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雀東南飛》的教學談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北京師大附屬實驗中學 陳天敏)
  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位教研員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他說當今語文教學中有兩大問題:一是對現代文只求宏觀把握,一是對文言文只求微觀理解。意思是講現代文,架空的分析太多,而對文中的重要詞語、句子不作講解,對文中重要的信息不去辨別和篩選,因此對現代文的把握也是空的和虛的。對文言文則相反,往往只著重于字詞串講、句句翻譯,而不去正確把握文意、分析文章內容,更談不上評價和鑒賞。根據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和《全國統一考試說明(語文)》(以下簡稱“說明”)的要求,廣大師生對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越來越明確,這兩個重要文件對高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僅從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教學出發,簡略談一下文言文教學及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
   識記實詞,為大腦語庫儲存財富
  掌握相當數量的實詞,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基礎,這已是廣大師生的共識。盡管《孔》是一首詩歌,識記、理解實詞的意義還是應置于培養能力的首位。教師在備課時最好對文中出現的實詞作一個量化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時可重點讓學生去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如識記“見、令、適、舉、慎、渠、白、意、要、逆、謝、故、相、會、信、赍”等單音詞和“伶俜、葳蕤、丁寧、否泰、作息、交通”等復音詞,去理解“再拜、六合、黃昏、人定、五更、適”等古代文化常識。在講課時應強調這些詞語的語境義,有些詞語在文中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則應把握時機進行比較。如“適”字,文中出現三次:“始適(出嫁)還家門”,“處分適(按照)兄意”,“適(剛才)得府君書”;如“舉”,文中出現四次:“舉(舉起)手長勞勞”,“舉(抬起)身赴清池”,“舉(開口)言謂新婦”,“莫令事不舉(成功)”。尤其是“相”字,文中出現十多次,須仔細分辨其讀音和意義:就讀音看,除了在“兒已薄祿相”中讀xàing外,其余均讀xiāng;就意義看,在“枝枝相覆蓋”等句中作“互相”,在“嬉戲莫相忘”“還必相迎取”“悵然遙相望”等句中表示動作行為趨向一方,以上三例句則分別表示動作行為趨向“我、你、他”各方,把稱代方向弄清楚,詞義也就基本把握了。根據《大綱》和《說明》的要求,掌握文言實詞是閱讀淺易文言文必備的知識和能力,缺少它,就談不上閱讀文言文,也很難適應高考的需要。如對照高考文言文試題,即可發現歷年試題中檢測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大都可以從課本傳統課文中找到依據,如“既作無禮,而復逆自猜嫌”(1993年第16題)中“逆”字,與本詩中“逆以煎我懷”中的“逆”字同義;“刺諸縣短長”(1996年第14題)中“短長”的偏義用法與本詩中“晝夜勤作息”的“作息”相同等等。由此可知,識記、理解文言實詞是閱讀中最基本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是決不會放棄對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的。至于培養的方式,則可以多樣化,這里不再贅述。
   把握詩歌形象,提高鑒賞能力
  但是,如果把高中文言文教學只理解為字詞句的教學,那就失之偏頗了,因為那樣做恰恰忘記了語文教學的高層次的能力目標。《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一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對文言文《說明》強調考生要具備“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內容、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并能夠“正確把握文意”,“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會“分析文章的內容”,“對文章內容作出初步評價”。這些要求遠遠超出了字詞句的范圍。《孔》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發展史中的重要標志。這首被稱為“長詩之圣”的作品,具有深廣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千百年來得到歷代人民的喜愛。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極為成功,從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到重要人物焦母、劉兄、劉母等,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教授這首長詩時,除了讓學生弄懂字詞、豐富文言詞匯量外,還必須通過分析、評價內容來切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課文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如果只是停留在微觀的“串講”上,豈不可惜。這樣,我們可以設計若干題目去具體地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詩歌所塑造的藝術典型形象。如:1.第2段劉蘭芝自述, 表明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對丈夫訴說苦楚后表白:“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她真的是自請遣歸嗎?2.第3至6段寫焦仲卿與其母對話,表現了焦仲卿怎樣的性格特點?焦母是個怎樣的人?3.第8段寫劉蘭芝反駁婆婆無理指責,表明了她怎樣的思想性格?4. 第9段詳寫劉蘭芝理妝,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 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5.第10至12段,寫蘭芝告別婆婆、小姑和丈夫。對婆婆為什么說“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對小姑為什么會“淚落連珠子”?對丈夫則為什么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6.蘭芝第二次婚嫁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母親和兄長在此事中各起什么作用?詩歌刻畫劉兄這個人物有什么意義?7.面對兄長的逼嫁,蘭芝立即許婚,并在婚期逼近時迅速做好嫁衣。這些表現了蘭芝怎樣的感情狀態?8.詩歌極力渲染太守家準備迎親的豪華場面,對表現蘭芝的性格起什么作用?9.蘭芝、仲卿都忠于愛情,反抗壓迫,以死殉情,但又各有不同的個性。試以兩人以死殉情的情景,比較分析兩個人不同的個性特征。10. 詩篇托物起興的開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愿望?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和研究,學生至少有兩點收獲:一是較準確地把握了劉蘭芝、焦仲卿等詩歌形象;二是知道了分析文章不是靠架空的干巴巴的幾條筋,而是必須從具體內容出發,通過對具體材料的理解、分析和綜合,去了解作者的看法和態度。尤其在對“劉蘭芝主動提出‘遣歸’”、“焦母對仲卿有無母愛”、“蘭芝二次婚嫁前精心制作嫁衣”、“為什么雙雙自盡而不采取別的反抗方式”諸問題展開爭論后,把分析引向深入,對詩歌形象的把握就更準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習語言,理解寫作技巧
  學習古代作品,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學習語言,當然,是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就《孔雀東南飛》而言,長詩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其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我們可從兩個方面去學習:
  其一,是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古代優秀的敘事性文學作品大都具有這種特點,如《史記·鴻門宴》中記載劉邦、項羽、范增、樊噲等人的對話,《資治通鑒·赤壁之戰》中記載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人的對話,聞其聲即可見其人,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在《孔雀東南飛》中也是如此。如作品第10至12段寫劉蘭芝告別婆婆、小姑與丈夫。對婆婆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在嚴厲的婆婆面前,劉蘭芝抑制感情,違心自責,沒有眼淚,沒有哭訴,委婉地表達了對婆婆的不滿,更深刻表現了她忠于愛情,萬分不舍離開恩愛的丈夫。告別小姑時說:“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則飽含著深情,表現了她的善良和重感情。最后告別丈夫時說:“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則不再像前面那樣表白委屈、抒發怨憤,而是盼望丈夫早日來迎接,以免再生變故;并以蒲葦自誓,決心經受任何逼迫誘惑,忠貞愛情始終不渝。詩歌在通過人物語言塑造性格形象方面確實獨樹一幟。不僅劉蘭芝的性格特點十分鮮明,而且其他人物如焦母的獨斷專行、無理刁難,焦仲卿的忠誠癡情、軟弱顧慮,劉兄的趨炎附勢、見利忘義,大都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而表現出來的。
  其二,是語言的鋪陳、比興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如詩中有兩段排比的句式:前一次是蘭芝對丈夫訴說:“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后一次是阿母詢問女兒為什么被遣回家:“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從母女二人口中說出內容完全相同、詞句基本一樣的話,前者意在表明,自己自幼經過良好教養,嫁到焦家,辛勤織作,還遭婆婆無理挑剔,實感委屈,倍覺苦楚;后者則說明了,自己從蘭芝幼年就對她進行良好教養,此時竟被遣回家,大出意外,疑惑不解。由此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度的罪惡。此外,如詩篇開頭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托物起興,創造出纏綿悱惻的情調,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而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更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愿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的鴛鴦,“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的松柏梧桐,已脫離了其外形所提示的意蘊,升華為美好的理想、悲慘的命運和執著的情愛這樣更加深廣的涵義了。
  中學文言文課文,大都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不衰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學習這些作品的意義,從短期看,似乎只是為了提高閱讀能力,以適應高考的需要。然而其長久的意義應該是十分深遠的,那就是吸收祖國語言文化這份珍貴遺產,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為未來的事業創造輝煌業績。因此,我認為,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把握文言虛詞的用法,辨析文言的特殊句式,更要充分利用每篇范文(尤其是文學作品)的文學、寫作等因素,以較快地提高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評析思想技巧、鑒賞文學形象的能力,對每一篇課文,選定恰當、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這樣,通過三年的文言文學習,學生一定會切實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以至終身受益。*
  
  
  
中學語文教學京26-28G31中學語文教學陳天敏19971997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26-28G31中學語文教學陳天敏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4:51

[新一篇] 從《孔子家語》看孔子思想價值的嬗變

[舊一篇] 從歷史的單一視角到歷史的多義解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歷史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