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微信ID:mansuzhou 『繁華靜處遇知音,閱讀點亮心生活』 “詩歌藝術的圣人”——塞爾努達 《奧克諾斯》是西班牙著名詩人塞爾努達的一部散文詩集,內容多是回憶年少時的成長經歷中,所遇的人、事、物。文中幾乎沒有記錄任何大事件,都是對生活細小處的感受,而故鄉也似乎是與時政相隔絕的一方世界。不過正是這些才更能夠體現出詩人的敏銳特質。 詩人的故鄉——西班牙 塞維利亞 (標題出自著名文學理論家哈羅德·布魯姆) 塞爾努達《奧克諾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月1月出版,慢書房已經上架,靜候收藏 文/王士遠 書影/趙雨花
路易斯·塞爾努達(1902—1963),在中國讀者看來,可能是西語文學中非常不為人知的一位詩人。本書在法國《讀書》雜志出版的《理想藏書》之“西班牙文學”中列第二位,也是首次被引進大陸翻譯出版的塞爾努達作品,相信書友們一定會通過它,激起對這位“流亡詩人”的興趣與喜愛。
書本的標題,援引歌德的文章中提到的一個神話人物:奧克諾斯,他編草繩喂給驢吃。而在希臘語中奧克諾斯的意思是“懶散”、“無所事事”。或許在詩人看來,自己的寫作一如將草編成繩子再給驢喂食一樣,盡管精細入微,卻也終究只是對抗無奈時光的戲碼而已。對逝去時光的追尋,最后還是會被時間所吞噬。
塞爾努達回憶式的寫作中,一大特色是呈現出了各種感官的不期而遇、相互滲透。《叫賣》一段中,他筆下的各種小販吆喝聲就是很好的例子:與苦澀而尖銳的花香相認相融的“康乃馨”;在慵懶的玫瑰金般的夏日光芒中閃爍著的“銀漢魚”;透著雨后秋夜里,石板路與玻璃窗上的冰涼的“薰衣草”。氣味、光芒、溫度,甚至是空氣的“粘稠”度,都成了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引出那些叫賣發生時的場景。聲音是能激發觸覺的,日光是可以折射出回聲的,雖然只是碎片式的描寫,稱不上多么具體入微,然而使聲音因為有了鮮明的“質感”,變得讓人難以忘懷。
塞爾努達回憶的不只是感官的細致體驗,還包涵了生命各階段的思想發展。但詩人顯然并不著力還原成長的整個心路歷程,更多的還是在不經意間,窺見到生活幽微處對自己彰顯的“真相”。《歡愉》一段中,少年詩人由夜晚歡聚的男女們而引發對成人社會的向往,又因為對世相的未知而產生疑惑和退縮(塞爾努達似乎確是一個不自信的人);《木蘭》里,詩人更是敏銳地覺察到,世間的美好事物,必須在孤獨中才能保持崇高,既是眼前那株木蘭,也是詩人自身。一切首先源于對自身的救贖,“沒有見證的開花”,才能產生純粹高質量的美。塞爾努達在年輕時的感觸便已奠定了他日后寫作的基調,一如他所說童年就像懨懨的鋼琴曲。他的筆下總是充滿了對美好與永恒的向往。他的敏感,一方面來自外界:戰爭帶來的流浪,政局動蕩使國家未來變得堪憂,還有性取向的離經叛道給他帶來的非議(塞爾努達是名同性戀者,且好不掩飾地描寫過同志之愛),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善于發現事物隱秘之美的特質,這種成為優秀詩人的特質。
書寫既是一種懷念,更像是一種重構。作者喜歡用非第一人稱的口吻,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像對著一張張老照片,揣度那些圖像里的情節。這一過程中,被還原的或許更多應該是歷經磨礪后的詩人,對世事的各種觀點。至于當時的真正想法,或許早已無法確定,只有香氣和樂聲依舊鮮活。
塞爾努達就像一位收藏與辨識美好事物的孤獨者。正因為這份孤獨,他才能與靜默的事物成為知音。在渴望與失落間搖擺的思緒里,塞爾努達讓一切逝去的時光,在文字中重又獲得生命,也包括自己。他雖然知道美麗愛隱藏,且瞬間即逝,追求所謂的永恒只能是徒勞,但事實上這書中優雅細膩、充滿想象的詩句,已經幫他實現了愿望。
慢書房 2015-08-23 08:46:3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