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要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毛澤東后半生的追求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一章 要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毛澤東后半生的追求
在 1949 年7 月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期間,斯大林建議,在國家共產主義運動中,中
蘇兩個大國應多承担些義務,而且應該有某種分工。斯大林建議中國今后多負担對殖民
地、半殖民地附屬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方面的幫助。斯大林還說,馬克思和恩格斯
逝世以后,革命中心由西方轉移到東方,現在又轉移到中國和東亞。因此,中共應當履
行對東亞各國革命說承担的責任,斯大林關于革命重心轉移到中國和要中國在社會主義
者陣營坐第二把交椅的談話,給了毛澤東極大的鼓舞。
11 月16 日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亞、澳工會大會上,表揚“越南、緬甸、印尼、
馬來亞、菲律賓的解放戰爭中的戰士們,是完全做得正確的。”宣稱“武裝斗爭則是許多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主要斗爭形式。這就是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在國內所實
行的基本道路。這條道路就是毛澤東的道路。”

所謂毛澤東的道路,簡約地說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毛澤東認為他此
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這一革命道路推廣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用世界的農村包圍世
界的城市,最后奪取歐洲,消滅英國,推翻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主義制度,完
成世界革命。而毛澤東將在這一革命過程中成為世界革命人民的偉大導師和偉大領袖。
這是毛澤東對自己后半生的歷史定位。毛澤東決不甘心只當中國的領袖,他認為中國革
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要登上世界革命的廣闊的歷史舞臺。他后半生
的內政與外交,文治與武功,成功與失敗,功勞與罪孽,都直接間接地與他這個要當世
界領袖的野心聯系在一起。
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奪取了全國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后,毛澤東要“一
邊倒”,倒向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倒向斯大林的懷抱,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建國以后毛澤
東第一件大事就是訪問蘇聯,給斯大林祝壽,締結新的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這意味
著新中國在國際上亮相,在二戰后形成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
方民主陣營的兩極格局中,中國堅定地站在蘇聯一邊,與美國和西方民主陣營抗衡。
但斯大林對毛澤東并不完全放心,担心他變成東方的鐵托。斯大林的另一個重大步
驟是將毛澤東拖入朝鮮戰爭,承担國際主義義務是將來成為國家共產主義運動領袖的條
件,毛澤東決心抗美援朝。
南北朝鮮的分裂局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遺留問題之一。1945 年8 月,反法西
斯盟軍蘇聯軍隊和美國軍隊登上朝鮮半島,占據朝鮮半島35 年之久的日本宣告無條件投
降。1896 年俄國和日本曾經以橫貫半島的北緯三十八度線瓜分朝鮮半島。此時蘇美兩國
沿用這條歷史分界線劃分了勢力范圍。在朝鮮半島南部美國控制地區,1948 年8 月15
日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在朝鮮半島北部蘇軍控制地區,1948 年9 月
9 日成立了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而后。根據雅爾塔協定,蘇
美雙方分別于1948 年底和1948 年6 月從朝鮮半島撤軍。金日成以合并為名取消他曾經
加入過的朝鮮共產黨,另成立朝鮮勞動黨建立朝鮮人民軍,由蘇軍提供武器裝備進行訓
練。由于意識形態的對立,朝鮮半島的南北政府都有用武力吃掉對方,統一南北朝鮮的
企圖;但第一搶是北朝鮮打的。
1950 年3 月30 日至4 月25 日,金日成帶著作戰方案訪蘇,與斯大林就進攻南韓的
具體細節進行討論。斯大林批準進攻,他說:“如果你們想打,就打吧。我們答應提供武
器支援和派遣軍事專家顧問。”但蘇聯不能出面。萬一美國干涉,就“由中國出來支撐局
面并爭取戰爭勝利。”4 月25 日金日成回到平壤。5 月13 日至16 日金日成秘密訪問北京,
13 日晚即與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會談。據羅申向莫斯科報告,第一次會談并不順利,會談
在開始進行的當天便中斷了。羅申在電報中說,13 日晚23 時30 分,周恩來到蘇聯大使
館,要求立即向菲利波夫(斯大林)報告“毛澤東委托轉告”的事項,“朝鮮同志通知了
菲利波夫同志的如下指示:現在的形勢與過去不同了,北朝鮮可以開始行動了;但這個
問題必須與中國同志和毛澤東本人討論。”“毛澤東同志想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對這
一問題的說明。”電報最后說:“中國同志請求速速回電。”顯然,鑒于金日成所說情況事
關重大,且斯大林不久前還明確表示反對在朝鮮采取軍事行動,中國領導人心有疑惑,
故必須要求莫斯科給以證實。直到這時,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蘇聯在這
一問題上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5 月14 日維辛斯基轉達斯大林對毛澤東的答復:“在與

朝鮮同志的會談中,菲利波夫同志和他的朋友們提出,鑒于國際形勢已經改變,他們同
意朝鮮人民關于實現統一的建議。同時補充一點,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
共同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會談詳情可由朝鮮
同志向您講述。”
5 月15 日毛澤東與金日成繼續會談。毛不諱言原打算解放臺灣后再幫助朝鮮解放南
方。現在既然斯大林已決定先解決朝鮮問題,他也沒意見。金日成詳細介紹了進攻計劃
后,毛強調,作戰要有充分準備,兵貴神速,要包圍主要城市,但不能為占領它耽誤時
間。要集中兵力消滅敵人。毛澤東担心美國會驅使日本軍隊直接干預,告訴金,如果日
軍介入,戰爭進程將延長。假如美軍直接介入,由于蘇聯與美國有協議限制,不便出兵。
但中國沒有這樣的限制,我們可以出兵。金認為,日本介入可能性不大,美國出兵幾乎
不可能。毛說:“我們不是美帝的參謀長,做不了它的主,準備總是必要的。打算在鴨綠
江邊擺上三個軍,如果美帝不干涉也沒妨礙;如干涉,不過“三八線”則罷,只要過“三
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金日成表示感謝。
這時北朝鮮已經擁有十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一個空軍師,總兵力 13.5 萬人,有
150 輛T-34 坦克;大量重型火炮;180 架高性能作戰飛機。蘇聯援助的其他軍事裝備也
於1950 年初運到,使部隊齊裝滿員;南韓軍總兵力9.5 萬人,8 個師只有4 個接近滿員,
24 架教練機,裝備少得可憐,沒有坦克和重武器,甚至連反坦克地雷也沒有。軍力對比
北朝鮮顯然占有優勢。從6 月12 日起,朝鮮人民軍開始在三八線附近集結,23 日完成了
進攻部署。
1950 年6 月25 日凌晨,金日成的部隊向南韓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為了使這次軍事行
動帶上防御的、正義的性質,國防部長捏造敵情說:“南朝鮮軍隊已入侵三八線挑起了一
次軍事攻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命令朝鮮人民軍進行反擊。”真實的情況
請看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在朝鮮戰爭爆發第二天發給蘇聯遠東軍區負責人扎哈羅夫的
電報:
絕密。扎哈羅夫收。僅限私人傳送。我要報告朝鮮人民軍軍事行動的準備與進展情
況。從6 月12 日起,人民軍開始在三八線附近地區集結,并按照參謀部計劃的部署,于
23 號完成集結。。。。。。這一師一級的行動方案和區域偵察是在蘇聯顧問的參與下進行
的。。。。。。部隊于6 月24 日凌晨24 時到達指定位置。軍事行動于當地時間4 時40 分開
始。炮火準備是20-40 分鐘的“定向直射”和10 分鐘的炮火網掩護。步兵斗志昂揚地起
立,開始進攻。頭三小時,各單獨分隊和集團軍推進了3-5 公里。人民軍的進攻使敵人
完全措手不及。敵人只在甕津和漢城方向拼力抵抗。
是北朝鮮在蘇聯的幫助下發動了朝鮮戰爭,這就是歷史的真相。
朝鮮人民軍攻勢凌厲,當天 9:30 占領開城,幾名美國軍事顧問被俘。僅僅三天就
攻克南韓首都漢城。
6 月30 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美國陸軍介入朝鮮戰爭。7 月1 日,美軍第24 步兵師
從日本空運南韓南端的釜山。7 月7 日,聯合國通過決議,組織聯合國軍支持韓國作戰。
除美軍外,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法國、英國、希臘、

盧森堡、荷蘭、新西蘭、菲律賓、南非、泰國和土耳其等15 個國家也都象征性地派出了
部隊,總計三萬九千人。于7 月上旬陸續到達朝鮮。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但麥克阿瑟坐鎮東京,7 月13 日任命美軍第8 軍司令沃克中將為聯軍在朝鮮的戰地指揮
官。14 日韓國總統李承晚也把軍隊指揮權交給了沃克中將。在中國介入之前,戰爭實質
上變成了北朝鮮軍隊與聯合國軍作戰。
7 月5 日,朝鮮人民軍與美軍第24 師在漢城以南48 公里處接戰,繼續以破竹之勢向
南韓腹地推進,兩個月,席卷南韓大部分領土,把聯合國軍趕到了北緯35 度線上長140
公里,寬90 公里的釜山半島,背后就是大海。沃克中將在釜山半島組織了頑強的防御,
美軍第一海軍陸戰隊混編旅和第二步兵師于7 月底適時趕到投入作戰。8 月15 日,金日
成發布命令,要求在8 月份完全解放南朝鮮國土。但朝鮮人民軍已成強弩之末,付出重
大傷亡的代價也未能突破釜山防線。
美軍出兵朝鮮的同時,1950 年6 月28 日,第七艦隊由菲律賓開入臺灣海峽。其用意
是牽制中國不要北顧朝鮮。毛澤東敏銳地看到美國出兵朝鮮可能使整個戰局逆轉。他于7
月中旬、7 月下旬和9 月上旬三次提醒朝鮮領導人,要顧一顧自己的后方,掩護好自己的
交通線,謹防美軍從仁川登陸。朝鮮領導人寄希望于速戰速決,把李承晚政府趕下海去,
統一國家,遲遲未做戰略上的調整。
為敦促中國出兵,7 月30 日斯大林電告駐華大使羅申轉毛:“我們不清楚您是否已經
決定部署9 個中國師在朝鮮邊境。如果您已作出決定,我們準備給您派去一個噴氣式殲
擊機師—124 架飛機,用于掩護這些部隊。”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明確表示。中國出陸軍,
蘇聯出空軍,介入朝鮮戰爭。并且還說,這個師以及在上海的另一個蘇聯空軍師的全部
裝備,在中國飛行員掌握后,都將移交中國方面。此言確實吊起了中國許多高級將領的
胃口,使他們以為快速解決朝鮮問題后,可以獲得這些飛機以及其他先進裝備,用以解
放臺灣。
9 月15 日,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第十軍(由美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第七師編成)七萬人
和韓國陸戰隊五千人,在260 余艘艦艇和500 余架飛機的配合下,在朝鮮半島西海岸的
蜂腰部月尾島登陸,第二天占領仁川。美步兵第七師往南挺進,在烏山與北進的聯軍會
合,斬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后方補給線。9 月26 日美軍奪回漢城,而后兵分兩路,沿著東
海岸和西海岸向三八線推進。朝鮮人民軍主力八個師被隔斷在南方釜山戰線,在后撤突
圍中傷亡58000 人,后方空虛,節節敗退。十月一日退回三八線以北,10 月19 日撤出首
都平壤。金日成和北朝鮮首腦機關退到離鴨綠江50 公里的江界。
斯大林關于敦促中國派部隊援助朝鮮的電報送達毛澤東手中,原文如下:
1950 年10 月1 日3 時
北京
蘇聯大使
請立即轉告毛澤東或周恩來:
我正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對朝鮮局勢不甚了解。但是,從今天莫斯科給我的
報告中,我得知朝鮮同志陷入了困境。莫斯科在9 月16 日就已提醒過朝鮮同志,美國人
在仁川登陸的意義非同小可,其目的在于切斷北朝鮮第一和第二方面軍與北部后方的聯
系。莫斯科曾提醒他們應迅速從南方至少撤出四個師,在漢城以北和以東建立防線,然

后逐步將大部分的南方部隊撤到北方,并以此保住三八線。但第一和第二方面軍司令部
未能執行金日成關于將部隊撤往北方的命令,從而使美國人得以切斷部隊并把他們包圍
起來。在漢城地區,朝鮮同志沒有任何可以進行抵抗的部隊。可以認為,通往三八線的
道路是沒有設防的。
我考慮,根據眼下的形勢,如果您認為能為朝鮮人提供援軍,哪怕五六個師也好,
應即刻向三八線開進,從而使朝鮮同志能夠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后
備力量,中國部隊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現,當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帥。我沒有向朝鮮同
志談過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談。但我并不懷疑,當他們得知此事后將會很高興。等候
您的答復。此致敬禮!
菲利波夫 1950 年10 月1 日
10 月1 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樸一禹到京緊急求見毛澤東,面交金日成的親筆信
函:“請求您給于我們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
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問題,尖銳地提上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議事日程。在 10 月2
日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沒有想到幾乎所有的領導人都持懷疑或反對態度,特別是軍隊
高級將領們幾乎都對同美軍作戰表示沒有把握。會后,毛澤東只得停發擬好的出兵電報,
而重新起草了暫緩出兵的電報,這份電報斯大林收到并存檔。全文如下:
羅申轉呈毛澤東關于暫不出兵的意見致斯大林電(1950 年10 月3 日)
發自北京 1950 年10 月3 日12 時15 分收到
送:斯大林同志(二份),莫洛托夫同志,馬林科夫同志,貝利亞同志,米高揚同志,
卡岡諾維奇同志,布爾加寧同志
致菲利波夫
呈上毛澤東對您第4581 號電報的答復如下:
1950 年10 月1 日來電收悉。我們原先曾打算,當敵人向三八線以北進攻時,調動幾
個師的志愿軍到北朝鮮幫助朝鮮同志。但是,經過慎重考慮,我們現在認為,這一舉動
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第一, 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
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
第二, 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結果可能蘇聯也被
拖進戰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
中共中央的許多同志認為,對此必須慎重行事。
當然,我們不派兵援助,這對于正處在如此困難境地的朝鮮同志來說,是十分不利

的,我們自己也于心不忍;但如果我們出動幾個師,隨后又被敵人驅趕回來,由此引起
美國與中國的公開沖突,那末我們整個的和平建設計劃將被全部打亂,國內許多的人將
會對我們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人民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還是克
制一下,暫不出兵,同時準備力量,這樣做在把握與敵作戰的時機上會比較有利。
由于暫時的失利,朝鮮應該換一種斗爭方式,進行游擊戰。
我們將召開黨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負責同志都將出席。對此問題尚未作出最后決
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立刻讓周恩來同志和林
彪同志飛到您的療養地,同您討論這件事,并報告中國和朝鮮的形勢。
盼復。
毛澤東 1950 年10 月2 日
毛澤東這時是清醒的,謹慎的。他是個敢于承担歷史責任的人。但這一次決策硬是
壓得他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吃安眠藥也睡不著。他深知,搞得不好,就有可能走李自成
的道路,退出北京城,再上井岡山。正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
這個問題太大了,參政的民主人士紛紛諫言:“不能和美國打仗,千萬不要引火燒身。”
黨內領導層多數也有顧慮,認為我們打了這么多年的仗,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建國才一
年。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要打這一仗。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的大略雄才。已為
全黨所信賴、所折服。政治局委員們雖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但都不是定見,寄希望于毛
澤東做出正確的決斷。這時候已經不能用多數表決的方式來決定問題了,政治局委員們
認為毛主席比我們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在國際風云的驚濤駭浪中,毛主席一
定能夠掌好舵,領好航。這種局面是自然形成的,形成的背景就是解放戰爭以來的輝煌
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法西斯國家衰落了,英、法打得遍體鱗傷,蘇聯
雖然戰勝了,實際上是在一片廢墟上重建自己的國家,真正的勝利者是美國。由于美國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戰爭中除珍珠港以外沒有遭受戰爭破壞,而且通過大量銷售軍
火(珍珠港事件以前是賣給交戰的雙方),獲得了1077 億美元的利潤。在1950 年,美國
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800 億美元,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三分之二,鋼產量8772 萬噸,
以現代化裝備和原子彈為后盾的美國軍隊橫行全世界。
毛澤東所要決策的就是敢不敢跟有這樣國力、這樣軍隊的世界霸主—美國交戰,如
果交戰會打出一個什么結果來?是打勝,是打平,還是打敗?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己”方情況如何?內戰還沒有結束,和美國在北邊打起來必然給臺灣的蔣介石造成反
攻大陸的機會;大陸上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新區的土改還沒有完成,后方并不是鞏
固的;連年戰亂,滿目瘡痍,民窮財盡,趕跑了蔣介石,接收的國庫空空如也,1950 年
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00 億元,鋼產量只有60 萬噸;幾百萬軍隊基本上還是抗日戰爭時期
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日美槍支,戰車和火炮很少,海空軍剛剛建立,憑這樣的國力和
軍力,能和美國人交手嗎?其實沒有把握,所以還是下不了打仗的決心。后來和蘇聯商
量,斯大林答應出動空軍協助中國軍隊入朝作戰,解除中國軍隊沒有制空權的顧慮;斯
大林并答應給中國軍隊40 個師的武器裝備。有老大哥支持,毛澤東疑慮稍解。

毛澤東深信,戰爭的勝負,不僅是經濟力和軍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
作為大政治家和大軍事家,毛澤東知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下面蘊藏著多么
大的能量,億萬人民同仇敵愾,這個優勢美國是沒有的。杜魯門派兵到朝鮮來“保衛”
美國的利益,美國人是不信服的,國會議員的說三道四,新聞記者的評頭品足,根本談
不到統一認識,統一思想;如果戰事不順利,有了傷亡,國內更是哇哇亂叫。在中國,
只要毛澤東作出決定,上至國務總理,下至普通士兵,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赴湯蹈火,
在所不辭。況且,又有蘇聯的支持和援助;美國有原子彈,蘇聯也有,美國人不敢摔原
子彈,還是打常規戰爭。憑我們軍隊的革命素質,憑我們以弱勝強的戰略戰術,是可以
和美國人見個高低的。最近他注意到一個情報,杜魯門總統和前線總司令麥克阿瑟之間
好像有什么分歧,麥克阿瑟在越過三八線后口吐狂言:“鴨綠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杜魯門則囑他慎重。“在任何情況下。你在對中國領土的目標采取行動前,應獲得華盛頓
的批準。”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麥克阿瑟的驕狂是直接違背美國占全球的戰略利益的。
在這種情況下,給麥克阿瑟一點顏色看看,挫一挫他的銳氣,就有可能把戰火阻止在鴨
綠江邊;示弱,會助長麥克阿瑟的驕狂,以致杜魯門也管不住他,他來個“將在外君命
有所不受”,跨過鴨綠江,打到我國東北來。與其在東北打,不如在朝鮮打。
三八線是毛澤東決策的底線。只要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要參戰,。毛澤東三天三夜
不睡覺了,吃安眠藥也睡不著。他一支一支地吸煙,在紅地毯上踱步,轉了無數個圈了,
逐漸形成了派出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決心。
10 月4 日下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再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
任弼時、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陳云、張聞天、高崗,列席會議的有林彪、羅榮桓、
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李富春、楊尚昆、胡喬木。
會上與會者各抒己見,多數人仍是不同意出兵。
下午四點,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彭德懷被用專機從西安接來參加會議。進入頤年堂會場毛澤東正在講話,打了個招呼,
和高崗坐在一起,高崗悄悄地告訴他:“毛澤東要點你的將。”只聽毛澤東繼續說:“你們
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于國家危機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么說,心里也難
過。當然,我們有困難,特別是沒有飛機,大兵團作戰沒有制空權是很不利的,這個問
題我們同蘇聯方面談過,斯大林答應出空軍,空中由他們負責,地面由我們負責。至于
原子彈,美國有,蘇聯也有,我看誰也不敢甩,還是打常規戰爭。地面作戰我們應該有
信心戰勝美國人。美國固然有它的優勢,但也有它的弱點。第一,美國現在要管全世界
的事情,他的戰線太長,到處建立軍事基地,他的戰略重點還是在歐洲,他能夠投入到
朝鮮戰場的兵力是有限度的。第二,他后方太遠,吃的,穿的,武器,彈藥,都得橫渡
太平洋運到朝鮮來,他那些兵過慣了舒服日子,后勤保障是個很大的負担。第三,他是
不義之戰,侵略人家,士氣不高,民心不順。要流美國人的血,替李承晚打天下,美國
人是反對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對反共是支持的,但流美國人的血就有意見了。只要我
們志愿軍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他一個團,殲滅他一個師,這樣的仗打得多了,
就能扭轉戰局,。”毛澤東有這樣一種超人的稟賦,他的決心能感染別人,使怯者勇,使
弱者強,使蔽者明。
5 日上午,毛澤東約彭德懷談話。彭德懷慨然允諾掛帥出征。毛澤東如釋重負,感慨

地說:“有你掛帥,我就放心了。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談談你的看法。”
在 5 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彭德懷說:“美國如占領了朝鮮與我隔江相望,
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威脅我華東、上海。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
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時候吃,決定于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
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個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如果
美國決心同我作戰,他利速決,我利持久,他利正規戰,我利對付日本那一套戰法。我
有全國政權,有蘇聯幫助,比抗日戰爭時期要有利得多。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
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了幾年。”與會者聽了彭德懷的發言,知道出征的大將必是彭總了。
會議結束時,毛澤東宣布:“我和恩來、少奇、朱總司令商量了一下,我們想讓彭德懷同
志掛帥出征,我也同彭德懷同志談了,他慨然允諾。好吧,德懷同志,我感謝你,中國
人民感謝你,你是臨危受命啊!有你去我們就放心嘍。”會議決定:一方面成立志愿軍,
作好參戰準備,另一方面派周恩來、林彪去見斯大林,敲定蘇聯的軍事援助和空軍掩護
問題。
1950 年10 月8 日。毛澤東簽發了《關于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同日,通過
駐朝大使倪志亮給金日成發了電報,全文如下:
倪志亮同志轉金日成同志
(1) 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遣志愿軍到朝鮮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
(2) 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3) 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后方勤務工作及其他在滿洲境內有關援助朝鮮的工
作,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負責;
(4) 請你即派樸一禹同志到沈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中國人民志愿軍
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沈陽。)
毛澤東 10 月8 日
同日,派出周恩來、林彪前往蘇聯同斯大林、莫洛托夫會談抗美援朝和蘇聯給予中
國軍事援助及向志愿軍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10 月11 日,在高加索黑海邊克里米亞休養勝地的別墅里,斯大林接見了周恩來和林
彪,蘇共的全體政治局委員陪同。
斯大林說:“金日成同志由于戰爭開始時進展順利,疏忽了對情況逆轉時的思想準備,
也產生了輕敵思想。當美軍在仁川登陸反撲后,對朝鮮的壓力很大,現在招架不住了。
看來敵人不會就此止步。而且,朝鮮目前已經受到極大的挫折,戰場的形勢是嚴峻的,
對我們都是很不利的。我們曾經設想過如何幫助朝鮮同志,但我們早已聲明過,我們的
軍隊,已經全部撤出朝鮮了,現在我們再出兵朝鮮有困難,因為這等于我們同美國直接
交戰。今天想聽聽中國同志的想法。”
周恩來說:“我們黨中央感謝蘇聯對我們的援助,幫助我們裝備40 個師。。。。。。”
沒等周恩來說完,斯大林接過話說:“你們提出要蘇聯幫助你們裝備40 個師,我們
同意,但要分期完成;目前,我們可以立即著手先為你們裝備20 個師,這件事由布爾加
寧同志負責。依我們的經驗,不必改裝完了再作戰,可以邊作戰邊改裝,這樣士兵會更

加熟練地運用這些裝備。”
“毛澤東同志一再囑咐我們向斯大林同志表示我們衷心的謝意!”周恩來見斯大林插
話告一段落,趕緊說下去:“我們已經決定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由彭德懷同志
任司令員兼任政治委員。現在已集中了12 個師在南滿。但是,我們還想向您反映一下我
們的困難情況,那就是我們的空軍剛剛組建,飛行員正在訓練,還不能立即投入戰斗。
如果沒有蘇聯的空軍配合作戰,我們的地面部隊將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
斯大林說:“請原諒,目前蘇聯的空軍還未準備好,需待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后才能出
動一定數量的空軍做掩護,支援志愿軍作戰。自然,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動,而不能深
入敵后,以免被敵人擊落,俘虜,這在國際上會造成不良影響。”
周恩來說:“斯大林同志,如果沒有蘇聯空軍配合作戰,我們也準備暫緩出兵。”周
恩來用盡量和緩但十分清晰的語句,說出了他此行要說的最重要的話。
“那么,您這次來蘇聯就是與我們商量這件事的!”斯大林聽明白了這是問題的重點。
“是的,斯大林同志。請理解我們的困難。”周恩來有禮貌地說。
斯大林沉默俄頃,然后說:“那么好吧,我們是不是應該通知金日成,讓他在滿洲通
化建立流亡政府?如果朝鮮同志支持不下去,眼看他們白白犧牲,那就不如馬上告訴他
們做有組織、有計劃地撤退,并答應他們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質和部分工作人員、干
部撤退到中國東北,而把老弱病殘、傷病員大部分撤到蘇聯境內。之所以要把有生力量
撤到中國東北,是為了以便于重新進入朝鮮。從中國東北進入朝鮮要把從蘇聯進入朝鮮
容易得多。總之,我們兩個國家都得承担起這個重担。建議把我們商量的這個情況,即
撤退的意見,立即電告金日成,不能拖延時間。”
周恩來說:“待我向毛澤東同志和我黨中央報告之后,再電告金日成同志。”
林彪說:“朝鮮人民軍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應該讓他們留在朝鮮境內,那里多山,
有森林,他們可以進入深山密林,堅持長期游擊戰爭,而且可以轉戰于朝鮮南北各地,
以待戰機。”
斯大林不以為然:“恐怕敵人不會允許游擊隊長期存在下去,而會很快把他們消滅掉
的。既然目前不打算出兵,我們就得具體地籌劃,如何安置朝鮮同志和他們的武裝人員,
保存實力和有生力量,以待時機。”
談判至此告一段落,隨后斯大林舉行了隆重的宴會,招待周恩來和林彪。
11 日晚斯大林和毛澤東聯名致電毛澤東,說明會談情況。雙方翻譯字斟句酌,準確
表達了斯大林和周恩來的意見。電文要點有四:一是蘇聯在軍事裝備方面援助中國;二
是蘇聯空軍在兩個月至兩個半月以內不能支援中國志愿軍作戰;三是中國志愿軍暫緩入
朝;四是通知金日成做好撤退的準備。

毛澤東收到斯大林和周恩來的電報后,于 12 日20 點給彭德懷、高崗發電,原準備
過江的13 兵團各部仍就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請彭、高來京作最后決策。
又是兩個不眠之日。吃安眠藥也睡不著,索性不睡了。說好中國出志愿軍,蘇聯出
空軍支援,斯大林說變就變了;你斯大林對我不講信義,我毛澤東對金日成不能不講信
義。讓金日成帶著流亡政府到滿洲來,李承晚統一了朝鮮,將來金日成再往回打,變成
了中國侵略韓國,政治上將十分被動,這是下下策。不過斯大林與周恩來聯署電報,是
表示說話算數,兩個半月后出動空軍的問題不會再變卦。毛澤東思來想去,還是得把美
軍擋在鴨綠江以北。暫時沒有蘇聯空軍支援,志愿軍也要過江。他帶著這樣的決心13 日
又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討論的結果是決定盡快出兵,但蘇聯空軍必須兩個半月內出動。
13 日晚上10 點給周恩來回電,全文如下:
周恩來同志:
(1) 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它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
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
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
兩個月后,蘇聯支援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后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
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
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2) 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
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
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3) 真日(引者注:11 日)菲利波夫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
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的辦法,還是要用錢買,只要能
用租借辦法,保持20 億美元用于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
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并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
(4) 只要蘇聯能于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出動志愿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
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等地,則我們也不怕美軍的空襲,只是
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5) 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只對上述
第三第四兩點沒有把握,因此,請你留在莫斯科幾天,和蘇聯同志重新商定上述
問題,并以電報速復為盼。
毛澤東 10 月13 日22 時
周恩來看罷電報全文,立即要求師哲譯成俄文,首先送給莫洛托夫,要求他立即轉
告斯大林。斯大林看到毛澤東決心立即出兵朝鮮的電報譯文非常高興,14 日明確表示。
只要中國出兵,軍火供應沒有問題,算半價;并將在兩個半月以后出動16 個團的噴氣式
戰斗機,配合中國志愿軍作戰。

1950 年10 月,麥克阿瑟正在揮兵北進,揚言要在感恩節(11 月23 日)前結束戰爭。
“聯合國軍”集中4 個10 個師另一個旅、一個空降團,總共13 萬人的兵力,采取速戰
速決的戰略方針,于東西兩線(主力置于西線)分兵多路,向鴨綠江邊疾進。
10 月19 日,正當敵人越過平壤、元山一線時,彭德懷將軍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四個
軍(第38、39、40、42 軍)、三個炮兵團共26 萬人秘密渡過鴨綠江。第40 軍從安東渡
江,向球場、德川、寧遠地區開進;第39 軍從安東、長甸河口渡江,主力向龜城、秦川
地區開進,一部至枇峴、南市洞地區布防;第42 軍從輯安渡江,向杜倉里、五老里地區
開進;第38 軍尾第42 軍渡江,向江界地區開進。
志愿軍渡江后,敵人正在分兵冒進。10 月20 日,西線韓軍第六、第七、第八師已進
至順川、新倉里、成川、破邑之線,距離球場、德川、寧遠我預定防御地區僅90-130 公
里;東線韓軍首都師已進至五老里、洪源等地,到達了我預定防御地區。其東西之線相
距80 公里。彭德懷根據毛澤東電令,決定集中三個軍于西線,各個殲滅韓軍的三個師。
10 月25 日,西線敵軍以師或團為單位,繼續冒進。其先頭團韓第六師第七團前出至
鴨綠江畔楚山以南的古場洞地區。我進至北鎮以東地區的第40 軍第118 師,奉命采取同
敵預期遭遇的姿態進占北鎮至溫井間公路以北高地,準備伏擊由北鎮前進的韓第六師后
續部隊。10 時許,敵第六師第二團之先頭第三營及一個炮兵中隊,乘車由溫井向北鎮進
犯,當其進至豐下洞至兩水洞之間地區時,我第118 師第354 團在第353 團隊配合下先
敵開火,采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向敵發起突然而猛烈的攻擊,將其全部殲滅。
當夜,第118 師、第120 師又乘勝進攻溫井之敵,26 日凌晨占領溫井。從此,揭開了抗
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這一天,1950 年10 月25 日,被定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
日。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經過三次戰役,扭轉了戰局。1950 年12 月31 日,中國
志愿軍跨過“三八線”拿下了漢城。1951 年1 月8 日將美韓軍驅逐到37 度線附近之平澤、
安城、堤川、三涉一線。
1951 年1 月13 日,即中國軍隊取得第三次戰役勝利以后,聯大政治委員會討論并通
過了“朝鮮問題三人委員會”在13 國提案基礎上提出的關于解決朝鮮問題基本原則的“補
充報告”。該報告建議,立即實現停火;舉行一次政治會議以恢復和平;外國軍隊分階段
撤出,并安排朝鮮人民進行選舉;為統一和管理創新做出安排;停火之后由英、美、蘇
和共產黨中國參加的會議,以解決遠東的問題,其中包括臺灣的地位以及中國在聯合國
的代表權問題。
這個事先幾個小時才通知美國政府的新議案使白宮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正如國
務卿艾奇遜指出的,同意這個提案,將“失去朝鮮人的信任,并引起國會和輿論界的憤
怒”;不同意則會“失去我們在聯合國中的多數支持”。美國國務院最后決定支持這一議
案,用艾奇遜的話說是“熱切地希望并相信,中國人會拒絕這個決議。”
對于中國來說,這的確是一次實現停火的絕好機會。如果中國軍隊屯兵三八線附近,
接受聯合國的條件,開始停戰談判,那么無論在政治、外交還是軍事上,可以說是有理、

有利、有節。
然而,正如艾奇遜期望的那樣,中國拒絕了聯合國議案,這時的中國外交聽命于斯
大林。斯大林決心要在朝鮮繼續打下去(1950 年12 月7 日葛洛米柯給蘇聯駐聯合國大使
維辛斯基的電報,轉達政治局的指令:“我們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您關于停止朝鮮軍事
行動的建議是不正確的。”)英國、瑞典、印度等13 國提案(特別是補充意見)本來是對
中國持同情立場,聯合國能夠通過這個提案也表明了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友好態度以及要
求和平的愿望。1 月17 日周恩來宣布中國拒絕停火議案,而且還指責其為美國的陰謀,
結果傷害了許多國家的感情。當中國表示拒絕聯合國提案后,一切都變了。1 月30 日聯
大政治委員會以44 票對7 票(7 票棄權)通過了美國提出的控訴中國為“侵略者”的提
案。盡管其中不乏受美國操縱的因素,但也表明了聯合國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失望。中國
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從此被長期擱置起來。
遵照斯大林的指示,由彭德懷統一指揮的中朝聯軍又發起了第四和第五次戰役,雙
方不斷增兵,戰爭規模越打越大。
敵方參戰兵力: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共16 個國家的軍隊。除了美國以外,還有
15 個參戰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菲律賓、泰國、土耳其、新西蘭、澳大利亞、
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希臘、南非聯邦,通稱16 國。、,如果再加上
南韓,即為17 國。另外,還有5 個派有醫療隊的國家,即丹麥、印度、意大利、挪威、
瑞典。對方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大兵力為111 萬余人,其中美軍54 萬人,南韓軍51 萬余
人,英法等國軍隊4 萬8 千余人,美國參戰兵力占它全部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
之一、海軍的近半數。
我方參戰兵力:中國、朝鮮和蘇聯(出動了一些空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大兵力180
余萬人,其中中國志愿軍134 萬余人,朝鮮人民軍45 萬余人。志愿軍先后入朝的部隊共
有:步兵27 個軍、空軍12 個師、炮兵15 個師、鐵道兵10 個師、坦克3 個師、公安軍2
個師、工兵14 個團。先后入朝的部隊占全軍陸軍的70%、空軍的41%、炮兵的11%、鐵道
兵的100%。戰爭期間敵我雙方陸續投入到戰場上的總兵力已近300 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 年7 月出版)
第四、五次戰役雙方開展了長期的拉鋸戰。中國軍隊的重大犧牲全是跨過“三八線”
以后付出的!本來是我軍把美軍打回了“三八線”,結果成了美軍把我軍打回并打過了“三
八線”,形成實際控制線。最終也只能在這條實際控制線簽訂停戰協議。
1951 年6 月30 日李奇微奉美政府提出停戰談判的要求,7 月1 日金日成、彭德懷立
即復電同意。1951 年7 月10 日開始談判。由于斯大林有令:“實行強硬路線,不能有急
于結束談判的表現。”打打停停,停戰談判拖延下來。
1953 年3 月5 日,斯大林逝世,蘇聯新領導給毛澤東、金日成的信指出:繼續執行
原來的路線“是不正確的”,要主動停戰。

周恩來奉命于 3 月21 日飛抵莫斯科,同蘇聯新領導談停戰方案問題。蘇聯新領導明
確表示不同意再打,我方一直堅持要美方退回“三八線”及全部遣返戰俘,蘇聯新領導
叫讓步,金日成也不想再堅持了,提出無論如何都要簽停火協議。1953 年7 月27 日朝鮮
停戰協定簽字,代表中國人民志愿軍簽字的是彭德懷將軍,代表朝鮮人民軍簽字的是金
日成元帥,代表聯合國軍簽字的是第三任總司令克拉克上將。
1957 年7 月27 日,中朝聯合司令部發表戰績公報。公報稱:自1950 年6 月25 日至
本日止,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共斃傷俘敵109 萬3839 名,其中美軍39 萬7543
名。中國人民志愿軍傷亡36 萬余名(其中陣亡11 萬5 千余名),非戰斗傷亡41 萬余名,
朝鮮人民軍作戰傷亡26 萬余名,總計103 萬余名。
美國的朝鮮戰爭紀念碑上顯示的傷亡失蹤被俘數字是:美軍 17 萬2847 名,聯合國
軍225 萬6523 名,總計242 萬9370 名。其中陣亡美軍54246 名,聯合國軍628833 名。
總起說來,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是打勝了,比起鴉片戰爭,比起八國聯軍進北京,
比起“918”奉天事變,抗美援朝是天字第一號使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大勝仗。打開中國
門戶的鴉片戰爭,英國人用了16 艘艦船,4000 名陸戰隊;八國聯軍從天津打到北京,這
支聯軍總共只有18000 人,“918”事變,日本關東軍19000 人三天占領沈陽,一周控制
遼寧,三個月控制了東北三省。抗美援朝戰爭因為蘇聯沒有直接卷入被定性為局部戰爭,
實際上是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西方世界16 個國家出了兵,安理會5 個常任理事國美、
英、法三大國出了兵,雙方投入的兵力達300 萬,還不是世界大戰?!毛澤東在建國之
初,以久戰疲憊之軍隊,以久戰殘破之經濟,敢下決心打這一仗,實在是大智大勇。從
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昂首挺胸自立于世界列國之林,沒有人再敢找上門來欺負中國。這
是給新中國在世界上奠基的一仗。這是毛澤東一生革命事業光輝的頂峰。

 


網載 2015-06-02 23:32:42

[新一篇] 紅太陽的隕落一導言:偉大的革命家 失敗的建設者

[舊一篇] 第二章 在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上毛澤東是怎樣失足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