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繼續教育幾個定位問題的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隨著21世紀即將來臨,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澎湃涌動,促使世界經濟與整個人類社會以更快、更高、更強的態勢向前發展。教育的使命是為此準備各個層次大量合格的人材以適應整個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將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和體制帶入21世紀,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廣播電視大學開展繼續教育是其傳統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是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繼續教育的對象是根據我國國情及教育發展水平,將繼續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制度來研究的原則而確定的。繼續教育是指對那些離開了常規的學校教育,進入社會且從事工作的成年人所實施的各種各樣的教育,因而它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要比國外廣泛得多。為了適應新形勢,促進電大繼續教育工作的發展,有幾個定位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進行思考。
      思想定位
  根據1996年全國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統計年鑒所發表的電大繼續教育各類結業生數為763200人。其中上海占據了375349人、沈陽51009人、湖南35445人、浙江32011人。在全國44所電大中結業人數達2 萬人以上只有7所,1—2萬人的7所、1千至1萬人的20所、1千人以下的8所。另有2所沒有結業生。 而作為較高層次的大學后繼續教育工程全國電大1996年總結業人數只有3122人。從以上所列舉的數字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廣播電視大學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大有可為,也能大有作為;二是繼續教育工作在電大系統內部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和不穩定性。縱觀許多這項工作搞得好的電大,經驗可以總結出許多條,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領導班子思想認識到位,隨之采取的各項措施有力是保證繼續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電大繼續教育工作發展過程呈現的是一條曲線,許多地方當學歷教育發展較順利的時候,往往是繼續教育工作較困難的時候,反之,繼續教育工作則得到一定的發展。許多同志口頭上也提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并重,堅持兩條腿走路,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主客觀等諸多因素,往往不能將繼續教育工作研究排上議事日程,抓繼續教育工作只作為電大教育的一種應急補充和點綴,沒有真正從思想認識上定好位找準座標。繼續教育工作要求高,難度大,許多問題和領域都帶有探索性,因此,更有必要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個較明確的概念,形成一個較系統的理論支撐體系。對時代背景及社會發展趨勢要有透徹的了解和分析,審時度勢把握機遇。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和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全國人民指出了跨世紀努力奮斗的方向。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的奮斗目標,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無論是以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還是以集約經營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方式,都要依靠發達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的科學管理,靠掌握科技與具有科學管理能力的人才。這些人才只有通過基礎教育以后的工作實踐和繼續教育才可能造就出來。由此可見,兩個根本轉變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繼續教育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各級電大領導班子,都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來重新認識繼續教育在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的“要積極發展電視教育、函授教育、業余進修和自學輔導等各種辦學形式。成人教育重點放在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上,發展多種形式的職前職后和轉崗培訓教育”作為電大辦學的宗旨,堅決貫徹國家教委《關于廣播電視大學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見》,明確電大辦學的總目標是:“到本世紀末至下世紀初立足國情,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擴大開放辦學的程度,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為更多的求學者提供終生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提高廣大勞動者素質,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努力建設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遠距離教育開放大學。”我們自身的思想認識只有定位在黨的方針和國家教委的明確要求上,電大的繼續教育事業才能有一個堅實穩定的思想基礎,并在體制、機構、隊伍建設、投入等諸方面得到重視和提高。
      理論定位
  一個國家的發展,思想政治路線起決定性的作用。但發展生產力主要靠先進技術,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靠教育。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培養人的活動。它不僅是一種手段,教育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和內容。從1965年法國成人教育專家保羅·朗格朗提出:“機械地將人的一生劃分為學習期、工作期,前半生積累知識后半生使用知識,是缺乏科學根據、不符合實際的,教育應當貫穿于人的一生。”到1983年5 月德國漢堡舉行的國際終生教育會議上,把終生教育歸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絕對必要,是使全體人民在未來得到和諧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更新勞動力知識技術的戰略投資”。終身教育思想得到確立,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各國成人教育事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新的發展。發達國家提出“實現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徑是走向學習化社會的道路”。由此而產生的學習型組織理論,進一步豐富了終生教育理論體系,促使了經濟社會更快的發展。因此,我們說終生教育思想是建立新型成人教育制度的理論基礎。如果我們電大繼續教育工作也將其理論定位在終生教育思想上,那么我們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將會更進一步深化,工作的思路也會更活躍更擴展。在終生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開放性、多樣化,作為電大繼續教育的特征得到充分的顯示。因為它具有先進性、開放性、適應性和社會性的特點。電大運用先進的傳播手段和有效的系統管理能大范圍、大容量、高效率的培養各類應用人才,我們這一教育優勢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反之,要搞大規模社會性的繼續教育項目,我國在相當一個時期內也非借助政府的行政干預功能不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為此,黨和國家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是,發展教育面臨著缺乏資金的巨大困難。我國的教育經費占世界教育經費總量的1%, 而在校學生數卻占世界學生總數的25%。很顯然,經費不足是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它也迫使我們在發展中去尋求多、快、好、省的發展道路。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的出現。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激烈競爭勢所難免,不掌握知識和技術,甚至不多掌握知識和技術,要在競爭中立得住腳是很困難的。所以,從個體來說,千百萬的成人需要受教育,這不僅是象過去一樣為了使自己的能力日趨完善和對自己的發展有所貢獻而得到幸福,而且也是因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全部社會的、經濟的和文化方面的發展,都要求每一個受教育的公民盡可能地發揮他的潛力。無論是從社會、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人人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這就需要提供眾多的受教育的機會和廣闊的場所。一方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面積提高勞動者素質:另一方面,現有的教育規模不堪負荷如此艱巨的任務。要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大力發展開放教育。浙江是我國經濟和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由于經濟體制的轉換和適應兩個根本轉變的需要,人才匱乏和勞動者素質不高仍是個突出的問題。我省正在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新產業和智力密集型產業不斷涌現,即使勞動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反映一個國家一個省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中占重要比例的第三產業中的外貿、金融證券、保險、旅游、房地產、資產評估、咨詢、法律、信息業、計算機網絡管理及郵電通訊業等方面的高等專業人才的嚴重不足,已經制約和影響了這些行業的發展。因此,大面積大容量地培養緊缺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迫在眉睫。電大在這項工作中有廣闊的市場,根據社會的需要,堅持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為大面積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更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在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下,使電大的繼續教育逐步向職業教育方向發展。
      目標定位
  加速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和完善一個比較發達的電大繼續教育體系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人力資源的開發是我們繼續教育的基本任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從現實角度考慮,首先要確立面向市場,適應市場的教育觀點,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來運行,來驅動,從市場經濟發展中獲取生存和發展的活力。市場經濟第一個原則是競爭原則,應該有競爭意識,優勝劣汰。我們電大每個基層教學單位都要有這樣的意識,即開拓、競爭。在開展一個項目中把握住師資、教材、組織管理等這些基本教學要點的質量,使效果能符合社會及受教人員的愿望,那就會在社會教學活動中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達到占領一個制高點的目的。從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國普通教育的規模和結構都遠遠不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特別是中國農村,農業人口的教育這個大市場,空白點還相當多。按有關部門預測,到本世紀末,我國高等教育將發展到630萬人的規模,但適齡人口中也只有8%的人能上大學。大量的初、高中畢業生,如果沒有什么專長,缺乏為社會服務的本領,就很難找到謀生和社會服務的門路,這不僅對個人和家庭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在農村由于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及大農業觀念的確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更是呼喚較高素質的人才。從我們的實踐看,“燎校”的許多項目之所以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是真正迎合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浙江,我們電視中專參與的對村干部的培訓項目,為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也作了貢獻。黨的十五大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需要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隨著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大批富余人員將進行再就業前的上崗培訓;隨著國家財稅、金融、投資等體制的重大改革出臺,也需要對相關待業的在職人員進行新的法規和技能的崗位培訓;隨著高新技術在各個領域應用面的不斷拓寬,以計算機為標志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也將伴生出大規模的培訓活動。這一切都給我們電大繼續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以市場為導向來建設我們的繼續教育體系,是我們的指導思想。
  其次在教育層面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要打破時空界限,使之形成大學后教育,與在校學歷教育復合及就業前的上崗培訓等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立面。作為大學后的繼續教育,它主要以對學員不斷輸入新的科技信息、擴大學術領域,調整知識結構、提高創造能力、增強競爭適應能力為目的。其主要任務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擴展、加深、提高,使其結構趨于合理,水平保持先進,以更好地滿足崗位、職務對其智能的需要,提高技術和管理服務的檔次、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繼續教育開展與在校學歷教育復合教育也有其獨到的優勢,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目前人們對人才的要求已從過去的只重學歷轉為既重學歷更重能力;重文憑轉為既重文憑更重水平;特別看重理認在實際中的應用,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現在大中專學生畢業就業體制改革越來越趨于市場化,競爭的必然使在校生渴望自己能在掌握基礎理論以外獲取更多的基本技能的知識能力。電大繼續教育在在校生中開展的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證書教育貫通,可以說是在復合形人才培養上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時期,整個社會人員結構無時不在發生變化,城市功能的轉換,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都對許多勞動者求知的愿望起到牽引的作用。電大繼續教育在進行初級勞動力技能培訓方面也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再者,在發揮電大繼續教育功能優勢在方法和手段上也要以改革的思路來考慮。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他講的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在所有制結構上產生影響的問題,然而從思想方法上對我們繼續教育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們所做的一切只要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有利于現有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急需的各級各類應用型人才,使人力資源得到綜合開發,都要積極去實踐,去探索。如在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方面,電大繼續教育除了充分運用其開放性辦學的系統優勢和現代教學的手段優勢,使系統內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外。依靠社會力量來辦繼續教育項目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課題。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和管理下,學校與行業,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方面聯合,形成優勢互補增強辦學實力,拓寬辦學領域與提高辦學層次,這無疑會給電大繼續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電大教學杭州1~4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徐志平19981998作者單位: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作者:電大教學杭州1~4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徐志平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8:40

[新一篇] 由張恨水談本世紀文學研究領域的拓展

[舊一篇] 電影不是遺憾的藝術  寫在電影誕生100周年之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