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的高點擊率意味著什么?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在知識界,大致公認“烏有之鄉”是一個思想傾向比較偏激的網站,比較熱衷于斗爭理念,包括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其中有些文章甚至贊美文化大革命。但是,這個網站的文章卻擁有相當高的點擊率,遠遠超過一般認為比較理性的思想網站,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比如,在10月24日上午11:00,“烏有之鄉”上10月23日發表的一篇支持卡扎菲的文章《卡扎菲之死向全世界昭告了什么》,一天之內點擊次數已經達到13395。而幾個相對比較理性的思想網站上,同一天發表的關于卡扎菲的文章,點擊次數通常只有幾百。

這意味著什么呢?或許這意味著在今天的中國,偏激思想獲得的群眾支持遠遠大于理性思想。如果我們假設在相對自由的互聯網上,每一次點擊都代表一張選票,那么在這場虛擬的選舉中,偏激網站已經毫無懸念地擊敗了理性網站,假如這是一場真實的選舉,上臺執政將是偏激思想的代表者,這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國人政治智慧所達到的水平。

偏激思想的代表者上臺執政后會做什么呢?也許會首先取締那些思想傾向不同的網站吧,因為他們一向是不主張寬容的。看一下希特勒的作為大致可以想象出來,希特勒就是靠著偏激的種族主義思想煽動起群眾情緒,然后在民主選舉中合法上臺執政的。上臺后他就開始鎮壓不同思想,取締民主制度,建立起獨裁政權,最后發動戰爭把德國推向毀滅。

德國人被認為是一個很優秀的民族,但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在1933年喪失了政治智慧,選舉了一個思想偏激的人上臺,結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個結果是根植于德國的歷史傳統,德國在西歐是后起的國家,由于德國人的勤奮和才智,迅速成長為強國,但是民主基礎卻很薄弱,民主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所以即使到了1933年,反民主的力量仍能夠通過民主選舉上臺執政,帶來巨大災難。

中國又如何呢?在辛亥革命之前,梁啟超先生反復說中國“民智未開”,不可能直接建立民主制度,必須經過“開明專制”的過渡期,條件成熟了才能實現民主制,連孫中山先生都承認必須經過“軍政”、“訓政”的過渡,才能實行“憲政”。辛亥革命之后中國不但沒有建立起民主制,反而陷入長期的戰亂,毫無疑問印證了兩位民主先驅的思想。

今天的中國“民智”開了沒有呢?經過了一百年仁人志士的努力,特別是經過最近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建設,當然不能說今天的中國和一百年前處在同一水平,今天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能達到溫飽,中產階級也有相當規模,每年有600萬年輕人進入大學。但是偏激網站的點擊率遠遠超過理性網站這個事實,卻讓我在樂觀之中感到一陣寒意,畢竟中國是個民主基礎薄弱的國家,又經過將近一百年動亂的破壞,十三億人中究竟有多少真正能達到現代民主社會的公民標準呢?

民主的意思當然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制能否建立的決定性因素在于人民,在于人民的政治智慧和運動民主制度的能力。我真希望這一天早些到來,在中國人群聚集的場所不再嘈雜混亂,每個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都能把自己的家園管理的井井有條,在辯論的場合大家都能夠尊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有,理性網站的點擊率能夠超過偏激網站……


張永 2011-10-27 06:21:35

[新一篇] 這個時代不但忌諱“啟蒙”,還忌諱很多詞

[舊一篇] 人心變亂最可哀——辛亥百年,有感于歷史與現實的所想所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