當然,像柳如云、筱燕秋式的青衣們的人戲不分,“這種純真的人隨著新世紀的到來 ,越來越少,真是遺憾哪!”雖不無無奈,又是一種必然。即該劇的境外之境:她們心 靈上的魂就是青衣。于是,筱燕秋對只有一個觀眾的最后一場演出發出的心聲:“我要 唱,唱給天,唱給地,唱給心中的觀眾”,還有一句暗含的潛臺詞——就是唱給懂得嫦 娥的觀眾。劇情結束了,但夢中的嫦娥依然會成為青衣們一生的追求。
        令人遺憾的敗筆
    縱觀該劇,編導者很注意每一細處的精致,但美中不足,也有遺憾。如柳如云去世時 筱燕秋獨自在劇場外唱戲的那兩場戲,本該是劇情的高潮,也應該是最催人淚下和令人 回味的,卻仍覺渲染不夠,特別是該劇以客串的張紀中的畫外音來結束,不僅索然無味 ,且有畫蛇添足之感。
    其實,筱燕秋還有更多可以挖掘和表現的東西。筱燕秋不應該就這樣匆匆收場,與其 這樣殘缺和無奈,莫如讓這個角色倒在她摯愛的舞臺上。否則,她今后的路怎樣走?可 能比死更難熬。用她自己的話說:“20年前舞臺上作為嫦娥的筱燕秋死了;20年后作為 女人的筱燕秋也死了。”
    另外,該劇還是有意無意地迎合了部分觀眾的興奮點,給予春來負面的戲份過多,且 對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盡情表露,似乎只有靠年輕貌美和不擇一切的手段才能抓住機會 ,畢竟這不是社會的主流。而對那個劇中的投資方鄭老板,也不必安排他與春來同流合 污。他本是筱燕秋的同齡人,連他都違背初衷,還有什么良知和信譽可言。戲道金錢真 是萬能的嗎?
    即便如此,電視劇《青衣》仍不失為一部難得的精品,不愧為女性心靈之絕唱。我們 衷心祝愿康洪雷導演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豐富電視熒屏,以饗廣大的電視觀眾。
    
    
   當代電視京71~72J8影視藝術王艷玲20042004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所集中表述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主要得之于對資 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的重大發展變化,為唯物史觀的發展提供了巨大 的理論空間;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大體是西歐的歷史實際,將其應用于不同 地區和國家歷史的研究,同樣為唯物史觀的發展提供了理論空間;“經驗的事實”和“ 歷史環境條件”,既決定了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沒有重大不同前提下不同地區和國家社會 經濟形態的不同存在,又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金項目: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地位(97BZS001)。滴石張駱/王On the Adhe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ew of Material Historiography
  ——A Reading of Preface to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SU Feng-jie
  History Department,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32,Anhui,China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胡克(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邵牧君(中國電影家協會 ·研究員)/齊士龍(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鄭國恩(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作者:當代電視京71~72J8影視藝術王艷玲20042004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所集中表述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主要得之于對資 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的重大發展變化,為唯物史觀的發展提供了巨大 的理論空間;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大體是西歐的歷史實際,將其應用于不同 地區和國家歷史的研究,同樣為唯物史觀的發展提供了理論空間;“經驗的事實”和“ 歷史環境條件”,既決定了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沒有重大不同前提下不同地區和國家社會 經濟形態的不同存在,又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金項目: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地位(97BZS001)。滴石

網載 2013-09-10 21:43:18

[新一篇] 女性割禮:婦女人權與文化民族主義的悖論

[舊一篇] 女性悲劇的解鎖者——徐小斌系列女性小說探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