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兩個朝代
歷史上,但凡兩個朝代之間的動蕩更迭,對于黎民百姓來說都可謂多災多難,顛沛流離,但是亂世卻是英雄好漢們揚名立萬的沃土。在后世寫家的眼里,世道混亂,故事迷人。
元末明初的羅貫中首先注意到了其中的巨大戲劇性因素,他本人就生活在朝代更迭的時期中。元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據說羅貫中曾有圖王的雄心。后來朱元璋得了天下,他不得遂志,退而潛心著書。其中,以陳壽的《三國志》為底本寫成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后來簡稱《三國演義》),從東漢末期獻帝時寫起,三國紛爭,曹魏滅蜀,西晉代魏,征服江東,一統天下。三國紛爭,時間不過幾十年,期間的悲懷壯烈,高歌當泣,忠臣逆子,朋友義氣,卻被《三國演義》表現得暢快淋漓,栩栩如生。小說里描寫的那些英雄豪杰,關羽、張飛、趙云,一直是傳統文化中英雄崇拜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西晉也不過三四十年,過渡為東晉一百年,然后又是天下大亂,南北朝頻繁更迭一百年,北周大臣楊堅篡周主帝位,是為隋文帝。短短十數年間,天下歸一。不料,隋朝天命短促,文帝晚年昏聵,廢棄原太子楊勇,更立晉王楊廣為太子。楊廣弒父殺兄,登上了天子的寶座。這時,外有奸相宇文述,內有邪后簫氏,遂廣選民女,以充后宮;嬪妃三千,廣廈無邊;天天飲酒賦詩,游玩作樂。又忽發奇想,要走水路去江都游玩,發民夫三百六十萬,開鑿大運河。一時間,天下的民脂民膏搜刮殆盡,橫死庶民不知凡幾,英雄豪杰,奮起于草澤,于是天下又大亂,民不聊生,一副東漢末年的荒涼景象在三百年之后,重新出現。
首先把目光投向隋末唐初的,仍然是羅貫中。他寫的《隋唐兩朝志傳》,是最早以這個時期為背景的演義作品。跟《三國演義》相比,這部作品顯得過于泥史,不能發揮,人物淹沒在浩佚的史料當中,缺乏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后有明正德年間的進士林瀚編次《隋唐志傳通俗演義》,序云:“羅貫中所編《三國志》一書行于世久矣,逸士無不觀之。而隋唐獨未有傳志,予每憾焉。前寓京師,訪有此書,求而閱之,始知實亦羅氏原本。第其間尚多闕略,因于退食之暇,遍閱隋唐諸書所載英君名將、忠臣義士,凡有關風化者悉為編入,名曰:《隋唐志傳通俗演義》。”從林瀚的序來看,把《隋唐兩朝志傳》算作羅貫中的作品,應當訛謬不遠。
追思先朝英烈,思慕英雄義舉,一直都是后世朝臣或者逸士的癖好。然而羅貫中的《隋唐兩朝志傳》和林瀚再編次的《隋唐志傳通俗演義》,都是講史性質,并不能發揮,所以無法達到《三國演義》那樣的成就。后又有熊大木的《唐書志傳通俗演義》,諸圣鄰的《大唐秦王詞話》,也都是演義唐朝故事的作品,但藝術成就不高,流傳不廣。
唐朝的博大、強盛、活力和復雜,一直為后世所向往。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唐朝仿佛不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朝代,而僅僅是一種神話傳說。有關唐代的方方面面,千百年來被各種傳奇和演義,被無數的民間傳說所描摹,追述。傳統所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故事的背景也是唐朝,唐僧的原型玄奘,就生活在初唐時期。清朝褚人獲編寫的演義小說《隋唐演義》里,還別出心裁地編了一段李世民和玄奘巧遇的故事:李世民因為孤身刺探敵情,為王世充的部將單雄信追殺,走投無路之下鉆進了一個山洞里,得到了在里面修行的高僧玄奘的保護。歷史演義多少有些泥于歷史現實,所以不能鋪陳虛設,褚人獲的這個傳奇的細節,已經脫離的“信史”的條框了。在這方面,傳奇小說則可以更加輕巧地拋棄這種包袱,從虛處著手。《西游記》開篇快速說上幾句什么三皇五帝的套話之后,立即切入東勝神洲傲來國。小說的技法上講,這不是實寫,而是虛寫。從虛處入手,是小說創作史中了不起的一個發明創造。“五四”激進新文化運動,西方各種思潮涌入,自從“現實主義”這個觀念被進口之后,自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成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作家已經沒有勇氣從虛處著手了。時間、地點、人物,我們必須戰戰兢兢地交待清楚,不然心里發虛。
“石猴”從石頭里憑空蹦出來,在文學史上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偉大事件。通過石猴的這一蹦,《西游記》就可以從煩瑣的現實情感和歷史附會中輕巧地脫身了。孫悟空是石頭變的,他的屬性首先跟你我不同,他一開始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只猴子——他的猴性是天生的,他的頑皮嬉鬧搗蛋無法無天也是本性使然。從小說倫理來講,孫悟空一開始就是一個人物,而不是一個事件。反之,歷史演義小說,更多地關注事件,人物成為其中的點綴。即便是《三國演義》那樣的作品,其人物也是橫鋪的,小說里面的人物從地位屬性來說是平行的,比如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諸葛亮,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講,作家并沒有特別突出某一個人,僅僅會在某一章中,突出描寫一個新出現的人物形象;作家在這里的手法是群雕,不是獨唱。《西游記》不同,它里面孫悟空是絕對的主角,小說的一切,都要圍繞著他而轉動。單純從這個角度來看,后世所框定的所謂“四大名著”中,誕生在明代的三部小說,《西游記》的著眼點跟《三國演義》、《水滸傳》就迥然而異,反而跟清代的《紅樓夢》異曲同工。
《紅樓夢》也是虛處入手。以虛寫實,再由實入虛,從而把賈寶玉和林黛玉這條主線高高地凸現出來,高于其它的任何一條情節線和人物線。有趣的是,孫悟空和賈寶玉這兩位不守俗世清規戒律的主人公,都是石頭幻化的。賈寶玉這塊通靈寶石和孫悟空這個石猴,都來自上古混沌時期,因為不受俗世的羈絆,他們可以輕巧地進入任何一個時代。從藝術表現形式上,《西游記》、《紅樓夢》跟《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有鮮明區別的。藝術形式和趣味上,因此以《西游記》和《紅樓夢》略高一籌。
《西游記》這種虛幻優美特質,跟“唐朝”有著神秘的契合。我們可以看到,《西游記》的核心思維模式是外向的,唐僧師徒五人,由中心走向邊緣,一路上,神奇風光無限,妖魔鬼怪迭出。而大唐王朝,則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奇寶物。美國漢學家謝弗在其名著《撒馬爾罕的金桃》里專門研究唐代從世界各地輸入中國的神奇物品。在謝弗看來,所有這些物品,都不僅僅是物品,還是一種審美的客體,他們都擁有神秘的力量。大唐盛世,來自各國的貢品和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唐人對于外來的珍奇物品來者不拒。唐朝的都城長安里,還生活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他們和那些外來的神奇物品一起,共同成為唐朝傳奇的一個部分。謝弗寫道:“中世紀時,唐朝在整個亞洲地區聲名顯赫,而在遠東地區,唐朝的聲威至今還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唐朝的興盛,映襯出隋代的衰微。或許正是有著這么鮮明的對比,后世的文人才那么熱衷于描寫隋朝末年的動蕩圖景吧。
明代齊東野人的《隋煬帝艷史》對隋煬帝的窮奢極欲的生活作了比較繁復的描寫。隋煬帝是一個暴君,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他對藝術品和女人有著極度的貪婪和占有欲。他的瘋狂想象力和怪異趣味,給整個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大運河鑿成,隋煬帝駕船千艘,擁騎十萬,沿岸千里,遍植垂柳。并用一千名少女和一千只羔羊,百名一組,分別拖拽十艘大龍船。其聲勢浩大,空前絕后。褚人獲的《隋唐演義》里大量編入了《隋煬帝艷史》的內容和細節,其中開鑿運河,種植垂柳等,都取自《隋煬帝艷史》。就在隋煬帝大肆揮霍享受時,四海之內,已經狼煙四起,群雄逐鹿了。當時鎮守太原的唐公李淵,也在李世民等的奉馳下,稱了唐王,旋即進占長安。其時天下群雄雖然眾多,卻以唐王李淵,魏王李密,夏王竇建德和鄭王王世充四人勢力最大。一開始,魏王李密的勢力看起來最大,有翟讓、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王伯當、羅士信等一干英雄豪杰襄助,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可惜李密自恃才高,剛愎自用,為王世充用計擊敗;襲殺翟讓,不能服眾。最后大勢已去之下,李密不得不轉投唐王李淵。麾下這幫英雄豪杰,除了王伯當和單雄信,也都轉投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依靠自己的英明果斷,禮賢下士,各個擊破其他三王,遂一統天下。最后,李世民擊殺親兄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兼李淵避位,最后登上帝座,位居人極。
在隋末唐初,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對非常值得對比的君王。在中國的歷史上,末代皇上,非懦即淫;開國帝胄,卻能篳路藍縷,勵精圖治,身先士卒,克己服人。反觀中國歷史,因為基本的政治模式和政治結構都差不多,各個朝代的興亡成敗,實際上都大同小異,脫不了籠罩于其上的所謂天數。所以,用昏君和明主對比,英雄與豪杰相印,才能成就一段風起云涌,慷慨激昂的故事。
一本傳奇
博爾赫斯說過,小說有自己的命運。《隋史遺文》雖然是一部才華橫溢,結構嚴謹的作品,卻本命運多蹇,幾至失傳。
我見過三種版本《隋史遺文》。一種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劉文忠點校本,我擁有的是它1999年再版的版本;一種是中華書局2001出版的冉丹休點校本;第三本叫做《秦叔寶演義》,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初出版,劉良明校點。還有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宋詳瑞校點本,我沒有見到,內容估計大同小異。
上述四種版本的《隋史遺文》印數都不高,跟褚人獲的《隋唐演義》和無名氏的《說唐演義全傳》風靡后世的盛況完全不能比擬。其中,《說唐》因其濃厚的民間傳奇風格,更加流傳深廣。今年,更有動畫、游戲發行,電視連續劇也要開拍。動畫和游戲,以《說唐》為底本,而電視連續劇,大概是用的褚人獲《隋唐演義》一書為基礎。普通的閱讀者,很少有人知道袁于令的這本無名杰作《隋史遺文》。
關于隋末唐初的英雄好漢,民間流傳的故事甚多,我們現在印象因陳的,大多出自《隋唐演義》和《說唐演義全傳》。從故事的時間線索與結構來看,《說唐演義全傳》和《隋唐演義》沒有太多的不同。差異之處在于《說唐》更加傳奇,還加上了神神怪怪。歷史上著筆不多的普通大臣,例如李靖、魏征等,《說唐》大加渲染。李靖在這里是一個神仙般的人物,云里來霧里去,并有奇女子紅拂和他一起營造的傳奇故事。《說唐》的作者不僅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英雄,還從民間傳說中選取了很多傳奇的英雄,大加鋪演。《說唐》里還編有隋末的“十大好漢”的排行榜。第一好漢李元霸,第二好漢宇文成都,第三好漢裴元慶,第四好漢雄闊海,第五好漢伍云召,第六好漢伍天錫,第七好漢羅成,第八好漢楊林,第九好漢尚師徒,第十好漢新文禮。這十條好漢個個都是傳奇人物,在他們的映襯之下,尉遲恭、秦瓊諸人,反而顯得非常平庸了。單純從小說表現的角度來說,《說唐》有點顧頭不顧尾的味道。但是,這種傳奇的寫法,比較符合民間口口相授、大肆渲染的敘事風格。取羅貫中的《隋唐兩朝志傳》、林瀚的《隋唐志傳通俗演義》和《隋唐演義》、《說唐演義全傳》相比較,前二者泥史,后二書偏幻,各有優劣。但后二書通俗易懂,且更加符合民間趣味,所以流傳甚廣。而實際上,《隋唐演義》和《說唐演義全傳》這兩本書,都明顯地受到《隋史遺文》的影響。文學史上,把《隋史遺文》屬于從“歷史演義”演變為“英雄傳奇”中間的里程碑作品,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就像其內容里描寫的賣馬時的秦瓊一樣,《隋史遺文》時運不濟,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自從刻印了一個“名山聚本”3之后,竟然銷聲匿跡,波瀾不驚地悄聲沉睡三百年,沒有再被提起過。
1932年,版本學家孫楷第在日本看到了這部小說,第二年,又在當時大連的“滿鐵圖書館”見到了這本小說,后來他把《隋史遺文》的篇目分別編入了《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和《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兩書里。孫楷第指出,日本有三家圖書館藏有《隋史遺文》,國內唯大連一家。后來大連的珍本也遺失了,倒是北京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各藏有一本,也都是“名山聚本”。
《隋史遺文》曾絕版三百多年,直到1975年,臺灣臺北市幼獅月刊社根據從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拍攝的名山聚本《隋史遺文》的軟膠片,放大后付排重印,才得以再度撣塵。該社的整理原則是,“字體圈點悉按原刻本,不加新式標點,以存其本來面目”。由于他們是用縮微膠卷放大排版的,原刻字跡清楚,但是在膠片上卻難以辨認。由于臺灣并無“名山聚本”藏書,他們只能對照《隋唐演義》加以補訂,但是仍有很多闕字。國內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本《隋史遺文》,看起來像是依據了臺灣的影印本,沒有全部校出原來的闕字,偶爾還有一些□□的空白。這方面,中華書局的版本就要做得到位一些。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本第七回,五十六頁,倒數第五行“若是別的糧食收□□□枯槁了”,中華書局本為“若是別的糧食,收秋之后枯槁了。”補充了“秋之后”三字。人民文學出版社本第十三回一○七頁第九行“分付掛□□將別衙門文書掣起”,中華書局也補入“號官”二字。其余有□的地方還不少,這里沒有必要一一列出。中華書局的版本,校點前言里說,曾依照北京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版本加以校訂,似乎更有道理一些。但是,這兩個版本都是依據臺灣的影印本重排的,國內有北圖和北京大學的版本就近放著不用,不知道是何道理。不管怎么說,在絕版三百多年之后,袁于令的這部幾乎被湮滅了的傳奇杰作,總算得以再版了。正是因為對這本書知道的人不多,更多的人都是從《隋唐演義》和《說唐演義全傳》里獲取信息的,這里就更有必要隆重推出袁于令的這部重生的小說了。
《隋史遺文》作為一部傳奇小說,它的切入角度,跟此前羅貫中的《隋唐兩朝志傳》等有很大的不同。在《隋史遺文》里,有一個貫穿全書的英雄人物秦瓊秦叔寶,小說從秦叔寶“途次救唐公”開篇,秦叔寶“百戰勛錫爵”結束,六十回一氣呵成,決不拖泥帶水。《隋史遺文》實際上就是一個民間好漢如何在亂世當中走出困頓,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的故事。作為開唐的成功人士,秦瓊也有貧困潦倒,為三斗米折腰的時期。項羽曾撫劍長嘆“時不利兮椎不逝”,秦瓊困居潞州王小二的店中,到了不得不當锏賣馬的程度,后來甚至為單雄信的好心所累,幾乎下獄冤死。然而英雄就是英雄,秦瓊到了時來運轉的時候,就顯示出了真正的本色,最后做到了初唐的國公高位。
從小說的敘事和結構看來,《隋史遺文》結構嚴謹,人物生動,敘事從容,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水準。不僅主人公秦瓊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其余的人物,如單雄信、王伯當、李密、尤俊達、程咬金、羅士信、賈潤甫、李靖、魏征、李世民等人的描寫,也栩栩如生。但是小說剪裁得當,主輔適宜。相比之下,《隋唐演義》就顯得結構松散,前后不繼了。
《隋唐演義》前六十回中,將近三分之一直接抄自《隋史遺文》,章目、賦詩,都無二致。這樣,因為秦瓊故事的膨脹,導致褚人獲用“隋煬帝-朱貴兒”對“唐玄宗-楊貴妃”的這樣收尾銜接的結構來整合整部小說的努力,顯得極其不協調。從小說的敘述節奏上看,如果按照褚人獲的本意,那么就應該在大肆鋪陳隋煬帝和朱貴兒的故事之后,迅速過渡到唐玄宗和楊貴妃。中間的故事——尤其是秦瓊的故事——都需要大力加以裁剪,才能符合故事的節奏。同樣,因為抄襲《隋史遺文》,《隋唐演義》前后的文字顯得并不統一。《隋史遺文》里相對嚴謹有致的文字,在《隋唐演義》這里——尤其是后半部——變得輕浮花哨起來了。唐玄宗和三位仙師張果、葉法善和羅公遠的故事,則越寫越玄了。《說唐》也大量取用《隋史遺文》的篇幅,故事鋪演上,則走得比《隋唐演義》更遠。其中李靖和妖僧斗法的故事,更是神乎其神。在這點上,《隋史遺文》一直控制得挺好。雖然是“傳奇貴幻”4,但是袁于令不輕易語“怪力亂神”。
前人編撰,并不像今天這么講究版權,動不動就要打官司。褚人獲在《隋唐演義》的序里,就坦白地說明了自己把袁于令所藏的逸史和遺史編進自己的書中的緣由:“……昔籜庵袁先生曾示予所藏《逸史》,載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再世姻緣事,殊新異可喜,因與商酌編入本傳,以為一部之始終關目。”籜庵就是袁于令的自號之一。由此可見,《隋唐演義》體例的混亂,是先天造成的。在這點上,它不如《說唐》,當然更是無法跟《隋史遺文》媲美。在《隋唐演義》和《說唐》里出現的人物,《隋唐演義》基本上都有了。
一介書生
跟《隋史遺文》相比,袁于令的坎坷一生,一點都不遜色。但因為背負“降清”罪名,且為人不拘小節,放浪形骸,所以,在以“道德”為基準的評價模式當中,袁于令就屬于需要鞭撻的對象了。
袁于令,名晉,原名韞玉,字令昭,又字于令、鳧公,號籜庵、白賓,又號幔亭仙史、幔亭峰歌者、吉衣道人。他出身書香門第,世代皆操舉業。袁于令少年聰慧,但生性風流,為人狷狂,才華又高,頗有桃花運道。因為跟同鄉闊少沈同和爭妓之事,被剝奪了科舉的資格。十九歲作名曲《西樓記》。一時天下傳唱,才名遠揚。《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即有演《西樓》的記載:“正唱《西樓•樓會》這出將終,于叔夜因賭氣去了,那文豹便發科諢道:‘你賭氣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榮國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騎了這馬,趕進去討些果子吃是要緊的。’說畢,引的賈母等都笑了。”那時的大戶人家,逢節都有請戲班唱戲的習慣,榮國府更是財大勢大,自己就養了一班戲子來娛樂。這里賈府一班內人,在元霄節都點看《西樓記》,可見該戲在當時演出之盛況。袁于令精通音律,是當時的曲中大行家。《西樓記》里的多情才子于叔夜有很多他自己的影子。袁于令一生,用史學家孟森的說法,是“勇于作傳奇”,除了《西樓記》之外,還有《金鎖記》、《長生樂》、《玉符記》、《合浦珠》、《珍珠衫》、《汨羅記》、《雙鶯傳》、《鹔鹴裘》和《瑞玉記》等作品,但大多佚失,今見戲本,僅有《西樓記》、《金瑣記》(又說是葉憲祖的作品,改自元雜劇《竇娥冤》)、《雙鶯傳》、《鹔鹴裘》。傳奇小說《隋史遺文》和《劍嘯閣批評兩漢演義》也幸存。
學界中對袁于令的考證頗為欠缺,即便是他的生卒年,也沒有搞清楚。《隋史遺文》的各個版本里,袁于令的生卒年都作“1599-1674”,數下來享年七十六歲。然而據《吳門袁氏家譜》,袁于令卻生于1592年,即明朝萬歷二十年。浙大徐朔方教授按《南音三籟》袁序年款康熙戊申年(康熙七年,1668年)七十七歲逆推,復旦章培恒教授從《洪升年譜》旁證,都證明了袁于令生于萬歷二十年的推斷。而關于卒年,說法更亂。章培恒教授認為是康熙乙酉年(1669年,見于《洪升年譜》),史學家孟森于奠基之作《〈西樓記傳奇〉考》里引董含《三岡識略》的相關記載(這里從略),厘定袁氏卒年為康熙甲寅年(1674),其考訂結果為后來的眾多學者所采用。但是,徐朔方教授作《袁于令年譜》時,一開始雖然沿用了孟森的學術成果,但是在年譜發表之后,昆明師專中文系副教授孫丘克對徐朔方教授的說法加以了校正。徐朔方教授引用孫丘克副教授發現的資料,發現了關于袁于令卒年乃習慣成自然的訛謬。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張岱是袁于令的好友,在他的詩《為袁籜庵題旌停筆哀之》里寫道:“個個個個呱呱泣,已享盛名八十一。”他的尺牘“欲慰孝子”雖沒有署明日期,但是從題詩來看,張岱應該參加了袁于令的喪葬事宜。所以,在這里,徐朔方教授校訂了自己的此前疵謬,把袁于令的卒年修改為康熙十一年壬子,即1672年。袁于令享年并非此前認為的八十三,而是八十一。由此可見,關于袁于令,有太多的隱匿事跡有待發掘。
袁于令少年風流,中年入京求仕,不料途中遭遇李自成的農民軍,被挾持一年,總算到達北京。在北京呆了不久,清兵入關,大明灰飛煙滅。在這樣的時代,忠臣逆子,于道德評判之中,又豈能簡單了事?然而順治二年(1645年),袁于令仕清,自州判官升工部主事,后于荊州知府任中遭謫。在后來的學者眼中,仕清成為袁于令的重大歷史污點之一。為此,人們還杜撰出他在蘇州代表士子向清兵遞降表的故事,來故意貶低他。
袁于令一生風流倜儻,喜好交游,即便晚年,也還有當紅妓女心甘情愿地追隨他。松江文人董含說他“貪污無恥,年逾七旬,強作少年態,喜談閨閫之事。”大抵是代表了一批人的觀點的,這種觀點,至今頗有市場。年愈八十,還歷游紹興,最后死在途次。綜觀袁于令一生,沉沉浮浮,很多做法,都有悖于傳統的倫理道德定下的框框,所以,不能以忠義道德等死條文格律之。對于像他這樣的才子型文人,歷史上的慣例都是評價頗低的。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隋唐演義》和《說唐演義全傳》,并通過這種演義文本來亦真亦幻地夢回唐朝,卻不能繞過《隋史遺文》這部被遺忘的杰作。
據說說唐演義不少內容也從這書而來?
--再說伍建章之子云召,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聲如銅鐘,力能舉鼎,萬夫莫敵。雄兵十萬,坐鎮南陽,隋朝第五條好漢。
《隋史遺文》給后來隋唐文學的貢獻是開始以秦瓊這個人物担當主角,后來者基本以此為之參照
網載 2015-01-16 10:59: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