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花枝 總是來回抖動 花枝掙扎于風中, 總是上下求索 我的心像一個孩童 在明亮與昏喑的日子之間, 在企求與放棄之間。 直到花朵飄零, 枝條上果實飽滿, 直到厭倦了童年, 這顆心歸于平靜 并表白:這總不消停的生命游戲 絕非枉然,滿是歡喜。 (1913.2.14) 目標 我天天趕路卻沒有目標, 從不想停下來歇一歇腳, 我的路似乎沒有盡頭。 終于發現我只是在轉圈, 于是對旅行感到厭倦。 我生命的轉折就在那時候。 現在我猶豫地走向目標, 因為在每條路上,我知道, 都站著死神并向我招手。 旅行的藝術 隨興漫游是青春的樂趣, 這樂趣隨著青春一道消失; 從那以后我踏上旅途, 除非我心中有一個目的。 可是只飛向目標的目光 無緣享受漫游的快感, 林泉和風光守候在路旁, 我卻對這一切視而不見。 我現在要繼續學習旅行, 以免瞬間的純凈的光彩 因渴求星辰而變得蒼白。 這是旅行的藝術:隨星宿的陣容 一同飛逝,即或停一停 也是去迷人的遠方的途中。 (1910或1911) 愛情 我的歡喜的嘴又想要貼穩 你那賜福于我的親吻的嘴唇, 我想攥緊你的可愛的手指, 讓它們在我的指間悄悄游戲, 讓我的目光饑渴地融入你的目光, 讓你的長發把我的頭深深掩藏, 我想以永遠醒著的青春的肉身 給你肉身的沖動以忠實的回應 并憑借心中常新的愛的火焰 千遍萬遍地更新你的嬌顏, 直到我倆完全滿足,再沒有痛苦, 懷著感激享有福樂的棲居, 直到我倆以無為將一切超脫, 像神仙一樣漫游,心平氣和。 (1913.1) 傳說 國王和他的侍從坐在筵席上, 一只膽大的小鳥飛過殿堂。 “朋友,你們告訴我, ”國王言語, “難道這只小鳥不是個譬喻? 來自黑暗隨即又隱入黑暗, 它只在光亮中待了一瞬間。 也這樣來而復去不留痕跡, 我們在光明中沒有多少日子。 ” 有人回答: “自己安息的地方 小鳥都知道,就在它的故鄉。 人生如夢如黑夜,虛幻又蹉跎, 我們是可憐的眠者。但上帝醒著。 ” (1901) 漢字 從乳白色云縫透出的月光 細細點數尖尖的竹影, 將高高的貓弓背石橋的影象 描到水上,圓而明凈。 就是這些影象令我們傾心, 以世界和夜晚作幽暗的底子 神奇地漂浮,神奇地一氣呵成 隨即被抹去,被下一個時日。 桑樹下面那位沉醉的詩人, 毛筆和酒盞都掌控自如, 揮灑出月夜,美得教人銷魂 清輝柔和,陰影晃悠。 以他迅疾的筆觸他欲留住 月亮和云彩,這醉者眼前 漂流而去的所有事物, 他好歌詠這些易逝的情景, 好與她重逢,嬌柔的紅顏, 并賦予這一切神性和永恒。 于是一切將永不消散。 (1937.9.25) 編輯推薦 黑塞對自己最初的期許是成為一名詩人,他曾說:“從十三歲起我就明白自己或者成為詩人,或者什么都不是。” 曾有文學評論家將黑塞譽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騎士”,黑塞的詩歌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講究格律和音韻,他的詩歌多次被譜上樂曲,甚至連羅曼·羅蘭也曾致信他說:“您很幸運,我不會作曲。否則我恐怕抵擋不住這一愿望,在您的詩行下面記上樂譜。” 本詩集從黑塞不同時期出版的四部代表性的詩集中精選了100多首詩歌,全面展示了黑塞的詩歌創作歷程。 黑塞對印度佛教和中國的老莊哲學有精深的研究,他尤其喜愛李白的詩歌,他的東方情結在他的詩歌里體現得尤為顯著,本詩集選入了一組“亞洲之旅”的組詩,另有多首哲理詩以日本和中國禪宗為主題。 詩人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1877年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加入瑞士籍。黑塞的早期創作主要是浪漫主義詩歌和抒情小說,以及帶有自傳色彩的青春成長小說,這階段的代表作有《浪漫主義歌謠》、《彼得·卡門青特》、《蓋特露德》、《在輪下》;中期深受尼采哲學、印度佛教、中國的老莊哲學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嘗試從哲學、宗教、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索心靈的痛苦和解脫,這一時期產生了黑塞影響力最大的作品《悉達多》、《荒原狼》、《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等;晚期黑塞收集整理出版了自己的詩歌作品,并歷時12年完成了具有總結意義的長篇小說《玻璃球游戲》,這部巨作探討了藝術與生活、肉體與死亡、生命與永恒之間的關系,全面反映了黑塞終其一生苦苦追尋的精神美學理想。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黑塞在瑞士病逝。 內容簡介 黑塞的文學創作始于詩歌,也終于詩歌,1899年《浪漫歌謠》和1962年《一根枯枝嘎嘎作響》分別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作品集,而這兩部都是詩集。黑塞極為看重自己的詩歌創作,他曾為自己撰寫墓志銘:“這里安息著抒情詩人H.。他作為詩人雖未獲得承認,可是作為消遣作家卻被估價過高。”本詩集從黑塞各個時期的詩作中選譯了100余首,較為全面地展現了黑塞作為一名詩人的創作成就。 媒體評論 如果黑塞作為散文作家的聲望有了變化,那他無疑是位詩人。自從里爾克和格奧爾格去世以后,他就是當代德國首屈一指的詩人。他把細膩清儀雋的風格和扣人心弦的滿腔熱情融為一體,詩歌的格式妙不可言,超過我們時代所有的詩人。他繼承了歌德、艾興多夫和莫里克的傳統,用自己的特色來復興傳統詩歌的魅力。——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你給我的是如此令人愉快又美麗的“音樂”啊。……你擁有詩歌方面的才華,你所描述的是如此簡單卻又能深入人心。——羅曼羅蘭致黑塞的信
楚塵文化 2015-08-23 08:40:0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