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譯解】惟有天下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自我的本性;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就能夠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夠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夠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夠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贊助天地化育萬物;能夠贊助天地化育萬物,就可以與天地并立為三了。 天人合一 《中庸》說:知道了人性,就要盡性。真誠的人能把自己的善發揮到極處,用善的態度去關懷人,也會使別人把善性發揮到極致。能充分發揮別人的本性,就能關照萬物,使萬物得其所,盡其生。這樣人類就可以幫助天地化育萬物,使自己與天并列為三不朽的地位。這里講明了中國人的最高信仰所在,即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叁”,即鼎足而三,成為天、地、人三位一體。 我們知道天地有一項工作,就是化育萬物,人類也是萬物之一。但中國人認為人不只是被化育,也能幫助天地化育,這一信仰也只有中國有。我們知道世界上幾大宗教,如耶穌教、回教、佛教,他們之信仰,總認為有兩個世界之存在,一個是人、物現實的世界,一個是靈魂、精神、天堂的世界,佛家講輪回世界。而在中國人講只有一個世界,但又不是全唯物的。中國人也相信有天,但又將“天地”連在一起,類似于現代科技中的“自然”,但這一自然也全不同于科學所謂之自然,天地這一“自然”,有物性,也有神性,唯物唯心是一體的。所以《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與萬物都有性,此稟性來自于天,天就在人與萬物中,人與萬物率性而行便是道。這實際上就是“人神合一”“性道合一”,大家常常耳熟能詳的“天人合一。” 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與天地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于人類和自然的理想境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天道和人道的合一。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按照漢鄭玄和唐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類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學而知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的是凡人。不論是圣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天性和人性的合一。 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理性和情感的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鬼神與人的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質證于鬼神沒有疑問,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神與物、神與人是交合在一起的,可知可見的是物和人,不可知不可見的是神和鬼。天是大神,河岳山川、土地、社稷,無不有神,且有等級,這些天地之間的神都是化育了人的,所以人感恩而崇祀。比神降一級的叫作鬼,也分等級,鬼之最高級者為神。我們的祖先、父母去世后,雖無功于社會,但于我們有功,我們應敬之與神同,別人稱之為鬼,反之,對別人亦然。并非“人死如燈滅”,至少逝去的父母還存在子女心目中。許多人信仰“陰間”“陽間”之說,說人死之后到了“陰間”活人在“陽間”,但與之相應的說法是,陰陽兩界如同白天與黑夜,還是同一個世界。所有人死后并不是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而是依然和我們活著的人在一個世界,那便是死者的精神。 外內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外與內皆合于誠。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知與行的合一。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最高信仰“天人合一”幾重涵義。我們之所以申說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因為在中國人心目中,世界只有一個直貫古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之外別無第二個世界,中國最終的文化理想不在天堂地獄,也不在清靜寂滅世界,還是在目前這個現實世界上實現“世界大同”“天下太平”。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作者簡介 周奉真,1962年生于甘肅環縣,曾做過教師、記者、編輯,現供職文化部門。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韻文名句類編》(人民教育出版社);《此身未忍負流光——默緣堂廿年吟草》( 以上內容來自古典書城,轉載需要原作者許可。
易向 周奉真 2015-08-23 08:55:0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