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歸去來兮
我將何所去,我將何所歸?歸去來兮,中國的雨夜,
我只身前往函谷關,帶著水稻、麥子以及寫給你的情書,在春秋時節抵達。
在這通往古中國的道路上,你我沒有生死的界限,
卻有匯流文明河流的血緣。那個一生夢想大濟天下的孩
子.在這里為你的故事打開第一卷。戲劇、臉譜、秀才、縣
令,進入古人的心靈世界,一個人粉墨登場,人生的帷幕和微妙就是如此閃現。戲劇人生,我們像是古代的秀才,哼著曲子,要去看滿園的海棠,看梨花似雪,看開到天盡頭的野菊花。
175
19:56
聲聲慢
有一次,深夜的上海,我在劇院看戲。一折唱完,已是月到中天,分外眼明。到六樓的小吃店坐下喝茶,一刻鐘后再回到劇院,曲子已經到了戲劇的高潮,琵琶和笛聲纏綿婉轉,驀然驚響之處。
卻是急如雨點的鑼鼓聲,由慢變快,聲聲清脆入耳,有一種金玉的聲音。
鼓聲響處,舞臺上的戲子慢慢地才從那帷幕
后面走上來,擂鼓三通,那節奏和力度是讓人叫
絕的。仿佛人坐在影院的大廳里,躺在椅子上,回
到了明清的夜晚,燈光像是舊銅錢那樣的色彩。
鼓聲就在這深夜月朗星稀的時刻,咚咚地響起
來,讓人想起很久以前那種南曲原有的腔調。那
鼓聲像是傳說里細膩優雅的水磨調,要響亮就響
亮,要柔軟就綿密得透不過氣來。恍然間,疑是回到了明朝的北京城,官衙斷案,冤民夜半擊鼓,知府衙役穿衣戴帽,攜了文書、響板,升堂傳喚。
這清脆響亮的鼓聲到了這夜半時分,也就有了明代曲劇那四大聲腔的味道。這熟悉的鼓聲,
174
19:56
從明朝一個縣衙的廳堂經揚州傳入北京、湖南,它的聲音已經成為絕妙的腔調,為人們在客散酒冷后低低地傳唱著。帶著吳語語音的唱腔,衍變出眾多的唱法,像是古代人那種剛猛果敢,卻也有溫柔細膩的一面。就像是這上海的夜半,舞臺上的燈光灑在衣肩上,戲子慢慢地敲打著鑼鼓,細細地清唱,透著清麗悠遠的唯美氣息。在人半睡半醒的時候,那鼓聲慢慢地繞在耳畔,直到戲曲中的悲歡演繹,到了碰撞擦出火花的瞬間,人物的內心和面部
表情都霍然變化,嬉笑怒罵,這鼓聲才像那萬歷年間縣衙官員手
里的驚堂木一樣,讓我從這上海吹著涼風的夜晚醒過來。繞過博
物館的藏書樓,復又去尋了地方去看宋明時期的畫。一心想在這
夜晚嫵媚的燈光下找到回到古代的小路,也許那里正是劇場的
舞臺.裝飾著明清的桃花,或者宋代的云煙,隔著景觀,讓人看著有一種模糊的美。
此時若是不喜歡這戲的情節,要昏睡的時候,偏又會遇到劇中人那響亮的驚堂木啪嗒地敲打。這樣的聲音,曾幾何時只在中國古代的深夜才能聽到。戲子穿著綾羅綢緞,涂著胭脂粉黛,站在夜空下,含著無盡的冤屈,于是她就在眾人尚還昏睡的午夜,來到官衙的門前,匍匐在那高大的衙門下面,取下鼓槌,咚咚地敲了起來。深冬的夜晚,天氣是那樣的寒冷,值守的衙役眉頭上都染了霜花,搓著手,跺著腳,拼命地想讓自己暖和起來。倦意襲來,下。而代的官員披星戴月地閱讀文件,正欲睡去,或者半睡半醒,剛人夢的時候,那聲突然就驚雷般響了起來。
無論是那戲子敲的鼓,還是古人因為寥落、悲愁而敲打,這
19:57
鼓聲我都是極為熟悉的。仿佛就是宋元年間的一個黃昏,失去家產的女子,來到這衙門府第擊鼓哭唱。這不是在演戲,在中國古代的每一個夜晚或者黃昏,醉意朦朧的時分,你翻開書,或者聽一折曲子,都可能遇到這樣的敲打聲。那完全是古代中國才有的聲音,那木頭的鼓槌,那紅色的裝飾綢帶,那風吹雨淋掉了的油墨,都是古代城市的衙門口才有的。木頭是桑木,或者榆木,都是極為沉甸結實的木材,還有就是梨花木、楊樹,那種木頭的沉香和氣味,屬于年代極遠的某個冤劇。不僅是宋代的唱詞、諸宮調,就是在明清的曲劇里也能辨出這種音調來。
我想中國人似乎都很熟悉這樣的聲音了,天色黑壓壓的,月光灰暗暗的,這個時候有人出然出現在縣衙七品縣令的春秋大夢中,拿起鼓槌,咚咚咚,聲音響遍了衙齋。眾人趕赴堂下,分秒不得耽誤。
這樣的聲音就是劇中才有的調子。縣衙升了大堂,衙役們站立在兩旁,威武莊嚴的表情瞬間就代替了瞌睡蟲。縣令拿起云節
響板,或者先摔一下驚堂木,燭光照得大堂如明鏡一般,金黃的
光芒無比耀眼。這就是古代的縣衙,鼓聲過后,上堂傳喚,官員必須立即到場,接受案子的審理。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寒暑時節,只
要那大堂前的風火大鼓響起來,官衙差使必須立刻到場,這一點是與滑稽小花臉的角色截然不同的。
這樣的鼓聲,是不像我在劇院看的戲,講究北曲套數,或者安排穿皂羅袍的人出演,一切都是講究穿插的。這古人的鼓聲卻是性情所在,響起來了,就沒有絲毫的分說,沒有所謂的酸道理176
19:57
可講。你期望在這戲里看到忠奸,分出黑白,但在古代的官衙,卻是布滿了重重迷局,每一個斷案都是如此艱難。每一個訴訟都要朝夕升堂,哪怕那縣衙門前的鼓聲變成悶鼓,這訴訟還是要審理。漸漸地,在這樣的一個空間,戲子或者縣令都變得生動了,月色明亮如水,看客也好,差役也好,按部就班地出現在這個場子
里。只等鼓聲過后,一切按照律法來執行、審定。
這聲聲疾雨般的鼓點,讓我覺得那戲子的美,原來都是帶著
傷悲的。這樣的傷悲,讓她的鼓聲中那冤屈都變得透涼。這鼓聲
讓我在飲酒作樂、讀書看花的時候,想到這戲子的酸、官衙的苦
還有那古代整個中原悶悶不樂的閑言碎語。
看戲久了,聽聽這鼓聲,節拍是如此熟悉。它的急躁、慌張、
失望都是如此的清晰,投射在鼓面上,撕掉那大紅的綢子。鼓槌
在敲打的過程中木屑飛舞,穿過空氣,擊中了我的臉。這樣的感
覺就像我在這上海夜晚的劇院看戲,看戲子的悲傷離合,都要分
一個青紅皂白才肯罷休。那聲音像粉蝶兒,或者斗鵪鶉,時而放慢拍子,延緩節奏,讓我能聽清楚劇中人的聲音。不管是進京趕考那樣的閑事,還是錯打鴛鴦的鬧劇,這鼓聲確是真實的。
一下一下敲打著,讓我坐在臺下看戲的時候也是心驚膽戰。不知道它何時開始,又何時停息,仿佛衙門之外,中國古代的天下九州百姓沉沉人夢,這鼓聲非要像個霹靂一樣吵得官員不能人睡。一下下地刺到夢里面,連著另一個世界的揪心之事。鼓聲從這舞臺的戲子身邊傳到風雨交加、月黑影沉的明朝,戲子以字行腔,耳鬢廝磨,時而卻又撕心裂肺,熬至水枯石欄,明鏡之下滿
178
19:58
頭白發,功名利祿在鼓聲響罷三遍,都作鳥獸散了。
古代的夜空下,每當這鼓聲響起,官員們就急忙趕赴高堂,仔細地聽起來,那官差的長長腔調聲調是清柔委婉的。這種長長的拖腔對字音嚴格要求,讓后來的戲子、散客,在剛看完驚夢的曲子、艷麗的美人,耳畔就被它纏住了。這樣的鼓聲仿佛是在古代中國方圓九州的百姓睡夢里響起,在藏書樓、深山古寺、流云深處、南柯舊夢里響起。
鼓聲響,升高堂。日月明鏡,天地位列,這是古代的官衙大堂。七品縣令聽完鼓聲,在鼓槌落地之前,當堂坐下,一切爭論都需做出裁決,明察秋毫,需要膽識與不畏世故的鐵面無私,戲子
的花腔是要躲避三舍的。
無論是在這戲曲里,還是在中國古代的夜晚,月明星稀的時光,你側耳傾聽;在酒酣耳熱之后想讀線裝書的時候,在悲傷失意杯盞交錯的夜里,散發扁舟不辨黑白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窮困交迫的時候,這鼓聲就敲打起來了。推開你的門窗,外面就是府齋的鼓聲陣陣,急如暴雨,聲聲入耳,那木鼓在秋雨時節響起,金石之音穿透大堂、舞臺、縣衙、茅舍。戲子折斷了蘭花指,鼓聲忽地就如那宋元明清北曲的聲情跌宕豪爽,只管把酒言歡。
在上海的劇院,聽這樣的鼓聲,清脆如雨點灑在窗前。夜半的時候,穿過弄堂和閣樓,來到這里聽戲子的唱腔。吐字、過腔和收音都是那樣仔細,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隨著鼓點,唱得如此響亮。只有那秀才還想著聲音的控制、節的快慢以及咬字發音,卻又在這鼓聲中醉倒月下,找不到回家的路。
179
19:58
鼓聲在古代中國的夜晚響起,在每一頁書的評注里面響起來,威嚴的堂案之上,七品官員表情嚴肅,行事果斷。鼓聲響起官員們分列左右,衙役官差一并到堂,聽聞訴訟,驚堂木帶著梨花香飄蕩在宋明的官衙,你可以看出這些人內心情緒顯著的變化。這鼓聲讓人從睡夢中驚醒,無論那個世界是黃梁夢魘還是花前月下,這鼓聲卻是明凈如水、流瀉滿地、無關風月的。這鼓聲千百年就像我所到達的這個舞臺一樣,不時地敲打一下縣令的榆木腦袋,生怕他們糊涂犯了錯,辦了冤案,讓整個府衙蒙羞。因為
這鼓聲,它是醒神的,敲打的是古代中國官員和書生的烏紗帽和
瘦硬的腦袋。只要你仔細地俯下身來聽聽,那暗夜里明月從烏云
里透出來,聲若游絲,繼而是流水行板一般,敲打起來。這樣的鼓
聲是只有桀驁不馴,能擔當世事的灑脫才子兩袖清風的縣令才能敲打得出來的。
看著劇院臺上的戲子狂怒的時分,擂鼓而歌,讓人的情緒瞬
間都投入進去了。它不像是暗角里的嘀咕聲,會影響人的心情。那些邋遢白面,在眼角、鼻窩等處,加上一些黑紋,甚是讓人看著不舒服。這樣的戲子所扮者大多是下三流角色,又近于插科打諢式的人物。他們與《游園驚夢》中的柳夢梅,《驚變》《埋玉》中的唐明皇,《琴挑》中的潘必正,《八陽》中的建文君,《斷橋》中的許仙是不屬于一個世界的。而這樣的鼓聲在戲里面才是真正的耐聽。
擊鼓而歌,是古代人的一種逍遙姿態。
或故意顯假,又或故意裝真,這樣的鼓聲是造作的。民間的
180
19:59
擊鼓,那是帶著一種悲傷的鼓點。官衙縣令主持的訴訟,聽鼓點就能分清楚輕重緩急,當堂論證,明辨是非,那驚堂木的響亮聲音讓人睡意頓消、眼神明亮。這鼓聲求的是天下太平、萬民皆安。
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鼓聲一響,縣令整頓衣冠登堂斷案,這是古代的傳統。即使是七品芝麻官,這鼓聲也是長年累月不斷地考驗心氣和胸懷的。不能僅僅像戲子一切服從于戲情和角色
應有的情緒,還應該頭腦清醒,斷得這世間大大小小,千絲萬縷,
陳谷子,爛芝麻。
這夜半的鼓聲,最能去除我看戲時候的焦躁和疑慮。繞過大
半個上海,找到這個劇院。看這樣的戲曲是不可急躁的,即使是
聽戲子的嘀咕,也是要理解腔法的區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
法。比如戲子演到夜奔,或者連環計,唱到七品縣令糊涂仙,此中的千變萬化,是需要你從那一詞一句、快板式的韻白唱腔細細傾
聽體會的。
午夜時分,從這戲子的腔調中驚醒,耳畔就是鼓聲陣陣。縣令的桌上滿是尺牘文獻,星夜批讀,展開厚厚的卷軸,那是心酸疾苦的。尤其是像這個劇中的小書生,固然是傳統的趕考功名,卻也懂得鼓聲一響,披星戴月地趕路,奔赴京城。盡管在這劇中這是在舞臺上象征式地走一個圓月,逛一個弧線,步履時而輕盈,時而急促,卻也并不曾有葫蘆腦袋,不明世間冷暖,不知乾坤之大。鼓聲響起,衙門敞開,天下的事情都可以在這里爭論、分辨,酸腐的文人、奸臣、刁吏、惡訟師、幫閑,都不住地哈欠,不管它夜色幾時,季節時辰,一聲斷喝,縣令如怒目金剛,全臉皆涂以
181
19:59
白粉,威嚴肅穆,聲如裂帛,天地之間的公義裁訣就在這鼓聲的末尾斷出。整個城市朗朗的明月之下,雪花純凈的光澤映照著衙門的高堂,百姓們終于熟睡人夢。
古代的夜晚總是這樣的一波三折,就像我在這上海的劇院看戲,戲子的故事也是同樣跳躍不定。生、旦、凈、末、丑、外、貼不同的角色和身份,都圍繞這夜晚的鼓聲展開。我似乎是無法像那書里的關羽戲里的諸葛,飲酒暢談。那驚疑不定,想做出裁決,定奪的人們拿起梨花鼓槌,敲打縣衙的木鼓,朱紅的綢緞覆蓋著的木鼓瞬間如雷鳴般響起。
醉酒的擊鼓者,一躍而三擊之,鼓點如疾雨,這樣的鼓點似乎比用真嗓唱起來的時候有更高的音域,有洪亮的美感。仿佛古代的衛國兵士,遠戍陳宋,久役不得歸,有一種歸鄉的沖動和思慕。鼓聲急而不亂,眉目神色巍然不變,兵戈倒豎,鎧甲鮮亮,陣形齊整,那個擊鼓的人,長發紅袍,兩側卷曲,雙手張開,在這個悄無聲息的午夜,低低地哭泣。淚花濺射到鼓面,形成巨大的撞擊反射的力量,敲打在戲子的胸膛上。
更詭異的鼓聲,那就應該猜到是趙五娘、竇娥、張三姑、天真活潑玲瓏剔透的小丫環,坐在臺下或者回到那年的黃昏,聽她們的鼓聲,那是聲聲欲斷魂。在這個劇院里除了能夠聽到那催命的斷魂聲,還有這演繹得熟練之極、動人心魄的醒堂鼓聲。
鼓聲從天宇傳來,書齋里的塵埃灑落在衣襟下,縣令們似乎還在睡夢中,黃昏的酒筵似乎還在進行。鏜鏜鏘鏘,咚咚隆隆,鼓聲就在這古代寂寥的夜空下響了起來,聲音低沉而凝重,歡快而
182
20:00
響亮,夜晚的星光下,那鼓聲如冬雷震震,醒腦開竅,讓昏沉的氣息煙消云散,天地間的污濁和濕氣似乎都隨著光的灑落而消散了。鼓聲響徹在心頭,驚醒官員、書蟲、秀才們。一個時辰一遍鼓聲,那古音聲破四野,擊鼓而歌,蕩漾的是征塵四起,馬蹄聲踏將過來,官衙里的縣令匆忙升堂,明月正值中天。
這就是夜半的鼓聲了,中國古代的夜晚這樣的聲音讓人頭腦清醒,它不斷地敲打著你的腦瓜,那聲音不徐不疾,節奏由慢而快,似乎總能講矛盾沖突演繹得恰到好處。一句清脆的念白,這其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這戲看到這里,我總是為這午夜的鼓聲所沉迷。
每當你頭腦昏沉的時刻,想要偷閑學懶散客人,那不徐不疾
的鼓聲就從又重新敲打起來,仿佛自己就是身穿綠蟒朱紅衣,腰束角帶的擊鼓之人。鼓聲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我似乎可以高唱入云而端坐不稍動,安如磐石,猛然醒來,精神抖擻。這世間聲聲金鼓銅鑼,睜開眼時,天地乾坤都人得定了。
2022-12-08 18:56:5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