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  ——為紀念葉劍英百年誕辰而作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葉劍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是長期担任黨和國家、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豐功偉績。為了紀念這位偉人的百歲華誕,謹作此文以表深切緬懷之情。
   一、“呂端大事不糊涂”,在中國革命的幾個關鍵時刻為黨
   為人民屢建奇功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呂端是宋朝大臣,“大事不糊涂”,本是宋太宗稱贊呂端的)這是毛澤東生前送給葉劍英的兩句話,也是對他一生重大貢獻的高度評價。這兩句話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呢?1994年7月5日,筆者和廣東葉劍英研究會的黃特偉等同志去拜訪薄一波。薄老有一個很好的說明:葉帥一生對黨有很大貢獻,最大的貢獻是兩件事:一件是長征途中將張國燾命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的“密電”及時報告毛主席,保證了中央和中央紅軍按原定方向北上,挽救了黨和紅軍。記得1959年的一次中央會議,從北戴河回北京繼續開,毛主席把我在北戴河會議上的發言加以修改后,要我在會上再講講。當我講到舊戲中王佐斷臂“為國家盡忠心,晝夜奔忙”時,會場上氣氛活躍,幾位同志插話說: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等等。毛主席有感,突然興奮地站起來講:劍英,我送你一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主席又說:“呂端大事不糊涂,劍英足以當之!”我聽了,覺得這句話講得最為貼切,在座的同志也都有同感。另一件是粉碎“四人幫”。在這場斗爭中,他是核心人物,辦了一件大事。當然還有其他的事。
  葉劍英獲取張國燾的“密電”的具體經過是: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8月在毛兒蓋開會,決定紅一、四方面軍分左、右兩路過草地北上甘南。但率領左路軍的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央的北上戰略方針,9月9日密電陳昌浩等率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時任右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獲取張國燾的密電后,立即秘密趕到中共中央駐地向毛澤東報告。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當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先行北上,迅速脫離險境。毛澤東后來屢次稱贊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立了大功。
  1935年,毛澤東在哈達鋪,向陜甘支隊干部說,一、四方面軍分家時,劍英給我送了電報,立了一大功。1937年3月21日,毛澤東在有張國燾等人在場的延安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張國燾一到毛兒蓋就反了,他就在這里大開其督軍會議,用槍桿子來審查黨中央路線。”接著,在談到左路軍和右路軍的問題時,毛澤東說:“葉劍英把秘密的命令偷來給我們看,我們便不得不單獨北上了。因為這電報上說:‘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當時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會打起來的。”這里將“密電”的內容、危害和來龍去脈講得很清楚了。1967年夏天,毛澤東視察大江南北,曾與楊成武談起此事,摸著自己的腦袋,風趣地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1971年8月28日,他在長沙同高級干部談話時再次談到:“張國燾搞分裂,發個電報給陳昌浩、徐向前,里面說,要堅決南下,否則就要徹底解決。當時葉劍英同志當參謀長,他把這個電報先給了我,沒有給陳昌浩、徐向前,我們才走了的,不然,我們就當俘虜了。葉劍英在這個關鍵時刻是有功勞的。”
  其他的中央領導人,如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陳毅、聶榮臻、張聞天、秦邦憲、王稼祥、楊尚昆、鄧穎超等都曾證實和贊揚葉劍英這一歷史功績。
  當然,正如薄一波指出的,毛澤東用“呂端大事不糊涂”這句話來贊揚葉劍英,不單指長征途中及時報送“密電”同張國燾作斗爭這件事,而是從廣義上,指葉劍英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在黨歷史轉折的危難關頭,總是忠貞不渝,洞察局勢,把握方向,機智果敢,力挽狂瀾,對革命事業一再作出重大貢獻。例如: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在廣州蒙難之際,葉劍英毅然與陳決裂,挺身而出,率部誓死保衛孫大總統。再如,1927年4月,在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關鍵時刻,時為蔣任命為新編第二師代師長的葉劍英毅然與蔣決裂,投奔共產黨。又如,1927年7月,在中共中央秘密策劃和加緊進行南昌起義的緊急關頭,時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獲悉汪精衛、張發奎等密謀誘騙賀龍、葉挺上廬山加以逮捕,阻撓起義,便火速下山通知賀、葉,并通過“小劃子”會議商量對策,保證起義順利進行,取得成功。又如,當南昌起義失敗,汪精衛下令張發奎等派兵追趕,企圖消滅南下途中的起義軍的關鍵時刻,葉劍英向張發奎“獻策”,力阻不追,結果保證起義軍順利開往廣東,準備參加廣州起義。其他如廣州義舉,到敵人心臟里暴動;西安事變,藏身張學良公館,多次密談,促成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再度合作;輾轉奔波為抗戰,身居虎穴,“舌戰群儒”;頑敵重兵壓境,延安危急,巧設“空城計”,轉危為安;在北平軍調談判斗爭400天,不辱使命,等等。在這些重大歷史關頭,葉劍英曾經歷多少驚濤駭浪,遭遇多少迷霧暗礁,但他始終能把握正確航向,大智大勇,一往直前,化險為夷,做到“大事不糊涂”。我們要向葉劍英學習,像他那樣,在政治原則問題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決不妥協,決不退讓。這里一個關鍵在于“忘我”,只有“無私”才能“無畏”,大事當前,首先考慮的是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大事不糊涂”,在個人利益上不計較,即“小事糊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英勇拚搏,取得勝利。
   二、“矢志共產宏圖業”,為革命理想刻苦攻讀,學而不厭
  葉劍英最值得人們學習的思想和品格之一,就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為此而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他在紀念王杰的一首詩中寫道:“一朝聞道夕能死,道在行言領袖中。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這首七絕是歌頌王杰同志立志為共產主義獻身而刻苦學習馬列、毛澤東著作的。其實,我們也可以看作是葉帥自己的真實寫照。他一生中,始終堅持孔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學習精神,為“聞”革命之“道”,刻苦攻讀革命導師的著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從青年求學時代起,葉劍英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也涉獵一些西方文化啟蒙教育的書籍。辛亥革命后,他更多地閱讀孫中山的著作,接受孫中山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十月革命以后,他從接觸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逐步走上接受馬列主義的道路。這條道路是漫長和曲折的。葉劍英回憶自己通過學習,找黨入黨的坎坷歷程說:1920年打下廣州,那時就可以讀到列寧傳記了。我最初讀過克魯泡特金的東西,后來才逐漸從無政府主義轉到共產主義。我感到國民黨不行,享樂腐化,必然失敗,共產黨朝氣蓬勃,必然勝利。經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樹立了共產主義世界觀,懂得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懂得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要代替它,如同資本主義必然要代替封建主義一樣。這樣,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就始終堅定不移了。他后來寫過一首《題畫竹》的詩:“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這可以看作是葉劍英這一段歷史的小結。他就是這樣,經過讀書學習和實踐比較,從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成長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從一個國民黨左派的高級軍官轉變成為獻身無產階級事業的革命戰士。
  葉劍英學習不是一般的閱讀瀏覽,而是發揚“攻關”精神。正如他在“攻關”詩中寫的:“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在學習研究的各個領域,他所倡導和發揚的正是這種求知若渴、知難而進的攻關精神。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個座右銘:“抓緊時間工作,擠出時間學習,偷點時間休息”。在那翠柏紅楓、藏書數千卷的二號樓里,他孜孜不倦地攻讀各種書籍。馬列經典、諸子百家、詩詞歌賦,應有盡有,無所不讀。“書叢藏醉葉,又是一年秋”。這位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儒將”之稱的“書迷”,年復一年,刻苦鉆研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特別用功精研毛澤東的軍事著作,深刻領會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及其戰略戰術思想。我們看到,在他反復攻讀過的《共產黨宣言》、《自然辯證法》、《國家與革命》和《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軍事文集》等著作,無不畫滿了圈圈、杠杠、點點和眉批。他把讀書的零星心得集中起來,寫成筆記和文章。除了政治理論書籍之外,他還攻讀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學習外文,特意聘請專職文化教員學習數、理、化,像一個小學生那樣尊師重道,重新補課。他經常用“力戒驕傲”四個字約束自己、教育別人。他引證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良賈深藏如虛,君子盛德若愚”,一個人不驕傲自滿,才能把人家的一點一滴的水珠加進自己罐子里去,時刻感到不足,才能歡迎人家的批評與建議。他到晚年還認為自己腦子里的科學不夠多,還是要爬山,爬“科學的大山”。
  學以致用,學習理論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葉劍英和當前有些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不學”的態度截然相反,他非常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崗位上學習。他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典范。遇著問題,他就向革命導師請教,弄通革命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解決各種問題。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樣艱難復雜的境況中,在被打成“二月逆流”的日子里,他依然堅持攻讀馬列,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處理各種復雜、棘手的問題。有一段時間,“造反派”指責他是“老右”、“老機”,“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而他穩坐在自己的西山住所,排除一切糾纏和干擾,埋頭攻讀馬列經典著作,希望從“老祖宗”那里得到新的啟示。針對當時社會上無政府主義思潮泛濫,他重讀列寧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特別對其中第二、五章反復鉆研,并要秘書摘編有關論述,印發給工作人員。大家一起學習,“溫故知新”。他從馬列著作中吸取了力量,增加了斗爭的勇氣和智慧。陳毅元帥來到西山葉劍英住處,看到他和辦公室人員認真研讀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情景,連聲叫好,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和欽佩。1969年冬,年過七旬的葉劍英被迫“下放”到湖南長沙、岳陽、湘潭等地,含冤受屈,受盡林彪及其追隨者們的冷遇和折磨。在此期間,他雖然身處逆境,年老多病,兒女失散(有的在監,有的致殘),但仍泰然處之,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學習精神。每天堅持讀馬列、毛澤東著作和古典文學,學習英語,堅持鍛煉身體。心有所感,則吟詩填詞以明志。1970年端午節,他遙望汨羅江,憑吊屈原,寫道:“澤畔行吟放屈原,為伊太息有嬋娟。行廉志潔泥無滓,一讀騷經一肅然。”他設身處地,想起屈原當年的流放生活,以“行廉志潔”來鞭策自己。
  勤奮出天才。由于葉劍英長年累月地勤奮學習,博覽群書,涉足于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學、外交、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閱讀古今中外許多大家名篇,使他學識淵博,閱歷豐富,視野開闊,多才多藝,碩果累累。近期出版的《葉劍英選集》雖然只收錄了他各個時期的部分代表作品,卻反映了他最重要的思想理論觀點,有許多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問題的帶有創造性的見解。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客觀真理,學習他“篤信力行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茍同”的品格。這些文章豐富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寶庫,成為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劍英學習和實踐的光輝成就,還突出地表現在詩詞創作方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余事付謳歌”,宵旰憂勤,口吟筆耕,留下了大量的優美詩篇。他的詩詞獨具一格,意旨宏深,氣勢磅礴,語言瑰麗,韻味醇濃,格律嚴謹,風格豪放。在許多詩作中,他把革命理想熔鑄于現實的形象之中,使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達到了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這從已問世的《遠望集》和《葉劍英詩詞選集》所收錄的170余首舊體詩詞中可以窺見一斑。這些詩品,“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信筆寫來,絕唱連珠,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具有豐富的感人的藝術魅力,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不僅膾炙人口,廣泛流傳于國內,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葉劍英這位元帥詩人,確實不愧為享譽中外的詩詞大家。毛澤東贊譽他善七律,說他的七律與董老的五律齊名。
   三、“不計浮名不畏難”,鞠躬盡瘁,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
   業奉獻一切
  “不計浮名不畏難,從無艱險落君前”。葉劍英這兩句懷念陳賡將軍的詩,也是他鞭策自己的自勵銘。記得1980年12月13日,當我們編寫葉劍英傳記的幾位同志訪談時,他謙虛地說,我沒有做什么,從未讓人寫過傳記,并當場書贈晏幾道的詞:“學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載不干身。”縱觀葉劍英的一生,的確是偉大而又平凡的一生。說他偉大,是因為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說他平凡,是因為他和常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既有順心如意的時候,也有遭難倒霉的時候。他常把自己擺在“平凡”的位置上,受寵不驚,受辱不屈,受挫不餒,靜如處子,穩如泰山。他常對身邊的同志說:“我在黨內是個打雜的,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個人職務待遇上,他也曾有過幾次大起大落,但他任勞任怨,能上能下,不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能團結眾人,相安共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從不為“浮名”所誘,從不為“實利”所累。
  葉劍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敢于和善于“收拾殘局”。他很欣賞廣東潮州韓愈祠中一副對聯:“憑欄望,韓夫子廟,如此江山,爭讓昔賢留姓氏;把酒吊,馬將軍墓,奈何天地,竟將殘局付英雄。”葉劍英常常受命“收拾殘局”,也可以說是位“收拾殘局”的英雄人物。遠的不說,就說1971年林彪“倉惶北竄埋沙磧”之后,誰來收拾這個叛徒在軍隊留下的“殘局”?毛澤東第一個想到的是葉劍英,授命他重新主持軍委工作。他果然不負重托,和幾位元帥一起立即采取一切措施,清除流毒,恢復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使“鋼鐵長城”更加穩固。至于人們交口稱贊的1976年粉碎“四人幫”,更是臨危受命,“收拾殘局”,一舉成功。
  粉碎“四人幫”以后,葉劍英在一片贊揚聲中表現非常謙虛。他從來不談自己的功績,從來不強調個人的作用,總是把這場斗爭的勝利歸功于黨和人民。當有些人建議他主持全黨全軍工作時,他強調自己不熟悉地方工作,堅辭不受,表現了他“不計浮名”的高尚品質。他回顧這場斗爭說:“政治局全體同志除‘四人幫’外,同‘四人幫’的斗爭,思想是統一的,認識是一致的,決心是大家下的。”他幾次提到其他同志在這場斗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多次表彰參與這場斗爭的無名英雄,說他們給黨、給國家、給人民建立了很大的功勞,并同他們合影留念。他說,后人想問黨這段歷史,可用毛主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當他80壽辰之際,鄧小平和徐向前、聶榮臻、粟裕、王震等同志向他祝壽,表彰他的功績時,他在《八十書懷》詩中,說自己“八十毋勞論廢興”,喜看“長征接力有來人”,感懷“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這又該是何等謙虛謹慎啊!
  葉劍英晚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作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不顧自己年邁體弱,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四化建設的洪流之中。他關注國家經濟、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心系香港、澳門、臺灣,企盼早日回歸。他以耄耋之年,風塵仆仆地奔走于祖國大江南北,多次到山西、陜西、廣東、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深入工廠、農村、海島、軍營調查研究,具體地考察和指導各地的經濟建設和其他工作,嘔心瀝血,日夜操勞,為民造福,為黨分憂。
  葉劍英雖然有著為黨努力工作的愿望,但生命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考慮到自己年老體弱,幾次要求退位,主動讓賢。1982年9月6日,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上,葉劍英發表重要講話,說道:“我們的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經過這次大會,將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領導崗位和其他領導崗位,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我們老一輩的同志,看到這種情況,由衷地感到喜悅。唐朝詩人李商隱曾經用‘雛鳳清于老鳳聲’的詩句,稱贊他的后輩的詩才。意思是說,后來者居上,年輕的會超過年老的。可以說,這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基本規律。”他接著說:“我今年八十五歲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從心,從黨的事業著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領導崗位。在中央沒有決定我退出之前,當盡力而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先后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中共中央,請求不再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共中央委員。黨的十二屆四中全會同意他的請求,并給他寫了致敬信,高度評價了他的光輝業績。信中表示:“我們深信,您對黨和國家作出重大歷史貢獻,將為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所永遠銘記。您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獻身精神,您在復雜的革命斗爭轉折關頭表現出來的非凡的革命膽略,您好學深思、勤奮工作、照顧大局、團結同志的高貴品格,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葉劍英元帥離開我們整整十個年頭了。望遠忽不見,悠悠心永懷。為了學習他的高尚品德,繼承他未竟的事業,讓我們再一次默誦他的詩句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吧:“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
  
  
  
求是京24-28K4中國現代史范碩19971997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作者:求是京24-28K4中國現代史范碩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4:12

[新一篇] “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和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

[舊一篇] “紀念顧頡剛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座談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