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年親手建立的海洋館產業,如今用45年傾盡所有親手毀掉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瑞察·歐貝瑞

美國第一個成功馴養海豚的動物訓練家



“我用了10的時間,幫助建立海洋館產業。而這45年來,我傾盡全力要毀了它。”



瑞察·歐貝瑞是第一個和海豚在水下工作的馴養師,三十歲前參與建立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豚表演產業,三十歲后卻成了全世界海洋館的敵人——1970年至今,他已經拯救釋放了大約30只海豚;他主導拍攝的紀錄片《海豚灣》揭開了鮮為人知的日本捕殺海豚的血腥產業鏈。


瑞察年輕時幫海洋館捕捉海豚。瑞察估計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魚類能活下來,但是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有什么不對。他也是第一個和海豚在水下工作的馴養師,他馴養的海豚參與錄制深受歡迎的電視系列劇《飛寶》,這讓他出名得利。扮演飛寶的是五只不同的海豚。

瑞察發現海豚能分清電視上的飛寶是自己扮演還是別的海豚扮演的。毫無疑問,海豚具有自我意識。




1970年4月22日

這是永遠改變瑞察的一天


瑞察曾經馴養過的一只海豚卡西被關在海洋館的狹窄的展示缸里,全身布滿黑膿皰,生命垂危。瑞察連衣服也沒有換,跳進水里,抱著卡西。卡西死在他的懷里。


“我知道海豚自殺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海豚不像我們是無意識地呼吸,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自主的。”瑞察堅持認為卡西是自殺的,淚水爬滿了他的臉。


幾天后,他偷偷試圖釋放另一只自己捕捉的海豚,他剪開了鐵柵欄,海豚自由了,但是海豚依然留在原地。無論瑞察怎么試圖帶他走,他都一動不動。這只海豚幾年后因為營養不良死在海底監獄里。


三十一歲的瑞察開始了全新的人生,從那時到現在,他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到處幫助海豚野放訓練,建立海豚保護組織,演講、著述、拍電影,試圖終結海豚產業。


今年4月22日,他發起并堅守在海豚保護事業第45年。





為了給《海豚灣》同名書的中文版做宣傳,他來到了中國。在第46個世界地球日,北京圖書大廈多功能廳的屏幕上播放著一段震撼的影像:幾個漁民把遭圍捕的海豚拖上船,小海灣霎時一片血紅,一條危在旦夕的海豚最后一次高高躍起……




瑞察,這個75歲的男人,消瘦而強壯,他靜靜坐在發布會會場一角,黑色T恤上印著一只海豚。有讀者認出了他是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的主人公,走上前合影。他很溫和地配合,然后還是沉默。


只有在談起海豚時,他激情澎湃。

瑞察分享他接觸海豚55年來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帶來對海豚娛樂商業的反思:為了教育孩子們保護動物,應該買票觀看海豚表演嗎?


“豢養對于海豚來說根本不能算愛,在這種環境中新生的海豚不過是人類制造的海豚中的畸形,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是真正的海豚。”


“我要窮盡生命剩下的時間拯救世界上每一條海豚,要讓日本人停止屠殺海豚,要讓海洋館的每一條海豚回到大海,不再為了人類的娛樂而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而這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微笑的海豚

是人類最大的誤讀


作為全世界可能是最了解海豚的人,瑞察說,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大的謊言,因為獨特的生理構造,海豚們看上去總是在微笑,不論是面對水族館的小觀眾們,還是面對殘忍的屠殺者。



海洋館門口以卡通海豚為內容的海報是對海豚的一個誤讀。這些海報上的海豚大多穿著海魂衫,咧嘴笑著,看起來很開心。這讓人們會以為這里的海豚都像畫上那樣開心,我們所見到的表演中的海豚也都是“微笑”著的——嘴角天然上揚的弧線賦予了它們無時無刻不面帶微笑的表情。但看起來微笑就是開心么?瑞察說,即便是把海豚的頭砍下來,它的表情依然是微笑的




動物表演

從來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我十歲的女兒對恐龍很有興趣,做了大量研究,但她沒可能看過恐龍秀”



現今并沒有一條法律能令監禁圈養海豚變得人道,就像一位英國作家曾經說的:“沒有什么比法律要求表演應該盡可能‘富有教育意義'更虛偽的了。戴圣誕帽或小丑眼鏡的海豚、人們用馬桶刷幫它刷牙的海豚、表演‘生日快樂歌'尖聲高叫版本助興的海豚--這些都是普遍流行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表演。這些表演說明的,與其說是什么和海豚天性相關的東西,還不如說它闡明了人類,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疏離。

動物表演,違背的正是動物的天性。


因為自己曾經是馴養師,瑞察很清楚,海豚表演對于幫助海豚研究、教育可謂毫無幫助。在他看來,這其中不僅有針對海豚的傷害,對年輕人也是一種毒害, “習慣(觀看動物表演)這種教育方式后,年輕人會覺得很有意思,潛意識里也會認同這種行為,但實際上訓練海豚是一種強加的行為,并不符合動物的天性”。






“我并不是一個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瑞察只是堅持自己所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借助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關注到保護動物的權益上來。同時,他也理解不同文化中對于動物的使用界限有所不同,他的心愿是“中國的朋友們也站出來保護我們的海洋動物朋友”,也希望“個人微弱的聲音可以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傳到更多人那里”。



血腥產業鏈

隱藏在海豚表演的背后


看了紀錄片《海豚灣》和同名圖書,才知道海豚表演背后的血腥產業鏈。




首先,海豚被一種野蠻的方式驅逐到日本太地町一個狹小的海灣,最漂亮的被篩選出來賣到海洋館,剩下的多數被屠殺,作為人類的食物——雖然海豚肉含有高度危險的化學物質和重金屬,但是人們還是認為這是來自深海的健康食品。還有很多死去的海豚尸體被運到化肥廠,瑞察的調查發現,這些有毒的化肥被出口到了中國。


瑞察親眼目睹日本血腥海豚灣的慘狀:海豚是群體動物,他們在逃離的時候不會讓任何小海豚拉下,獵捕人殘酷地利用了海豚這一善良的天性,追獵行動讓海豚筋疲力盡,受傷的海豚有的因為衰竭而死,懷孕的海豚在極度驚恐中生下小海豚。而沒有受傷的海豚不會拋下受傷的家人不管,即使他們能跳過漁網,也不會獨自逃生。他們無助地哀鳴,完全喘不過氣來。


瑞察因為海豚的這個習性,難過得幾乎抓光了自己的頭發。大屠殺幾個小時后,海灣的潮水依然是血紅的。




因為瑞察及其同道的努力,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太地町的海豚屠殺數量大幅減少。去年瑞士已經立法禁止所有活鯨類動物及其產品的進口。英國、愛爾蘭、挪威已經不允許海豚館存在。


瑞察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受委托野放了巴西最后一只受監禁豢養的海豚。瑞察微笑著說:“這是我最美好的時刻之一,我是這只海豚回到他家鄉的見證人,而且他正好也叫飛寶,——我愛快樂的結局。”




2008年前,每年有大約2000頭海豚被野蠻屠殺,自從紀錄片《海豚灣》獲獎后,被屠殺的海豚下降到了不到900頭。但是日本人為自己辯解,說捕獵海豚屬于傳統產業。


瑞察說,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要讓漁民生計沒有著落。他希望提供不同的謀生方法給“海豚屠夫”。瑞察講了一個“海豚屠夫”石井的故事:

石井三代人都以獵殺海豚為生。十多年前一天,當他拿著矛槍準備刺殺海豚時,一條海豚流淚了。石井的靈魂受到了震撼,從此他把漁船改裝成觀光船,每天帶游客出海觀賞野生海豚。


停止買票

保護海豚最有效的方式


保護海豚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瑞察的建議是:停止買票。



“想要教育孩子們熱愛動物、保護動物,完全可以通過視頻、電影、書籍!”瑞察有些激動。


從實踐上來說,教育消費者是對殺戮最和平非暴力的抗議,就像抗議買賣象牙的公益廣告中說的那樣: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在美國,價值數十億的海洋娛樂產業正在一步步走向衰敗,正是得益于教育方式的改進和各種環保類紀錄片的傳播。


瑞察十分自豪地說,由于《海豚灣》的播出,大家都開始關注動物保護,進而不再愿意去水族館觀看動物演出。既然觀眾不買賬,海豚們也就不用為了取悅誰而辛苦表演,他甚至提出應該在水族館免費播放海洋動物保護紀錄片,來代替不人道的動物表演。


我們相信,每一次消費決定都對世界有影響力。


文字整理自:三聯生活周刊 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編輯&配圖:企業義工



進步主義 2015-08-23 08:53:31

[新一篇] 鄭永年:躁動不安的中國社會如何安靜下來?

[舊一篇] 五問中國經濟 ——談當前經濟形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