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半開放型”問答題的特點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學教師把高考歷史科的材料解釋題叫做“開放型”試題,把出自教科書內容的問答題稱作“半開放型”試題。高考1996年的第一道問答題是“半開放型”的代表,該題目是:“概括指出并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答案要點行文形式分為“原因”和“特點與歷史地位”兩大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分為“概括”和“說明”兩組列出,讓人一目了然。原因:
  概括           說明
  1.政治穩定  全國統一,政治相對穩定的時間較長。
  2.經濟發達  農業、手工業、商業全面繁榮,出現盛世景象。
  3.對外開放  和朝鮮、日本、印度、西亞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1997年兩道問答題仍屬這種類型,如第一道題為“結合有關社會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衰過程。簡要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
  參考答案也是“興衰過程”和“歷史地位”兩大部分,但答案行文未分組列出,而是敘述式的。如其中“歷史地位”部分是:“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它是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的重要經濟前提,也是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的條件之一。”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式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為了說明起見,筆者將行文形式仿唐文化題分兩組列出,則是:歷史地位:
  概括               說明
  1.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有 1.它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
  利于社會進步。          2.它是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
                   革命運動的重要經濟前提。
                   3.它也是無產階級隊伍壯大
                   的條件之一。
  2.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難以獨立發展。 1.它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
                   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
                   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
                   不盡合理。
                   2.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
                   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
                   力和官僚資本主義。
  經筆者改過的行文方式,與唐文化題的答案對照,這兩題的設問,作答方式與要求,基本上一致。有如下特點:
      一、答題要概括說明并做到史論結合。
  概括說明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要做到語意準確,文字精煉;作答方式和要求是史論結合,或前一部分為概括結論,后一部分對概括的結論作出說明,或前一部分敘述史實,后一部分得出概括性的結論。唐文化題的答案屬于前一種,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題的答案則兩種兼而有之,改變行文方式后則與唐文化題一致。
  “興衰過程”高考的答案不過200多個字, 是按時期先概述興或衰的社會背景,即原因或條件,后概述興或衰的表現。整個答案的文字用詞非常準確。如:“前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解體”、“一度迅速發展”等等,如果考生缺乏歷史的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就不可能有如此的準確表述。
  由此可知,史論結合,可先擺史實,后歸納出結論,也可先提出結論或觀點,后用史實加以說明,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這是回答這種題型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內容來自教科書,而且是一個“專題”的內容和知識聯系。
  “半開放型”的問答題不偏不倚地來自教科書上的知識,比那種“小切口,多層次,深分析”的試題相對來講要容易一些,更切合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水平。因此,總復習中仍要“以綱為綱”、以課本知識為依托,而不要脫離教材另搞一套,卷入題海戰術,浪費金錢去購那些追求市場效益的五花八門的復習資料。從兩年的四道問答題內容來看都是一個“專題”的內容和知識聯系。所謂“專題”是指把相同性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縱串起來,如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專題,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專題。這些專題具有“小綜合”的特點。專題復習可幫助學生克服史實的張冠李戴,弄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尋找帶規律性的知識。特別是隱含在其中的知識聯系。如在中國古代文化專題復習中,提及唐文化燦爛輝煌的成就,就必然要點明為什么會達到如此程度,也會引發與其他朝代的比較。再如復習世界近現代的國際關系,教師一定要分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矛盾,專題的設置與復習在總復習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和學生都應重視。
      三、既考顯性知識,又考隱性知識。
  歷史教科書中存在有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指在課本文字沒有直接表述出來的,而實際上又隱蔽在其中的那些知識。高考屬選拔性考試,考隱性知識是為了更好地選拔和培養智能型人才,因為那種只具有簡單的“再認、再現”能力的人是不適應競爭時代的需要了,所以歷史高考,即使考顯性知識,也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復述,而要求概括或概述等等。
  隱性知識靠挖掘和分析。如唐文化繁榮的原因中社會政治的穩定,必然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達,而社會經濟的發達,又會帶來社會政治更穩定;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是文化繁榮的基礎。這些就是隱蔽在教科書中的知識聯系。這樣的知識靠死記硬背是得不到的。這種知識聯系是平時學習中培養出來的。如果在平時學習中能多注意挖掘和分析隱性知識,這樣的問題就顯得很容易了。
  高考“半開放型”問答題難度比較適當,因此還有可能在今后的考試中出現。同學們要從這種題型的特點出發,進一步研究復習方法,才能提高總復習的效率。
  
  
  
歷史學習津19~20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王剛19981998 作者:歷史學習津19~20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王剛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29

[新一篇] 高等院校音像出版工作探析

[舊一篇] 高考復習 中心契入延展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