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將病因分為三類,原文如下:“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我們首先來看病這個造字,病由疒 + 丙而成,疒是形部,丙是聲部。病的形部“疒”在古文字里也是一個單獨的字,它的讀音是:尼厄切。《說文》解為:“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為什么叫倚呢?人有疾病以后就會不舒服,不舒服當然就想靠著,就想躺著。所以,“疒”字就像一個人依靠在一個東西上,是一個象形文字,人生病了就是這副樣子。所以,《集韻》說:“疒,疾也。”因此,形部的這個偏旁實際上已經代表了現代意義上的疾病,在英文里可以用 dis-ease這個單詞表示。[在古漢字中,“病”字是一個會意字。這個字的左半部,是一個床榻的符號;右半部是一個人的符號。人與床平行,說明人是躺在床上的。這個字后來演化成了“”,也就是今天漢字偏旁中的“疒”。這一段有甲骨文]既然病字的形部偏旁已經代表了廣義上的“病”字,那么,偏旁之外,為什么還要加上這個“丙”呢?是不是僅僅為了讀音。這個問題記得在第一章里已經有過討論,聲符不僅表音,而且表義,并且聲符所表的這個義對于文字是很關鍵的部分,這一點也希望研究古文字的同道注意。一個形符“疒”,一個聲符“丙”,就把疾病所牽涉到的方方面面揭示出來了。
二為“病由心生”。王鳳儀的“說病”治療疾病就說明了“病由心生”。王善人認為“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么?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應當是佛。”“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可知修心很重要,心不病就不會有疾病,這是佛家心物一元的體現。
我們出生時間的干支組合會影響今后的生病情況。《三命通會》對此答案有如下論述:“夫疾病皆因五行不和,即人身五臟不和也。蓋五行通于五臟,六腑通于九竅,凡十干受病屬六腑,十二支受病屬五臟。噫!人病百端,理無二焉,望問聞切,乃醫家之妙用;生克制化,為術士之玄征,若能參究根源標本,不離斯法。論曰:康泰生于和合,疾病起于刑傷。究五行衰旺之理,推百病表里之詳,內應五臟,外屬四肢”。另一部命學經典著作《滴天髓》也有類似論述。如“五行和者,一世無災。血氣亂者,生平多疾。忌神入五臟而病兇。客神游六經而災小。木不受水者血病。土不受火者氣傷。金水傷官,寒則冷嗽,熱則痰火;火土印綬,熱則風痰,燥則皮癢。論痰多木火,生毒郁火金,金水枯傷而腎經虛,水木相勝而脾胃泄。”從上可知出生時間干支不同排列組合會導致不同疾病。
網載 2014-07-07 11:16:1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