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五有感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又要到八一五光復紀念日,六十五年了,戰爭離我們已經太過遙遠。廢墟上早已是高樓林立,輕歌曼舞也早已將戰馬的嘶鳴掩蓋。

    八一五這個應當讓中國人牢牢記住的日子也終于從意識形態的刻意回避,故意矮化的宣傳中讓人漸漸地看到了他本應有的光彩、莊嚴、肅穆、和神圣。

    當一代名將中國戰區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從他在日本留學時的學弟崗村寧次大將手中,接過那柄染滿了中國人無數鮮血的戰刀時,歷史凝重地這一刻永遠定格。

   千年以來,中國人總無法抵御外侮而不得一次次淪為亡國奴的歷史在此劃上了一個句號。 

    何應欽將軍那儒雅的身影無論如何已經鑄入了這歷史的群象之中,載入史冊。

   貴州人有理由為何應欽將軍而感到自豪。

   抗戰軍興,貴州處于抗戰的后方,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在貴州這塊土地上直接與日軍進行殊死博斗的,除了獨山保衛戰以外似乎沒有更多的軍事行動,但這場戰斗的意義卻非同小可,他直接關系到國民政府的生死存亡。貴州不保,川、滇危矣。而這次戰斗正是在何應欽將軍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勝利,使日軍企圖合圍重慶,占領全中國的夢想破滅。不但保住了貴州,阻止了湯恩伯火焚貴陽的計劃。也使國民政府免去覆巢之危。

    貴州人窮地貧,明清兩代全省的稅收尚不及江浙一縣,抗戰期間,內地難民大量涌入使得貴州感到難以負重,而滯留貴州的又多是些下層難民,達官顯貴,富商大賈,不過是將貴州當成一塊跳板前往川、滇。然而就是這樣一塊貧瘠的土地承載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胞,抗戰結束后,許多無力返回故土的難民,也因此散落在貴州各地,在這里繁衍生息。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貴州這塊土地,貴州人同樣也為抗戰的勝利付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貴州的子弟同樣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義無反顧,慷慨激昂地走向通往地獄之門。特別是在滇西反擊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松山大戰,我貴州人視死如歸,不知多少血肉之軀,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然而,現在的抗戰史卻很少有人關注過貴州,關注過貴州人,這對我的先輩們實在有失公允。

 

2010-8-3


一生懵懂 2011-04-13 20:32:59

[新一篇] 放縱的權力之—————偶然中的必然

[舊一篇] 兒時的眷戀——鄉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