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公開信全文:2030年全球科技趨勢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40 年前,比爾·蓋茨和他的兒時好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說,他們敢打賭,軟件和個人電腦將改變全人類工作和娛樂的方式。其實,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賭局,而是一次借助軟件的神奇力量實現電腦個人化與人類賦權的機遇。當時,有些人并不看好他們的設想,甚至覺得他們瘋了,但事實證明:他們贏了。

3e9af4f95c71928.jpg_600x600

  15 年前,我們倆也打了一個類似的賭。我們相信,通過支持健康和教育領域的創新工作,可以大幅減少不平等的現象。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于 2000 年創立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進展非常令人振奮。因此,我們決定在 15 年前的基礎上“加倍下注”,選定未來 15 年可以實現的宏偉目標。我們看到了機遇,并希望充分加以利用。我們賭上自己的信譽、時間和金錢,并且邀請他人加入我們的行列。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相信,要加快減貧進程、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這次仍然會有人說,我們打這個賭并不理智。懷疑論者看到世界上存在的問題,會得出世界越變越糟的結論。我們當然也不應忽視,少數情況最差的國家會繼續在困境中掙扎。

  但我們相信,未來 15 年會出現重大突破,造福貧窮國家的大多數人口。他們的身體將更健康、壽命會更長。他們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接受教育,食用有營養的食物,從移動銀行服務中受益。取得這些突破的動力來自技術創新——從新型疫苗和抗害作物,到更便宜的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還來自能夠將這些新事物送到更多人手中的創新。富裕國家也會繼續取得令人振奮的新進展;但相對而言,窮人生活的改善更具有根本意義,這些改善是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基礎。富裕國家有更多的人能在超高清屏幕上看電影,這固然很好;但如果貧窮國家有更多的父母能夠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會夭折,這樣的進步豈不是更偉大?

  人們有理由問一句,我們預測的進步是否會受到氣候變化的阻礙?氣候變化最嚴重的后果不會在 15 年之內顯現,但其造成的長期威脅卻極為嚴峻。世界需要從現在開始、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開發更加便宜、可以按需提供并且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未來 15 年是開發這些能源的關鍵時期,這樣才能在氣候變化的影響惡化之前做好新能源部署的準備。蓋茨正親自(并非通過我們的基金會)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他會繼續為此呼吁。

  我們對未來 15 年世界將會發生的改變滿懷憧憬。以下是我們預見的一些突破。

  突破一:健康

  兒童死亡人數減半,被消滅的疾病數量會比以往都多。

  不久以前,世界還是分為兩半的。

  在其中一半,幾乎所有兒童都接種了疫苗,營養充足,在患腹瀉、肺炎等普通疾病時可以得到適當的治療。在這半世界里,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遠低于1%。而另一半世界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半世界的免疫接種覆蓋率充其量只能說是參差不齊,兒童往往營養不良,常見的兒童疾病得不到治療。大約有 15% 的兒童會在五歲前死亡,這一比例在有些國家還要高很多。

  蓋茨基金會創建之初,我們試圖找到最具戰略意義的方法,實現兩半世界的平等。我們認為,如果世界能為拯救貧困兒童生命多做一點創新——例如,這方面投入的創新應該和為了提升電腦速度、減小電腦體積所做的創新大致持平——那么我們就能取得很多進步。

  回顧 1990 年以來的二十多年,全世界取得的進步令我們有理由相信,全球健康平等是可以實現的目標。醫療衛生領域投資的增加提高了原有疫苗和療法的覆蓋率,研發的加強推動了新疫苗和新療法的開發。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已經下降了一半。

  我們預測未來 15 年,這些進展的步伐會走得更快。世界會在全球健康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對于“另一半”世界來說,下面這些目標已經觸手可及。

  ——將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再減一半。1990 年,全球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是 10%。如今,這一比率是5%。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降至 2.5%。屆時,幾乎所有國家的免疫接種方案都會包括腹瀉疫苗和肺炎疫苗,這兩種疾病是導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簡單的方法(如洗手)以及創新(如專門為貧困地區設計的新式廁所)可以改善衛生條件,大幅減少疾病傳播。而且我們也在了解如何幫助更多的母親運用正確的母乳喂養、母嬰皮膚接觸等方法,防止新生兒在出生后一個月內夭折。(新生兒死亡人數比年齡較大兒童的死亡人數下降得慢,現在幾乎占到兒童死亡總人數的一半。)過去 25 年,許多貧窮國家建立起了強有力的醫療衛生系統;未來 15 年,其他國家將學習這些國家的理念,給予新生兒和幼兒更多、更高質量的護理。這樣一來,會有數百萬人最終逃脫死亡的厄運,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將產婦死亡人數減少2/3。世界各地都有越來越多的母親選擇在醫療衛生機構而非家中分娩。例如,2005 年以來,盧旺達產婦住院分娩的比例從 31% 上升到 72%;在柬埔寨,這一比例從 20% 上升到 57%。只要繼續保證這些機構的醫護人員物資充足、訓練有素,我們就能利用這一全球趨勢,幫助世界各國女性更加安全地分娩。另外,隨著更多的女性獲得避孕藥具、了解到安全安排生育間隔的相關信息,孕產婦死亡率會下降。這樣的女性越多,母親死亡人數就越少。

  ——從地球上消滅脊髓灰質炎和其他三種疾病。完全消滅一種疾病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1980 年消滅天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完全消滅一種疾病。但只要繼續努力,我們就可以在 2030 年前消滅四種疾病。今年我們可以將脊髓灰質炎趕出非洲,未來幾年我們可以讓這種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徹底消失。麥地那龍線蟲病是一種可導致劇痛的疾病,在患者喪失行動能力的數月間,長度可達幾英尺的寄生蟲會從患者腿部鉆出。令人欣慰的是,此病的消失同樣指日可待,這主要歸功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及其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的努力。我們還會消滅象皮病、河盲癥和致盲性沙眼,這幾種疾病造成貧窮國家數千萬人殘疾。醫藥公司正在大量捐贈能夠遏制這些疾病的藥物。此外,由于近幾年數字地圖的發展,我們可以找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運用藥物。去年有 8 億人拿到了這些免費藥物。

  ——找到消滅瘧疾的奧秘。到 2030 年,人類還無法徹底消滅瘧疾,但我們會獲得消滅瘧疾所需的一切手段。這些手段包括防止患者受到叮咬后將瘧疾傳給蚊子的疫苗、將瘧原蟲從人體中徹底清除的單劑量藥物,以及能夠立刻判斷人是否感染瘧疾的診斷測試。如今,這些技術的雛形正處于開發階段。15 年后,我們將做好充分的準備,讓瘧疾像天花和脊髓灰質炎一樣,從地球上消失。

  ——在抗擊艾滋病方面實現轉折。隨著疫苗或治療方法的進步,撒哈拉以南非洲開始接受治療的人數將最終超過新增的感染人數。一旦我們在世界上艾滋病傳播最嚴重的地區做到這一點,全世界的艾滋病例將出現自 30 多年前發現該病以來的首次下降。這份清單只包括了一部分突破性目標,但已很好地展示了我們在短短 15 年內能夠取得的驚人進步。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惠及貧困人口,世界將以更快的步伐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突破二:農業

  非洲將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喬伊斯·桑迪亞(Joyce Sandiya)不務農的時候就會到教堂做志愿者。因此,梅琳達 2012 年訪問坦桑尼亞的時候,喬伊斯和她聊天時總帶著一股傳教士布道般的熱情。那一年,喬伊斯第一次種植一種新型抗旱玉米。干旱來臨時,她的大多數農作物都枯死了,但玉米的產量卻比以往還高。她賣掉了多余的玉米,用賣玉米的收入為家里人購買了豆子、蔬菜等有營養的食物,剩下的錢留下來為孩子交學費。她說:“那種(玉米)種子,讓我們擺脫了饑餓,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非洲有數千萬農民像喬伊斯一樣,他們的故事說明了為何農業創新如此重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 70% 的人口是農民。(美國這一比率為2%。)不過,非洲不得不依賴進口和糧食援助保證糧食供給。非洲雖然是世界最貧窮的大洲,但每年還是要花大約 500 億美元從富裕國家購買糧食。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非洲農民的農作物產量遠遠低于美國。例如,非洲的平均玉米產量約為每英畝 30 蒲式耳(30 bushels per acre),而美國的玉米單產是非洲的五倍還多。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非洲人所吃的食物大多缺乏營養及多樣化,無法實現健康飲食。例如,許多非洲人幾乎只食用含淀粉較多的主食——玉米、大米或是木薯。因此,營養不良問題在這片以農業為主的大陸上泛濫,阻礙了兒童的認知和身體發育,進而影響到從兒童死亡率到兒童在校學習效果,再到城市勞工生產力等的方方面面。

  然而,未來 15 年,農業領域的創新將消除這些具有諷刺意味的殘酷現象。人類已經開發出更好的肥料以及更高產、更營養、更抗旱抗病的作物。非洲農民如果能獲得這些技術以及其他的現有技術,理論上是可以讓產量翻番的。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農民也會種植更加多樣化的作物,他們可以出售剩余農產品,用以購買蔬菜、蛋類、牛奶和肉類,改善家人的膳食結構。通過正確的投資,我們就可以向農民提供創新成果與信息,將整個非洲大陸的生產力提升 50%。

  農業推廣是指農民獲取信息的過程——種植什么種子,如何輪作以保護土壤,如何在市場上賣到最好的價格。這個過程非常復雜,且成本高昂。傳統的農業推廣需要訓練有素的農業專家,他們需要熟知廣袤國土上各個地區的語言和作物。另外,盡管非洲至少有一半的農活由女性承担,但農業推廣往往偏向男性農民(例如,可能會側重于男性種植較多的作物)。因此,即使女性農民與男性農民一樣,可以平等地獲得種子和肥料,其生產力仍不及男性。投資農業推廣,讓農業推廣惠及更多地區的更多農民——既服務男性,也服務女性;既服務商業化農戶,也服務于小農——這是讓創新充分發揮效益的唯一方法。我們還看到一種前景廣闊的發展趨勢:隨著更多的農民擁有手機,他們可以通過短信收到各種信息,從天氣預報到當前市場價格,應有盡有。

  我們需要造福盡可能多的農民,因為他們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非洲人口的增長意味著,他們將來需要多養活 2 億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變化會導致水旱災害增加,令農業生產更加困難。氣候波動加劇會導致豐收和歉收都增多——因此,提升生產力、改善糧食儲存至關重要。農民如果可以種植、儲存更多的糧食,就能平安度過荒年。

  除了生產力低下之外,非洲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還面臨其他限制。例如,非洲大陸基礎設施不健全,糧食幾乎不可能運到需要送往的地點。(最極端的例子: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面積與西歐相當,人口超過 6000 萬,但這個國家的柏油路不到 2000 英里,和任何中等大小的西歐城鎮相當。)在這一區域內進行貿易十分艱難,從其他大洲向非洲空運糧食往往比驅車幾百英里的陸路運輸還要容易。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國家正在鋪設更好的公路。最近,加納加寬了其農業中心地帶與機場、海港之間的公路,僅僅這一項措施就將國內的運輸時間縮短了2/3。塞內加爾等國正在拆除繁多的檢查站,讓陸路運輸更加順暢。

  通過種植更加多元、更有營養的作物,并為及時運輸提供保障,非洲可以在 2030 年前實現糧食安全。當然在必要的情況下,非洲仍然會進口糧食,但也將大大提高出口量,最終形成貿易順差。饑荒發生的頻率會減少——饑荒真正來臨時,非洲國家自己也能應對。當前發展領域中的一句流行語是“非洲崛起”(Africa Rising)。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農業的進步可以推動大規模的減貧,改善整個非洲大陸人民的生活。

  突破三:銀行服務

  移動銀行服務將幫助窮人徹底改變生活。

  窮人的財務狀況非常復雜。“肯尼亞財務日志”( Kenya Financial Diaries)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項目,記錄了數百位肯尼亞人一年的財務狀況。項目里無數次提到,人們因為拿不出幾美元而不得不放棄醫療或者讓孩子輟學。

  窮人面臨這些痛苦的抉擇,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財產,也是因為他們無法通過銀行服務有效利用財產。

  如果將財富以諸如珠寶或者牲口的形式儲存,就不太方便支取零散資金,以應對日常開銷。事實上,窮人使用的理財方式效率極低。他們儲蓄的方式是將現金藏在家里,或是購買日后會逐漸貶值的商品。他們如果要送錢給親朋好友,幫助親友渡過難關,就需要放下一整天的工作親自跑一趟,或者找信任的人幫他們送。如果他們需要借錢應急,則不得不向放貸人借高利貸。由于無法獲得便宜、便利的金融服務,窮人原本困難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未來 15 年,數字銀行服務會讓窮人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財產,幫助他們改變生活。

  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手機。在擁有完善監管框架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已經開始通過手機存錢,并且像使用借記卡一樣使用手機消費。到 2030 年,20 億現在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將會使用手機存款和付款。屆時,移動資金服務商將會提供全套金融服務,包括有息儲蓄賬戶、信貸以及保險。

  傳統銀行無法服務窮人,因為這樣做的成本過高。因此,25 億成年人目前還沒有銀行賬戶。有些小村莊里的人貸款或儲蓄金額極小,在這些地方開設和運營分行的確行不通。提到針對窮人的金融服務,大多數人會想到微型信貸,即在貧窮國家向做生意的女性發放小額貸款。小額貸款的確幫助了數百萬人,但是貸款只是窮人需要的金融服務之一,小額貸款的利率也相對較高,而且這些服務只幫助到了最貧窮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開拓移動銀行業務的公司認為服務窮人有利可圖,因為處理一筆數字交易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而且發展中國家的手機用戶如此之多——許多國家有超過 70% 的成年人都是手機用戶——所以交易量可以很大。面對成千上百萬筆的交易,移動資金服務商每筆只收取少量傭金,便可像實體銀行服務富人那樣通過服務窮人營利。一旦這些業務啟動,就會出現競爭性的創新服務,比如與農業或教育相關的專項儲蓄或信貸計劃。

  孟加拉國成長最快的金融服務公司是一家名為 bKash 的移動資金服務提供商。公司啟動不到四年,每日交易處理量大約在 200 萬筆,每月交易總額接近 10 億美元。

  美好的愿景不會自動實現。在這個領域,人們仍在努力克服一些障礙,比如手機普及仍不平等。孟加拉國只有 46% 的女性擁有手機,而該國擁有手機的男性比例為 76%。這意味著女性難以獲得類似 bKash 的服務,以及由數字經濟帶來的機會。

  要讓發展中國家的監管機構修訂自己的金融法規,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法規限制數字銀行業務——大多數國家的法規仍然如此——那么創新者就會被拒之門外。

  另一個讓數字貨幣得到充分使用的關鍵因素是確保有足夠的營業點,以方便用戶在數字貨幣和現金之間進行兌換。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數字經濟將無法啟動。如果每個社區都有足夠的零售門店提供此類服務,數字經濟就能躋身主流。

  數字金融創新的一個有趣之處是,其中一些創新始于貧窮國家。如果我們再等幾十年,發達國家的銀行會發明一些數字銀行工具,而這些工具最終會自上而下惠及發展中國家。但是由于窮人非常需要銀行業務,而且服務窮人客戶群其實有利可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家在這一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他們的一些成果有朝一日會自下而上惠及發達國家。

  突破四:教育

  更好的軟件將會引發學習革命。

  去年秋季,蓋茨在亞利桑那州會見了一些通過網校攻讀本科學位的學生。其中一位學生叫肖恩·李(ShawnLee),他之前是一位建筑工人,回到大學上課是為了給年幼的兒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肖恩告訴蓋茨,自己過去在傳統學校學習非常艱難,而在線學習卻可以讓他在學業和工作之間更加輕松地找到平衡。

  但是如果我們到貧窮國家詢問街邊小販是否愿意學習在線課程,他們恐怕只會一笑了之。這個想法似乎荒誕不經。但其實不該如此;將來有一天,他們一定會改變他們的看法。

  在美國,蓋茨基金會對教育的捐贈比對其他事業的捐贈要多,因為就我們所知,教育是讓每個美國孩子充分挖掘人生潛力的最佳途徑。我們資助的某些項目只關注美國的學生和教師。但是這些工作的核心部分——在線課程——將會成為全球資源,任何擁有智能手機或平板設備的人都可以獲得這項資源。

  隨著高速移動通信網絡得到發展,以及智能手機變得和傳統手機一樣便宜,在線教育將會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對于富裕國家的居民來說,在線教育將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對于其他國家,特別是那些因經濟增長而需要受過教育的勞動者的地方,在線教育將是一場革命。

  想想 15 年前,人們剛剛開始關注在線教育,那時所謂的在線教育不過是將攝像機對準大學講師,再按下錄制鍵而已。學生無法參加在線測驗,彼此之間也無法溝通。當時的在線教育完全沒有互動。

  技術如今已經大大進步,比如現在有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這樣的網站,而未來 15 年技術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孩子上小學之前就能使用母親的智能手機學習數字和字母,這讓她贏在起跑線上。軟件能夠識別孩子哪些地方學習起來有困難,并做出調整以適應她的學習進度;孩子能夠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學習語言時,她可以大聲練習口語,通過軟件得到發音方面的反饋。(目前有些網站已經具備這樣的功能,但未來技術會進一步提高。)

  當前許多在線課程與職業發展是脫節的,但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假設你想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你可以了解數學、化學和其他學科要學到什么程度才能達到職業要求,而且大部分的學習你可以在線完成。有些內容需要進行本地化,以適應不同的地區和語言。但基本教學內容不會改變,數學原理走到哪里都一樣。

  有一件事是軟件永遠做不到的:代替教師。即便是最有上進心的學生也需要指導和幫助。軟件的重要作用在于幫助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聯系。教師可以上傳自己的教學錄像,獲得同行的建議,觀看全球一流教師授課,并從學生那里得到實時反饋。這些進步對于美國來說意義重大,而對于那些入學率高但教學效果不好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些進步會對教師起到更大的作用。

  為了使這些創新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需要努力消除性別之間的不平等。非洲女性擁有手機的可能性比男性低 24% ;在南亞,這個數字是 37%。梅琳達在各國考察時切身體會到,差距不僅體現在技術上。去年,她和我們的女兒詹妮弗(Jennifer)在坦桑尼亞的一個農戶家住了一段時間。那家人 13 歲的女兒格蕾絲(Grace)要到晚上 10 點半才能開始寫作業,因為 10 點半以前她要忙著劈柴、挑水、洗衣、做飯和洗碗。而她的孿生兄弟卻有大量的學習時間,當時已經通過了學校考試,可以繼續上學。

  梅琳達和詹妮弗離開時,格蕾絲問她們:“能把你們的手電筒送給我嗎?” 因為,她想在夜里的時候打手電學習。

  教育具有實現平等的巨大力量。但是,如果阻礙女孩們接受教育的因素得不到解決,大家不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那么教育將會成為不平等的另一個來源,而非解決不平等的良藥。

  這點尤其重要,因為年輕女性接受教育會產生強大的漣漪效應。她成年之后會掙到更多的錢。如果她有孩子,她的孩子活過五歲的可能性將提高一倍。她的女兒能夠上學的可能性也將提高一倍。我們無法回避的一個事實是,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女孩進入優秀的學校,學習更長的時間。在線教育會為那些有條件運用也愿意運用在線教育的女孩帶來新的機會。

  隨著教育成本的降低和收入的上升,更多的人會擁有這樣的條件,我們也將向著全面普及高質量教育的目標邁進。

  召集全球公民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賭贏呢?如何才能讓未來 15 年貧窮國家居民生活的改善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期?我們之前說過,這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采用創新手段將技術創新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這也是我們蓋茨基金會正在從事的工作。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有見識、有激情的人要攜起手來,為實現變革展開切實有效的行動。那些愿意幫助世界上最貧窮地區居民改善生活的人,我們稱之為“全球公民”。我們要借助這封公開信,開啟一場召集成百上千萬“全球公民”的行動。

  成為“全球公民”并不意味著你要奉獻一生來幫助窮人,但的確意味著你要去關注具有全球意義的問題。你會偶爾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去了解比你處境更差的人的生活。(其實,如果這封信你都讀到這兒了,你很可能已經是一名“全球公民”了。)你愿意將同情心付諸實踐,去提升公眾認知,或是做名志愿者貢獻自己的時間,抑或捐一點錢。

  大量證據表明,當人們親眼目睹苦難的時候,就會關心那些正在經歷苦難的人。每當新聞里出現毀滅性的海嘯或者地震,全球各地涌現的援助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問題是,那些持續的悲劇(如致命的疾病、貧困等問題)并不能吸引新聞報道。很多人看不到數以百萬計的人正在經歷苦難,他們的愛心就無法被激發出來。

  我們希望改變這一點。我們希望借助我們自己正在參與和發起的行動,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些問題。我們希望為“全球公民”提供一條途徑,幫助他們發聲,督促政府、公司以及非營利組織將這些問題作為首要任務來解決。

  這項行動名為“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你可以通過 GlobalCitizen.org 注冊參加。這樣你就能收到有關如何幫助他人的最新信息,分享你了解的情況,與同樣心懷世界的伙伴溝通交流。我們希望將來這能成為一個門戶網站,你可以在這里找到關注不同全球問題的許多組織的信息。

  注冊成為全球公民 Citizen.org

  今年,“全球公民”可以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聯合國將于 9 月就一系列目標達成共識,決定未來 15 年內我們該為窮人做些什么。這是聯合國繼 2000 年發布的“千年發展目標”之后再次為消除貧困而制定目標。“千年發展目標”是我們倆在發展領域見過的最好的想法之一。那次目標的制定讓全世界聚焦到幾項關鍵指標上,即有多少人可以具備讓他們過上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基本條件:擁有健康的身體,能夠接受教育并充分把握經濟機遇。

  我們希望今年采納的目標能夠延續這項事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130 個國家的近 1000 家組織和機構聚集在一起,攜手發起了一項名為“行動/2015”(action/2015) 的活動。但我們需要更多的聲音——你可以通過參與“全球公民”發出自己的聲音。“全球公民”將和其他團體一道,要求成員監督自己的領導人,保證他們對將于 9 月承諾的目標負責,特別是那些有關女性和兒童權益的目標。

  “全球公民”越多、他們的行動越積極有效,我們的世界就會取得越大的進步。我們希望你能通過注冊參與,支持我們的行動,因為我們相信,人類可以攜手讓世界變得更加平等。事實上,我們信心十足,愿意為此一賭。

  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

  聯合主席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2015 年 1 月


網載 2015-01-23 09:28:27

[新一篇] “這就是民國”論壇暨陳丹青、張鳴新書發布會

[舊一篇] 臺北的電話區號是02,高雄的區號是07,那么01是哪個城市的區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