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會無期》:出走,才能發現真相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我不是韓寒的粉,讀他的文字不多,也自恃看過不少藝術片大師經典,對國產片從來不抱任何過高期待,我也不太相信一個80后能拍出讓我心悅誠服的電影,何況導演還是個作家,連高中都沒畢業。

但是《后會無期》顛覆了我的看法,它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許韓寒真的如許多人說的那樣是個天才,無論如何,我折服了。

這是一部公路片,外國的公路片很多,但中國的公路片不多。中國人的傳統是安土重遷,似乎不怎么樂意在外漂泊,電影也缺乏那種自由奔放的氣質。

而《后會無期》一開始就告訴你,故鄉都淪陷了,不走干嗎,于是浩漢和江河開車上路。這讓我心里一酸,想起久未歸去的南方故園。我不知道多少人在高歌猛進的現代化進程中感到哀傷,但我經常覺得自己是流浪者,和浩漢和江河一樣,離鄉背井,有家難回。

我喜歡公路片,感覺很文藝,看著跟拍長鏡頭和俯拍鏡頭中汽車在中國的大地上馳騁,我承認,說走就走的放浪,在路上的風景,吸引了我。

意外的是這還是一部喜劇片。我完全沒有看喜劇的心理準備,我以為文藝青年不會拍喜劇,喜劇看上去很不文藝嘛,壓根沒想到韓寒如此熱衷于搞笑,喜劇創造力還很生猛。

對白、肢體利用、情境設置乃至鏡頭運用、剪輯節奏,都把控得嫻熟自如,笑果十足。它不低級耍賤,不刻意做作,不生硬胳肢人,讓人發笑一點也不強人所難。我認為,這超越了很多國產喜劇的水準。

我還記得上一次看喜劇,是至今還保持國產片票房紀錄的那部,但我一點沒覺得好笑。看《后會無期》,我笑得樂不可支。

而最好笑的是,往往在人物最嚴肅、最深沉、最真誠地思考人生和表白想法的時刻,喜劇突如其來。

喜劇撕裂了我對公路片的文藝幻想,也摧毀了人物對現實的瑰麗想象。

浩漢和江河去投奔聽說混得很好的老鄉,可是老鄉過得并不怎么樣。他們想英雄救美出火坑,可是根本沒有人需要拯救。他們去圓憧憬了十幾年的愛情夢,得到的卻是一個隱藏了十幾年的秘密的答案。他們把真心交給一個對世界有著長篇大論的路人,可是他不要真心要的是車。

“可是”,其實是事與愿違,是反轉,是自我解構和嘲諷。韓寒賦予人物純真、善意和理想,卻不給他們愛情、浪漫和回饋。有艷遇,無激情,有萍水相逢拔刀相助,卻無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有的只是尷尬、狼狽,以及被人性奚落、被現實打擊的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深情款款,慷慨激昂,都成了玩笑。

p2189085792
有人評論說,《后會無期》沒有像一般公路片那樣在結尾讓人物實現思想上的升華,所以是部爛片。這很可笑。
如果每個人都死守教條,編劇教程上類型片的框框都只能遵守不能打破,哪來有新意有創見的電影?這跟寫散文要求收尾一定要拔高的惡俗有什么分別?

實際上,《后會無期》并不是沒有“升華”。走過幾千里風塵,從出發時的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到旅行終點的垂頭喪氣筋疲力盡,這不也是“升華”?只不過這是韓寒意義上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升華”。

韓寒在戲謔中解構了人物的美好希冀,也解構了電影類型的創作。

當全世界都在歌頌成功學的時候,在世俗眼光看來已經獲得成功的韓寒卻始終興致勃勃地與失敗者同行。從卓別林到周星馳,厲害的喜劇大師往往都很憂傷,韓寒有智慧有情懷,夠敏感夠犀利,或有這樣的創作潛質。

但事情又不是喜劇那么簡單。受挫,說到底也是受騙。《后會無期》的情節乍看不過是幾個敘事斷裂的零散段落,但若說它缺乏主線,我不同意。

四段故事其實本質相同,浩漢與江河一路上遇到的每個人都在表演:說謊,假扮身份,制造幻象,設下騙局。陳喬恩飾演的周沫本身是個演員,工作就是活在幻覺中;王珞丹假扮妓女是虛,和團伙欲行敲詐是實;袁泉苦心經營了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謊言;鐘漢良利用兩位主人公的信任騙走了汽車。

衣著光鮮是幻覺,楚楚可憐是幻覺,兩情相悅是幻覺,推心置腹也是幻覺。所以整部影片成了一段由一個個騙局(及其拆穿)所連串的旅程,或者說影片所呈現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的騙局/假象。浩漢與江河,不自覺地卷入了騙局/假象之中。

沒有人值得相信,最終只能相信自己。迷戀任何人,最終都要依靠自己。不論你崇拜的偶像是明星還是衛星,最終都會破滅。但問題是你只有出走,只有不斷遠行,你才能得以體驗這一切,才能拆穿假象發現真相。一個人困守原地,怎么能夠看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真面目呢?恰如片中臺詞所揭示的,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后會無期》表面上是展示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盡管出其不意的黑色幽默妙趣橫生,還洋溢著感性不羈的文藝氣息,但歸根結底是憂思深重的青春,回到了韓寒的雜文努力傳達的理性思考。判斷真假,或許對他來說,始終是當下最重要也最急切想要表達的問題吧。

小四(注意,是張震)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曾經大聲怒斥一個窩囊的片場導演:“你連真的假的都分不清,還拍什么電影?!”韓寒于真假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了不起。

導演韓寒不像雜文作家韓寒那么正襟危坐、義正詞嚴,他不想板著面孔端著架子說教,甚至消解了莊重性和沉重感,但毫無疑問依是那個懷疑世界的少年。另一位作家導演被世人長期視為他的競爭對手,沉溺于以極盡矯揉之能事的坎普風格在小時代中制造幻覺,韓寒卻在矢志不渝地破除這個時代精心炮制精致包裝的幻覺。外國有個高人說,知識分子應該扮演質疑的角色。我認為韓寒是知識分子,雖然他沒有大學文憑。

賈樟柯在片中客串了一個不無滑稽好為人師的中年大叔。他的出場是有道理的。《后會無期》的精神內涵和他的電影一脈相通。

閑逛者的軀體與靈魂,在流動的中國經驗中放逐并備受挫折,一廂情愿的感情與夢想一再遭到無情的踐踏。作為一個充滿迷惘與惶惑的空間背景,《小武》、《站臺》中的小縣城汾陽,其實被《后會無期》放大為主人公從東到西所橫貫的整個中國。

方勵在訪談中概括《后會無期》的劇情是“幾個海島上的少年中斷了過去傳統的生活,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陸”。這也不禁讓人想起侯孝賢的《風柜來的人》。

《風柜來的人》是侯孝賢作為電影作者的真正開端,是臺灣新電影與政治宣傳、瓊瑤愛情、功夫武俠的虛假夢幻徹底決裂走向成熟的標志。

在我看來,兩者的相似處不僅是人物行動軌跡的地域設定,也因為那時的侯孝賢和今天的韓寒一樣年輕、率真,靠直覺拍片,都用清新的視聽語言演繹了青春的熱情、活力與沖動,單純愿望與現實碰撞所造成的情感失落,都直面了真實鮮活的生命經驗。

我很高興,拍電影的韓寒,和侯孝賢、賈樟柯是一路的。我們也應該慶幸,韓寒跨界到了電影界,因為太多導演和電影,連真假都分不清,也懶得去分。我愿意把《后會無期》看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風柜來的人》,并歡呼它的到來。

新的時代,向來從發現真相開始


網載 2015-05-19 15:55:29

[新一篇] 《后會無期》:假深沉!“幼稚病”!

[舊一篇] 《后會無期》:閃光的是作者內心的秘史而不是笑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