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史上最佳電影《教父》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教父》(The Godfather)是一部由派拉蒙影業公司于1972年制作的講述黑幫故事的電影。該電影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曾獲得奧斯卡獎、金球獎、英國學院獎等多項獎項。在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電影”榜單中位列第三。

 
 
 
 
 
《教父》被公認為人類電影史上最佳電影之一,在曾經有過的世界最佳電影的眾多評選當中,《教父》很少能掉出前三名,這正好說明它的經典地位。而在我看來《教父》就是史上最經典的電影,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佳,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談談自己認為最經典的電影.正如誰是百年世界足球最佳,有人說是貝利,有人說是馬拉多納.只是個人觀點,不必較真!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不看過五遍《紅樓夢》,沒有發言權。這句話套在《教父》身上,一點不為過。許多初看《教父》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疑惑,影片情節繁冗,電影耗時長達三個多小時、先后出場的各式各樣人物眾多,而且彼此之間或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甚至有激烈的利害沖突關系,而一開始又不知道人物的身份和背景,看起來挺吃力,如何鑒賞這部電影呢?
 
言歸正傳,先從影片的開頭說起,結合編劇和導演的手法,說說婚禮那場讓初看者覺得一頭霧水的戲。這場戲是影片的引子,也是故事的序幕,里面包含著太多很重要的影片信息,看懂這場戲,對后面的觀影極其重要,我試著以抽絲剝繭的方式,講述這場戲與后面戲分的關系。
 
影片一開始,是殯儀館老板博納瑟拉(Amerigo· bonasera取其音譯和字幕截取)的近景面部特寫,博納瑟拉講述自己女兒被奸徒羞辱虐待,法官公然袒護罪犯的事。
這段兩三分鐘的獨白,看上去簡單,其實不然,你重看一次,你會發現博納瑟拉在講話中,情緒是有波動的,話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很曲折性和趣味性。
 
他的話音一開始很平淡,因為他講的是女兒被打之前的經過,接著講到女兒被打之后的慘狀,他開始提高聲音,仿佛讓你身臨其境一樣。
 
等到博納瑟拉說到法官當庭釋放罪犯的時候,他變得激動起來,開始失去控制。SUSPEND FOR STENTENCE,THEY WENT FREE THAT VERY DAY!這兩句話是他激動內心的表現。
 
說完故事之后,博納瑟拉開始請求教父幫忙,這時候他的聲音也是高昂的,有些盛氣凌人的。這時候,編劇的技巧體現出來了,教父開始苦心勸導博納瑟拉,博納瑟拉不肯退讓,教父恩威并施,一番合情合理的勸解之后,博納瑟拉的聲音重新降低,態度變得和順起來,就像臣民一樣,對教父畢恭畢敬了。
 
這幾分鐘戲的作用,我認為就是讓觀眾一開始就對教父產生一種高高在上而又通情達理,威嚴不可侵犯的初步感覺。
 
而這幾分鐘也像一個很小的人生故事,博納瑟拉的情緒從起點到高潮,到低谷,再到結束,仔細把玩就像非常精致的小故事。也許剛看的時候不懂,但沒有讓人感到拖沓和乏味。
 
博納瑟拉這場戲是一個伏筆,后面會提到教父的大兒子桑尼被謀殺后,博納瑟拉再度出場,直到影片最后,教父本人的葬禮上,你也能看到博納瑟拉的身影,這個伏筆用得太精妙了,跟后面博納瑟拉的出場連接得天衣無縫,與博納瑟拉殯儀館老板的身份很吻合,而且也是教父對博納瑟拉施恩之后,博納瑟拉的回報,合情合理,讓觀眾覺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觀眾從而深深投入到影片所創造的意境當中去。
 
而且觀眾看到教父去找博納瑟拉安排兒子的后事,馬上會回想起博納瑟拉開頭的那段戲。給人回想和回味的空間,讓觀眾覺得自己也跟編劇和導演一樣,參與到影片構思當中去。
 
博納瑟拉的伏筆僅僅是影片眾多精妙伏筆中的一個,婚禮上的眾多伏筆,容我一一道來,大家回頭細看即可明白。
 
出賣教父的叛徒鮑利(PAULIE)在婚禮中出現三次,僅僅是幾秒鐘鏡頭,卻包含很多重要信息,暗示他將來會出賣教父。
 
第一次出現,鮑利看見頂頭上司克萊門扎(CLEMENZA)跳舞,奉承他跳得好,克萊門扎不給面子,叫他干正經的事去,鮑利有些不滿,顯示是對自己所處的地位不滿
 
第二次出現,鮑里看見教父的女兒在收賓客送來的賀禮包時,自語自語說那里裝著很多錢,這里表明鮑利很貪錢。
 
第三次出場,教父的大兒子桑尼去砸FBI攝影師的照相機,照相機掉在地上,最后上前踢一腳的人就是鮑利。很顯然,鮑利很想在主子面前顯示自己的忠心,也就是賣弄自己的表現,這種人很容易見風使舵。
 
綜合這三次出鏡,鮑利的背叛是不是顯得很自然呢?這既是交待鮑利這個人物,也是為以后的情節發展留下伏筆。
 
說到桑尼這個教父大兒子,其實他的悲劇命運在婚禮上就注定了,影片也安排了伏筆。
 
首先,影片一開頭就暗示,桑尼跟伴娘亂搞,很容易因為女色招來麻煩。后來也是因為桑尼去找伴娘,進而引發毒打妹夫的事,從而招來殺身之禍。
 
其次,桑尼公然挑釁FBI的權威,摔壞照相機,既讓觀眾了解到他的火爆脾氣,也讓后來桑尼因為這個脾氣而死有了依據和前因。
 
第三,桑尼的老婆出現了兩次,一次是桑尼要她管好孩子,老婆反駁,叫他管好自己,因為老婆看見他跟伴娘調情。然后桑尼暗地里叫伴娘上樓亂搞,也給正在跟自己的女伴講黃色笑話的老婆發現,非常惱怒。暗示桑尼在各個方面都容易得罪人,甚至連家人也是一樣。他的死既是他自己的解脫,也是大家的解脫。
 
面包師恩佐的伏筆也是很自然,恩佐因為教父的幫忙,得以留在美國,教父受傷了,他到醫院探望顯得何其自然。而教父的小兒子邁克請求恩佐的幫忙也顯得合情合理。甚至影片也為恩佐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表演空間,在醫院門口嚇跑毒犯索洛佐(SOLLOZZO)派來的殺手之后,恩佐拿煙的手顫抖得很厲害,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說到那位高大威猛的殺手路卡(LUCA),他的伏筆更為重要,而且非常巧妙。
第一次路卡出場,是因為邁克和女朋友(Kay)聊天,Kay對長相兇惡的路卡起了興趣,而且隨著教父的教子瓊尼(JOHNNY)的到來,邁克順理成章在介紹瓊尼的同時,順便也提到了路卡,讓觀眾知道這個人物的身份就是一個殺手。
 
第二次路卡出場是在教父接見他之前,教父一聽到要見路卡,眉頭緊皺,有些猶豫不決。正式見面的時候,從教父的表情和站立的姿勢,你回頭細看影片,可以看到甚至連不可一世的教父也有些害怕路卡。這些細節,導演可以說考慮得清清楚楚,就是為了表現路卡這個人的可怕之處。
 
第三次出場是全片一個高潮,路卡被索洛佐與TATTAGLIA家族的人聯手殺死的場景,個人認為是影片一個轉折之處。這個聞所未聞,罕見的殺人方式讓所有的觀眾提前進入到一個高潮,看到這些恐怖的新穎的殺人手法,后面的情節不用多說,觀眾還能不看下去嗎?
 
路卡這個人物最亮點就是他被殺的那場戲,以后很多港產片都摸仿類似的殺人手法,在輕輕松松聊天說話之間突然痛下殺手。回看這場戲,也有一個小伏筆,回頭再看,你會發現動手之前索洛佐和調酒師(這個人應該是TATTAGLIA家族首領的兒子)陰險奸詐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他們。
 
教父的二兒子費列度也是一個伏筆,他見到弟弟的女朋友之后,舉止輕挑,有些調情的味道,從表情看,應該是喝醉酒了,這為以后他到拉斯維加斯墮落,與女人鬼混埋下伏筆。
 
教父的小兒子邁克的出現很精彩,不是直接出現,記得教父與一眾親友正要合影,教父發現小兒子不見了,不高興了。堅持要邁克在,才能一家人合影。這里既休現教父的家庭觀念重,也為觀眾帶來好奇心,這個邁克到底是誰,是不是教父最疼愛的兒子。這為以后邁克接教父的班,承繼家族大權,留下伏筆。這個細節安排得好,人物隨后的出場也讓觀眾格外重視。
 
而最終隱藏在背后,在影片中自始至終與考利昂(CORLEONE)家族作對的黑幫家族老大巴茨尼(BARZINI)在婚禮中也出場兩次,充分發揮了他的作用。特別是第二次,巴茨尼發現有攝影師居然拍下他在婚禮上的照片,叫人馬上將膠片拿過來,他親手爆光扔在地上。這個情節首先反映給觀眾的信息是巴茨尼不愿意跟考利昂家族扯上關系,也不想在這個場合的照片成為以后警察調查的重點,更重要的是說明這個人辦事果斷有力,遇事反應奇快。觀眾很自然會思考,這個人到底是什么人,以后會怎么樣呢?他居然敢在教父女兒的婚禮上對攝影師如此粗暴。這為以后巴茨尼成為教父的主要對手留下伏筆,只有這種人才配得上教父的對手。
 
一個簡單的細節帶來如此豐富的信息,而且帶動觀眾用腦子思考,讓觀眾思考和回味,這正是所有優秀影片成功之處。
 
 
而婚禮中,好萊塢歌星瓊尼的出場也有兩次,第一次出場唱歌表明他的身份,第二次出場是跟教父談新片的事。在影片后面,瓊尼出現過兩次,一次是邁克到拉斯維加斯找他,另外一次就是教父的葬禮上。這個人物基本不算出彩,也是一個線索人物,為下面的情節發展留下伏筆,比如軍師TOM就是為他的事去好萊塢跟電影公司老板談判。
 
軍師TOM也是線索人物,影片中很多事情由他參加,從中起到協調的作用,也等于是教父的傳聲筒,他所做的就是教父所做的,避免教父出場太多,使觀眾出現審美疲勞。
 
軍師TOM在婚禮中的伏筆可以看出,他先后帶人去見教父,在閣樓找到正在跟伴娘鬼混的桑尼,接受教父的安排到好萊塢談判,安排婚禮的各個程序,甚至連教父女婿的工作也由他安排,這為以后他參與家族各種活動,安排各種煩瑣的小事埋下伏筆。
在婚禮上,教父的得力手下胖子克萊門扎也有伏筆,比如說克萊門扎叫鮑利去照看婚禮場所的安全,桑尼想打攝影師,克萊門扎馬上制止。這都表明克萊門扎的忠于職守,為他以后為教父做事盡心盡力理下伏筆。訓導鮑利的情節也為以后克萊門扎殺害鮑利之后的表情也留下伏筆,當時克萊門扎聽到車里傳來槍聲之后,雖然背對觀眾,仍然讓人看到他的眼角跳動,他為失去這個得力手下感到痛惜。
 
另外一名得力手下TESSIO也出現了,一次是他在婚禮上跟小女孩跳舞,一次是教父的老婆在唱歌,他在旁邊鼓掌。一方面說明這個人物存在,也說明他的戲分不多,這在以后也體現出來,話不多,但是很精辟,個性非常突出。
 
最后是我們婚禮上的主角教父的伏筆,教父在婚上是主線,所有的人都圍著他轉,他不想合影,就不合影,他想見誰就見誰,他接見所有的人之后,都會做出一個決定,讓別人去執行,這個決定不容討論,沒有人敢反對。
 
甚至他可以像小孩子一樣公然模仿瓊尼哭泣的動作,引來TOM的發笑,他可以當著眾人的面訓導自己脾氣火爆,不顧家庭的大兒子。總之他可以為所欲為,這就是教父,觀眾眼中地位至高無上的人物,影片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細節,讓觀眾了解到教父的權威。
 
可以說婚禮這場戲是為教父而設的戲,所有的事件和人圍繞著教父產生。對于我們喜歡編劇的朋友來說,設計一個大場面的時候有了一個主要人物,將所有的突發事件圍繞著主要人物的地位和性格去設計,再結合以后故事情節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動和調整,再大的場面也不難控制了吧?
 
 
好萊塢的編劇和導演都有一個共同點,哪怕是再文藝的藝術片也好,都會遵循一個規律。寫劇本的時候,片中按劇情的發展大概有五六個高潮部分,這些高潮下面又細分為幾個小高潮,最終在影片的最后達至高潮的頂峰。
 
《教父》這部影片奇就奇在,它在開頭婚禮那場戲,就等于別人一部影片的信息容量了。
 
比方說,婚禮中,第一個小高潮出現在教父與家人合影前,發現小兒子邁克不在,拒絕合影。這是一個轉折和意外,強硬的教父二話不說,就離開了現場,讓大兒子桑尼有些不滿。這個小沖突表明邁克在家中的地位,也表明了影片以后的主角是誰,編劇和導演通過這個小沖突目的是讓觀眾明白,接下來出場的邁克是很重要的人物,而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這場戲既帶動觀眾的好奇情緒,也增加了一點懸念性。這就是影片通過小場次小細節,潛移默化引導觀眾觀影情緒的絕妙之處,你會不知不覺中被導演牽著鼻子走。
 
第二個小高潮出現在另一位黑幫首領巴茨尼果斷將攝影師拍下他的照片爆光。不過,我先說說這場戲導演如何編排動作的問題。你回頭細看影片,導演將細節的合理性發揮到極至,還有一點暴力美學的色彩。閃光燈一亮,巴茨尼的手一指,一名手下首先上前抓住攝影師的手,不讓他動彈,另外一名手下,你要注意看,他不是直接猛沖過來,他是繞過桌子,急步上前,將手伸進相機里面,抄出膠卷,拿給老大爆光。
 
這樣一來,在畫面中,兩名手下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賦予小人物的個性,而且整個面面動感十足,人物出現有先后順序,動作頻率不一樣,很有層次感。手下人繞桌子的這個動作,說明這名手下是如何急切想幫主子解決問題,同時也說明攝影師的拍照確實不僅讓巴茨尼惱火,而手下人也是精明得很,同樣惱火。這個動作達到雙重效果,既突出巴茨尼的個性,也讓小配角也有表演的機會,值得一贊。而我在教父第二集當中,已經很難看到類似的細節和動作了。也許第一次往往是最好的。
 
說回到這個小高潮,這個小沖突也帶動起觀眾的觀影情緒,都在思考這個家伙到底是誰,以至后來巴茨尼成為教父最大的對手,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然后再一想,又合情合理,影片在前面巧妙安插這場戲表明巴茨尼的身份和性格,后來發生的事就讓觀眾有如夢初醒的感覺,欣賞這樣的影片真是一種享受。
 
婚禮中第三個高潮出現在教父的兒子桑尼身上,桑尼帶著手下到院子大門外挑釁FBI,按道理來說,在黑幫老大女兒的婚禮上,膽敢用照相機拍照和紀錄婚禮賓客車牌的人,估計就是警察了。桑尼不會不知道這點,這場戲給桑尼充分的表演空間,也說明黑幫勢力的不可一世。
 
你細看影片,就是這一小場戲也分兩個小高潮,首先桑尼找到正在紀錄車牌的探員,探員不理他,指指后面,意思是后面的人是頭,你找他說去。這個安排顯然是想讓觀眾明白,探員一開始對桑尼的不尊重,激發了自高自大的桑尼隨后的一連串憤怒,這不是桑尼的錯,探員們也有錯。這樣一想,隨后發生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特別是坐在車里的探員頭頭,僅僅是亮出證件,也不跟桑尼說話,讓平時不可一世的桑尼更加憤怒,他隔著證件吐口水,這是一個小沖突,觀眾都在等待探員頭頭有什么反應,這里又制造一個小懸念。
 
桑尼往回走,觀眾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桑尼剛好遇到在拍照的另一探員,桑尼的憤怒得到發泄,他摔壞照相機,扔下幾個小錢就走人,這個小轉折,讓觀眾的情緒時而緊張,時而放松,時而担心人物的命運。讓人看著大呼過癮。
 
還要提的是,在這場戲中,對白只有一句話,基本都是動作戲,動作連貫,一環扣一環,有前因必有后果,一個人物的動作緊接著導致產生另外一個人物的動作,觀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深入到桑尼內心,體會到他的情緒來源。
 
 
邁克和KAY第一次出場,賓客們主動熱情跟他們打招呼,教父在屋里窺探,這兩組畫面交替出現,一來是讓觀止眾明白在家族中邁克是個不同尋常的人物,眾人尊敬他,二來是回應前面教父說的,沒有邁克我不會合影的伏筆,也為婚禮最后大合影做好鋪墊。
 
教父在屋子里的窺探及邁克與KAY在院子里的畫面,顯然是兩回事,導演將兩組畫面交替剪輯在一起,產生的強烈的藝術效果。在畫面中,你可以看出,KAY一直是畫面中的主角,邁克時不時會低頭或者背對鏡頭,再回想邁克與教父的父子關系,你就可以猜出教父在觀察自己兒子的女朋友一舉一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兒子合格的未來老婆。導演用這組沒有臺詞,只有人物動作的畫面,讓充滿父愛,有著常人一般七情六欲,對家人無比疼愛與照顧的教父活生生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如此平常如生活化般的隱晦鏡頭語言卻深刻表達出一個父親對兒子殷殷關切之情,這難道不是導演高超的掌控鏡頭語言能力的集中體現嗎?教父二中,我再也看不到如此不露痕跡的表達親情與關懷,反映人性與生活的鏡頭語言了。
 
說到這里,我想提醒各位,當婚禮最后,考里昂家族大合影的時候邁克拉著KAY的手,硬要她參加家族的合影。你有沒有發現教父看著KAY的表情,是略有喜悅而高興的,顯然教父對KAY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對邁克的舉動表示贊賞,也是前面教父窺探KAY在眾人面前表現是否得體合乎自己心意的結果體現。
 
婚禮這場長達半個小時的戲,被稱為經典之作,代表著電影藝術的高峰,有些初看者卻感到拖沓冗長,主要是對人物之間的關系和身份不太了解,加上畫面中各式人物轉換很快,表情也是多種多樣,要充分理解起來也有難度。不過,只要你明白人物的身份就會慢慢了解人物所作所為的依據,從而掌握這場戲的大致走向,深深體會到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
 
在婚禮之后,軍師湯姆受教父之托去好萊塢擺平教子瓊尼主演新片的事,這場戲從湯姆下出租車,在制片廠內晃蕩,晃進攝影棚一直到結束時,電影公司老板華爾斯在床上發現血淋淋的馬頭驚聲尖叫,從時間長度來算,大約有十分鐘左右,不少朋友看完這場戲,覺得有些冗長,沉悶。
 
我不是這樣認為,這場戲局恰恰是導演控制和引導觀眾的觀影情緒能力的集中體現。
我們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時候,在看到一個場景或者一段對話之后,腦子里會有一個下意識的猜測過程,這個猜測由于你在是觀影,影片下面的故事很快發生,逼著你不得不猜下面一場戲的劇情,而多半并不是馬上就開始猜全部戲的結局怎么樣了,人物最后的命運怎么樣,誰是壞人,誰是好人,而是直接猜這場戲或者這段對話完了,下一場怎么樣了?會發生什么情況?
 
細看教父這場戲,你會發現導演很善于調度觀眾的情緒。比如湯姆進入攝影棚,告訴老板華爾斯,他此行的目的,華爾斯沒有馬上拒絕,還很有興趣問湯姆,他能得到什么回報,觀眾看到這里,以為華爾斯有可能被利誘了。華爾斯在得知湯姆的回報沒有價值之后,斷然拒絕了,觀眾以為湯姆失敗了,要打道回府了。
 
沒想到,當華爾斯知道湯姆的身份之后,居然邀請湯姆到他的宮殿式的家里會談,觀眾以為這回華爾斯知道教父的利害了,應該會俯首稱臣了。而更加沒想到的是,華爾斯在晚宴上是變本加厲,以充分的理據嚴詞斥責湯姆,信心十足的表示自己不會像以前教父擺平的樂班老板一樣,被教父的威脅嚇倒。觀眾看到這里,馬上明白華爾斯根本就不打算退讓,以為湯姆這次是徹底失敗了。
 
而最精彩的故事高潮發生在這場戲的最后,華爾斯發現自己心愛價值六十萬美元的優秀種馬的馬頭,破天荒第一次上了自己的床,將整張床染成血色。華爾斯內心的驚恐與觀眾的驚恐其實是一致的,讓觀眾的觀影情緒達到一個高潮。
 
在這個過程里,編劇和導演一次又一次否定觀眾的猜測,一次又一次將觀眾引導到正確的觀影途徑上來,我們不得不嘆服導演和編劇對劇情的把握能力。
 
《越獄》第一季其中有一集,全集的編排方式與《教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完全一樣的,從開始到結尾,不斷重復否定觀眾的猜測,否定觀眾的所有主觀臆斷,引起觀眾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從而將觀眾牢牢掌握在電視前,不敢開半步,這就是電影和電視劇的魅力所在。
 
 
這場戲中有一個細節我得說說,這個細節充分說明教父這部受到專業人士及廣大影迷的推祟備至,贏得至高榮譽的名聲和地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的,是導演和編劇偉大電影理念的卓越證明。
 
大家可以回頭細看華爾斯家中馬廄那場戲,首先是兩名身材高大的黑人小伙子牽種馬出來,你有沒有發現在鏡頭里面,種馬身后,一一名同樣身材高大壯實的白人保安始終站著,保安身邊還有一張小椅子,這說明什么問題呢?這匹馬是受到嚴格的保護的,首先是訓馬師的保護,然后是保安,最后你可以聯想到華爾斯家的其他保安。也就是說,導演通過畫面中極其微小的細節給你提醒,要殺死這匹馬,砍下馬頭要面對的困難是多么的巨大,觀眾是從畫面中的細節以及影片對華爾斯豪華宮殿多組鏡頭的描述,慢慢體會到這點,從而在這場戲的最后,同華爾斯一樣震驚于考利昂家族是如何做到的。
 
影片一直沒有交待教父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做到的,是不是顯得有些不可信,或者有些假呢?其實不然,婚禮上,在書房中,那些教父耍弄權力,處理別人要求的戲,已經為這場戲做好鋪墊,既然教父的權力大到可以讓參議員修改法律,那他一樣可以對付保安和訓馬師。
 
再說說導演鏡頭語言的運用,在教父被刺之后,邁克與女朋友KAY在街上得知教父的的消息,邁克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大哥桑尼。細看,你會發現邁克的側面,電話亭的玻璃窗外,女朋友KAY那張緊張而且關切的臉一直出現在鏡頭里,這樣的處理既讓觀眾不會感到畫面的單調,甚至你不看邁克,單看KAY的表情充分感覺到緊張的氣氛,也說明了KAY對這個黑幫老大小兒子的深深愛戀之情,沒有因為他父親的突然被刺發生任何改變,有的只是担心和憂慮,既為她和邁克接下來的暫時分開埋下伏筆,也為以后KAY與邁克的結合做好鋪墊。
 
說到鏡頭語言的運用,我想提提邁克在父親被刺,他回到家中之后,他進門那場戲。鏡頭一直跟在他身后,直到邁克看見克萊門扎之后,鏡頭才定格下來。從畫面看,屋里子有三四個人,但邁克的左側上方克萊門扎一直是鏡頭的主角,接下來果然是克萊門扎與邁克說話。也說明導演善于用鏡頭去引導觀眾去觀影,讓觀眾明白接下來將要出場的人是誰,突出重點,忽略其余。
 
還有一個場次的鏡頭更加能說明導演對鏡頭語言運用能力之高超。
 
邁克與克萊門扎寒暄之后,鏡頭轉到書房里,屋子里有五個人,只有邁克和TESSIO是背對鏡頭和觀眾的,桑尼和湯姆以及克萊門扎是面對觀眾的,這無疑是向觀眾傳遞一個信息,接下來的戲將是這三個人唱主角。果不其然,湯姆與桑尼交談,接下來鮑利出現,說收到一個包裹,桑尼叫TESSIO出去看,這樣TESSIO就消失了。
 
桑葉跟鮑利寒暄幾句,好像很客氣的樣子,等鮑里走了,桑尼馬上叫克萊門扎收拾鮑利,克萊門扎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同意。
 
在這場戲里面從頭到尾,鏡頭及畫面的主角一直是桑尼,后來的戲果然桑尼表演的機會最多,屋子里有五個人,觀眾在導演的鏡頭安排之下,首先排除了邁克和TESSIO兩個人,然后不自覺就將注意力集中到桑尼身上,這是導演的嫻熟拍攝技巧的體現,雖然當時這部片的導演科波拉以前拍的片子不多,但拍攝手法卻很精妙獨到,確是天才。
 
這場戲還可以說明編劇的一個小技巧,一個人出場帶來一個情節,這個人本身又是一個情節,兩個情節交替著出現,從而推動劇情的發展。比如說鮑利出場,說有個包裹,桑尼派TESSIO去查看,這是一個情節,這個情節引來后面包裹里藏魚暗示路卡已經死了這個情節。而鮑利本身就帶來一個情節,他是一個叛徒,桑尼轉頭就叫克萊門扎處理掉他。這個情節一完,馬上TESSIO就送來包裹,電影藝術之一的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在這里得到很好的表現。
 
鮑利的出現可以說帶動劇情的發展,中間起轉折作用,也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整場戲流暢自然,一氣呵成,連接得天衣無縫,這難道不是編劇卓越技巧的體現嗎?
影片中的小伏筆到處都有,而且影片播映過程中都會馬上有所回應,讓人實在驚嘆導演對每場戲的把握能力和記憶能力。比如說克萊門扎在家里帶鮑里和另外一名手下去市里找公寓,其實是找借口要殺鮑里。克萊門扎的老婆在出門之前,曾經叫克萊門扎買油餅回來,克萊門扎在手下人殺死鮑利之后,還不忘叫手下拿走車里的油餅,又一次回應了之前的伏筆。克萊門扎在鮑利倒車的時候,叫他小心后面的孩子。
 
這場戲也是很重要,重要不是在于鮑里的如何被殺,而是在于影片向觀眾展示克萊門扎這名黑幫大頭目的普通家庭生活,讓克萊門扎首先有一個好丈夫的形象,賦予配角的人性和生命的活力,從而烘托出更高層次的考利昂家族成員之間感人至深的親情,讓觀眾的感情完全傾向于考利昂家族的每個成員,甚至原諒他們非法甚至血腥的所作所為。克萊門扎在影片最后用繩子殘酷殺死教父的女婿卡羅的時候,觀眾有沒有感覺到克萊門扎是一個冷血無情的殺手呢?是不是同邁克一樣憎恨卡羅害死脾氣火暴,卻視兄弟如手足,將弟弟妹妹照顧得無微不至,甚于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的桑尼呢?
 
甚至在影片的最后,教父的女兒在向新教父,自己的哥哥哭訴失去丈夫的悲痛的時候,也提到過,家族里每個成員都在抱怨卡羅害死桑尼。這里面顯然包括克萊門扎在內,克萊門扎對考利昂家族的忠心和情感是非同尋常的。記得教父出事之后,第一個找到桑尼的人就是克萊門扎,他不僅憂心教父的安全,還担心桑尼的安全,想派人過來保護桑尼及其家人。以至于在教父二中,導演和編劇都沒有敢將克萊門扎弄成是叛徒,而是將克萊門扎的接班人改成叛徒。因為在第一集中克萊門扎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忠心耿耿,有求必應,從不問為什么?也不問有什么回報,做了之后會有什么后果。所以沒人相信克萊門扎會背叛考利昂家族。
 
影片巧妙利用正在發生的故事情節,穿插進對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寫的戲份,從而更好地讓觀眾了解人物的個性與背景,達到與人物共命運同呼吸的人神合一的境界,這才是電影藝術應該帶給觀眾的東西,也是觀眾應該享受和感受到的東西。
 
 
桑尼被殺的那場戲被很多觀眾及影評家都認為是一個經典,這是全劇的一個高潮。是因為場面的火爆及桑尼死的慘狀嗎?我覺得更得要的是桑尼的慘死激發廣大觀眾的同情心,進而與考利昂家族的成員產生同樣的感情,感到悲傷難過,甚至也加深了對其他黑幫家族的的怨恨,影片是如何引導觀眾的觀影情緒去做到這點的呢?
 
關鍵一點就在于對桑尼(桑提諾的呢稱,考利昂家族成員一般叫他桑尼)親情的描繪上。通過幾個簡單而且充滿人性關懷的小細節體展現桑尼的人格魅力,從而讓觀眾喜愛上這個人物。
 
比如說,教父被刺后,考利昂家族與敵對家族的關系空前緊張,小兒子邁克接到女朋友KAY的電話,兩人約好在城里見面。邁克以去醫院看父親為借口,要進城,桑尼叫胖子頭目克萊門扎派保鏢跟著邁克,
 
邁克堅決不同意,桑尼堅持要派保鏢,克萊門扎出面圓場,說邁克是平民百姓,對方是不會傷害他的,桑尼只好同意。觀眾看到這里,以為桑尼退讓了,沒想到等邁克淡出鏡頭,桑尼就命令克萊門扎派保鏢跟著邁克,連克萊門扎都笑了。
 
這場戲局恰到好處體現人物的性格及表現桑尼對弟弟的愛護之情。在世界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手上,鏡頭是會說話的。這場戲桑尼出場之前,鏡頭后方,也就是邁克和克萊門扎的身后,大概有六七人圍坐在桌子旁吃飯,估計是克萊門扎的手下。
 
桑尼出場之后,鏡頭顯示他是先看了看桌子旁那些人,為什么導演要拍人物這個細微的轉頭動作呢?這是為下面桑尼的退讓埋下伏筆,桑尼顯然不想在外人面前與弟弟爭吵,落弟弟的面子,所以他選擇退讓。等邁克離開了,他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命令克萊門扎派人跟著邁克。
 
這個細節一方面看出桑尼的細微心里變化,看上去他雖然脾氣火爆,容易沖動,考慮事情往往不夠周全,但對親兄弟的愛護之情卻是無微不至。這場戲的處理,深刻反映人物的內心變化,讓人感覺到桑尼對親情的格外重視,讓人物的性格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這場戲的最后,克萊門扎對桑尼前后反復的態度也覺得好笑,也體現了克萊門扎與考利昂族如同家人一般的親情關系,互相了解信任,他深深了解桑尼舉動的內在含義。
又比如,邁克為了替父親解除危險,出發去殺索洛佐之前,桑尼對邁克的話也是讓人感動。
 
首先,桑尼問邁克,克萊門扎有沒有告訴他,殺了索倫佐之后,要把槍扔了,邁克告訴他,克萊門扎已經說了一百萬遍了。這是桑尼對弟弟安全的担心。
 
其次,桑尼告訴邁克,他不用跟媽媽告另,桑尼會跟媽媽說邁克離開的事。
 
第三,桑尼答應邁克,會將這件事通知邁克的女朋友。
 
這些話實際上是從各個方面為邁克著想,從個人安全,媽媽,女朋友,這三個方面正是邁克所担心的事,桑尼為弟弟考慮得十分周全。
 
最后兩個人的擁抱結束談話,他倆的緊緊擁抱也為下現桑尼被殺,兩人永遠無法再見面埋下伏筆。
 
邁克對桑尼的感情是很深的,以至于后來他念念不忘給教父的女婿卡羅說一些大道理,逼他說出到底是誰指使他出賣桑尼,這也是回應了之前桑尼對他的親情照顧,也是讓觀眾明白桑尼對他的感情付出沒有浪費,他始終還是為哥哥報仇了。編劇前后呼應,渾然天成的技巧著實讓人佩服。
 
 
另外一個表現桑尼細膩感人親情的場景就在教父從醫院轉到家里那一幕。
 
科波拉首先為這場戲的高潮做好鋪墊,比如教父回到家之后,桑尼將卡羅排除在與教父家庭密會的人員名單之外,讓卡羅沮喪,接著卡羅在飯廳對老婆也就是桑尼的妹妹康妮發脾氣,回應了之前桑尼舉動對卡羅的影響,也為下面卡羅在飯桌上的舉動埋下伏筆
 
接下來,故事就開始了,考利昂家族聚餐,所有家族成員都在。背對鏡頭的桑尼母親及側對鏡頭的人是配角,主角就是一直面對觀眾與鏡頭的桑尼。
 
桑尼在飯桌上高淡闊論黑幫生意的事,別人都在聽,不敢發表意見。只有康妮不滿,插口說,教父從不在飯桌上談生意的事,桑尼沒有反對,卡羅卻叫康妮閉嘴,桑尼反應迅速,馬上斥責卡羅,告訴他,永遠不要跟自己的妹妹說閉嘴這兩個字。對自己的妹夫也這樣粗暴,這說明,平時假如有人對康妮不敬的話,桑尼會更加惱火,也為后面桑尼的死埋下伏筆。
 
接下來的對話細節安排,更加出神入化。桑尼母親馬上制止兒子,不要干涉妹妹的家事,對著母親,桑尼又軟了下來。緊接著卡羅開始發表意見,要跟桑尼談生意的事,桑尼馬上回應,在飯桌上我們不談公事。
 
這場戲的結尾部分,桑尼的話呼應了沖突的導火線——康妮的話,這是編劇高超技巧的體現。前后呼應,過程曲折,從起點來到終點,又返回到起點,又一次證明了起點就是終點這個人生道理。而且內容富有情趣及生活氣息,既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無所不談的親情關系,也讓人物之間充滿對立和矛盾,讓觀眾看得很爽,很過癮。
 
這場戲的安排明顯就是在突出桑尼的性格,觀眾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尼對妹妹是很尊重的,妹妹開頭當著眾人的面打斷桑尼的話,建議他不要在飯桌上談生意,桑尼發現自己錯了,出于男人及大哥的尊嚴,桑尼沒有馬上表示同意,直到在與卡羅的談話的最后,他重新引用妹妹的話,充分說明他尊重和接受妹妹的意見。這不正是體現他人格中感性,重情重義的一面嗎?這場戲既反映桑尼內心細微的心里變化,也讓桑尼火爆的性格得到體現,而對妹妹及母親很自然的步步退讓,更顯得人物血有肉,鮮活有力,讓觀眾發自內心的喜歡上這個人物。在親人合情合理的要求面前,桑尼是怯懦膽小的,在敵人面前,他顯得無比強大。這種人物不正是現實生活中,觀眾喜歡看到人物嗎?
 
導演和編劇為了讓觀眾徹底喜歡上這個人物,沒有讓桑尼只停留在說的層次上,桑尼用行動證明自己對親情深深理解和尊重,為了維護親情,他是不惜代價的。
 
后來一場戲,桑尼看望康妮,卡羅第一次毒打康妮,康妮眼圈發青,臉部腫大。桑尼的反應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握緊拳頭,放到嘴里緊咬。康妮苦苦哀求桑尼不要對卡羅動手,桑尼冷靜下來,答應不動手,在妹妹面前,桑尼再次退讓了。你聯想教父被刺之后,桑尼幾次為了要殺索洛佐和其他家族的人而與軍師湯姆發生激烈的爭吵,一直沒有退讓,但在妹妹面前,他多次退讓。這也是編劇和導演為了讓觀眾充分了解和同情這個人物埋下的伏筆。
 
在妹妹面前的桑尼很聽話,轉過身來,桑尼對卡羅就不客氣,狠狠打了他一頓。很多影評家認為,這是為以后卡羅出賣桑尼埋下仇恨的種子和伏筆,其實我看不然。
 
仇恨的種子在影片開頭,婚禮上,當教父堅持不讓女婿參與家族事務的時候,已經埋下。桑尼只是執行教父的命令而已,而桑尼這個人物遲早得死,就算卡羅不出賣他,也會有別的人比如伴娘的出賣,這個結果是基于影片劇情發展的需要,也是之前所有關于桑尼親情細節伏筆的必然體現。
 
 
這場戲我順便談談一個細節,鏡頭里,飯桌后面左邊還有一張小桌了,是幾個小孩在吃飯,桑尼的右邊是一個一歲大的小孩子躺在搖籃里,吮吸手指,四處張望。
畫面中大人是主角,小孩子你不留心看,根本看不見。為了將家庭聚餐描繪得更加真實,導演安排人物也是細致入微,增加影片的可信度及真實度。比如說,康妮在打斷桑尼的說話時,向后面做一個手勢,表示小孩子也在場,希望大哥不要淡生意的事,這個動作自然讓人覺得康妮是對的。而且當桑尼斥責卡羅,不要對自己妹妹無禮時,康妮馬上反應,在桌子底下擺手,示意自己同意卡羅的意見,叫卡羅不要再說,以免激發哥哥的情緒。人物的小動作安排顯然是導演出于全局或者人物性格而精心策劃的,演員一般不會想出這種動作。
 
桑尼身上集中體現考利昂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所以對他的細節描繪是比較深而且多較多的。
 
 
影片最后,有段戲很感人。邁克去賭城拉斯維加斯與莫格林談生意,順便看望二哥弗列度。莫格林以種種理由拒絕邁克的建議,甚至說考利昂家族快要完蛋了,根本沒有力量了。
 
邁克兇狠地說:所以你就敢當眾掌刮我的二哥。
 
編劇不忘在這里提到這點,幾乎是暗示邁克不是為黑幫密會而來,是為了親情而來的,是來看看二哥到底怎么了?最后莫格林也死了,也是回應邁克對莫格林當眾掌刮弗列度的憤怒。
 
總之,通觀整部電影,導演和編劇在親情描繪方向下的力度最大,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種種黑幫仇殺,都是親情引起的,比如教父不肯與索洛佐合作,就是因為他認為毒品會讓他失去政治后臺,家族成員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會受到威脅。
 
 
邁克殺索洛佐是為了保存父親的性命,桑尼要殺索洛佐也是為了保住父親的性命。對手一步步將邁克逼到絕境,最后邁克派人殺了其他的黑幫首領也是為了家族成員的安全。
 
也就是說考利昂家族成員的所作所為都是因為親情和家人的安全,如果稱其為黑幫片,也許是只看到表面現象及其使用的手段,而沒有看到其內在的本質和聯系。
 
 

 


郭飛陽 2014-07-14 00:28:30

[新一篇] 雷神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 超級英雄電影

[舊一篇] 永不過時的浪漫愛情-淺析《風月俏佳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