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近日指,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六大瓶頸”,對于未來經濟走向有著嚴重影響。(網絡圖片)
地方政府陷債務泥潭 或將引發地方財政危機
5月8日,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新報告,中國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GDP的282%。其中只有很少部分是個人債務,大部分是政府債務與企業債務,其中以地方政府債務居首,約有20萬億。兩年前,外國投行估計,中國債務總額為GDP總量的168%。其實,由于官員考慮政績,官方上報債務數據只會少報。中共國家發改委官員李鐵曾經說過,上報的地方債務數額只占實際債務的30%-50%。北京當局2014年9月曾發“43號文”,讓地方政府在2015年1月5日前將債務如實上報,暗示中央將出錢,為地方償還部分債務。但地方政府“誠實”上報后,地方債務瞬間爆發式增長。財政部不得不于今年1月下旬再度發文,宣布上報不合格,打回重報,并限定在原上報的20萬億左右。
何清漣分析認為,地方政府上報的20萬億債務,或由北京當局、市場、地方政府、省政府承担。這樣雖然可以平息一些事件,但由于地方政府除賣土地外,不會找到新的生財之道。因此,地方政府陷債務泥潭極有可能引發地方財政危機。
出現金融危機的特征明顯
大陸當前的債務危機、升高的壞帳率以及超發貨幣引發的巨大流動性過剩,預示著金融危機并不遙遠。
目前,大陸出現由房地產爛帳引起的第三次壞帳高峰。此前,在朱镕基時代出現的第一次壞帳高峰期間,北京當局采用了一個“聰明”辦法,成立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為壞帳“剝離”后“埋單”,把銀行帳面“打伴漂亮”,此法確有一定的迷惑性。
而在溫家寶時代的第二次危機,銀行壞帳積攢了8000多億美元。為了到美國上市,能夠通過美國證券市場的“薩奧法案”,不得不雇請幾家聲譽很好的美國評估機構幫助審計。當時美國證監會主席是美國資深政治家考克斯,對中共沒有好感,把關很嚴。安永、普華永道這些美國評估機構,在審計中發現中國銀行系統的狀況太糟 糕,很難通過,建議這些銀行到香港上市。北京當局邀請瑞銀、Citibank、美國銀行、新加坡淡馬錫十幾家外國銀行,到中國銀行做“戰略性投資者”,允許其合約期滿后退出。這幾只大旗艦一上市,曾占A股總市值一半以上,吸納了不少資金,外國銀行賺到盆滿缽滿,2007年后陸續退出。北京當局處理銀行壞帳的本事,令外國同行“目瞪口呆”。
此外,近3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一個重要手段是靠超發貨幣,中國成了世界第一大印鈔機。2003~2013年的10 年間,基礎貨幣增加88萬億元人民幣,外匯資產增加了3.4萬億美元。導致國內儲蓄增加,游資增多,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由于沖銷工具極少,深諳中國金融情勢的央行行長周小川終于“籌思”出一個沖銷辦法,用房地產筑池子,圈住流動性。導致大陸房價節節上升,高居全世界之冠。
目前,房地產江河日下,便改用股市做池子,圈住流動性。股市的暴漲暴跌會暫時消解金融危機。這個方法是讓股民自己入套,輸了也沒法怨天尤人。
分配嚴重不公 貧富差距驚人
北京大學中國社科調查中心曾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其中的數據稱:2012年中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這樣的財富集中狀態,這么高的基尼系數,甚至超過非洲最爛的國家津巴布韋的不平等狀態,放眼全球,唯此一家。而低收入階層比重大,且沒有上升通道,令社會的動蕩性大大增加。
何清漣認為,在民主國家,出現六大瓶頸中的三個,政府就會垮臺,內閣辭職。但是,中共依靠專制,強行維持統治。
何清漣最后指,“問題總要解決,不可能長期延續”。未來中國到底用哪種方式解決危機,需考慮制度路徑、文化土壤、民眾思維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網載 2015-09-05 22: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