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才是藝術的副產品 布羅茨基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就人類學的意義而言,我再重復一遍,人首先是一種美學的生物,其次才是倫理的生物。因此,藝術,其中包括文學,并非人類發展的副產品,而恰恰相反,人類才是藝術的副產品。如果說有什么東西使我們有別于動物王國的其他代表,那便是語言,也就是文學,其中包括詩歌,詩歌作為語言的最高形式,說句唐突一點的話,它就是我們整個物種的目標。

——布羅茨基《表情獨特的臉龐》

摘自《悲傷與理智


詩歌是我們整個物種的最高目標

——布羅茨基的私房詩人名單

文案整理|宋僉

同時感謝實習生謝依琦對本文所作貢獻

- 本文由上海譯文(微信號:stphbooks)提供版權發布 -


奧登


贊美一切詩歌格律,

它們拒絕自動反應,

強迫我們三思而行,

擺脫自我之束縛。


布羅茨基斷言詩歌是語言存在的最高形式。他在他作為美國桂冠詩人而作的一次演講中聲稱:“詩歌不是一種娛樂方式,就某種意義而言甚至不是一種藝術形式,而是我們的人類學和遺傳學目的,是我們的語言學和進化論燈塔。《一個不溫和的建議》閱讀詩歌,也就是接受文學的熏陶和感化作用,這能使人遠離俗套走向創造,遠離同一走向個性,遠離惡走向善,因此,詩就是人類保存個性的最佳手段。


在上海譯文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悲傷與理智》《怎樣閱讀一本書》一章中,布羅茨基列舉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詩人清單,編輯從里面選取了幾位大詩人和他們的代表詩作在此處與大家分享。

羅伯特•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

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曾贏得4次普利策獎和其他眾多獎勵及榮譽,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

代表作品:《詩歌選集》《一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林間空地》和詩劇《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詩歌全集》。



步入

羅伯特•弗羅斯特

我來到樹林邊緣,

畫眉的音樂——聽!

此刻林外若是黃昏,

林中就是暗影。


樹林對于鳥兒過于黑暗,

它靈巧地拍打翅膀,

尋找過夜的更好棲木,

但它這時仍能歌唱。


最后的那一縷陽光

已消失在西方,

但仍駐足再聽一曲

在那畫眉的胸腔。


從遠處立柱支起的黑暗中

傳來畫眉的音樂——

幾乎是在召喚人們

步入黑暗和悲哀。


可是不,我是來看星星的:

我并不愿意步入。

即使有人邀請我也不去,

何況也無人請我。

(劉文飛譯,選自《悲傷與理智》)

托馬斯•哈代

(Thomas Hardy)

英國詩人、小說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

代表作品:小說《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詩歌有《韋塞克斯詩集》《早期與晚期抒情詩》《列王》等。



兩者相會

(注:本詩作于泰坦尼克號失事之后)

托馬斯•哈代

在大海的孤寂中,

在遠離人類虛妄的深處,

遠離將她塑造的生命的驕傲,她靜靜躺臥。


鋼鐵的爐腔,先前是柴堆,

燃燒著她火蜥蜴的烈焰,

冰冷的水流穿過,將它變成潮水的悅耳豎琴。


一張張鏡面上,

原本映著達官顯貴,

如今海蛆蠕動,丑陋黏滑,無聲冷漠。


博取歡樂的珠寶

本為刺激感官,

如今黯然靜臥,所有的光澤都已消逝。


雙目圓睜的魚兒在近旁

凝視鍍金的齒輪,

它們問:“這自負的家伙在這里干嗎?”


這個嘛:在為這造物

裝上劈波斬浪的翅膀時,

那無處不在的意志,操控一切


為如此喜氣洋洋的她,

選中一個不祥的伴侶,

冰的形狀,在另一個遙遠的時間。


漂亮的輪船長大了,

亭亭玉立,花容月貌,

冰山在朦朧寂靜的遠方也已長大。


它倆看上去毫不相干,

凡人的眼睛無法預見

它們在后來會如此地親密無間,


也看不出征兆,他們

注定會在路上相遇,

之后成為命定大事的雙方,


十一

直到歲月的紡者說“時辰到!”,

每一個人都聽到,

兩人完婚,兩個半球都被震驚。

(劉文飛譯,選自《悲傷與理智》)

威廉•巴特勒•葉

(William Butler Yeats)

愛爾蘭詩人、劇作家,神秘主義者。其詩歌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獨特的風格。葉芝的藝術代表著英語詩從傳統到現代過渡的縮影。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

代表作品:《詩集》《神秘的玫瑰》《葦間風》等。



二次圣臨

旋轉呀旋轉那圓錐越轉越寬,

獵鷹再也聽不到馴師的呼喚;

萬物崩坍,中心維系已難;

無序的浪潮四海泛濫,

血污的洪流難以阻擋;

純真的禮儀被淹滅;

有識之士失去信仰,

卑鄙小人狂放囂張。


確有某種啟示近在手邊,

確有那“二次圣臨”映入眼簾。

“二次圣臨”!這幾個字尚自嘴邊,

一個龐然大物從“宇宙之靈”赫然出現,

他擾亂我的視線:在大漠的陣陣揚沙里,

那怪物長著獅身人面,

目光如太陽漠然無情,

它正緩緩挪動雙腿;而四周

沙漠飛鳥憤然投下旋轉的陰影。

黑暗再次降臨,但我卻已清醒,

那兩千年沉寂如石的安睡

被晃動的搖籃攪成一場惡夢,

那是一只怎樣的猛獸,當時辰到來,

懶洋洋地走向伯利恒去轉世投胎?

(劉守蘭 譯)

T.S.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

英國詩人、評論家、劇作家和文學批評家,詩歌現代派運動領袖,其作品對二十世紀乃至今日的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

代表作品:《荒原》《四個四重奏》等。其中《荒原》仍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四個四重奏》使他獲得了194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并確立了當時在世的最偉大英語詩人和作家的地位。



圖:Michael Morgenstern,來自《經濟學人》雜志。

空心人

(節選)

T.S.艾略特

我們是空心人,

我們是塞滿填料的人,

相互依偎,

頭顱里塞滿稻草,唉!

當我們聚首低語,

我們干涸的聲音,

如一片死寂,毫無意義。

又像是干草中的風

或是老鼠腳踩在破碎的玻璃上

在我們干燥的地窖里。


有體無形,有影無色

喪失了力量,手勢沒有意向。

那些已經到達

死亡的另一王國之人,直視著我們

如果他們還能記得我們,不要認為我們是

靈魂迷失而又性情暴烈之人,

我們只是空心人,

塞滿填料的人。

(劉守蘭 譯)

W.H.奧登

(Wystan Hugh Auden)

英裔美國詩人,繼T.S.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語詩人。30年代嶄露頭角,成為新一代詩人代表和左翼青年作家領袖。前期創作多涉及社會和政治題材,后期轉向宗教。以能用從古到今各種詩體寫作著稱。

代表作品:《西班牙》《新年書信》《憂慮的時代》。



圖:《美術館》一詩中提到的老彼得•勃魯塞爾畫作《冬日時光的溜冰者和捕鳥器》

美術館

W.H.奧

關于苦難,這些古典大師

從來不會出錯:他們都深知

其中的人性處境;它如何會發生,

當其他人正在吃飯,正推開一扇窗,或剛好在悶頭散步,

而當虔誠的老人滿懷熱情地期待著

神跡降世,總會有一些孩子

并不特別在意它的到來,正在

樹林邊的一個池塘上溜著冰;

他們從來不會忘記

即便是可怕的殉道也會自生自滅,

在隨便哪個角落,在某個邋遢地方,

狗還會繼續過著狗的營生,而施暴者的馬

會在樹干上磨蹭它無辜的后臀。


圖:老彼得•勃魯塞爾畫作《伯利恒的戶口調查》


譬如在勃魯蓋爾的《伊卡洛斯》中:一切

是那么悠然地在災難面前轉過身去;那個農夫

或已聽到了落水聲和無助的叫喊,

但對于他,這是個無關緊要的失敗;太陽

仍自閃耀,聽任那雙白晃晃的腿消失于

碧綠水面;那艘豪華精巧的船定已目睹了

某件怪異之事,一個少年正從空中跌落,

但它有既定的行程,平靜地繼續航行。

馬鳴謙 蔡海燕 譯,選自《奧登詩選:1927-1947》


圖:老彼得•勃魯塞爾畫作《風景與伊卡洛斯的墜落》

勒內•瑪麗亞•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德語詩人,除了創作德語詩歌外還撰寫小說、劇本以及一些雜文和法語詩歌,書信集也是其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19世紀末的詩歌裁體和風格以及歐洲頹廢派文學都有深厚的影響。

代表作品:《布拉格手記》《杜伊諾哀歌》等。



圖:米開朗基羅《圣母憐子(The Pity/La Pieta)》雕塑

圣母哀悼基督

爾克

現在我的悲傷達到頂峰

充滿我的整個生命,無法傾訴

我凝視,木然如石

僵硬直穿我的內心


雖然我已變成巖石,卻還記得

你怎樣成長

長成高高健壯的少年

你的影子在分開時遮蓋了我

這悲痛太深沉

我的心無法理解,承担


現在你躺在我的膝上

現在我再也不能

用生命帶給你生命

(鄭敏 譯)

保爾•艾呂雅

(Paul Éluard)

法國當代杰出的詩人。一生寫詩和戰斗,參加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及反法西斯斗爭。

代表作品:《痛苦的都城》《公共的玫瑰》《豐采的眼睛》《詩與真》《鳳凰》《為了在這里生活》《當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和平詠》等。


攝影:曼·雷Man Ray。模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法國演員努什•艾呂雅(Nusch éluard),也是詩人的第二任妻子。

戀人

保爾•艾呂雅

她站在我的眼瞼上

而她的頭發披拂在我的頭發中間

她有我手掌的形狀

她有我眸子的顏色

她被我的影子所吞沒

仿佛一塊寶石在天上。

她的眼睛總是睜開

不讓我睡去。

在大白天她的夢

使陽光失了色,

使我笑,哭了又笑,

要說什么但卻什么話也說不出。

談戀愛的兩個人

(李玉民 譯)

安娜•阿赫瑪托娃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俄羅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她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代表作品:《安魂曲》《黃昏》《念珠》《白色的群鳥》等。



圖: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繪《森林之歌》

丟棄國土任敵人蹂躪的人

安娜•阿赫瑪托娃

丟棄國土任敵人蹂躪的人,

我決不同他們站在一起。

他們的粗俗的諂媚我決不聆聽,

我的詩歌也決不向他們獻呈。


可我永遠憐惜流亡者,

他們如同囚徒,如同病人。

漂泊者啊,你們的道路黑暗漫長。

異鄉的谷物散發著艾蒿的清香。


而在這里,在烽火的濃煙中,

我們耗費剩余的青春,

對任何一次嚴酷的打擊

我們從來都不曾回避。


我們懂得,在未來的評判中,

每一時刻都將被證明是清白的,

世界上沒有人比我們

更驕矜、純樸和無所憂戚。

(黎華 譯)


圖:動蕩的“十月革命”時期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Цветаева 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

俄羅斯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布羅茨基認為她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代表作品:《里程碑》《魔燈》等。



我的日子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我的日子是懶散的,瘋狂的。

我向乞丐乞求面包,

我對富人施舍硬幣。


用光線我穿過繡花針眼,

我把大門鑰匙留給竊賊,

以白色我搽飾臉色的蒼白。


乞丐拒絕了我的請求,

富人鄙棄了我的給予,

光線將不可能穿越針眼。


竊賊進門不需要鑰匙,

傻女人淚流三行

度過了荒唐,不體面的一日。

(綠豆 譯)

奧西普•曼德爾斯塔姆

(Осип Мандельштам)

俄羅斯白銀時代最卓越的天才詩人,阿克梅派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代表作品:詩集《石頭》《悲傷》,散文集《時代的喧囂》《亞美尼亞旅行記》《第四散文》等。


圖:巴里斯·尼古拉耶夫《涅瓦河之夜》

列寧格勒

奧西普•曼德爾斯塔姆

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猶如淚水,

猶如我的纖維,猶如我童年膨脹的腺。

你回來了——那么盡快吞下

列寧格勒河邊街燈的魚肝油。

盡量認識這個十月的日子,

它里面蛋黃混著兇險的焦油。

彼得堡!我還不想死——還不!

你知道我的電話號碼。

彼得堡!我還有一本地址簿,

通過它我將聽到死者的聲音。

我住在一個后樓梯上,那撕裂

肉體的門鈴就響在我的太陽穴。

撫弄鐵鐐似的錚錚響的門鏈,

我徹夜未眠,期待那些親愛的客人。

“親愛的客人”是警察的委婉詞。——譯注)

(黃燦然 譯)


楚塵文化 2015-08-23 08:56:16

[新一篇] 豐子愷 :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

[舊一篇] 許倬云教授中文著作目錄(1964—2009)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