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文/三書(古典文學博士)
| 從十八九歲離家遠游,到六十一歲客死他鄉,李白一生漂泊不定。他的靈魂如同莊子筆下的大鵬,怒而飛,卻沒有可以棲身的南溟天池。最終,它從九萬里高空墜落,那若垂天之云的翅膀折斷了,掛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扶桑。|
《上李邕》
公元721年前后,李白漫游至渝州,正巧大名鼎鼎的李邕在這里做刺史。李邕史稱“李北海”,因為他曾做過北海太守,此人是開元初年的一位大名士,詩文寫得好,書法也是一絕。史稱當年很多讀書人都很仰慕他。
李白當時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后生,李邕素負盛名,自然不把李白放在眼里,他的態度頗為矜持,完全沒有禮賢下士獎掖后進的高風亮節。李白的不拘禮俗和放言高論,讓好名自負的李邕很不高興。
遭到李邕冷遇之后,李白情緒激動地寫了一首《上李邕》詩: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邕你不要小瞧我,我就是莊子筆下的大鵬,要扶搖直上九萬里。縱然我運氣不好,在你這里碰了灰,一時從高空墜落下來,我那如垂天之云的翅膀,也能在大海掀起巨浪。李邕你見我桀驁不群,語出驚人,就笑我不知天高地厚說大話,人家孔子這樣的圣人不都說過“后生可畏”嗎,你不要看輕了后進,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這是李白橫空出世的一個形象。他一出來就如此光芒四射,發出如此震耳欲聾的聲音。當年除了李白,恐怕沒有第二個人敢對李邕寫這樣的信!
李白離家漫游前,在他長大的四川江油青蓮鄉讀書。和當時的讀書人一樣,他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但是最讓他醉心的卻是《莊子》。莊子的自由精神與李白的高邁不羈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因此,《逍遙游》中的大鵬,便成為李白的精神圖騰。
《大鵬賦》
公元725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四川,開始了漫游之路。他順流東行,來到湖北江陵,在那里遇到一個貴人。此人就是受到唐朝三代皇帝敬奉的道教大師司馬承禎,中宗睿宗屢征他不起,玄宗則將自己好道的妹妹玉真公主托于他門下,讓他教公主修道。
司馬承禎畢竟是位得道高人,慧眼獨具的他對李白一見傾心,并稱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大喜過望,他感覺司馬承禎就像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上那只希有鳥,所謂英雄識英雄,只有希有鳥才能認出他是大鵬。于是,他揮筆寫了一篇《大鵬遇希有鳥賦》。
“南華老仙,發天機于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于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
南華老仙就是莊子。李白對莊子仰慕之至。他認為莊子所著之書,乃是得天機而吐出的高論。關于開篇大鵬的形象,李白在《莊子·逍遙游》的基礎上運用他自己的想象,對大鵬的描寫更加渲染和鋪排。
“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將窮南圖。”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縮殼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
這幾段汪洋自恣的文字,畫出了大鵬那不可思議的神話境界。對大鵬進行了夸張的描寫之后,李白最后寫到希有鳥與大鵬的相遇。
“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我呼爾游,爾同我翔。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
希有鳥就是司馬承禎,大鵬是李白自比。希有鳥看到大鵬如此之神,于是欣然而樂,引以為知己,并邀請大鵬與自己游于八極之表。于是二鳥飄然而去,如入恍惚虛無之中。
賦的結尾,李白對那些不知他們為何方神圣的淺見寡識者說: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輩,空見笑于藩籬。”
讀過《莊子·逍遙游》的人對斥鷃之輩應當有所印象,當它們看到大鵬時,并沒有反觀自身的淺陋,而是“笑”之。它們的笑和老子所說的“下士聞道,大笑之”的笑一樣,是嘲笑,是無知的笑。
李白鄙視斥鷃之輩的態度再明顯不過。希有鳥和大鵬已飄然登于寥廓,那是斥鷃之輩未曾夢見過的地方,它們在蓬蒿之間享受著轉瞬即逝的快樂,并指著大鵬嘲笑:“彼且奚適也?!”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的靈魂如同一只大鵬,終其一生都保持著九萬里的高度,哪怕飛翔途中阻力重重。
這首《臨終歌》作于李白臨終之前,此時那只靈魂的大鵬已經折翼,再也飛不起來了。
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的兩年,是他仕途的最高點,因為他的詩歌天才,而得到“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拖靴”這么高的待遇。唐明皇、楊貴妃和高力士,當時中國金字塔頂尖上的這三個人,卻都親自為李白服務。因此,當時長安城中那些五侯七貴,都紛紛請謁要與李白結交。
然而,天才詩人注定與現實政治無緣。李白如同一顆流星,在政壇一閃而過。他的率真不羈很快就得罪了皇帝身邊的親信人物,有幾次甚至讓皇帝本人深感不快。好不容易在四十一歲時成為翰林學士的李白,卻在短短兩年后就被“賜金放還”了。
李白靈魂中的大鵬剛剛飛起,卻中天而摧。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后,又開始漫游,在富貴與神仙之間痛苦地徘徊,然而命運弄人,他從此再也沒有飛振八裔的力量。
然而,李白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才華。他覺得大鵬的廣翼扇起的風波,猶能激蕩萬世。他覺得死了之后,他靈魂的大鵬將游于蓬萊仙山,那只折斷的羽翼將掛在扶桑之上。
令李白黯然神傷的還不只是“中天摧兮力不濟”,而是當世拾到他這只折斷的羽翼時,還會不會有人像孔子當年在魯國郊外看到麟時那樣,為他痛心為他哭泣呢?
————新京報書評周刊————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39:2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