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 簡體 傳統 |
本文轉自影視工業網,一篇關于《星際穿越》幕后的技術指南 諾蘭這次因為檔期原因,沒有連手老搭檔攝影師沃利·菲斯特,而是選擇了電影《她》的攝影師霍伊特·凡·霍特瑪,這部電影大家也都知道,大量使用了IMAX 70mm膠片,這無疑對拍攝帶來很多難度。看過電影的人相必都被電影許多場景,畫面給震驚住了,那么諾蘭和他的攝影師又是怎么拍的呢?我們從幾個片場帶你回到《星際穿越》。文章內容整理自華納電影制作手冊,全部為官方真實消息。 -------------------- 這里是: 桃桃淘電影,微信號:ttfilm 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志,每天與您分享與電影的一切。
諾蘭偏愛用膠片拍攝這已經成為他的電影的商標。他的拍攝團隊,其中許多人與導演已經合作了近十年,都非常清楚諾蘭的工作理想:運用突破性的工程技術攝像機拍到盡可能多的動作而實現。
“我們一直都對我們能在影像上玩些什么很感興趣,但我希望參與影片制作的人都能采用的一個理念是,影像力量占這部電影的比重,要比以前任何一部電影都要大,這樣觀眾將直接感受到影像,而不只是間接通過電影中人物的反應,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個理念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冒險的方向。”
對于《星際穿越》,諾蘭想要把紀錄片式的手持式電影拍攝的親密和直接感,和他認為是只可能用大幅面IMAX膠片來表現出美感與質感結合起來,這推動了導演和攝影師霍伊特·凡·霍特瑪探索革命性的使用攝影機的新方法。“我們一直都知道,我們希望我們的大型外部遠景,我們第一眼看到的黑洞或蟲洞,用IMAX來拍,”導演說到。 “因為IMAX攝影機巨大的體積和重量,我們無法在更小、更近的環境使用它。但霍伊特決定把它扛在他的肩上,完全不管它是那么的重。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不知道,但那把我們解放出來了,我們用IMAX攝影機拍了比我們最初設想能拍的多的多的東西。”
對于范·霍特瑪,這種拍攝手法是他從劇本中體驗出的情感的自然延續。 “這是一個非常視覺化的故事,但也有很多內心深處的東西,這就是你需要保護的東西,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來使用IMAX攝影機,就像用世界上最重的Go-Pro攝影機一樣,我們做了一些實驗來調整技術。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在拍特寫和對話鏡頭時,能更放松和即興,但同時也在IMAX畫幅的美麗縱深感中。讓這些神奇的自然元素流入,因為它只會給畫面增加生活感和現實感。”
《星際穿越》里的沙塵暴鋪天蓋地,在庫珀的世界里,它像小蟲一樣鉆進每一個裂縫,像毯子一樣覆蓋每一個表面。諾蘭知道用CGI技術不可能達到讓他滿意的沙礫和浸沒感,因此他向特效協調員斯科特·費希爾求助。 費希爾的回答是C-90,一種無毒,可生物降解的,用碾碎的紙板做成的材料,足夠安全以用作某些加工食品的填充料,和重量足夠輕,可實現諾蘭要的懸停效果。
沙塵也對光線的質感和斜度有非常大的影響,這點讓制作團隊能更加堅持他們在伯恩斯的紀錄片中見證的愿景。 范·霍特瑪指出,“我們真的想捕捉黑暗之墻向農場和人們傾倒時人們的感覺。當費舍爾用巨大的風扇吹散充滿了C-90的空氣,IMAX攝影機必須用特制的塑料覆蓋加以保護,而演員們發現在每一天現場的拍攝結束后,他們身上都包了一層厚厚的這玩意兒,你一張嘴說話,瞬間整個嘴就都是沙子。但有我們無畏的導演,走來走去,完全不戴面罩或護目鏡,他的發型看起來太棒了,所以我不想抱怨太多,”
玉米地追逐戲的拍攝
玉米地里有一個比沙塵暴更強有力的存在要對抗,在庫珀的皮卡緊跟著無人機在一行行地里劃割出地帶的這場戲。
在地面上參與追逐戲是庫珀的卡車,一部2014年新款道奇,由美術部門做舊讓它看上去開了很多年了。卡車是驚心動魄的追逐戲的軌跡,當卡車以高達7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開過高玉米,諾蘭想要IMAX攝影機貼近演員拍攝。
如何既要實現追逐的安全,又要像諾蘭設想的把一切用攝影機捕捉下來?團隊利用了“吊艙平臺”系統,而不是用攝像車牽引卡車。防滾架安裝在卡車車頂上,由一個特技駕駛員控制裝置的操作,這將使麥康納還是握著方向盤,兩個小演員在他身邊,而攝像機就在諾蘭想要他們在的地方。科特爾回憶說,“安裝吊艙平臺后,車內的演員們在玉米地的深處,但從車頂操控卡車的司機有很好的視野,所以它是一個拍到我們想要的追逐鏡頭的百分之百安全并酷炫的辦法。”
太空戲的拍攝
受到記錄真實太空飛行的IMAX畫面的啟發,諾蘭和范•霍特瑪想把IMAX攝像機硬安裝到飛船上,沃爾多的穩定性和飛船尺寸可以承受的拍攝自由度。攝影師說,“你最終做了一個最古怪的裝備,為了創造出攝像頭在以現實生活中的熟悉的角度看到東西的感覺,而不是盤旋在高處全視整個場景。我們甚至還把照相機硬安裝到頭盔和演員身上。”
制作團隊還使用了硬安裝技術來拍攝每次宇航員操作漫游者號或者登陸者號飛回耐力號的復雜的對接過程,沃爾多異常完美和諧地同步了兩者。“有種類型科幻電影是,對接鏡頭是你會立刻跨越過去然后進入到的牛逼的情節” 諾蘭解釋說,“然后,有了《星際穿越》這樣的電影應運而生,它把它的信用證設到早期,表現太空旅行是非常易于理解和人性化的壯舉。對接對這些船員來說可能是有難度的,各種事情都可能出錯。所以,我們花時間來拍攝漫游者號第一次對接的耐力號的整個過程,即使它在劇本里只是被提到了一下。而且,在剪輯的時候,它成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節奏的因素。”
硬加載和沃爾多本身是諾蘭在《星際穿越》里避免使用綠屏的追求中不可缺少的。而且,諾蘭想要移動這個大型飛船,橫穿太空背景板,以捕捉在那個光環境會產生的真實的圖案、照明彈和人造物。諾蘭敘述到,“這需要花很大的功夫,但既然我們已經因其他原因造了這飛船,最大限度地使用它會是最好的。所以,原來是非常靜態的布景板拍攝變成了使影片視覺語言生動起來的更重要的事情之一。”
雖然很多年來,微縮攝影已經讓位給視覺特效動畫,但是諾蘭認為這是提供給太空中的飛船有形的存在的最佳方式。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在洛杉磯的新政工作室為《星際穿越》制作的微縮模型做得那么大,贏得了“大怪”的綽號。其中有橫跨25英尺,1比15大小的完整耐力號圓環模塊的微縮模型,和在建的1比5大小的火箭模型,以及那個比例的漫游者號和登陸者號,所有模型都有著煞費苦心的細節,以在保羅•富蘭克林的宇宙背景下拍攝中景時能保持飛船的質感。
制作團隊通過使用更小的運動控制裝置和在VistaVision攝影機上采用曝光比進一步加強了這個效果,讓鏡頭拍到當飛船逆光飛行時所有自發的漂浮物。“這些東西你可以用CG來做,但微縮拍攝的優點是,它顯示了那些,你從來不知道存在在那里的,從來沒有設計過的東西,” 諾蘭說。“我把它稱為意外之得,這種隨機的性質,讓影像有了活生生的感覺。”
耐力號本身,特指200英尺長的環形模塊的一段,是在索尼工作室的30號海綿體臺上誕生的。這個巨大的弧形物,由起重機下降裝到一個150英尺的由三個樞軸點支撐利用巨大液壓的平衡架上,可以在拍航天飛行戲的時候做180度傾斜。遍布飛船外部的嚴謹的功利主義美學也被灌輸到內飾設計。 “我們希望盡可能多的利用我們可以得到的現有的航空部件,把每樣東西都做得來自于現實,”諾蘭透露。 “當你處理太空飛船和外太空,會有丟失人類的元素的危險,而內森和他的團隊在把現實和實用的環境元素放在一起時表現出了極大的堅持。”
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照明效果本身也發生了相似的意外轉折。視覺特效和投影技術改善了電影效果,幾乎作用于所有電影。但是,這些技術的平行進化提出了使用它們的新方法,在本質上,整合由保羅·富蘭克林和雙重否定工作室創造的驚人的星際旅行鏡頭到拍攝經驗。諾蘭指出,“如果你看看過去的技術,并嘗試使用它們來做新的東西,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到以前沒有人曾經做過的事情。”
片場的窗戶外懸掛著從天花板到地板的屏幕,富蘭克林設計了一個精確的對準了兩臺投影機的系統,將有足夠高的亮度和清晰度的撐起IMAX框架。該系統最終演變為結合了更多臺投影機,用叉車把這個1200磅重的設備定位在一個投影圖像亮度足夠穿透飛船的窗戶并照亮演員的面孔的位置。“客觀上說,創作了那樣的圖像對在建立這些宇航員所在的環境,和真正捕捉到那個環境的幽閉恐懼是關鍵,” 導演補充道。“我們做到了拍長鏡頭和拍多角度畫面時,拿著手持攝影機在片場穿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富蘭克林和他的視覺特效團隊還寫了個程序,使他們能夠容易地在投影機的計算機上合并和處理圖像,從而使諾蘭能實時在片場指揮宇宙空間內的變化。富蘭克林描述第一次看到黑洞的效果為“迷人,還有點令人不安。它幾乎成一個3D的畫面,好像要從屏幕里出來一樣。”
這些投影不僅在接近黑洞時讓演員看上去是他們真正的樣子,也模擬了我們的太陽,這有助于范•霍特瑪設計接近無任何遮擋的太陽光是的原始奇觀的鏡頭。攝影師回憶說,“當我們經過太陽或高速旋轉以達到零重力時,正面投影指引我們飛向太陽的方向。大多數時間我們盡可能真實正確的復制陽光或從黑洞發出的光。我從來沒有拍過強光那么多的電影,擺弄這些圖案和反差倒是挺好玩的。”
這些突破性的技術使參與其中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能他們全身投入于真切的星際旅程中去。“登上這些密封的真的會動的船的感覺真是太棒了,”諾蘭介紹到。“這是因為隨著窗外的景色會隨著主人公飛行而改變,戲就像真實的太空旅程在上演。”
當地球引力不再抓著主人公們,他們在《星際穿越》也體驗了飛行中的失重。諾蘭此前曾攻克了《盜夢空間》中的零重力幻象,并與特技協調喬治·科特爾一起把他們掌握的技術再進一步推進。在《星際穿越》里,科特爾開發一個裝置組合,在拍片中的許多失重場景時,將提供該導演和演員盡可能多的靈活性和舒適度。為了更好地理解在零重力環境中的人體運動,科特爾看了大量的失重條件下宇航員的素材,以便設計出能模擬浮力和行動/反應模式的裝置。從那里開始,他和他的特技團隊開始了長達數月的研發期,不斷挑戰能在排片現場做到的極限。“我們用特技演員測試了各種各樣的裝置,最后定下了一個多種裝置的結合體,從當場景中每一樣東西是上下顛倒時候能把演員放下來的垂直升降裝置,到比較小的我們可以用鋼絲控制演員的裝置。但克里斯也想拍在狹小、密閉的空間的特寫鏡頭,”
為了做到這個,科特爾和特效總監科特·費希爾用了一個復雜的裝置稱為平行四邊形——系在臀部或腹部的套索,可以固定在演員身上,用人工控制的起重機把演員在場景中的小空間內移動。曹總平行四邊形的基本上是諾蘭本人。“我認為克里斯的理論是,如果他想要的某種效果他可以自己做到,那么最好是由他自己來做,” 托馬斯笑著說。 “所以,是的,演員們在一個瘋狂的家伙上作出太空漂浮狀,而克里斯就是在下面遙控他們的人。”
不朽的后勤工作給這些龐大逼真的場景注入了細節、功能與物理凝聚力,完成了導演的要求,因為諾蘭的雄心的計劃是達到它們中的至少亮點。 “我們尋找的是使你覺得你是在另一個星球上的拍攝場景,” 他說。“如果你要穿越半個地球去拍一個風景,你得造一個放這個景的家伙。”
冰島戲的拍攝
諾蘭上次訪問冰島是十年前,拍攝《蝙蝠俠:俠影之謎》的一些鏡頭,在實地探勘風景之前,他甚至已經知道他為主人公們找到了在《星際穿越》里用來探險的豐富地貌。“我們希望那超凡多俗的環境就像我們現在生存的地方一樣真實得摸得到,” 他說。 “所以,當宇航員在另一個星球上跨出第一步時讓觀眾能與之同在,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要到實景去拍,冰島的景觀真是獨特而極端。”
諾蘭和克勞利跳上開往冰島的飛機,看看他們記憶中的冰川是否能符合電影中主人公探索的冰凍星球。他們發現,瓦特納冰川本身已經沿著最近火山噴發的路徑沉降,形成了一個冰面上超現實主義的灰色大理石效果。“這實際上是幫助我們找到了電影的應該表現出的感覺,因為我們設想的就是一個更臟、更多砂礫,更惡劣的環境,” 克勞利形容說。“那不應該是神奇的,它應該是冷酷的。人物正在考慮放棄地球的尋找一個新的家,但冰川星球的環境感覺上是那么惡劣。這讓他們想到繼續這個史詩般的通往地獄的旅程,重新回到執行不可能完成的人物的路上。”
如我們所見,多元化的冰島地形給故事中的兩個目標星球提供了理想的拍攝景地,不遠距離的淺但看上去無邊無際的布魯納仙度瀉湖可以作為電影中在水星球的降落區。這個場景是完美的,在許多不同的方向看去都沒有明顯的岸線,制作團隊必須造一條15公里的道路來建立基地和采購專門設計的有足夠高載力的客運車,來運送演員、工作人員和設備道具進到瀉湖。
雖然主要的攝制組是在加拿大拍攝,我們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冰島外景地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僅是為演員和工作人員,還是為了兩艘飛船,協調兩個拍攝地之間。“漫游者號和登陸者都是按照真實尺寸建造的,所以能夠拍攝他們停在水中,或冰面上將對電影的大大有益,” 諾蘭說。
從組裝線上新鮮下線,幾艘飛船,每個都體重超過萬磅,被拆卸,打包裝在在集裝箱里,由747貨機運往在雷克未克機場,然后裝上卡車,運到拍攝地,在巨型帳篷里重組。在拍攝的冰川的過程中,當一個強大的風暴經過這個地區時,制作團隊不得不封倉在酒店里,風大得撕開了街道的瀝青。諾蘭和克勞利心急地去檢查他們的外景,想冒險去到冰川。“但是,當我們下了車,我們硬是走不了,風實在是太大,” 克勞利回憶到。
即便如此,我們的導演,以總是準時或早于時間表完成拍攝而聞名,非常痛恨失去這一天。托馬斯回憶道,“克里斯為他在任何天氣拍攝而自豪,但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真正不得不停止,因為暴風是如此危險。但克里斯就是克里斯,他不希望我們待在酒店里無所事事地擺弄手指,他把我們都弄到了停車場,在那里我們拍攝了一些補充鏡頭。”
桃桃淘電影 2015-08-23 08:42:0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