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蒙古人民共和國自1990年舉行首次民主選舉到2008年7月1日的政治危機爆發之前,一直被視為是從共產主義制度轉型為憲政民主制度的中亞國家中最穩定的國家之一,其每次政權更迭都是以和平方式進行的,以至于被許多專家奉為“民主發展中一個堪稱光輝勝利的典范”(哥倫比亞大學元史研究教授莫里斯·羅薩比接受《東方早報》記者專訪時所說),所以,蒙古國社會轉型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蒙古人民共和國是蒙古國在1924年宣布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后外蒙古的國名。1946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獲得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基于民族自決原則給予的承認。期間蒙古人民革命黨一直是蒙古的唯一執政黨。蘇聯時期,蒙古國事實上是蘇聯的衛星國,從經濟到政治,都是仿效蘇聯的體制。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改國名為蒙古國,并更改國旗、國徽,實行多黨制,實現了從專政制度向憲政民主的歷史性轉變。
一 民主社會主義的嘗試
第一次進入烏蘭巴托,闖入這片神秘地域的少數外國人之一的英國記者貝克(Jasper Becker)在《遺失的國度:發現蒙古》一書中告訴人們:1989年5月,第一次進入烏蘭巴托,“街上什么都買不著,甚至一份報紙都找不到。市場、私人商店、飯館,什么都沒有。……最奇怪的是,沒有絲毫喚起過去的東西。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國蹤影全無。即便在官方的歷史博物館里,那些裝滿展品和地圖的屋子,也沒有任何提及他的地方。一幅巨大的海報、血紅色的列寧像,聳立在市中心,下面是他的標語:‘黨是我們的靈魂’……不遠處還有斯大林的雕像,世界上這樣的雕像已為數不多了。似乎從斯大林逝世起,蒙古的時間就停止了,這個城市仍在深深地默哀。”
1986年5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召開“十九大”通過第八個五年計劃,首次提出要進行經濟改革。
1988年底蒙古人民革命黨五中全會主張要對政治經濟體制實行全面改革。
1990年變革的動力和意識來自于周邊的國家和原社會主義陣營改革的影響,引起了蒙古執政黨人民革命黨的思想變化。在東歐各國共產黨紛紛轉化為社會黨的大潮中,蒙古人民革命黨也轉向社會黨國際。社會黨國際是恩格斯領導創立的第二國際的繼承者,它到21世紀已經擁護各類成員黨和組織(社會黨、社會民主黨等)168個,其中有50多個成員黨在約50個國家執政或參與執政,是當今世界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國際性政黨聯盟。蒙古人民革命黨轉向社會黨國際之后,遵循社會黨國際的共同綱領——實行民主社會主義,主張多元化與人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反對權力壟斷和階級專政,要求對國有制進行限制并實行民主控制。這是蒙古國成功實現政治轉型,由一黨制轉向多黨制的關鍵。
1990年3月和4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先后召開八中全會和黨的特別代表大會,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深化改革”,黨的主要任務是“向前看、堅決深化改革新黨。”徹底改組了領導班子,前總書記澤登巴爾和巴特蒙赫分別被開除出黨和留黨察看;通過了新黨綱黨章,確定了建設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的目標;放棄了憲法規定的黨的領導作用的條款,同意實行多黨制;主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實行國家調節的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強調蒙蘇特殊關系,重視發展對中國的關系,宣布奉行不結盟政策。
黨的特別代表大會的報告指出:“我們為什么不能在我國建立一種把現代民主模式與我國特點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民主模式?有人認為改革社會就是搞資本主義,這是誤解,我們要建立真正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新任黨主席貢•奧其爾巴特說:“鞏固民主的一個主要條件是多元化,要在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社會生活和人權關系的各個領域推行多元化”,“多元化是我們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特征”,“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新黨綱指出,蒙黨的崇高目標是:保衛蒙古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保證每個公民自由發展、幸福生活的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
關于黨的性質,新黨綱說:蒙古人民革命黨是體現和捍衛蒙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衛和鞏固國家獨立和民族團結,為在蒙古建立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社會而奮斗的政治組織。黨與國內其他政黨的關系是:在憲法和共同遵守的其他法律范圍內,在民主原則基礎上進行活動。通過獲得群眾信任,在國家權力機關中占多數席位的途徑為成為執政黨而進行政治斗爭。蒙古將實行多黨制,蒙黨將努力保持住執政黨地位。
1990年公布的政黨法草案明確規定:建立政黨,但禁止建立以破壞國家主權和獨立、破壞民族團結、非法纂奪國家權力、聚眾鬧事、搞種族歧視、殺戳、反對祖國和人民利益以及破壞其他國家主權和獨立為目的的政黨。政黨法規定了嚴格的政黨申請登記手續,政黨建立后要向國家最高法院申請備案,最高法院予以登記備案后即享受法人資格。各政黨必須遵守蒙古憲法和其他法律,公開從事符合祖國人民利益的活動。
1990年5月16日蒙古人民革命黨在最高法院重新注冊。
1990年7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蒙古歷史上首次自由選舉中獲勝。
1990年9月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彭•奧其爾巴特當選為蒙古第一任總統 。
1990年蒙古發生政治體制重大改革之后,并沒有像前蘇聯其他國家一樣發生政權變動,長期執政的蒙古人革黨依然通過選舉長期執政,只是中斷過一小段時間。1996年至2000年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議會選舉中失敗,失去執政地位為時4年。
1996年蒙古國會大選引起的政治變化畢竟是翻天覆地的轉型大事。一黨連續執政長達70多年的蒙古人民革命黨首次在選舉中敗北,失去政權,建黨才數年的民主黨聯盟卻一舉奪得國會76個席位中的50席,組建了民主黨聯合政府。
烏蘭巴托廣場中央依然是1920年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蘇赫巴特英雄雕像,胯下的駿馬奮起前蹄,在滾滾風沙中展望民族的獨立。和東歐一樣,蒙古經濟也經歷過“休克療法”。中心廣場西南角的一幢粉色大樓,見證過一些關鍵情節。這棟俄羅斯古典風格的建筑,曾經的電影院,現在已經是蒙古股票交易所。
1997年6月4日至6月6日,筆者曾以旅游者的身份訪問蒙古,有幸會見了蒙古政治轉型歷史的五位參與者,當面聆聽了他們的訴說。下面根據當時的筆記,對這些談話略作介紹。
國際共和研究所(IRI)蒙古辦事處主任說:
我從1990年開始就參加民主改革,我曾任《新明鏡報》的總編。從1993年以后,主要做與國際共和研究所聯絡的工作。我雖然名義上還是社會民主黨黨員,但我主要在國際共和研究所工作。
在1990年,我國剛開始搞民主運動時,國會76個席位中,民主黨只有6票,而現在民主黨取得多數,主要是由于選民覺悟提高了。
在1990年,民主運動初起之時,執政的仍然是蒙古人民革命黨,當時我們民主黨提出把牲畜私有化,取得了牧民的支持,這是我們后來在1996年大選中獲勝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是人權問題,過去人民很不自由,現在覺得自由,人權得到改善,故支持民主黨。
在私有化原則上分歧不大,但人民革命黨與民主黨在執行中有區別,我們主張在2000年以前將在國家手上的80%以上的國有資產私有化。
我們的歷次選舉,使選民逐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去年議會選舉前后,國際共和研究所做的日常工作是:舉辦演講會(從國外邀請教授),大約每月1-2人,主要內容是政治,有的涉及國會選舉;有的涉及國防、政黨等,經濟和法律講座則由其他系統組織。
蒙古社會民主黨偏左,著重發展社會經濟;蒙古民族民主黨偏右,著重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偏于保守。兩黨目前目標一致。也有人提出兩黨合并。而蒙古人民革命黨現在也在改革,使其不再那么像左派黨。
一位民主黨國會議員說:1990年、1992年兩次選舉民主黨失敗的原因是準備工作不足,在牧民中只得20%的選票。在1996年選舉中,我們努力使選民了解我們的目的。
全國分為76個選區,每個選區有幾個候選人競選。本人在胡不蘇古省4個選區中的一個,與我競選的有3人;一人是人民革命黨黨員(過去的勞動部長),另一人是資本黨黨員,第三位是無黨派自由報名;我得到選票58%,人民革命黨得36%左右。
我是由基層提名為候選人的,那兒并不是我的家鄉。
我的主要口號:要把農村牧區經濟搞上去,要首先發展牧區。我們在1990年搞了牧畜私有化,與此相應還有貸款政策,我的綱領是在市場化中發展牧業。
在競選之前,我的專業是理論物理學,大學畢業后在胡省當中學老師三年,1988年民主化時,我是社會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自那以后就一直搞政治。
1997年國家總統競選中民主黨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1.1996年大選以后,有很多在行政機構中的人民革命黨領導人雖然下臺了,但他們在當地還有影響,故在選舉中占優勢。
2.民主黨工作人員年青,沒有經驗。
3.我們民主黨執政后提高了電力價格,但人民大多不理解,故在總統選舉中投了民主黨的反對票。
4.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民為了平衡、制衡,讓政府與總統分屬于民主黨和人民國民黨兩黨。
蒙古選舉委員會主席說:
選舉包括總統、國會及地方選舉工作,都歸選舉委員會管,我們15個工作人員,是一個獨立機構。已領導了六次選舉。
1992年 大呼拉爾(相當于全國人大)選舉
1993年 總統選舉
1994年 地方政府選舉
1996年 大呼拉爾選舉
1997年 地方行政選舉
1997年 總統選舉
我們15個工作人員都是無黨派人員,我在改革前是一個市長,蒙古人民革命黨黨員,蘇共中央黨校畢業。
蒙古社會民主黨總書記說:
1990年建黨,蒙古的政治改革與蘇聯、東歐的新思維有關系。主要的國外因素是德國柏林墻倒塌,蘇聯、俄國的改革對我們也有影響,我們建黨之初,人民革命黨對我們有些間接(通過媒體)的壓力,但沒有直接壓力,更沒有暴力鎮壓。
從1990年到1992年,是蒙古人民選擇自己的社會發展道路的時期。1992年新憲法結束了這個過程,從1992年到如今,是我們的政治過渡時期。1996年證實我們的民主力量能戰勝原先單獨執政70多年的蒙古人民革命黨而取得政權。不久前舉行的總統選舉產生了新的總統。政治過渡時期告一段落。 現在我們國會里76個席位中,社會民主黨占15票,民主民族黨35票,總理由民主民族黨人出任,9名部長、我們3名,他們6名,這兩黨聯盟取勝,兩黨建立聯盟這一決策是取勝的關鍵,人民革命黨還有25票。他們得票之少,是人民不喜歡讓他們繼續執政下去。主要是經濟問題。
私有化問題、貸款問題、腐敗問題
1997年總統選舉中我們失利,主要原因是:
1.新政府某些經濟政策未得到人民的理解。
2.人民群眾希望高層有個平衡,政府由民主黨組閣,總統則由人民革命黨人出任。
3.經濟問題的存在,人民歸咎于原總統(民主黨人)。
我們的認識:
1.經濟政策、社會政策改革的成果還需要時間。
2.新政府新官員年輕,經驗不足。
社會民主黨的黨員大都是中年人,黨主席34歲,平均年齡35歲,少數黨員也有年齡大的。
我們有《政府工作人員法》,新黨共有黨員5萬多,議會有99人(每季度開一次會),中央機關工作人員共50-60人,機關報《烏格》報社5-6人。
下一步工作,最首要的問題是鞏固我們的基層黨支部,鞏固本黨,發展黨員。
本黨經費30%由國家預算撥款,其他有些創業收入微不足道,各界捐款占50%。社會民主黨的財產與共產黨差不多,但共產黨占用了用國家財政的錢建設的一棟大樓,除此之外,兩黨差不多。
國會常設國家制度委員會主任說:
我們國會有五個常設委員會,我是其中一個常設委員會即國家制度委員會的主任,同時也是國會議員。
國會中除國家制度委員會外,還有財政經濟、社會政策、法律法規、牧區與環保等四個常設委員會。
在國家制度委員會中,有44個特別小組,包括法律(與國家制度有關的,如國防法)簽審、突發事件等小組。
國家制度委員會有35個議員(有的議員可以担任兩個委員會的委員)。最小的是環保與牧區委員會,是20人,最大的是財政經濟委員會,有39人,非某個委員會委員的議員可以參加該委員會會議,并有發言權、提案權,但無表決權。議員當選后,可以自愿辭職或因刑事案而罷免。
二 在民主運行軌道上的逐步磨合
關于修憲爭端
1999年12月24日蒙古國家大呼拉爾通過憲法修正案,主要內容是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政黨單獨或聯合組閣時“可自行向國家大呼拉爾提出總理人選”等,并規定該修正案自2000年7月15日起生效。同日,新民主社會黨、民主復興黨等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抗議。
1999年12月31日時任總統的巴嗄班迪否決了該憲法修正案。
2000年1月6日國家大呼拉爾駁回總統的否決。
2000年2月28至3月2日蒙古人民革命黨召開“二十三大”,選舉產生了244名成員組成的黨的代表會議和15人組成的黨的領導委員會(相當于政治局)和由11人組成的黨的監督總委員會。主席為那木達爾•恩赫巴亞爾,總書記勒•額奈比希,書記烏•恩赫圖布辛、魯•阿瑪爾薩那。
2000年3月15日憲法法院裁決憲法修正案違反憲法,決定予以否決。
2000年11月29日憲法法院召開全體會議,對憲法修正案作出最終裁定——廢除憲法修正案。
2000年12月14日議會召開全體會議,以全票通過憲法修正案。
2000年12月20日巴嘎班迪總統再次否決了14日通過的憲法修正案。
2001年5月28日巴嘎班迪總統最后同意修憲,并在修改后的憲法修正案上加蓋國璽,至此,自1999年以來的修憲爭端終于宣告結束。
關于人民革命黨倒閣事件
2004年6月底蒙古公民意志——共和黨(CWP)加入由三個主要民主政黨組成的民主力量聯盟,并成功地參加了議會選舉。該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至少36個席位。
2004年7月舉行的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換屆選舉中,蒙古人民革命黨只獲得了大呼拉爾76個席位中的36席,而根據蒙古相關法律,在大呼拉爾的席位未超過半數的政黨不能單獨組閣。同時,由民主黨等反對黨組成的“祖國-民主”聯盟則獲得了36個席位(“祖國—民主”聯盟由民主黨、祖國—民主新社會黨和公民意志—共和黨組成)。人民革命黨和“祖國-民主”聯盟圍繞組建聯合政府問題,最終于當年8月中旬達成協議。根據協議,18名內閣成員,包括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雙方各占一半,大呼拉爾主席(議長)、總理職務由雙方輪流各任兩年。
2004年8月20日蒙古國家大呼拉爾任命“祖國-民主”聯盟提名的民主黨人額勒貝格道爾吉為蒙古國總理, 9月28日才最終成立了新一屆政府。
然而反對派聯盟執政不久就開始發生分裂,蒙古人民革命黨再度在議會中宣稱多數。民主聯盟解體后,民主黨成了民主聯盟的代言人,實際上形成了人革黨與民主黨兩黨聯合執政的政治格局。但是,一年后的實踐表明,蒙古人民革命黨和民主黨在聯合政府中的合作并不順暢,共同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積極性也相當脆弱。兩黨勉強維持合作,導致政府工作面臨重重困難。
2005年蒙古總統大選,蒙古人民革命黨主席、前總理恩赫巴亞爾當選總統。
2006年1月1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10位內閣成員以對現政府工作不滿為由宣布辭職。此舉無疑等于宣告,由蒙古人民革命黨和“祖國—民主聯盟”組成的聯合政府已經走到了盡頭。
蒙古政壇突發的這場危機是由在內閣擁有多數席位的蒙古人民革命黨制造的。人民革命黨在11日發表的聲明中指出,由于現政府已喪失了行使權力的能力,聯合政府確立的既定方針無法實施,人民革命黨表示,作為在議會中議席最多的政黨,有責任與其他政黨合作,組成新政府,改變目前政府工作的被動局面。
然而,人民革命黨的政治對手民主黨卻對這種“突然彈劾政府的舉動”表示強烈反對。民主黨認為,人民革命黨彈劾政府沒有充分的理由。人革黨突然發力,沖垮內閣,顯然是為了罷免政府,重新組閣,掌控政局。
蒙古內閣共有18名成員,根據相關法律,政府半數成員同時辭職,就等于政府集體辭職, 政府將隨之被議會解散。蒙古實行設有總統的議會制,政府由議會任命。政府即將坍塌的消息過于突然,讓各派政治力量措手不及。一時間,各政治黨派紛紛緊急開會,各大媒體不斷發布消息,各界知名人士喊話呼吁,全國上下驟然彌漫起緊張不安的氣氛。
2006年1月12日蒙古議會開始對政府辭呈進行討論。議會成員共有76名,參加這次會議投票的39名議員剛好超過半數,他們全部投票同意政府的辭呈。然而,與此同時,一些民眾卻在街道上表達他們的另一種態度。首都烏蘭巴托近3000人在象征著國家政治中心的國家宮前舉行集會,集會者試圖沖進國家宮,但卻被警方的人墻擋住。集會者隨后沖進人革黨黨部大樓,并砸壞了一些門窗2006年1月13日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正式宣布,本屆蒙古政府解散。這是議會兩天激烈辯論后通過的決議。蒙古歷史上首個短命的聯合政府只維持了1年零3個月。
2007年12月6日蒙古國三政黨組建新一屆政府 ,前總理担任了副總理。自2006年初以來的政府危機暫時告一段落。
2008年選舉事件
以民主黨為代表的反對黨一直在伺機反攻,他們把2008年的大選視為重新執政的機會。
2008年7月1日因選舉問題引發的蒙古有史以來最大的騷亂,導致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黨部大樓被抗議者焚燒。
6月30日蒙古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奧特根巴亞爾召開新聞發布會,預測該黨在此次國家大呼拉爾選舉中至少可獲得 40個以上的席位,獲勝或成定局。當天下午,蒙古人民革命黨主席、現任總理桑吉·巴亞爾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前表示:感謝本黨黨員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如果選舉結果真的如此,則該黨根據有關法律將有單獨組閣權。
7月1日反對派聯盟對蒙古人民革命黨單方面匆匆忙忙提前宣布選舉獲勝的結果表示不滿,宣稱選舉中有舞弊行為,組織起數千名抗議者在首都烏蘭巴托舉行示威游行,稱選舉被操縱,要求重選。示威者沖入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總部,并放火焚燒建筑物,向警察投擲石塊。許多失業者及年輕人參與了這次蒙古歷史上最嚴重的暴力事件。報道稱,大多數騷亂的煽動者當時酒氣熏天。極具代表性的破壞行動是蒙古執政黨總部大樓遭人縱火,燒了一夜。警方則動用橡皮子彈、催淚彈和高壓水龍來驅散示威者,并逮捕了700余人。時隔不久,釋放了其中378人。
抗議活動隨后演變為暴力事件和嚴重騷亂,共造成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恩赫巴亞爾總統隨即宣布在烏蘭巴托實行為期4天的“緊急狀態”。
這個只有200多萬人口的中亞小國,歷史上首次實行“緊急狀態”。
蒙古媒體當天的報道說,民主黨對一些選區的選舉結果有異議,但將通過法律途徑向蒙古總選舉委員會遞交有關在一些選區進行重新計票的申請。
7月2日烏蘭巴托的騷亂漸趨平息,當日晚間,蒙古國總選舉委員會宣布,據初步統計結果,蒙古人民革命黨在本次議會選舉中獲得了76個議席中的44席,戰勝了獲得27席的民主黨,獲得了此次議會選舉的勝利和單獨組閣權。
7月4日恩赫巴亞爾總統組織議會各政黨主席進行協商,包括參與組織示威活動的民主黨在內的各政黨全都表示要保持團結,依法處理騷亂事件。議會各政黨認為,應在保持社會安定的基礎上追究騷亂制造者、特別是致人死亡者的責任。
7月6日隨著局勢的基本平靜,恩赫巴亞爾總統通過國家公眾電視臺發表講話,宣布首都烏蘭巴托6日零時起解除“緊急狀態”。7月10日民主黨就騷亂事件向議會提交彈劾政府案,稱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政府在騷亂事件中沒有采取有力措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民主派的奧陽格日爾認為,蒙古總理這次沒有傾聽民聲,沒有和他們協商。認為暴力事件的責任應該主要由蒙古總理來承担,他是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的主席,事件發生后,他沒有聽取人群的要求和意見,這讓人群更加憤怒。
2008年7月14日蒙古國總選舉委員會在國家宮正式宣布,6月29日舉行的國家大呼拉爾換屆選舉中,蒙古人民革命黨獲76個席位中的39席,民主黨獲25席,公民意志—共和黨獲1席,獨立候選人獲1席,其余10個席位因3個選區存在爭議而將重新計票。
從當時計票結果看,蒙古人民革命黨所得議席數超過76個議席的半數。因此,人民革命黨已獲本屆議會選舉的勝利。自7月1日因有關政黨對選舉結果爭議而引發嚴重暴力事件以來,各政黨經反復協商還是較快地對選舉結果達成了一致。
從這次政治動蕩在短期內迅速獲得解決可以看出,蒙古政治轉型以來,各派政治力量的民主素養有很大提高,憲政意識比較普及,非暴力主義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國家政治生活在此基礎上繼續前進很有希望。
對于社會轉型過程和這次暴力事件的得失,蒙古最大的反對黨——民主黨議會女候選人奧陽格日爾認為:“我們舉行了很多次選舉,許多政黨建立起來,相互聯合。而蒙古人民革命黨和民主黨最終成為了蒙古的兩大主要政黨。以前,民主黨和其他黨組成聯盟參與議會選舉,而這一次,我們自己干。而蒙古人民革命黨自1921年成立開始就參加了所有的選舉。”
至于收獲,她認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許多言論自由、個人自由、政治權利、學術自由。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當然,要在所有分歧上達成一致,需要時間,需要長時間的討論。人民有權利知道一切,包括政治、經濟事務。譬如有關國家礦產利益的問題,人民有權利和政府來探討,達成一個共識。”
蒙古國的經濟發展
自2006年1月蒙古國“國家團結政府”接替2004年議會選舉成立的“聯合政府”后,蒙古國在畜牧、礦產、旅游等領域發展較快。
2006年蒙古國經濟增長達8.4%,人均GDP首超1000美元。
2007年蒙古國經濟增長率為9.9%,人均GDP達到1470美元,外匯儲備從1992年的460萬美元增長到近10億美元,蒙古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8.35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蒙古國經濟開始進入較為穩定的增長時期。
激進改革模式對經濟績效雖然具有短期負面影響,但其“憲政轉型”的長期正面效應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
2009年總統選舉
蒙古國2009年5月24日舉行總統選舉。之前外界曾担心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會相當接近,若無法定奪誰勝誰負,可能會引發暴亂,但選舉結果化解了一場危機。現任總統恩赫巴亞爾25日承認落敗,曾兩度出任蒙古總理的民主黨候選人額勒貝格道爾吉當選成為新總統。
2009年5月25日,蒙古國家選舉總委員會宣布,蒙古民主黨提名候選人、國家大呼拉爾委員(議員)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在24日的總統選舉中以51.24%的得票率獲勝。得票比恩氏高3.5萬票。據蒙古國家選舉總委員會公布數據,本次總統選舉投票率為73%。
恩赫巴亞爾所屬的人民革命黨已宣布他落敗,并承認選舉公正。
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1963年生于科布多省, 1988年畢業于烏克蘭利沃夫軍事學院軍事記者專業,2002年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額勒貝格道爾吉曾三次當選議員,兩次担任蒙古國總理。2006年額勒貝格道爾吉担任蒙古民主黨主席,2008年辭去該黨主席職務。額氏在競選中呼吁反貪污,承諾為國家帶來變革。他的主要選民基礎是城市居民,尤其是占全國選民總數逾半的烏蘭巴托市民。他在外交政策的立場上,對與西方國家的關系較為開放。
2009年10月29日由人民革命黨提名蘇赫巴托爾·巴特巴勒德取代因健康原因辭職的桑吉·巴亞爾而出任政府總理。
蒙古國現今的政治態勢已經形成為:民主黨與人民革命黨兩黨既競爭又合作,分別執掌總統與總理職務的局面。
原載于《炎黃春秋》2010年11期
愛思想網(http://www.aisixiang.com )
轉載自
曹思源 2011-04-07 21:06:2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