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 簡體 傳統 |
韓寒電影《后會無期》熱映,電影里具有意象的符號太多,存在的疑問太多,加上不少荒誕的搞笑段子和心靈雞湯,勾起了眾多影迷的解讀欲望。有關于內容的,胡生去了哪里;蘇米最后為什么和江河在一起了;為什么小馬達狗要跟著江河走而不選擇浩漢;火箭為什么升到一半爆炸了;浩漢和江河最后結局如何……。有關于段子的,為什么大山里會跳出一只阿拉斯加;浩漢粉轉路人的偶像是誰;韓寒器官出鏡的地方在哪里;最后的彩蛋是什么……
作為公眾人物,韓寒并不能一一回答我們的疑問,通過電影文本和畫面尋找答案成為解決疑問的唯一辦法。在小編的解讀里,胡生只是江河撰寫的《旅行者》里虛構的人物;如紅樓里“釵黛合一”那般,江河和浩漢本就是一個人物的兩個方面;廣播里那位打電話傾訴的聽眾最后跳樓,影射了江河和浩漢的最終結局……
想要拍一部好的電影,首先就應該有一個好的劇本,《霸王別姬》的劇本足夠好,陳凱歌才完成他的導演夢,《趙氏孤兒》的劇本前后質量差距大,決定了它并不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好的劇本就像好的戲劇,結構是最重要的,李漁在他建立起來的戲劇理論里,用“結構第一”四個字說明了情節安排的重要性。亞里斯多德在《詩學-詩藝》中說,“悲劇藝術的目的在于組織情節,目的是最重要的事”。從結構意義上出發,《后會無期》可以被看作一部五幕劇,從鋪墊到危機再到高潮,兩位主角逐步丟失掉了故鄉、愛情、親情、信仰和情義,電影所表達的主題貫穿始終,堪稱“文藝青年的失敗者之歌”,加上電影動聽的音樂,可以判斷韓寒會是《醉鄉民謠》的影迷。
故事從一個叫東極島的島嶼上,胡生的敘述中開始。在胡生的口中,首先登場的浩漢是一個“在外邊混過,有很多人脈,希望振興家鄉旅游產業”的有夢想、有目標、有熱血、有鄉情的四有青年,卻因為“大島建小島遷”等因素要被迫離開。接下來,江河登場,他要被派往大陸最西部教書,這成為江河和浩漢“橫穿整個中國”的合理由頭,他們燒了房子,炸了樓。隨后,他們第一個說再見的人是周沫,兒時鄰家姐姐的形象,代表了他們成長的記憶和對故鄉的最后一絲情愫。
這一幕的主題曲可以看作是《東極島之歌》,周沫和胡生家兩所房子的倒塌代表了主角內心離開故鄉的決絕和物質上的摧毀,而與周沫的分離則是對內心故鄉情愫的一次告別。因此,不管今后如何,江河和浩漢已然無鄉可歸,而周沫和浩漢此后不會再見。
浩漢和江河的第二站是與蘇米相遇,這一幕的主題曲就是《Que Sera Sera》。在整個故事里,江河用自己的才情慢慢打動了蘇米,最后,這個懷了孕被壞男人拋棄的女孩兒用手語和啞巴說,“我好像愛上他了”,但是啞巴赤裸裸的提醒了她,“難道你忘記之前的那個王八蛋了嗎”。江河用電池教蘇米消除身上的靜電,同時,蘇米對江河是不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男人產生疑慮。她說, “你們男人都是用這種小手段耍弄女孩子嗎”。江河的愛情夢破碎。那張印有蘇米電話的卡片再次丟失,二人已然后會無期了。
電影在這一篇結束的時候,選擇了《女兒情》作為插曲頗讓人印象深刻。如果說唐僧和女兒國國王之間的情感隔了一個宗教和信仰的十萬八千里之差,那么劉鶯鶯和馬浩漢——多年通信建立的男女之情——之間卻隔了一道血緣的關系,這道血緣讓他們在一起幾乎不可能。還記得夾蛋時浩漢對江河說的一堆關于劉鶯鶯的話嗎?見到劉鶯鶯之后,浩漢心里那根情感支柱被他一直憧憬的父親親手粉碎,同時,十九年建立起來的對父親崇拜也在剎那間灰飛煙滅,浩漢的確需要時間好好消化,因為他已經成為一個沒有家鄉的野人了。
隨后,二人迷路,遇上了想要搭車的阿呂,阿呂給他們講了他周游中國以及和妻子結合與離別的故事。每個人的偶像都是明星,浩漢就曾經喜歡過明星,周沫還為他要了簽名照,而阿呂的偶像卻是衛星,他自封旅行者二號,他把“讓他的老婆如果看到NT3M5P衛星發射成功”作為目標,在遇到浩漢和江河之前,他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六遍。
阿呂并不是一個偷車賊,只是在為實現自己的信仰和目標的時候耍了一下手段而已。這在電影里有兩處說明:第一,在篝火邊的凌晨,三人談話暗示了江河要入職與阿呂要看衛星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浩漢選擇了江河,選擇了“事業”;第二,阿呂在開車走后,把行李和狗留了下來,說明他并無加害二人的想法。如果汽車代表了世俗,那么阿呂最終也不過選擇了世俗去實現理想,只是結果如何呢?衛星爆炸,發射失敗,成為殘骸。阿呂的信仰和夢想破碎了。同時他偷走了車,也偷走了浩漢唯一引以為傲的事業。
由此聯想,比起浩漢和江河,阿呂更像是韓寒在他的處女作里有關本人的投射,如今的韓寒不也借助商業電影的模式追尋目標嗎?阿呂,作為電影里 “曾經”見過大山大海、人山人海的人,樸樹的那首《平凡之路》是唱浩漢和江河的,更是唱他的。
阿呂偷車直接導致了江河和浩漢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嚴重,浩漢說,“你隨便勾搭女人,胡生丟了;你隨便勾搭男人,車被偷了”,“我剛剛相信一個人,就他媽被騙了”,此時的江河沉浸在阿呂留下的雞湯里,“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還想著用它給浩漢洗腦。如果說在這一路上,丟失了故鄉、愛情、親情、信仰,他們還可以為了“江河入職”走在一起的話,當目的地達到,二人就沒有繼續走下去的必要了,“溫水煮青蛙”的游戲早已暴露了兩個人的分歧,浩漢不再以“橫穿整個中國”為傲,江河卻在思考“橫穿”的意義,爭吵和對打不過是情義破碎的直接表露,最終,狗能活14年,在浩漢的心里情義卻難持續那么久。浩漢頭也不回的走進戈壁,江河被框在那個小角落,二人都是被溫水煮,被鍋蓋扣住的青蛙。
這部電影,并不是一部完成度很好的電影,也不算是好電影。導演在前期的煽情上并沒有成功調動觀眾的情緒,以至于到最后觀眾的情緒積累力度不夠。導演的處理太稚嫩,編劇對矛盾刻畫不夠,結尾的高潮把握欠火候,并沒有營造出二人劍拔弩張的矛盾氛圍,使得電影缺少了一個情緒峰值和傾訴口。觀眾看過后,也就笑笑,內心糾結一下,平淡地過了。
從影迷的角度出發,《后會無期》里荒誕的段子和雞湯式的道理最為光彩奪目,但我們真的能靠這些雞湯和笑料就判斷導演是個段子手,《后會無期》就是個word文檔嗎?顯然不可以,傳統電影思維不會過時,那些新的噱頭只是形式。荒誕的笑話和雞湯的并存,恰恰是西方傳統思維模式中的“二元對立”,荒誕與理智的對立,在薩特和卡繆尤其卡繆的作品里有諸多體現。這部作品的缺陷和淺薄使得它不能和卡繆的作品相提并論,韓寒初當導演力有不逮,但他應該是喜歡卡繆的,因為《后會無期》也算是一部存在主義作品,在“世界是荒誕的”卡繆式精神內質下,縱然稱不上一部帶有創新意義的公路片,但保持了傳統電影的結構,人物形象在這些雞湯和笑料里也都描繪得完整閉合。那么,這部電影人物的結局真的如結尾呈現的那樣嗎?導演有沒有像《紅樓》一般,在故事里埋下主角的真實結局呢?
在紅學研究里,許多紅學家認為《紅樓夢》里寶釵、黛玉其實是一個人,脂硯齋也曾評注“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在此語境下,江漢一體有沒有可能?要知道,浩漢的嘮叨和江河的少言,浩漢的野性和江河的內斂,浩漢的“敢于追求”和江河的“不懂得為自己爭取”……二人的性格從頭到尾都對立得太鮮明,像是一個人性格的兩個極端。
還有更深的證據。在電影前四幕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東極島、周沫和劉鶯鶯部分是以馬浩漢為敘事中心的,而蘇米和阿呂(二人是江河亂勾搭男人和女人)部分是以江河為敘事中心的;我們不妨分別以江河、浩漢畫兩張人物關系圖。以江河為中心的直接關系人——“浩漢、胡生、蘇米、阿呂”,包含了愛情(蘇米)和理想(阿呂);以浩漢為中心的直接關系人——“江河、胡生、周沫、劉鶯鶯”,包含了鄉情(周沫)和親情(劉鶯鶯)。可以說,只有江漢合一,才能把鄉情、愛情、親情、理想結合一體,人生的意義才會完整。
答案會是,胡生只是江河在《旅行者》里虛擬的一個人物。關于這個推論的理由有以下四條:第一,在電影的開始,胡生的自述里,解釋了他名字的由來,胡生的意思為“胡亂生”,可以作為胡生是被胡亂編造而出的人物的憑證。第二、胡生消失之后,浩漢打電話給賓館,賓館回復“不曾有過這個人”,因此胡生在浩漢、江河和周沫的語境之外,是不存在的;第三、在影片后半段,廣播里依舊播放著尋人啟事,尋找胡生像是浩漢和江河做的一件具有象征意味的行為藝術;第四,在結尾,江河走在東極島上時,胡生的旁白并沒有出現,與開頭呼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導游的口述。
由胡生進一步推斷,片頭島嶼上的煙花和片尾導游口中的東極島,都是《旅行者》里虛構的場面,那個在大雨里熊熊燃燒的火炬標明這只是一個幻象。江河曾經說過,為這本書寫一個和蘇米有關的結局,于是,在這個幻象里,屏幕上的周沫成為大明星,蘇米靠在江河身上,船不知道飄向何方。
不知可還記得,劉鶯鶯對浩漢說,“我一直在這里,你有我的聯系方式,可以隨時來找我”。導演把從浩漢從劉鶯鶯家走出后,在車上和江河的對話單獨拿出來放在最后。在對話中,浩漢說,“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聯系前后情節,可以認證,這里表明浩漢是絕對不再回去找劉鶯鶯的,縱然有這么一條后路,但他和劉鶯鶯間也是后會無期了。
那么這個丟掉了故鄉、親情、友情、愛情、理想、信仰的一個人,站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人送紙,結果會怎樣?
在廣播里,一位聽眾對主持人說,“我養了4只貓……沒人聽我說話……想養狗……狗太依賴人……我終于邁出了一步,我把四只貓送人了……我養了一條狗……我在天臺上……我要往前再邁一步……”。這不正是浩漢和江河的結局么?浩漢和江河4個直接關系人不就像那四只貓?小馬達不就是那一條狗?溫水里的青蛙,還被鍋蓋扣上了,如何能活?
這么繁瑣的情節安排,這么荒誕的人物臺詞,這么搞笑的心靈雞湯。電影真的只講述了兩個文藝青年一路向西,在路上遇到各種人物的奇妙旅行么?顯然不是,如果真的只是一段奇妙之旅,那結尾就丟掉了它的意義,這部電影就更加稱不上是一部電影了。雖然電影不及《少年派》質量高,但在這段奇妙之旅背后,還會像《少年派》一樣有另一番故事吧。
在中國戲劇理論里,關于戲劇的結構吸取西方的鎖閉式、開放式之外,并在這二者的基礎上,概括出了“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形式,它的特點是“人物形象眾多,情節主線隱伏,注重各種復雜人物關系的展開,戲劇場面相互穿插,使結構網絡化。”《后會無期》如果拍成一部話劇,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人像展覽式的結構,但它的確通過人物群像來展示了當今文藝青年的風貌。
在電影里,周沫是一個文藝青年,她有一個演藝夢,她接的工作不是穿著旗袍就是穿著舊時代學生裝;蘇米也是個文藝的人,她擦著淡淡的口紅,注重生活質量,為孩子不吃含防腐劑的面包,手機的鈴聲設置成《Que Sera Sera》;劉鶯鶯是個文藝的人,齊劉海,專門開了一家臺球廳,球技了得,跟浩漢保持了傳統寫信的聯系形式;阿呂也是個文藝的人,為了同學會環游中國,把妻子頭像印在頭盔上,為了妻子去看衛星發射;浩漢更是個文藝青年了,“橫穿整個中國”不就是他最初的設想嗎?身為地理教師的江河同樣如此。但是他們的結局呢?
周沫,原來只是被槍決的眾多女學生女替身里的一個,她的演藝夢想實現實在遙遠,不過是溫水煮青蛙,活在大城市里混日子;蘇米,再文藝又如何,懷了孕被王八蛋拋棄,不得不跟著三叔行騙,在三叔“小孩子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影響下,還能找到愛他的男人嗎,她最后不過是到一個沒有冬天的國家去生孩子;劉鶯鶯,“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她絕對不會主動爭取浩漢留下來,她的愛只有克制,開一家臺球廳原地等待,等待一個后會無期的結果;阿呂,他開車大約跑去了邊境和印度,衛星卻發射失敗,成為戈壁上的廢棄物,偷車成功又能如何;江河,被框在一個角落里,不懂得爭取,不會往上爬,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哪里來的世界觀;浩漢呢,最后連狗都沒有跟他走,走在大戈壁,沒有水沒有食物,生存也成了問題……
究竟是誰的錯!“大島建小島遷”的大環境的錯嗎?電影并沒有說明白;浩漢的父親那一代人的錯么?電影并沒有切實交代;以三叔為代表的一群人的錯嗎?電影也沒有明顯指出來……文藝這個夢顯然已經到了破碎的邊緣了,劊子手是誰還重要嗎?
這當然是一部有缺陷的電影。但當大部分影評批評韓寒文藝癌時,當所有的文藝都被劃為偽文藝時,我們何曾想過,什么才是真的文藝呢?
這不是一篇為《后會無期》贊歌的東西,而是筆者在判斷這部電影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的思考過程,是觀影所做的功課。
筆者認為,當《后會無期》上映的那一刻起,它的靈魂就已經不受創作者控制了,韓寒對他創造的這個人物早就丟失掉任何辯解的權利,我們不需要找到韓寒或者馮紹峰或者陳柏霖、鐘漢良要求他們回答我們的疑問,更不需要用我們的價值觀來判斷韓寒本人深刻不深刻。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不能幫助我們客觀認清一部電影,如果用道德指責韓寒是一個庸俗撈金的段子手,那昆汀是不是一個潛在危險的暴力狂?那些輔助我們理解電影的電影理論同樣不能。電影的同宗,戲劇的歷史那么多年,“三一律”不也曾是西方戲劇結構的鐵律,但自莎士比亞出現,就把它徹底打翻了嗎?試想,電影導演的風格多種多樣,誰敢保證所有的電影理論都能為這些導演找到一個位置?電影理論說到底不過是電影的衍生品,是基于電影存在的。
因此,我們只需要用電影里一句句臺詞、一個個情節、一張張畫面去合理推斷這部電影內在的意義,從而判斷它是不是電影,是不是一部值得稱贊的好電影,這跟它是不是一篇word文檔或是一組PPT有什么關系?
新浪娛樂 2015-05-25 23:00:0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