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周其仁:經濟下行為什么反而要給員工加薪?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不要籠統地說人工貴了,所以我們就不行了。人工貴了,如果生產力沒有相應的提高,當然就吃緊。我們靠什么提高生產力?就是靠研發和科學技術。”在“全球創新論壇2015年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說,創新可以對沖經濟下行,創新不但是技術創新,也是制度創新。

經濟下行為什么反而要給員工加薪?

作者 | 周其仁

創新可以從各個角度來解讀和探討,我想從一個非常現實的角度來講創新跟中國經濟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粗線條看今天的國民經濟,基本上就是兩個力量在對沖,一個是下行,另一個就是創新。到底沖出一個什么結果?不但決定今年年度的增長,也決定2020年以及以后更長遠戰略目標。

為什么創新和創業,可以對下行對沖呢?首先要理解到底是哪些力量把經濟拉下來,再看一下創新對對沖這些向下拉動的拉力可能發生的作用。

經濟下行為什么要加薪

中國國民經濟下行是高位下行,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我們的年度增長率,包括季度折成年率算是15%以上,一季度是7%,今年定的目標是7%。

下來一半的增長速度,不是一個神的力量,也不是一個自然界的力量。第一位把我們拉下來的就是全球市場的需求。金融危機發生在美國,歐債危機是歐盟,都是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日本、歐洲是中國長期依賴出口的主要市場,過去的高速增長,進出口在里面起很大的作用,最高的年度進出口相當于GDP的60%、70%。

歐盟一出問題,進口一晃,出口就晃,去年3月份定的是進出口增長7%,到年終是2%。海關總署發表一個報告要公布一個消息,有一個解釋,說中國的出口優勢不像以前那么明顯。最重要的是成本優勢,我們人工貴了,土地貴了,方方面面的要素都貴了,經濟增長就是讓大家收入提高,反過來成本就貴了。

如果收入一提高,成本一提高,我們就打不下去了,再往后怎么發展?今天看我們的人均所得還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德國一個新工人的月工資是3000歐元,相當于三萬人民幣,我們現在才幾千人民幣的人工成本,我們的出口優勢就沒了,這個仗怎么打呢?這里面就要研究對沖,人工成本提高還有沒有辦法提高競爭力?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去年訪問華為,他們給大學畢業生加薪,為什么加薪?說要招最好的人,跟今天中國大型央企要比,要招收新的人才。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為什么要加薪?創新可以對沖人工成本,因為做的東西不一樣,做東西的效率不一樣。核心市場,西歐市場,不是說價格低,價格比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一定都不低。中國公司銷售額10%用于研發,堅持多少年收效?西歐市場強敵如林。華為有自己研發的優勢,我看過一個基站,歐洲都是空間非常緊缺,手機換代,基站布到哪里去,沒有成熟的空間給你。華為的基站是2G、3G、4G,一個小小的盒往那里一放,全通了。

華為15萬人工,5萬都是外籍,在哪個國家用哪個國家的人,用這個市場價格的人,工程師有的是貴的,為什么能用呢?這就給我們所有企業一個啟示,不要籠統地說人工貴了,所以我們就不行了。人工貴了,如果生產力沒有相應的提高,當然就吃緊。我們靠什么提高生產力?就是靠研發和科學技術。

我跟很多企業的老板講,加個薪水你都覺得費勁,就別當這個老板。再看五年,中國人均收入還在增長,中國的藍領工人的工資還要上漲,工資上去就打不動了,你到蘋果看一看用什么工人,用什么工程師。

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工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也有好處,購買力就強了,國內市場就厚了,倒過來支持生產。你的生產率比工資上升慢,你在競爭人力的市場中就是劣勢。再就是工資一漲,你就沒有利潤,你就打不下去。不能籠統地認為由于我們人工成本高,所以我們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就開始乏力。其實是我們創新沒有跟上,好多產品,好多領域是可以打的。

創新改變組織形態

當然創新也可以是改變組織形態的。我最近去看海爾,海爾是一個大型的傳統的管得很好的中國家電企業。公司很大,組織里面都有麻煩,很多一線的想法到不了老板這里來,層層報,層層批,中間會扼殺很多的年輕創意。

海爾的年輕員工有想法,不是層層上去。最后張瑞敏定的,公司形成一個創業體制,你有想法提出來,有幾個人愿意合伙跟你干,公司就給你配一點錢,不要層層批。

把海爾變成創業平臺,這個是很險的招,科層制的管理公司轉成一個創業平臺,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我們看了之后,發現確實是冒出了一套東西出來的,年輕人提出的一些東西已經開始生產了。比如,他們發現全世界很多孕婦躺在床上很難受,只能看看天花板。于是他們就做一個球形的投影儀,連上網,在天花板放電影,放新聞節目,放微信,第一批定單就非常好。還有很年輕的員工,說要做一種微型洗衣機,我們吃飯掉一滴油,就把它洗掉。這個東西是組織的變化,這也是創新,這個創新可以讓你的成本有競爭力。

花多少力量去建營銷渠道?中國市場很大,要建營銷渠道,投資很大,管理很困難。有的人的想法會發生一個深化,不要那么多的資源搞營銷,看看小米,跟蘋果還是有差距,跟華為還是有距離,但是它有一個長處,它把那個價位的產品做到精益求精,這是小米的本事。學的是同仁堂真材實料,做得愛不釋手,一個包裝盒都是非常講究的。把毛利降下來,把售價降到比成本率高一點,賺了錢才可以投資,才可以發大財,用這個東西讓顧客覺得你的性價比高,口口相傳,粉絲經濟。

小米的老總花很多時間跟粉絲去對話,大家有什么意見,產品怎么改善,口碑就形成了小米的銷售份額,小米不建營銷渠道,往往會形成饑餓,每個禮拜推出一款產品,多少時間就搶光了,這個公司不需要流動資金,不需要鋪底資金,不需要到處建營銷渠道,那么利潤就從這里出來。


▲雷軍

當然雷軍是久經沙場,早年在互聯網企業做了很多年,但他可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把真正的商業模式改造,利人利己。它是口口相傳的,比廣告轟炸管用,深刻對消費者行為,對市場的理解,這些創新都可以對沖。大家都要占地,地就上升,大家買能源,能源就上升,這是經濟學,這是供求。等到這個參數一變化,如果沒有創新意識,上一段打得很成功,不一定下一段還能活下,這就是產業的道理。

中國企業市場開拓能力不強

再看全球出口,由于美歐經濟的變化,所以我們就受影響,這句話是對的。但是這句話沒有全部對,金融危機之后,七個國家在全球總需求的份額下來了,七個國家差不多占68%,現在降到了45%左右,全球份額當中,新興市場的份額上來了。

問題是我們的出口目標市場,主要很大程度還依賴于發達國家,我們的新興市場國家有市場能力嗎?新興市場更發達了,跟成熟的市場差別在哪里?有潛在的購買力,但基礎設施不行,需要貨運不進去。

今天中國如果打全球市場,光懂工廠是不夠的。要開疆破土,沒有錢,借錢給你買中國貨。所以一帶一路是戰略性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戰略性的,這些國家跟我們沒開放之前是一樣的,窮是窮,但你看人民需要不需要制造相對比較好的東西,一樣要的。

我們訪問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家公司就是工商銀行,去印度就不愿意去,業務機會有的是。中國人腦子里的外國就是發達國家,去紐約,去巴黎愿意去,新德里不肯去。華為為什么厲害,伊拉克都去,前線掉炸彈,中國就缺這股勁,市場開拓能力不強。

北大有很多學語言的,我說學小語種敢出去打拼,將來升職潛力最大。東盟十個國家,一個印度尼西亞一億人,拉丁美洲很大的一塊土地。春節前我去巴西開一個會,看了拉丁美洲的資源,人口,潛在經濟增長率,還早著呢,是我們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跟上。

中國一些民營企業把煉鋼、造碼頭帶到國外去,很受歡迎。下一步不是單純靠制造出口,是對外投資帶動,創新跟上去。

現在外向經濟,我們要認真討論,經濟如果一增長,成本一上來,就對沖不了,那是沒有前景的產業。中國企業可以請最好的工人,也可以轉型,也可以有創造力。一定要往這個方向來走,我們才有這個長久性,不是你提高生產力企業就能解決的。

網速就是競爭力

這兩天李總理的話廣泛報道,他就問中國上網費為什么這么貴?流量費為什么這么貴,網速為什么這么慢?這就涉及到我們講的創新不單單是技術創新,涉及到我們的制度創新,我們是挺大的央企在提供這些服務。全球范圍比,我們的競爭不夠激烈,沒有力量推著你一定要在性價比上改善。

北大有韓國留學生,在網上發了一個牢騷,說到中國來留學,少活好多年,因為上網慢。你出去一比,人家的網速很快,而中國網速又慢又貴,所以中國一定要把這個東西攻下來。八項規定以后,官員不吃喝了,很多錢在銀行里,這些錢不在市場里轉,這個錢要花出來的,花在改善網速上。

北京是首善之區,能不能把北京的網速率先提上來,這就是競爭力。這不是一家企業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整個國家,央企、國企等全面的改革,不改革我們有很多競爭力就消失在無形當中。

我們很多稅費偏高,服務質量不夠高,很多公司跑到了越南,因為越南缺少后勤,就是成本比你有更大的優勢。去非洲,林毅夫一年去很多趟非洲,包括中國的過剩產能怎么引到非洲去,這是合乎邏輯的。

我最近看到的不太合乎邏輯的,是制造業不是房地產。2005、2006年我一直跟著看臺州一家民營小企業,就是做快餐的塑料刀叉。他們把杯子這個行當放到賓夕法尼亞州去生產,我覺得邏輯上講不通。我就問為什么開到賓夕法尼亞?他把DVD給我看,副州長都跑去了。他說給你算,土地比我們便宜,電價比我們便宜,民營企業家很自豪,還可以見到副州長。一比下來,就是人工比我們貴,但是勞動生產率就高,而紙杯用的人工少,紙杯主要市場在美國,你用人工比我們這里貴,但運費省下來了。

我們研究中國經濟的人要當心,我最近做一個研究,不管你去天南海北,你把當地的參數報過來,地是什么價,人什么價,稅是什么價,政府辦事容易不容易。我們一線城市一個建筑土地成本是70%,去澳大利亞投資,同樣一個建筑,土地建筑是最后賣價成本的17%。

今天講的新技術改變組織的流程,非常重要的是整個系統,政府,中間企業,服務單位,包括高校和科研機構,就是講的全面深化改革,把妨礙生產力,妨礙競爭力的劣勢,一項一項針對性地解決。

真正的創新是探索未知

為什么創新對今天的中國經濟更重要?從中期看創新,我們到了一個落實變化的時期,因為我們過去一直是后發,后發就是你走過了路,我看明白了,集中國家的力量來干。

我們今天的經濟工作,科學工作,研究工作,也有研究發達國家怎么樣,研究好了,做一個863計劃,“十三五”計劃。這就是跟隨性,仿制性,無非結合我們的情況做一些調整。

真正的科學創新是對付未知,科學的麻煩就是探索“不知道”,我們現在整個體制動不動來考察,問你創新了沒有,動不動叫你填表,三天兩頭考核你。大家可以辦一個公司幫助大學科研機構填表,用互聯網技術填,你都搞不清楚,你還搞什么科學研究。

華為銷售額10%拿出來做研發,因為并不知道投進去的錢產生多少效益,最后設一個投入點,反正100元要求10元做研發,這是應用性的,是最后市場可以檢驗的。

你看看歷史上的科學中心,古希臘,中國春秋戰國,要有一批人養它,歷史唯物主義也對文明做出了貢獻,衣食無憂,寫不出來也發糧,再寫不出來加薪水,不要去問。當然前提要把這個人挑出來,探索是他的命,在我們今天國力允許的情況下給夠資源,不要兩三天去開會。當年聶榮臻就兩條,把優秀的人集中起來,為國家的國防使命做貢獻,沒有什么政治學習。“兩彈一星”搞出來就是政治,不要去干擾科學家的連續思維,不要讓雜事去打擾人,不要搞運動。

我們都是追趕型的決策模型,弄清楚,下決心,指哪打哪。攻關的前提要知道哪個關,今后很長時間這種打法還要占很大一部分,但是中國發展過程中,完全可以為成為一流而做準備。什么條件可以有助于中國探索未知,探索為了未知的東西怎么最大程度上得到應用,把好的想法變成產業和競爭力,這些問題從中期來看,比當下對沖下行可能是更長遠的。

本文選自澎湃新聞網,轉載請注明來源



騰訊思享會 周其仁 2015-08-23 08:51:36

[新一篇] 田飛龍:繁榮的罪孽與企業家的犯罪治理

[舊一篇] 鄧聿文:計劃生育須改變,誰在抵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