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打油詩”是誰發明的? 鳳凰副刊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近日,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出爐,四川大學周嘯天教授,據稱是第一個以傳統詩詞獲此大獎者,被作家王蒙贊為“亦屬絕唱,已屬絕倫”。然而,周嘯天先生的“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等“新聞詩”、“口水詩”在網上引發巨大爭議。有網友調侃,周教授的幾首“古詩”甚至連“打油詩”都不如。那么“打油詩”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出了打油詩鼻祖的姓氏

文/錢文忠



張姓很普通,我們介紹這個姓的時候常將其拆成“弓長”二字,顧名思義,其得姓來源最早是和制造弓箭的人有關。如果說張姓起初是和武相關,到了后世張姓又和文扯上了關系——通俗的打油詩就是張姓人發明的,是誰呢?



張姓的來源跟我們講的“弓長張”還是很相關的,是黃帝之后揮的后代。揮是干嗎的呢?弓正(古時官銜名)。一聽就知道了,做弓箭、制造軍械的,用現在話講就是裝備部的一個領導。后來他的后人就以職業為姓,改姓張。因為這一支一直住在青陽(今天河北清河縣東),所以被稱為河北張氏。這是張姓中最重要的一支,是張氏的主體。


另外一支也是黃帝的后代,但是不像揮與黃帝血緣那么近。這一支的祖先是誰呢?晉國一個叫解張的大夫。這個大夫字張侯,所以他的子孫就姓張了,跟做弓箭沒什么關系。這支張氏歷代都在晉國當官。公元前403年,歷史上發生了三家分晉事件,韓、趙、魏三家把晉國給分了。于是,解張的子孫除部分留居當地以外,大部分就開始隨三國都城的遷移而遷移,逐漸分成了山西、河北、河南的張氏。所以河北張氏除了揮的后代,還有一支就是解張的后代。這兩支有著很遙遠的血緣聯系。


第三種,出自賜姓或者是改姓。比如云南的南蠻部落有個首領叫龍佑那,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就賜其姓張。當時有些兄弟民族沒有姓,動不動就愛賜姓的諸葛亮就說:你們這一片的人姓什么,那一片的人姓什么。這就是云南這個部落張姓的由來。所以云南的張姓除了外邊遷進去的,還有很多是土生土長的南方當地人。還有很多張姓是自己改的,最有名的是誰呢?魏國的大將張遼。這人本不姓張,而是姓聶。


還有很多兄弟民族,像女真、鮮卑、匈奴、契丹等民族當中的好多人因各種原因而改姓了漢姓張。


韓、魏、趙瓜分晉國之后,張姓人口就開始散到三個諸侯國。根據記載,晉朝的時候,中原的張氏已經開始遷到福建了。唐高宗年間,跟隨著陳政、陳元光父子,中原張姓大規模地往東南沿海走,參與開發了漳州、泉州。后來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河南固始一帶的一支張姓隨同前往。漸漸地,福建張氏就成為張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清初開始,閩、越的張氏就陸續有人遷居臺灣,后來又到海外去謀生。


從今天的狀況來看,張氏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漢族。當然在別的民族當中也有,也很復雜。作為頂級的大姓,張姓可以講的故事太多了。大家翻開《二十四史》,哪一部史里面沒有姓張的?講不勝講。所以我就不講這些非常堂皇的人物,來講一個大家不太知道的人物。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很多人特別喜歡寫古詩,諸如七律、絕句之類。但是現代人和傳統文化畢竟間隔得比較遠,所以寫出來的往往是打油詩。可是大家知道么,打油詩不是新東西,唐朝就有了。誰發明的?一個姓張的人。誰呢?張打油。張打油是河南南陽人,其真名不為人知,人們都叫他張打油。關于他的身份,一種說法是個讀書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游民,反正沒什么名氣。但是這個人特別會寫詩,他寫出來的詩跟當時李白、杜甫的詩都不像,有點像順口溜,因為他叫張打油,人們就稱他寫出來的為“打油詩”。最有名的一首打油詩是《詠雪》。這題目多好啊,怎么寫的呢?


有一天,南陽一片大雪,千里冰封,到處白茫茫一片。有人說:“哎,張打油,來首詩。”張打油說:“行,我來一首《詠雪》,就四句:‘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江山一籠統”,到處都是白色的,所以說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雪一掉進井水里就化了,顯得井上有一窟窿;“黃狗身上白”,黃的狗,雪給它蓋住,變白狗了;“白狗身上腫”,白上加白,狗腫起來了。這首詩很有名,是中國第一打油詩,多么棒的一首詩!現在咱們寫古體詩的人,絕大多數都只能寫成打油詩的水平,那可是要奉張打油為祖師爺的。



(摘自《錢文忠解讀百家姓》)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39:47

[新一篇] 老淑女的四個忠告:老而猥瑣,還是老而優雅? 鳳凰副刊

[舊一篇] 書店里的影像詩:40個書店,40個故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