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價值觀態勢與主導價值觀的確立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45[2002]01-0071-06
  思考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問題,不能不考慮全球化這一背景。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 ,隨著全球化作為一種實踐進程的不斷深化,其價值觀的差異與多樣化便日益顯現出來 ,并開始更多地為人們所關注。然而,多年來人們一直習慣于用“傳統——現代”的思 維框架去思考價值觀問題,沒能從“全球化——價值觀”這一更寬的視野或框架中去思 考,這就使他們不能夠從多樣化的價值觀中去探尋主導價值觀確立的合理性。本文正是 以此問題為出發點,試圖從多樣與主導的統一中去分析主導價值觀確立的理論和邏輯根 據、本質和功能以及我國當前主導價值觀確立的基本原則。
  一、全球化背景下價值觀的多樣化
  什么是全球化?通常認為,全球化是描述和指稱這樣一種人們經驗到的事實和趨勢:在 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由經濟利益所驅動,逐步實現世界各個地區、國家、民族的政 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日趨一體化的趨勢。吉登斯認為,全球化使“在場”和“缺場”糾 纏在一起,“讓遠距離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關系與地方性場景交織在一起”,[1]馬克思 指出,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整個世界經濟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過去那種 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 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 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2]全球化發端于經濟的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使不同國度的經濟聯系更為緊密,市場經濟的因素日益滲透于社會生活之 中。
  對于一個參與全球化之中的國家來說,全球化不僅影響著他們的政治和經濟,而且也 影響著文化,從而使文化發生某種變化。正如有學者論述的,這種變化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日益與經濟“一體化”;文化交流日益成為文化輸出;文化功能日益膨脹, 對社會生活形成全面沖擊。[3]詹姆遜在論述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時深刻地道出了全 球化的這種影響作用:“文化的威力在整個社會范疇里以驚人的幅度擴張起來。而文化 的威力,可使社會生活里的一切活動都充滿了文化意義(從經濟價值到國家權利,從社 會實踐到心理結構)。”[4]全球化對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使價值觀出現多樣化 。
  第一,價值觀念的共時化。價值觀作為文化觀念,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但又難免 受到異域文化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之間呈現出日益激烈的矛 盾和沖突。原來在不同歷史時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價值觀念被全球化進程擠壓 在同一個平面上,使本國的、外國的,傳統的、現代的、后現代的,計劃的、市場的等 文化價值觀互相碰撞、互相激蕩,混雜在一起。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人們必然面臨著 多種價值選擇,這就使人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顯現多樣化。
  第二,價值觀念的流動化。價值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本來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但這種穩定性在全球化時代,加快了自己的變換頻率,無論是公共的價值觀體系還是 個體的價值觀體系都不再像以往那樣具有長久性了。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 一書中對這種價值觀念變更的社會事實作了如下描述,“東西用完就扔的文化擴展了, 臨時性建筑越蓋越多了,模式化部件日見普及了;這些情況都產生同樣的心理效果:人 和周圍事物的聯系越來越短暫了。”[5]價值的流動性和觀念的短暫性使其成為經常變 化和不斷更新的,這必然帶來價值觀念的多樣化。
  第三,價值觀念的層次化。就價值觀念來說,其構成是有層次的,既有觀念層次,也 有心理層次;既可以表現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現在日常行為中;既表現在同一領域 ,也表現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利用因特網、多媒體和遍及 全球的傳播媒體等先進技術手段,使西方的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國,不僅向發展中國家傳 播其風情時尚、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消費方式,而且也使他們的競爭觀念、時間觀念 、效益觀念、開放觀念以及政治上要求民主平等、價值上積極進取的意識等價值觀超出 原有的層面,快速走進日常生活,變成百姓從媒體中獲得的直覺,使得人們潛在的生活 、需要和心理都受西方文化左右,進而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資產階級的價 值觀在人們中間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樣,就為價值觀念顯現出多樣化提供了條件 。
  第四,價值觀念的豐富化。價值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源于社會生活,由于社會 生活的豐富性,因而價值觀念也就表現為豐富多樣性。全球化不僅意味著一個完全開放 時代的到來,而且為人們提供了開放的世界環境。這種開放的世界環境,不僅擴展了人 們的活動領域,使更多的對象、領域、課題納入人的實踐范圍,而且也擴展了人們的思 維空間,使人們能更多地用一種立體的發散思維方式去觀察思考事物,這就使人們既要 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不同事物和現象,又要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同一事物和現 象,甚至對同一事物和現象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要采取不同視角去觀察和思考。人們這種 觀察和思考事物角度的多樣化、豐富化,以及隨著信息革命的推進而導致的因特網的普 及,也為人們思考和觀察問題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手段。所有這些,都將帶來價值觀念的 豐富化。
  第五,價值觀念的復雜化。價值觀念從不同角度區分,可以分為許多價值觀念表現形 式,從反映內容上分,價值觀念可分為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價值觀念;從主體角度 有個人價值觀、群體價值觀、類價值觀;從性質上可區分為無產階級價值觀、資產階級 價值觀;從地位上看有主流價值觀、大眾價值觀、精英價值觀;從地域上看可以分為中 國傳統價值觀與西方現代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相互纏繞、此消彼長,難解難分,呈現出 價值觀念的復雜化。
  可以看出,全球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多樣化。然而,正是這種多樣化的價值觀,成為 主導價值觀確立的理論和邏輯前提。
  就價值觀本身來說,是一定歷史時期人們對價值問題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 。作為社會意識的一部分,價值觀受著社會存在的制約,是處理一定經濟關系之中的人 們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就我國來說,社會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的開放性、以及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都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的價值觀呈現多樣化 的態勢。但是,作為價值觀產生的根基的社會生活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具有整體關聯 性。正是社會生活的這種整體關聯性又使價值觀呈現出一元性。在社會生活的整體關聯 中,又以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對價值觀的影響最為突出。從價值取向與生產 方式的關系看,雖然每個人在價值取向上并非總是與生產方式相一致,但大多數人的價 值取向還是基本能與生產方式保持一致的。雖然社會價值觀并不一定同生產方式保持完 全一致,但在價值取向上與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保持基本一致還是可能的。由此使建立 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社會價值觀系統能夠在總體上保持協調一致;從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 的關系看,生活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它是人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貫性和穩定性 傾向。這種傾向能夠將人的行為引向某一領域,把人的價值追求引向某一方面,從而使 價值觀念同社會生活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從價值觀念與文化傳統的關系看,文化傳統 作為一個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對保持社會生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重要作用,對于文 化傳統來說,它影響的決不僅僅限于每一個人的價值觀,而是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價值系 統。全球化雖然會給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帶來沖擊,但這種沖擊并不能導致傳統文化的 消失,相反,作為傳統文化核心的價值觀卻有可能保留其傳統特征。這說明價值觀與文 化傳統之間保持著一致性。可見,價值觀作為一個觀念系統,它既具有多樣性,又體現 為多樣性的統一性,而這種統一性集中體現于其內在的主導價值觀上。
  就價值觀的多樣性存在來說,它也是建立在統一的基礎上的。唯物辯證法認為,多與 一作為一對矛盾,他們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關系。就價值觀來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 由于實行了市場經濟,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的價值觀及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價值取向受到 了空間的沖擊,一些反映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價值觀如效率觀念、信息觀念、競爭觀念 、開放觀念、創新觀念、人才觀念、民主觀念、平等觀念、利益觀念等在逐漸確立,然 而這并不能表明社會不需要主導價值觀。一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制 度和原則的基礎上的,這一制度和原則,要求人們要樹立以人民為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 ,并反映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二是多樣價值觀的存在,恰恰從另 一個方面表明主流價值觀念引導上的乏力。應該說,在多樣化價值觀面前,人們出現價 值觀上的混亂是難免的,再像過去那樣強迫人們遵守一種統一的價值觀的做法也早已行 不通,但是,并非所有的混亂都是不可避免的,它與我們主導價值觀缺乏創新有關。主 導價值觀念的創新也不是一定要在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的基礎上去進行;相反它是 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基本的經濟制度決定了基本的價值觀和基本的價 值導向,而基本的價值觀總是一元的。有一種觀點認為一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基本 原則就過時了,更有人主張拋棄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致使拜金主義、各種利己主義、 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日益盛行和廣泛蔓延。
  多樣價值觀是以沖突的形式存在并表現自己的。沖突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一方吃掉 另一方,而是通過沖突實現他們彼此之間的融合,形成一種既能包容價值觀的多樣性, 又能體現時代發展精神的價值觀,即主導價值觀。這種主導價值觀能夠使存在差異的多 樣價值觀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并對各種沖突起抑制作用。正如當代美國著名的哲學家 和社會倫理學家羅爾斯反復強調的,普遍的社會正義觀念不可能建立在任何特殊的文化 價值理想的基礎上,恰恰相反,必須基于社會公共理想和多元文化之間的“全體對話” ,以達成一種合乎理性的“重疊共識”,從而最終形成一種可以為所有信奉不同宗教和 道德觀念、承諾不同文化傳統的人們所共同認可和踐行的普遍正義觀念。
  從多樣價值觀所引發的后果看,價值觀的多樣化,一方面會使人們在多種多樣的價值 觀面前,困惑于一簇簇“價值叢”中,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價值觀在哪里,從而導致 價值失衡;另一方面,它又會給人們確立一種普遍有效的價值規范帶來威脅,造成價值 危機和信仰危機,所有這些,都使人難以產生價值認同。丹尼爾·貝爾在20世紀70年代 批評資本主義文化時指出,“現代主義的真正問題是信仰問題”,“它就是一種精神危 機,因為這種新生的穩定意識本身充滿了空幻,而舊的觀念又不復存在了。如此局勢將 我們帶回到虛無。由于既無過去,又無將來,我們正面臨著一片空白”,[6]而解決信 仰問題,“最要緊的是確立信仰”因為“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個人為一個人的元氣, 在一個社會為一個社會的元氣”[7]。說到底,信仰就是為價值體系尋找一個更高的終 極價值標準,這個最高標準是價值標準的起點,它既不為其他標準所規定,也不在信仰 體系內受到懷疑。當前對于我國來說,最大的問題來自于價值體系的懷疑,尤其是對主 導價值觀念的懷疑。因此,重要的是要確立一種共同的、穩定的一元化的價值導向。正 如哈貝馬斯所言,“關于社會一體化,我和杜克海姆(Durkheim)都把它理解為通過價值 和規范來保障某種社會生活世界的統一”。[8]
  二、主導價值觀的概念規定:地位及功能
  主導價值觀,顧名思義,它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地位上的主導、核心;二是作 用上的引導、導向。這兩層意思互相補充、互相影響。其中地位上的主導、核心決定著 作用上的引導、導向;后者又是前者在操作層面上的延伸。他們共同對社會的存在和發 展起著推動和影響作用。正如霍華德·謝爾曼指出的,“一種制度如果其自己的思想辯 護不居支配地位,那么這種制度就不能存在下去。”[9]
  對于一個價值觀念體系來說,它包含多層面、多等級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這些不 同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在一個完善的價值體系中可以相互說明、相互支持、相互補充 。但是各個價值觀念在價值體系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樣的。正如科學體系中存在著“硬核 心”和“保護帶”兩個構成部分那樣,價值體系也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導價值觀念和 處于保護地帶的從屬價值觀念所構成。一方面,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導價值觀念,代表著 價值體系的總方向和總特征,對于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起著統帥作用,它既約 束著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又為其提供方向和根據,從而為價值體系的穩定和統一起著 維護作用。另一方面,主導價值觀也離不開從屬的多樣性價值觀念的烘托,一個社會正 是由于價值多樣化才富有生機和活力。因此,對于一個價值體系而言,重要的是要確立 一種主導價值觀念。那么,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才能作為一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念呢?首 先,這種價值觀念要具有統攝性。對于一個價值觀念而言,要成為主導價值觀,就要能 夠把它之外的各種不同價值觀凝聚在自己周圍,并對它們加以正確地協調、整合和引導 。其次,這種價值觀念要為社會所普遍認同。所謂認同即是指人們在自己的活動中,能 夠自覺地以某種價值觀念作為標準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價值認同即是指價值主體不斷將 自己的價值結構同化于社會價值規范,并不斷改變自身價值結構以順應社會價值規范的 過程,它是社會成員對社會價值規范所采取的自覺接受、自覺遵循的態度。主導價值觀 作為處于支配地位的價值觀,是人們所普遍認同的價值理想、價值信念、價值尺度、價 值原則的集中反映,并內化為人們普遍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向往。主導價值觀如果缺少了 人們對它的普遍認同,就會失去存在的社會心理基礎。再次,這種價值觀念要具有理想 性。它不僅要立足現實,反映現實,同時又要超越現實,成為引導人們進行價值追求和 價值實踐的價值理想和價值信仰,為人們提供理想性的精神支柱和前進的精神動力。最 后,這種價值觀念要反映特定階級和社會集團的利益。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 和本質,總是一定階級和集團的價值思想體系。主導價值觀由于在價值體系中處于支配 、主導地位,因而它更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主導價值觀作為統治階級的意志表 現,不僅以法律的形式表現自己,而且還通過輿論、宣傳教育、引導作用,使之深入人 心,成為全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社會價值規范和規則,在這種規范的引導下,按照統治 階級的意志向著共同的方向和目標去努力。在社會主義國家,這種主導價值觀念就是要 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反映和表達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僅以人民群眾為價值 主體和評價主體,而且也以人民利益為核心,將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自 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只有具備了上述四個主要條件的價 值觀念才能成為主導價值觀。
  主導價值觀由于在價值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它發揮著其它價值觀所不具有的功 能作用。
  第一,導向功能。主導價值觀作為一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它是通過確立反映 一個社會本質要求的重要原則,從而引導主體確定一定價值目的,選擇相應的價值取向 的,它告訴人們在該社會中提倡什么樣的價值觀,反對什么樣的價值觀。說到底,它是 一個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倡導什么樣的社會風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價值觀出現多樣化 的今天,主導價值觀更突顯其重要的導向功能。一是定向功能。人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 ,形成對社會生活的價值評價標準,在實踐中也就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追求,這種不同的 價值追求成為人的精神系統中的一個定向、導航因素,也是人的靈魂。就一個社會價值 體系來說,如果存在種種相互沖突的價值評價標準,且相互間位置又不明確,便會使社 會成員在人生價值目標的追求上呈現無序狀態。而主導價值觀的確立,則能為人們進行 價值選擇確立一個統一的價值評價標準,使人們的活動不再無所適從。二是凝聚功能。 本來人在進行價值選擇的過程中,由于其價值主體、評價標準不一,就易形成分散的價 值觀念,而全球化又加劇了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多樣價值觀的并存,給社會生活中的各 個領域都樹立了多種價值尺度,甚至對同一事物也存在多種價值評價標準,而且每一種 價值標準都可以從各自從屬的文化中找出證明其合理的依據。在多樣價值的嘈雜聲中, 人們左右為難,難以形成對一定文化的歸屬感,導致價值選擇上的迷茫,而主導價值觀 則有助于在社會成員間達成一致的認識和共同的追求,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三是調整功 能。主導價值觀直接體現著社會價值觀先進抑或落后、積極抑或消極的性質,代表價值 觀及社會發展方向,因而當個體價值體系和社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相沖突的 時候,主導價值觀就能為眾多個體價值選擇提供最新價值參照系,以此使不符合主導價 值觀要求的價值觀念得到及時調整。
  第二,秩序作用。價值觀作為一定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它與社會發展的秩序是密切 相關的。社會秩序作為“社會得以聚結在一起的方式”[10],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然而任何人的活動背后,都不可避免地內涵著相應的價值目標。因此,正如有的學者 所說的,社會秩序首先應當是一種價值規范和倫理道德秩序,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秩序 是人們價值觀念達成某種共識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任何社會秩序都由外化的操作 規則和內化的價值規則所組成。這兩個規則構成現實社會的合法的和道義的基礎[11]。 這種論證和說明,通常是由國家意識形態來實現的。國家意識形態通過確立主導價值觀 ,創造一個必要的精神文化條件和道德輿論環境,將社會價值目標和價值規則系統化、 具體化、日常化,進而使人們圍繞主導價值觀達成基本共識和追求的理想,以此對社會 力量進行動員和整合,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
  第三,動力功能。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影響社會發展的諸多因素中,雖然生產力是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但這并不否認社會領域其他因素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 思想文化觀念的作用。丹尼爾·貝爾指出,“歸根到底,任何社會都是一種道德秩序, 它扎根于一種共同的價值體系。”在他看來,任何社會都必須發展經濟,但是“為經濟 提供方向的最終還有養育經濟于其中的文化價值系統。經濟政策作為一種手段可以十分 有效,不過只有在塑造它的文化價值系統內它才相對合理。”[12]然而任何社會的價值 觀念對社會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其中必有一種起主導作用。從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 看,每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在它誕生之前,事實上就已經由支撐它的主導價值觀規定了方 向。主導價值觀不僅是建立各種社會制度的價值源泉,而且也是新社會建立一系列道德 規范的價值尺度。新社會的建立過程某種意義上就是主導價值觀所蘊涵的價值觀念制度 化和規范化的過程。文藝復興和隨后的新教改革運動所倡導的主導價值觀,在資本主義 的產生過程中,不僅瓦解了基督教神學的長期統治,而且也成為資本主義產生的思想基 礎。正是這種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價值觀的支持,發揮著重要的動力 功能。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認為,資本主義的興起雖然不能 完全從觀念文化中找到答案,但也不能完全從單一的經濟決定論中得到說明,在他看來 ,“神秘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倫理上的責任觀念,過去始終是影響行為的 最重要的構成因素”。“在任何場合,那種清教觀念波及之處,都產生了有利于合理的 資產階級經濟生活發展的影響,這當然比單純鼓勵資本積累重要得多;它是促進那種生 活發展的最重要的而且是唯一前后一致的影響力量,它是養育現代經濟人的搖籃的護衛 者。”[13]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對財富的追求和在此基礎上對以人的獨立性、個性自由 為價值目標的主導價值觀,對資本主義的維系、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是從對價值 觀的影響作用這一認識出發,任何社會的統治階級都必然要把代表本階級根本利益的價 值觀作為社會主導價值觀加以提倡。如美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國民對國家物質 富裕程度下降的恐懼,許多美國人對支撐美國社會制度的“個人自由”、“競爭”等基 本價值觀念失去信仰,在價值觀念領域出現了對原有價值觀念動搖的局面,在這種危機 面前,美國各界的領袖人物,從美國人對價值觀的新需求出發,試圖將“進行全國性合 作的價值的信仰”納入國家新的主導價值觀框架。
  從對主導價值觀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對主導價值觀作如下界定:所謂主 導價值觀即在人們的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主導、支配地位,體現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方 向,統攝其他價值觀念,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內在要求和趨勢以及統治階級根本利 益,規范行為,穩定秩序,提供精神動力支持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導向。
  三、我國主導價值觀確立的基本原則
  在多樣化價值觀并存已成為普遍現象的情況下,我們思考主導價值觀問題,重要的是 要從這種多樣化價值觀出發,確立一種體現時代精神和國家發展要求的主導價值觀。對 于我國來說,我們應該確立一種什么樣的主導價值觀呢?對此,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 觀點和看法。主要有集體本位價值觀、社會本位價值觀、個人本位價值觀、能力本位價 值觀等幾種。上述各種觀點都從各自的角度對主導價值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論 述頗使人深受啟發,但是他們各自又都有其局限和不足。其中一個共同的問題是,無論 他們從何種意義上進行立論,都是在努力從價值本位出發去確立一種國家應倡導的主導 價值觀。然而,在筆者看來,主導價值觀與價值本位價值觀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區 別,而且區別又是顯而易見的。價值本位意在強調對多種多樣對立價值觀的“歸結”, 從多極中去確立出一極,并將其作為基礎性、本原性的價值觀。在它與其它價值觀的關 系上,尤其是它們之間發生矛盾時,在價值取向上往往是從對立雙方中去確定一方而與 另一方相對立。主導價值觀意在強調對各種對立價值觀的“超越”,這種超越并不排斥 其他價值觀,而是通過超越形成一種能夠把各種不同價值觀凝聚在自己周圍,并對其進 行協調、引導的主導價值觀。對主導價值觀與價值本位價值觀作這種區分是重要的,它 有利于使人們擺脫主導價值觀建構中的各種本位價值觀的確立而帶來的片面性、形而上 學性。
  那么,如何確立我國當前應有的主導價值觀?筆者認為,我國當前主導價值觀的確立, 重要的是要從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這一現實出發。全球化使市場經濟在中國扎根并變得 更為牢固,因此,確立我國當前的主導價值觀要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找到 其自身的邏輯生長點,從市場經濟的一般價值觀要求前提出發,去解釋這種價值要求的 特殊意蘊,確立起一種富有時代感的既反映人類共同理想又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主導價 值觀。
  第一、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立要堅持主導價值觀的核心地位與寬容性的統一。任何一 個社會的社會價值觀念都是一個以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并有多層面價值觀與之相結合的 結構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這種情形表現得尤為突出。全球化使個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 應有的尊重,造成了人的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因此,在新世紀中國主導價值觀的建構中 ,一方面要努力吸取各種價值觀的合理因素,確立一種主導價值觀,使功利價值與超功 利價值、個人價值與群體價值、義與利、理和欲等之間保持平衡;另一方面又要承認其 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對各種價值觀采取寬容的態度,避免用主導價值觀去代替一切、將 主導價值觀與其它價值觀對立起來的做法。
  第二、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立要堅持現實價值與目標價值的統一。價值按其本質來說 是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的,而這種超越性和理想性又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在現實價 值與目標價值的關系上,現實價值是目標價值的基礎,離開了現實價值,目標價值就成 了空中樓閣。同樣,目標價值引導著現實價值,現實價值離開了目標價值的引導,則會 陷入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因此,主導價值觀的合理價值趨向必須體現現實關切與理想 追求、現實價值與目標價值的統一。置身于現實社會中的現實的人,無論是維系自身的 世俗生活,還是履行自己對現實社會的責任,對現實價值的關切都是合理的,疏離現實 價值,熱衷和迷戀于目標價值,不僅是偏頗的,甚至是病態的。所以,目標價值只能以 現實價值為基礎,并從現實的生活實踐出發去領悟和實現人的生存意義,失卻了現實價 值的目標價值,勢必導致虛幻或者說沒有意義。同樣,每個現實的人又都必須要走向未 來,突破給定性,在對現實的超越中去追尋目標價值。因此,合理的主導價值觀取向還 要蘊含著主體的理想追求,正是人對這種理想價值與生存意義的追尋,使具體的世俗生 活獲得了深厚的意義支撐和闡釋。從這一點出發去把握中國的社會主義,不難看出,我 們現實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實用化,然而,它們 又恰恰服務于我們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價值目標。這就要求我 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價值的導引下,通過對現實價值的不斷超越而實 現對人自身的提升。
  第三、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立要堅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馬克思主義認為, 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上,個 人利益不能離開社會利益,一方面,個人利益的正當滿足是社會利益得以實現的前提; 另一方面,社會利益也不能脫離個人利益,它為個體利益的實現創造著條件。因而,任 何割裂二者關系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不合理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每個人都應該 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絕不是提倡個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專門為自己的 物質利益奮斗。”[14]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集體和社會利益,忽視個體利益,現在又有 一些人強調個體利益,將社會、集體利益拋在一邊。我們要倡導的主導價值觀就是要在 這二者之間保持合理的張力。它要具有使個人的價值趨向、價值行為社會化的引導力, 通過社會價值規范的重構屬于個人的價值行為轉化為社會的協同行為。它既強調個體自 主獨立,要求個性自由,尊重個人利益,又主張個體利益與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協 調,并以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實現作為自身利益實現的社會條件。
  第四、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立要堅持人類普遍價值觀念與國家主導價值觀念的統一。 全球化突出了人的類意識,使人們能夠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去認識共同價值問題。“人 類今天面臨的基本任務就是需要去促進關于我們相互依存的一種全球性的倫理上的自我 意識,以及去緩和妨礙這種共識達成的強硬態度”。[15]這就是說,全球化必然帶來人 類共同價值的追求,并倡導一種為人類所共同接受的普遍價值作為主導價值觀,即一種 普遍的、或超越了具體主體的、以及具體個人等界限的共同價值。建構主導價值觀當然 不能不關注這一共同價值,但是,在目前多種所有制并存,各地區社會發展狀況極不平 衡的情況下,由于國家是獨立自主的且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處于特定的社會形態,所 以類的存在形式實際上主要是在一個國家人群共同體中存在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標準是 很難確定的。一些國家打著“國際主義”或普遍人權的旗號干涉別國內政,侵犯他國人 權,試圖將自己國家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或意識形態標準推向全人類,其實質是推行強權 政治和霸權主義,借以謀取自己一國利益。因此,真正的全人類的普遍價值還應該通過 以本國人民為利益主體取向來確立自己的主導價值觀去實現。
  第五、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立要堅持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由 于缺乏公平與效率統一的基礎,二者之間根本談不上統一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又把 個人奮斗、自由競爭、自主抉擇奉為價值原則,因此,價值追求強調效率的主要導向, 美國學者羅森堡和小伯澤爾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價值準則,不 信奉任何其他的經濟原則,只是遵循一條經濟原則,那就是經濟效益和活力。“從基本 的社會關系結構到人的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從家庭到社會組織,從鄉村到城市, 從日常生活到政府行為,一切社會的要素的運轉都服從效率的要求”。[16]資本主義以 無情的效率在創造財富,其結果導致“為了效率就要犧牲某些公平,并且為了平等就要 犧牲某些效率”[17]的尖銳沖突。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為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提供了新 的結合點,它不僅要提供市場、競爭等價值,追求經濟發展的效率,而且還要保證公平 、合理、正義等價值標準,追求全體成員共同富裕,并在堅持共同富裕的價值標準的基 礎上,找到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途徑,以此來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六、我國主導價值觀的確定要堅持先進文化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所謂先進文 化,就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體現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和社會成員最根本利益,反 映時代發展潮流的文化。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靈魂,它體現著關于社會“應如何 ”的價值觀念,其核心是主導價值觀的問題。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身的文化 和社會成員共同信奉的價值觀。任何個人作為文化的產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價值 觀。由于在社會成員有一種大家共同擁有和認可的價值觀,所以能使大家為了一個共同 的價值目標走到了一起。在我國,先進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 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文化能幫助人們樹立先進的價值觀,規范人的 行為,引導社會進步,增強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任何先進文化都具有 存在的絕對性。這種絕對性,一方面表現在它的穩定性上,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外來 文化的沖擊,先進文化卻能夠以其頑強的生存能力得以保存下來,全球化不僅不能帶來 文化的同質化,而且因為自身能得以保存而導致文化的多樣化。另一方面表現在它的民 族性上,任何先進文化都是扎根于自身民族基礎上的,在這一意義上,文化都是一定民 族的文化。全球化帶來的不是民族先進文化的消失,而是強化了文化的民族性。但是, 先進文化還具有相對性。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先進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動的保留,正 如有學者指出的,僅僅以一種文化“木乃伊”的方式保存,就會使其先進性難以具有生 命力,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要使先進文化在現實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為現實 生活的意義提供終極意義的支持,這需要根據變化了的現實生活對先進文化進行一番再 解釋工作,并在適應現實生活的變化中得以保留,所以穩定是相對的。另一方面先進文 化的民族性也并不是搞民族本位主義。如果一個民族和國家把自己倡導的那一套文化價 值觀當作唯一合理的,并排斥其它文化價值觀,那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狹隘的民族 主義是文化霸權主義的根源。因此,先進文化所以先進在于它具有開放性,它能夠以開 放的胸懷去面對世界上其它文化,并在與其它文化的和平相處中,大膽學習和吸收世界 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如民主觀念、法治觀念、競爭和效率意識,自由、平等、獨立 等觀念,以鮮明的開放性去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主導價值觀的確立既然要以先進文 化為基礎,那么它就必然要體現先進文化的這種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山東社會科學濟南71~76B1哲學原理賈英健20022002全球化使價值觀的發展出現多樣化趨勢,這種多樣化表現為平面化、層次化、豐富化 、復雜化。價值觀發展的多樣化蘊涵著主導價值觀確立的理論和邏輯前提。主導價值觀 作為在價值觀念體系中居核心地位的價值觀,既具有對其它價值觀的導向功能,又具有 對社會發展的秩序功能和動力功能。從價值觀的多樣化出發確立我國的主導價值觀要堅 持主導價值觀的核心地位與寬容性的統一、現實價值與目標價值的統一、個人價值與社 會價值的統一、人類普遍價值觀念與國家主導價值觀念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先 進文化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等基本原則。全球化/價值觀/多樣價值觀/主導價值觀賈英健,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 北京 100875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濟南71~76B1哲學原理賈英健20022002全球化使價值觀的發展出現多樣化趨勢,這種多樣化表現為平面化、層次化、豐富化 、復雜化。價值觀發展的多樣化蘊涵著主導價值觀確立的理論和邏輯前提。主導價值觀 作為在價值觀念體系中居核心地位的價值觀,既具有對其它價值觀的導向功能,又具有 對社會發展的秩序功能和動力功能。從價值觀的多樣化出發確立我國的主導價值觀要堅 持主導價值觀的核心地位與寬容性的統一、現實價值與目標價值的統一、個人價值與社 會價值的統一、人類普遍價值觀念與國家主導價值觀念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先 進文化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等基本原則。全球化/價值觀/多樣價值觀/主導價值觀

網載 2013-09-10 21:56:45

[新一篇] 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歷史教學策略的選擇

[舊一篇] 大力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