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歷史是個大話題,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從家庭著手,越寫越“小”,從家族的變遷,寫到祖、父輩的時候,開始細寫每一個人的命運。
北京晚報2008年2月18日報道 于父親生命進入末期、孩子生命即將開始的這一刻,臺灣作家張大春開始調動生命的全部積蓄,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從哪里來?”
臺灣作家張大春,由于其優秀的小說創作(“大頭春”系列、《將軍碑》、《聆聽父親》、《城邦暴力團》等)、“怪異”而獨特的小說理念(《小說稗類》可為見證)和多重的社會身份(作家、評論家、教師、電臺主持人),受到當代華語文學界矚目。2008年,北京世紀文景公司出版張大春長篇佳作,拉開系統引進張大春作品的序幕。
1997年2月6日除夕夜,大春的父親意外摔倒,從此再沒站起。當時父親是這樣向他表達感情的:“我大概是要死了。可也想不起要跟你交代什么;你說糟糕不糟糕?”從小聽父親講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國文化歷史,很自然從父親那里繼承了中國文化“鄉愁”的大春,于父親生命進入末期、孩子生命即將開始的這一刻,開始調動生命的全部積蓄,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從哪里來?”這是一部大春給還未出生的孩子說故事的書,說的正是自己的父親,以及從父輩那里聽來的家族歷史。兒子聽“我”說,“我”聽父親(以及五大爺、六大爺、二姑等父輩)說,是為“聆聽父親”。
《聆聽父親》是寫給父親和孩子的家書,是留給后代的家史,是回憶父親的散文,更是好看動人的家史小說。大春祖家——山東濟南張家“懋德堂”,是一個有著五大院落、幾百口人丁的顯赫家族。祖上各房都出過秀才舉人,得過大小功名。自高祖父張冠英企圖以三百畝祖產納個俸祿被騙以后,祖規家訓的“詩書繼世,忠厚傳家”,悄悄改換成里院門楣上兩副與“福”、“貴”相關的楹聯。張家祖業便也從詩書功名轉為經商富貴,從曾祖父張潤泉這一代開始,開當鋪、估衣鋪,經營鹽務,曾祖父暴斃后,又在曾祖母朱氏的一手操持下,張家的事業愈見興旺發達。日本人1928年制造的“五三慘案”是“懋德堂”歷史的一道分水嶺。爺爺張宗周在日本人治下“當過漢奸”(“任事敵偽”——供職于維持會金庫,作者在小說里覺得這是恥辱),并染上鴉片嗜好;父親張啟京在戰亂中加入過幫會“庵清幫”,在日本人的“局子”里任土地測量員;抗戰勝利后為了“出門找差使”,父親又違背祖母“好男不當兵”的訓誡,糊里糊涂地“穿上二尺半”、補了國民軍青島“第四兵站總監部的文職空缺”。最后,在“漫天都是血光似的紅霞”之中,母親背著兩個包袱和一把胡琴,用一雙萎縮蜷曲的小腳踏上了千里尋夫之途,結束了這個張家歷史“首部曲”的綿長敘述。全書除了父親的講述外,更貫穿了六大爺所寫的“家史漫談”,另有友人的回憶與敘述。大春寫作的用意在于搶救家族記憶。
歷史是個大話題,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從家庭著手,越寫越“小”,從家族的變遷,寫到祖、父輩的時候,開始細寫每一個人的命運。十一歲站柜臺、十五歲當掌柜、四十多歲暴斃的曾祖父,以“牛肉餡得放大蔥”為家規的曾祖母,言語樸實卻總能準確預言的祖母,命中注定“拎了串銅錢可錢串子底下沒打劫”、一輩子風雅卻落魄的大大爺,壯游半個中國、言行吊詭的“怪腳”五大爺,作為五大爺的翻譯和家族故事記錄者、詮釋者的六大爺,離開家庭、在異鄉反復回味故鄉往事一輩子也不肯輕松的父親,千里尋夫、倔強而樸實的母親,兩個姑姑,只閃現一下卻給人深刻印象的二姑夫歐陽中石……這是一部在時代變遷中觸摸個人血脈的故事,讓我們見到有血有肉的“歷史”。這一“反叛”的史法在書中表達得很徹底,就是父親說的那句話,“大時代就是把人當玩意兒操弄的一個東西”。
這部作品在張大春所有的作品中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小說工匠”張大春的性情之作。張大春說,“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我不敢講,但我要強調我一定是個非常優秀的小說工匠。工匠不對自己的作品形成美學,這就沒有天良了。”的確,在二十年的小說寫作中,張大春玩遍了各種小說戲法,在技巧上做得非常專業,連朱天文也說,“他一身好武藝,我輩中小說的工匠技藝部分有誰勝過他?”這樣的“頑童”張大春,吊書袋,玩典故,“研發”技巧,練成“金剛不壞之身”,可這回,他終于有了“弱點”——人一旦有了牽掛,就會有弱點。寫作《聆聽父親》,他自己是說:“從來沒有哪本書寫完有被掏空的感覺,這是第一次。”他第一次邊寫邊哭,不但觸犯小說家必須冷靜的行規,也完全違反他從小以來父親把他灌溉培養成的那種樣貌——絕不抒情。
《聆聽父親》之于張大春,正如《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之于帕慕克。在這部家族傳記里,可以了解張大春怎樣成為現在的張大春,如何會講這許多的故事,為何以拯救今日之文化凋敝為己任。正是由于寫自己的家,寫自己,使《聆聽父親》成為張大春文學創作中最為全面的一部作品,成為張大春小說創作的精神源泉。而這本《聆聽父親》,正可成為讀者進入“張大春小說館”入門的啟蒙書。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
網載 2015-06-07 20:36: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