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黑客與畫家》再版了,剛剛上架。
內容沒變,但是升級成了精裝本,紙張好了許多。
想要收藏和送人的朋友,可以考慮購買(京東,當當,亞馬遜,china-pub)。
下面是我為再版寫的序言。另外,《軟件隨想錄》有希望明年再版。
=============================================
向著未來而生
阮一峰 / 2013-03-29
不久前,收到朱巍編輯的來信。她說《黑客與畫家》即將出版精裝本,希望我作為譯者,能寫一些感言。
我這才驚覺,距離我動手翻譯,已經過去了 3 年。真是時光催人老,三年前我坐在同一張書桌前,使用同一個鍵盤,一字一字地輸入譯文,宛如發生在昨日。
回想起來,那時心里沒有把握,不知道中文版會不會被中國讀者接受。因為 IT 圖書的生命周期很短,三四年前的出版物往往已經過時,《黑客與畫家》的英文版出版于 2004 年,其中不少文章寫于 2001 年。現在推出中文版會不會太遲了?
事實證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中文版上市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國內 IT 業界受到廣泛的肯定,很多程序員和項目經理讀后表示深受啟發,很多計算機系的老師將此書列為學生的推薦讀物。我也收到了許多讀者來信,摘錄幾封:
"......我這兩天一直在看,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覺得自己看得好還不過癮,又向學校圖書館薦購了。"
"......我們團隊人手一本《黑客與畫家》,并且至今共贈送了近百本給我們的用戶。"
我一方面很高興,另一方面也很贊嘆 Paul Graham。他是怎么做到的,讓一本技術類書籍吸引 10 年后的讀者?
后來,我總結出兩個原因。第一,他寫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后的思想。就像數學一樣,正確的思想是不會過時的。第二,他的著眼點是長遠的未來。文章內容主要不是分析現狀,更不是總結過去,而是展望未來,以未來指導現在。舉例來說,第 11 章《一百年后的編程語言》就是研究一百年后人們會怎么編程,從而推導到我們現在應該如何編程。除了他以外,我沒見過其他人有這種視角。另一個證據是,Paul Graham 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這說明他對未來有精準的眼光,只有知道未來會怎樣,才能選出最值得投資的創業公司。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黑客與畫家》完全沒有過時。10 年后的讀者,一方面被已經實現的預言震撼(比如,Paul 在 2001 年說,如果蘋果公司將 iPod 升級成能上網的手機,就能戰勝微軟公司),另一方面又被那些還沒實現的預言說動(比如,Lisp 語言將成為主流),思考自己的選擇。這是此書成功的最大原因:這是一本能幫你看清道路的書。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應該"向死而生"(Being-toward-death)。意思是人面對死亡,才會停止那些無謂瑣碎的關注和困擾,體會到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從而達到真正的存在。借用這種說法,我覺得 Paul Graham 的哲學是"向著未來而生"(Being-toward-future)。也就是說,我們的目光應該盯著未來的世界,以此決定人生應該怎么走。
說到未來的世界,我想起去年年底,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縮寫 NIC)發表了提交給總統的報告《全球趨勢 2030》(下載)。其中一個主要結論是:
"......到了 2030 年,沒有一個國家----無論是美國、中國或任何其他大國----將成為超級霸權。相反地,權力在國家之間變得分散,而且會從國家手中向非正式的網絡、以及個人擴散,產生深刻的影響。......個人和小團體的力量將進一步被增強,更易獲得各種調用資源的能力,在解決全球性挑戰方面可能更有力。"
如果這種預測是正確的,就意味著未來 20 年里,政府的力量將縮小,個人和小團體將崛起,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和計算機必然將扮演重要角色,因為正是它們將個體的影響力指數式地提升。
對于網絡創業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只要把握大趨勢,技術會把個人送到難以想象的高度。
未來就在眼前,伸手可及。《黑客與畫家》就是這次旅程的指南,為你指出通往那扇門的方向。正如 Paul Graham 所說,你要做的就是"活在未來,然后造出現在還沒有的部分"(Live in the future, then build what's missing)。
阮一峰的網絡日志 2013-11-10 04:02: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