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試讀 問道王羲之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正本清源,傳經送寶:告訴你中國書法的真面目、真精神、真秘籍。

關于本書

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書法檔案》講座為主整理潤色而成,并增補沒有播出的三講,內容更完整。一般講書法的書,多就技巧性的問題而展開,多是講授者個人經驗的總結。《書法檔案》不談技巧,專事溯源,意在揭示技法背后的奧秘,讓人不禁有恍然大悟之感嘆。讀一般講書法的書,知其然;讀《書法檔案》,知其所以然。因為“知其所以然”,反過頭來再去學書法,往往事半功倍。作者在解密的時候,結合自身的研思歷程,旁及書法史上的人物、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關于作者

于鐘華,197411月生,安徽亳州人。畢業于浙江大學,先后取得書法學學士、碩士學位,哲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博士人文論壇主持人,人文學院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古典書法研究中心主任,亳州師專客座教授兼古典書法研究中心主任,濟源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特聘教授兼古典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老師。著有《腦與心:在世存在之基點》《原道書法》《唐代行書技法四十例》《中國書法經典:柳公權》《守望藥都:于鐘華中國中醫藥文化主題書法》等著作。



試讀篇章1


橫畫為何是斜的,又該怎么寫?


我們中國人總喜歡說“隨便吧”,“自然吧”,或者說“自然而然的就行了”,“順其自然”。這樣的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到處都是。而且,只要是書法家,他也很講究自然而然地寫。所以,下面的問題就是,怎樣才是自然而然地寫?自然而然地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又開始繼續研究。


有一個法國現象學家叫梅洛•龐蒂,他的現象學被稱為身體現象學。現象學的口號是“回到實事本身”,發展到身體現象學就變為“回到身體本身”。這給我啟發很大。寫字肯定是身體,特別是手“代表”人去寫,那么我們就回到手上面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研究的問題就成了,在我們的手拿著毛筆去書寫時,什么樣的書寫才是自然而然的書寫?簡而言之,怎么樣才算是自然書寫?


我們可以想想平時寫字時的樣子,其實這種書寫的日常性就包藏著答案。記得我小時候練字時,總是拿著板凳坐在桌子面前,右手拿毛筆,手臂要架起來。現在寫字時,老師要求一定要用這個姿勢。老師說大家注意了,坐正。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很有趣的是,老師話音剛落,不超過三秒鐘,學生們的手就放回來了。老師又說,注意啊,架起來。可同樣話音剛落,手又放回去了。為什么會是這樣?


因為“架起來”并不是我們身體自然而然的姿勢,架起來后會讓你覺得很難受,很累,書寫的時間較長后甚至手還有點抖。對于長時間手架起來后的“難受”,“累”,“抖”,老師會這樣解釋:“工夫不夠,多練,書法沒有個三五年的工夫怎么能行呢?”當然這話多半是給小孩講的,對于成年人就會說:“去學畫畫的話,可能三年五載之后也能像模像樣,但是學習書法如果沒有三五十年的工夫,一切白搭,根本不可能。”但實際上,如果就這樣架著手寫字,別說練三十年、五十年,恐怕練一輩子也不會寫好,為什么呢?沒有回到自然書寫。


自然的動作是什么?我常說小孩最能夠回到本然狀態,比如我剛剛提到的,老師讓學生們把手架起來寫,可老師話音未落,學生們的手就放回去了。放回去就是回復到最舒服、最自然的姿勢。最自然的姿勢是,小臂和我們的身體是不平行的,是斜著的。原來我們練字時,老師讓我們架起手來寫字,將橫畫水平地拉出去。但是,如果我要按照這種姿勢斜上去的話,你會發現有點難,因為要計算斜多大的角度,這樣去寫就會感覺到很累,架得很難受。


所以當時我在想,難道自然而然的書寫會是這樣的?我們的書寫一定要按照這樣讓人難受的方式去寫?其實,我的手自然而然就是這樣斜的,如果自然而然地平著去寫,很水平地拉出去,寫出來的橫畫恰恰是斜的。多么有趣!我也想到了古人經常提醒我們的四個字,很重要的書法術語,叫“逆路平出”,現在終于知道“平出”兩個字到底怎么回事了。


張旭跟顏真卿講書法十二意,講“夫平為橫”,原來這其中包含有一個很重要的書寫方法,甚至包含有人的姿勢。這是一種自然的書寫,就是回到你的身體,回到最本己的運動方式里邊去。這樣寫出來的橫雖然是平著書寫的,但最終這個橫畫卻顯現為以一定的角度斜上去的。由于人的手臂的生理構造不同,每個人寫出來的橫畫,傾斜度都是不盡相同的。



這樣,我們就反過來解釋了,為什么不同的字帖角度都不相同。同一個字帖中,比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在寫同一個字的時候,因為是在不同的姿勢下寫出來的,所以角度也不相同。


選自本書第六章《從橫平豎直開始》



試讀篇章2


書法中的黑與白


我想特別要強調的一點,就是王羲之對形式元素——黑和白——中的白的重視,對白的激活,對白的提升,這個太了不起了。為什么呢?因為中國書法中的空白在王羲之完成以后,它不再簡單只是筆畫寫過以后沒有觸碰到的地方,那個只是留下來的。到了王羲之的這個白,就從前面的那個余白,剩下的白,變成了一個留白,這是一個很大的貢獻。這個白和西方藝術中的空白還有一個區別,區別在于,西方藝術要塑造白的時候,要想辦法拿白色的顏料去把它畫出來,我們的書法則不是,它只需要將毛筆、黑線走過來,只要黑線做得好了,這個白自然就會出來,而且它的質量非常高。這也形成了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空間。


中國式的空間是什么樣子呢?它不是一個靜態的、靜止的空間,而是一個流動的空間。這種對于空白的獨特的中國式處理,在書法中出現以后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它可以和西方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之間互通,可以進行比較,甚至可以在這個層面上對話。另一方面,在以后的許多中國藝術中,比如中國繪畫藝術,中國園林藝術,中國篆刻藝術等領域中,它們的空間處理方式都秉承了書法中的處理方式。因而,書法的空間處理方式深深地影響了以后的其他藝術門類的空間處理方式,從而塑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門藝術。所以我說,這是王羲之非常大的功勞,這個功勞我們有時候還沒有認識得很深刻。


王羲之的這些偉大之處,總結起來就一點:完成了中國智慧即道在書法中的體現,也就是書法可以載道了。具體而言,它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書寫過程之中承載著“道”——天人合一的理念,將毛筆的性能和手的自然的運動合二為一,合出來的這個“一”就是真書和行書。另一方面,使得中國的書法可以在視覺層面上和其他的藝術門類,比如繪畫、雕塑等,能夠進行對話。也就是說,書法不僅關乎“善”的問題,寫出來的東西還要“美”。當然,這都是頂層設計所帶來的結果。



這兩大任務,都是由王羲之完成的。而且,這兩個任務完成以后,就確定了中國所有藝術門類的中國性格,而這個性格的決定者就是王羲之本人。同時,王羲之完成這個頂層設計任務的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一張書法作品,這張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選自本書第九章《王羲之的偉大》




(統籌:啟正 編輯:松露)



中華書局1912 2015-08-23 08:54:08

[新一篇] “資產階級象牙塔”里的風波 成公亮

[舊一篇] 【聚珍·國學】孟子,朱元璋,和一份失而復得的“冷豬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