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審美,作為衡量藝術的觀照活動,它首先是由客觀的審美對象和主觀的審美經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再創造活動。為此,美感現象變成了一新難以確定的東西,正如歌德曾經指出過的那樣:它是一種猶豫的、游離的、閃耀的影子,它總是躲避著不被定義所掌握(轉引高爾泰:《美是自由的象征》)。從這一意義上說,工藝美術最終造就的對象所激起觀者產生的審美情趣,無疑和所有的藝術品一樣,必須在客觀對象的基礎上依賴于人的審美經驗而形成特定美感。因此,其多種因素轉為人的審美感受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就成了它自身領域不斷豐富、變化的開放特性。
然而,透過這種一般的審美現象,我們卻不難看到工藝美術深層結構中的審美衡常性,或者說看到它那和其它純粹藝術相比有著顯著區別的審美特性,這種特性在生活的廣闊層面上與實用的意義上永遠相隨,仿佛構成了一個抽象的“質的實體”。概括地說“實用”這一合目的性必然成為工藝美術最衡定的本質特征。就好比太陽決定著太陽光的存在一樣。我們說太陽發光作為物理事實確定了它本身球體存在質的衡定性,而陽光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滲透卻顯得變化無常。如夏日的浮云、冬天的霧靄這些障礙性阻隔均使陽光產生出多種不同的審美現象。工藝美術的本質特征也是如此,在它實用意義這一“衡定的質”的周圍,由于各種實用要求和存在的條件不同,使得人們對具體工藝作品(或產品)所采取的審美態度也不可能全然一致。如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對工藝美術形成的錯綜復雜的歷史經驗和地域條件,都會對其本身的審美事實增添許多明顯的可變性。
隨著歷史的延伸,工藝美術大體分為欣賞性工藝美術和實用性工藝美術兩類,前者已朝邊緣性質轉化;而后者卻隨著實用的制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按照情感的邏輯而潛移默化地發揮它應有的審美作用。為此,在廣泛的現實生活中,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特征必然成為工藝美術最本質的審美特征。
二
由于工藝美術在它自身最本質的范圍內體現出用與美的雙重功能,這就使之在其衡常的“質的實體”的派生下出現了無數種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審美形式。我們知道,形式是人類情感動力按照情感的邏輯創造出來用以探索前進道路的文化標志。工藝美術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豐富的審美形式(其中包括那些欣賞性工藝品在內)不僅標志了工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的功利性(即實用性),而且突出地顯示了這種實用性對審美感知的特定制約(或稱反作用)。如原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使得陶器的裝飾紋樣曾被描繪在器型的上半部或口部;現代的茶杯設計為了端茶時不致于燙手而安上了把手,這些依據實用所作的裝飾或附加物,給予工藝美術品的整體形式無疑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審美要求(盡管有時不見得很完善),從而決定了工藝美術審美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它那偏于獨立裝飾形式的審美個性。
因此,我們說工藝美術不可能象純粹欣賞性藝術美的要求那樣注重于作品思想內容的揭示。例如,它既不象文學那樣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的實現某種內在的人生價值為其使命,從而使人的身心力求尋找到理想的歸宿;也不象繪畫和雕塑那樣的深刻的思想內容作為其美學評價的重要準則。一般說來,工藝美術是在自身特殊形式美的直接呈現中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的審美價值。猶如音樂之美,“以音與音之間協調和對比、追逐和遇合、飛躍和消逝的自由形式直觀地產生出美的價值來”(見[德]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
工藝美術注重于形式美的獨立性,其內在根源是由“用”的物質屬性決定的。為了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看到:當人類第一個陶罐產生時,其完美的雙重功能便貫穿其中了。隨著歷史的推進和人們對工藝美術審美本質的深刻認識,它的形式美的要求也更加藝術化和科學化了。所以說,工藝美術形式美的強烈印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具體產品“用”的實踐過程的緊密結合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無疑,工藝美術作為“在裝飾形式的結構中變得顯而易見的視覺原理屬于藝術的(即審美的)視覺原理……”它的美是一種“為感覺者提供邏輯的獨特形式美。”(見[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為此,直觀而獨立地受“用”的支配的形式美就成了工藝美術另一個普遍而重要的審美特征。
三
遍及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工藝品,一向以其基本社會生活中培養起來的道德理念的善而成為工藝美術審美本質的牢固基礎。它以藝術美為中介,并借助這種力量幫助人們擺脫一切與人類主體,精神相異化的困境(如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過分強調功能主義即如此)。尤其在當今社會,工藝美術的社會作用已經表明了它以其特殊的力量呼喚人們清醒地從人的異化狀態中走出來,讓物質與藝術審美所表現出來的主體精神通過人類富于道德理念--善的表征(具體勞作)而充分流溢于社會生活之中,進而在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對人的主體心理結構起到富于實際意義的支撐作用。
所以,把工藝美術提高到維護人類本質的時間性上來認識,或者說提高到以探索哲學人本主義新位置的高度來認識,有助于我們看清工藝美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度的情感特征。
在實用與藝術相互交疊的任何工藝美術作品中(其中包括那些以欣賞性為主的工藝品在內),人類的主體性創造精神是貫穿始終的,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工藝、民間工藝之所以永久不衷的根本原因。翻開人類生活歷史的篇章,我們便可看到;在那一罐、一瓶、一器、一物、乃至一碗一勺上無不凝聚著人類強烈的情感特征和永恒的創造精神,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到了未來社會,這種源于生活的美的情感將會被更加深切地表達出來。
可以說,從最本質的意義上看,工藝美術揭示出來的人類情感,從無限豐富的審美形式中真正能展現屬于人的自我的高尚品格,這種通過人類基本的造物形式而獲得的情感之美,無疑屬于工藝美術審美過程中的又一顯著特征。
四
工藝美術伴隨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由最原始的“單一”發展到今天的“多元”,它伴隨著人類生活從簡單到復雜的整個過程。但是,今天的詳細分工和跨越性的綜合并沒有從本質上掩蓋掉工藝美術最初的“本元文化”特征。誠如張道一先生所說:“通常所說的兩種文化論,即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不全面的。事實上,人類創造的文化,首先是兼物質和精神而不可分離的‘本元文化’,這就是工藝美術”。(見張道一:《造物的藝術論》)
工藝美術沿著“本元”的脈絡發展至今,它在其外在現象上愈加表現出現代科學與科學之間橫向聯系所標志的分化后的新綜合,從而為今天的生活帶來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時代色彩。同時,這些諸如藝術與科學技術、傳統工藝與民間工藝、與現代工業藝術設計的綜合均表現出工藝美術在新的歷史時期與科技同步的時代特色。
為此,工藝美術在科技、藝術乃至經濟等多層次影響下,它的美的概念的外延有了合乎時代要求的新的拓延。其綜合的科學方法不僅為工藝美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推動力,而且,在其審美的寬泛范圍內逐漸形成了一個富于時代精神的綜合特征。
上述四個特征是工藝美術審美過程中最基本的特征,這些特征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成為工藝美術區別于其它“純然”欣賞性藝術門類的重要標志:從理論上認識和把握這些特征,對于更好地發展我國新時期的工藝美術事業無疑是有益的。
(責任編輯 謝建華)
藝苑(美術版)南京049-050B7美學邢慶華19951995 作者:藝苑(美術版)南京049-050B7美學邢慶華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