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文:中國文化的缺點在于內部歧視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西方文化的另一個特征是非常重視和強調批判的作用。批判是沒有界限的,可以理解為一切事物都可以作為批判的對象。西方人的這種文化和早已形成傳統,并極大地影響了其歷史發展軌跡。根據我的研究,西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外部歧視。這種外部歧視在古希臘時代就有鮮明表示。雅典文明政治幾乎人人都說是民主的典范、平等的典范,但它只限于對雅典內部自由人而言,絕對不包括非公民,特別是奴隸。奴隸沒有人格,人格都沒有怎么會有平等呢?雅典民主政體不能持久,古希臘文明無法得到直接延續也和這種外部歧視的文化品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基督教也是這樣,《舊約》認為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新約》的尺度放大了,但對于不同信仰者同樣不能寬容。這樣的情勢一直延續到美國的建立。美國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最民主的國家,但美國的黑奴不能享受半點公民權力。西方人的這種批判精神常常是極端的,他們就是要打擊舊的,創造新的;打擊異類,宏大同類,對于異類一定要痛加消滅而后快,不但要在精神上給予清除,甚至在肉體上也要清除。


批判精神表現在科學技術上自有其重要意義,并以此促成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豐厚土壤,技術革命在他們那里不是異態而是常態。美國一位重要的物理科學家泰勒,據楊振寧先生的回憶,他幾乎每天早晨都會拿出一個新的想法和同事分享,但這些想法常常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但他卻渾不在意。這和我們中國人的學術價值表達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人做學問最害怕的是錯,最忌諱的是硬傷,千萬別錯,錯了太過丟人。但西方人不這樣想,他的想法是我100個方案,正確了1個就夠了,錯99次沒有關系。


中國文化的缺點在于內部歧視,這件事說來話長,因為不是本文的主題,暫且擱置。中國人的基本價值理念不是批判而是中庸。單說中庸都不夠,我們這里更重視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所以中國古代文明的創造獨奏不多,合奏不少,上下調弦,舉國互動。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對差的一概排斥 ,對壞的一定要消滅。我們也反對錯的,但重點在于弘揚對的;我們也批判丑的,但重點在于弘揚美的。根據中國人的“道”的理念,世界并無創作者,無論神祇也好,人類也好,動物界也好,還是鬼怪也好,地獄也好,大家都生活在“道”的統領之中。包括皇帝在內,雖然皇權至高無上,好的皇帝稱為“有道”,壞的皇帝就是“無道”。按照西方人的理念,能進入天堂的皆為好人,落入地獄的必有罪惡。但中國人完全不這樣想。進入天堂的中國的那些神明也有很多缺點,就像調戲嫦娥的天蓬元帥那樣,因為失其道也,終于變成了豬八戒;進入地獄的也有好人,不僅是鬼魂,包括狐妖蛇怪,都有最善良的靈魂存在。例如《聊齋志異》中那些美麗的狐仙,又如《白蛇傳》中的那位白娘子。所以中國無論天上地下都是陰陽共存,優劣共在,既有惡神也有善鬼。我們智慧的中國祖先從來不認為所謂壞人可以、甚至應該被統統消滅掉的。我們的主張是要賢者在上、劣者在下,這個就夠了。諸葛亮最著名的《前出師表》是怎么勸解后主的?他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在這樣的文化指導下,中國人的創造就形成了自己天人合一、上下互動的風格與特質。以文學藝術而論,漢賦非常發達,因為什么?因為從士人到統治者都喜歡這樣的文體。漢武帝雄才大略,對漢賦癡迷。司馬相如死了,漢武帝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派人去搜集他的遺稿。唐代詩歌繁榮,整個盛唐幾乎成為了詩歌的海洋,何以如此?因為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士人是平民,還是達官顯貴還是貴為天子,都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唐代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既愛書法又愛詩歌,以后的武則天、唐玄宗也是如此。有人認為詩歌創造只是詩人的事,格局未免太小了。只有擁有巨大的詩歌天地,才可能產生輝煌的詩歌業績。


到了宋代,詞又發達了,其原因和唐詩有許多相似之處。宋代著名詞人中確實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無所不在。宋徽宗雖然是個壞皇帝卻當真是個大藝術家,詞也做得非常之好。其余如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是詞中高手,開一代風騷。宋代詞人有高官也有才子,有改革者也有失意人,有僧侶也有道士,有疆場猛士也有風流騷客,有窈窕淑女也有關西大漢。如此七參八差,就像中國的中草藥形成一個偉大的配方,在一個鍋里慢煎細煮,藥性才得以最充分的發揮。


有人概況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就使用了“天人合一”這四個字,其實中國傳統文化這四個字未必可以概括,但不可否認的是“天人合一”所造成的創造力顯然有其獨到之處。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48:55

[新一篇] 劉強東索賠800萬,那些人應該警醒?

[舊一篇] 市長被傳“吸毒被抓” 官方何須急著辟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