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五四運動的口號錯了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五四運動的目標是民主和科學,即所謂賽先生和德先生。在當時看來,中國最缺的是民主和科學,如果百姓都懂得民主和科學,中國就能夠趕上現代化,國家強盛,就不至于被列強欺侮。
可是經過將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來看,民主和科學依然離開我們甚遠。這一百來年中許許多多的革命志士為了追求民主科學而犧牲,前仆后繼,付出的代價不謂不大,而目標仍然很遠。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口號是不是提錯了。或者雖然不能算錯,也是有相當大的偏差。
從歷史的眼光來檢驗,現在是不是有更合適的口號,能夠代替民主科學?我認為是有的。這個口號就是人權。倒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民主科學,而是想達到民主科學必須走人權的道路。如果我們朝人權有所進步,民主和科學也比較容易得到。反過來講,如果沒有人權,民主科學只能是空想。
在九十年前的五四時代,大家對人權的意義還很模糊。人權觀念的提倡是在1954年聯合國起草兩個人權公約。以后又經過12年的討論,修改,到1966年才在聯合國大會上全票通過,開放供各國簽署。所以要求1919年五四運動時就提出人權口號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到現在,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九十年前的認識水平上,不提人權,而提民主科學,就顯得太落后于時代了。
在缺乏人權的條件下,人的生存沒有保障,沒有言論自由,財產不安全,不能集會或游行,講民主的結果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或獨裁—毛澤東語)”;講科學的結果是反智主義,關掉全部文科大學,理工科的大學招生減少到十分之一以下(從1965年的68萬人減少到1968年的四萬人)。事實上離開真正的民主科學越來越遠。這不是因為我們不要民主科學,而是順序搞錯了。先要有人權,才能有民主科學。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人權狀況比之文革時期有了極大的改善,民主科學也比文革時有了很大的進步。今后我們還要繼續講究人權,通過改進人權來接近民主科學。
近幾年大家都在講普世價值。但有人不同意,認為不存在普世價值。理由是各國歷史,文化,傳統都很不同,說明普世價值并不存在。但是我認為人權應該是能夠得到普遍承認的。難道人民不需要生存權,不需要財產保護權,不需要自由表達權等等?我國的憲法沒有寫普世價值,但是寫進了人權。不管哪個國家,不管是真是假,都會把生存權,言論權等寫進憲法。可見人權已經深入人心。
中國在三十年的改革中已經確立了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但是中國政府在人權上大大地落后,不但未能贏得國際上的尊敬,反而搞得處處被動。在國內由于人權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造成官民對立,政府窮于維穩,手忙腳亂,看來這種狀態難于長久。


茅于軾 2012-02-15 19:06:30

[新一篇] 王超:中國社會亂象是誰之過?

[舊一篇] 中國近代史教學的幾個問題——在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的講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