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棗集:繆哲先生近期新作文集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禍棗集:繆哲先生近期新作文集

 本書以繆哲先生近期新作為主,并收入他在《南方周末》、《讀庫》、《讀書》等刊物上發表的名作,內容涉及“國學非學”論、從陳丹青看教育界的惡疾、“金庸與魯迅的差距”、《劍橋藝術史》簡述,北大往事、楊絳先生的“道德往事”等等問題,被媒體界及學界譽為“十年一書”,“近五年來最受期待的文集”。

 

《禍棗集》相關資料

 

  同名不是問題。一在天南,一在海北,都無藉藉名,自然相忘于江湖,不會因此有煩惱。但腳不旋踵,迎面一個同名者;腳一旋踵,背后一個同名者;環顧左右,盡是同名者;自呼自名,卻應者云集:那就不是愉快事了。

失言

我上館子不點菜。自己呢,就吃自助,與人同去,就勞別人點。菜名的講究太多,我搞不清楚。記得頭一回吃虧,是同一個洋朋友。兩人在琉璃廠街上,晃了半天,就近中午了,便踱到一個狀如土地廟的館子跟前。抬頭看招牌,曰“孔膳堂”,啟功寫的,金字。我是窮措大,但洋人有錢。就它了。

感興

我本人生得晚,學步已是“文革”了,對“反右”很隔膜,昨晚躺床上,抄起楊絳先生的《干校六記》,其中所記的幾件事,倒也讓我對1958年的那一場運動,略生了點浮想。 后我而生的讀者,也許會混淆“干校”與“黨校”。其實兩者是有天壤之別的。“干校”是“文革”后期的產物,雖不是勞改營,但也是為“改造”而設。辦干校的目的,是想讓城里的知識分子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以去其“驕/嬌”之氣,故可謂“反右”的余波。楊絳先生既是這些“絕代雙jiɑo”之一員,也就被迫和同事們一道(其中有她的丈夫、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去了設于河南羅山的干校。每天的工作,用元曲的話說,“無非是灌園掘井,拽耙扶鋤”。

說書

講課的開場白,好比京劇的亮相,有自尊的老師,沒不講究的。“這門課講什么內容,費時多少”,自是開門見山,提綱挈領,卻不吸引人。想不讓學生第一堂課就打瞌睡,就得換個開場。劉文典在西南聯大授《莊子》,開場說“《莊子》這部書,當然是沒人讀得懂嘍!”這場就開得好,一來吊學生的胃口,二來有名士氣。

 


網載 2014-07-14 18:49:50

[新一篇] 梁衡評點中國歷史人物

[舊一篇] 20140421開卷八分鐘 共和中的帝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