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郭祚

《表請伐梁》

蕭衍狂悖,擅斷川瀆,役苦民勞,危亡已兆。然古諺有之,“敵不可縱”。

夫以一酌之水,或為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原草。宜命一重將,率統軍三十人,領羽林一萬五千人,并科京東六州虎旅九萬,長驅電邁,遄令撲討。

擒斬之勛,一如常制,賊資雜物,悉入軍人。如此,則鯨鯢之首,可不日而懸。

誠知農桑之時,非發眾之日,茍事理宜然,亦不得不爾。

昔韋顧跋扈,殷后起昆吾之師;𤞤狁孔熾,周王興六月之伐。

臣職忝樞衡,獻納是主,心之所懷,寧敢自默。并宜敕揚州選一猛將,遣當州之兵,令赴浮山,表里夾攻。

《奏奸吏逃刑止徙妻子》

慎獄審刑,道煥先古;垂憲設禁,義纂惟今。是以先王沿物之情,為之軌法,故八刑備于昔典,奸律炳于來制,皆所以謀其始跡,訪厥成罪,敦風厲俗,永資世范者也。

甄琛

《請馳鹽禁表》

王者道同天壤,施齊造化,濟時拯物,為民父母。故年谷不登,為民析祀。

乾坤所惠,天子順之;山川秘利,天子通之。茍益生民,損躬無吝,如或所聚,唯為賑恤。

是以《月令》稱: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禽獸者,皆野虞教導之;其迭相侵奪者,罪之無赦。此明導民而弗禁,通有無以相濟也。

《周禮》雖有川澤之禁,正所以防其殘盡,必令取之有時,斯所謂障護雖在公,更所以為民守之耳。

且一家之長,惠及子孫,一運之君,澤周天下,皆所以厚其所養,以為國家之富。

且天下夫婦,歲貢粟帛。四海之有,備奉一人;軍國之資,取給百姓。天子亦何患乎貧,而茍禁一池也?

古之王者,世有其民,或水火以濟其用,或巢宇以誨其居,或教農以去其饑,或訓衣以除其敝。

故《周詩》稱“教之誨之,飲之食之”皆所以撫覆異養,為之求利者也。

臣性昧知理,識無遠尚,每觀上古愛民之跡,時讀中葉驟稅之書,未嘗不嘆彼遠大,惜此近狹。

夫以府藏之物,猶以不施而為災,況府外之利,而可吝于黔首?且善藏者藏于民,不善藏者藏于府。

藏于民者,民欣而君富;藏于府者,國怨而民貧。國怨則示化有虧,民貧則君無所取。

愿馳茲鹽禁,使沛然遠及,依《周禮》置川衡之法,使之監導而已。

崔楷

《至殷州請兵仗表》

竊惟殷州,地實四沖。居當五裂;西通長山,東漸巨野。頃國路康寧,四方有截,仍聚奸究,桴鼓時鳴。

況今天長喪亂,妖災間起。定州逆虜,趑趣北界,鄴下兇燼,蠶噬腹心。兩處犬羊,勢足并合,城下之戰,匪暮斯朝。

必當虎視一方,遏其侵軼,肅清境內,保全所委。

《治河疏》

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以萬姓為心,故矜傷軫于造次,求瘼結于寢興。

良以為政與農,實系民命。水旱緣茲以得濟,夷險用此而獲安。頃東北數州,頻年淫雨,長河激浪,洪波汩流,川陸連濤,原隰通望,

彌漫不已,泛濫為災。戶無擔石之儲,家有藜藿之色,華壤膏腴,變為舄鹵;寂麥禾黍,化作雚蒲。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佇立也。

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階棘路,實維英哲,虎門、麟閣,實曰賢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

自比定、冀水潦,無歲不饑;幽、瀛川河,頻年泛濫。

計水之湊下,浸潤無間,九河通塞,屢有變改,不可一準古法,皆循舊堤。

鉤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邇徑過,瀉其?瀉,泄此陂澤。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縣遣能工,麾畫形勢;郡發明使,籌察可否。

審地推岸,辨其脈流;樹板分崖,練厥從往。別使案檢,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審通塞。當境修治,不勞役遠,終春自罷,未須久功。即以高下營田,因于水陸,水種粳稻,陸藝桑麻。必使室有久儲,門豐馀積。

其實上葉御災之方,亦為中古井田之利。即之近事,有可比倫。江淮之南,地勢洿下,云雨陰霖,動彌旬月。遙途遠運,惟用舟艫;南用畬菑,微事耒耜。

使數州士女,無廢耕桑之業;圣世洪恩,有賑饑荒之士。鄴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誠,申于今日。

高道悅

《諫水路幸鄴》

臣聞博納輿言,君上之崇務;規箴匡正,臣下之誠節。是以置鼓設謗,爰自曩日;虛襟博聽,義屬今辰。

蠻民疏戾,每造不軌,窺覦間隙,或生慮外。愚謂應妙選懿親,撫寧后事,令奸回息覬覦之望,邊寇絕窺疆之心。

臣稟性愚直,知而無隱,區區丹志,冒昧以聞。

李彪

家世寒微,篤學不倦。執法不避權貴,用刑嚴酷。以白衣參加參撰國史。

《表上封事七條》

立圓丘以昭孝,則百神不乏饗矣;舉賢才以酬咨,則多士盈朝矣;開至誠以軌物,則朝無倿人矣;

敦六順以教人,則四門無兇人矣;制冠服以明秩,則典復彰矣;作雅樂以協人倫,則人神交慶矣;

深慎罰以明刑,則庶獄得衷矣;薄服味以示約,則儉德光昭矣;單官女以配鰥,則人無怨曠矣;傾府藏以賑錫,則大?周渥矣;

省賦役以育人,則編戶蒼歌矣;宣德澤以懷遠邇,則華荒忭舞矣;垂至德以暢幽顯,則禎瑞效質矣。

生生得所,事事惟新,魏魏乎猶造物之曲成也。然臣愚以為行儉之道,猶自闕如,何者?今四人豪富之家,習華既深,敦樸情淺,夫識儉素之易長,而行奢靡之難久。

壯制第宅,美飾車馬,仆妾衣綾綺,土木被文鄉,僭度違衷者眾矣。

古先哲王之為制也,自天子以至公卿,下及抱關擊柝,其宮室車服,各有差品,小不得逾大,賤不得逾貴。

夫然,故上下序而人志定。今時浮華相競,情無常守,大為消功之物,巨制弗力之事,豈不謬哉!

消功者,錦繡雕文是也;費力者,廣宇高宅、壯制麗飾是也。

夫上之所好,下必從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輕死;楚靈好瘠,而國有饑人。

今二圣躬行儉素,詔令殷勤,而百姓之奢,猶未革者,豈楚越之人,易變如彼,大魏之士,難化如此?

蓋朝制弗宣,人未見德,使之然耳。

臣聞國本黎元,人資粒食,是以昔之哲王,莫不勤勸稼穡,盈畜倉廩。故堯湯水旱,人無菜色者,蓋由備之有漸,積之有素。

暨于漢家以人食少,乃設常平以給之;魏氏以兵糧乏,制屯田以供之。用能不匱當時,軍國取濟。

又《記》云:國無三年之儲,謂國非其國。光武以一國不實,罪及牧守。

圣人之憂世重谷,殷勤如彼;明君之恤人勸農,相切如此。

《孝經》稱:父子之道天性。《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二經之旨,蓋明一體而同氣,可共而不可離者也。及其有罪,罪不相及者,乃君上之厚恩也。

至若有懼,懼應相連者,固自然之恒理也。

無情之人,父兄系獄,子弟無慘惕之容;子弟逃刑,父兄無愧恧之色。

宴安榮位,游從自若,車馬仍華,衣冠猶飾,寧是同體共氣、分憂均戚之理也?

昔秦伯以楚人圍江,素服而示懼;宋仲子以失舉桓譚,免冠而謝罪。

然則子弟之于父兄,父兄之于子弟,惟其情至,豈與結盟相知者同年語其深淺哉?

二圣清簡風俗,孝慈是先。

《禮》云: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此圣人緣情制禮,以終孝子之情者也。

漢初,軍旅屢興,未能遵古。

刑巒

《請增兵糧圖蜀表》

揚州、成都,相去萬里,陸途既絕,唯資水路。水軍西上,非周年不達,外無軍援,一可圖也。

今之所任,并非宿將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既不厭民望,多行殘暴,民心離解,三可圖也。

蜀之所恃,唯陰劍閣,今既克南安,已奪其險,據彼界內,三分已一。

昔劉禪據一國之地,姜維為佐,鄧艾既出綿竹,彼即投降。

伏惟陛下纂武文之業,當必世之期,跨中州之饒,兼甲兵之盛,清蕩天區,在于今矣。

《又請增兵糧圖蜀表》

昔鄧艾、鐘會率十八萬眾,傾中國資給,裁得平蜀,所以然者,斗實力故也。況臣才絕古人,智勇之闕,復何宜請二萬之從,而希平蜀?

所以敢者,正以得據要險,士民慕義,此往則易,彼來則難,任力而行,理有可克。

今王足前進,已逼涪城,脫得涪城,則益州便是成擒之物,但得之有早晚耳。

且梓潼已附,民戶數萬,朝廷豈得不守之地?若守也,直保境之民,則已一萬,臣今請二萬五千,所增無己。

又劍閣天險,古來所稱,張載《銘》云:世亂則逆,世清斯頓。

此之一言,良可惜矣。臣誠知征戎危事,不易可為,自軍度劍閣以來,鬢發中自,憂慮戰懼,寧可一日為心。

所以勉強者,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辜先皇之恩遇,負陛下之爵祿,是以孜孜,頻有陳請。

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圖涪城,以漸而進。若克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地,斷水陸要沖,彼外無援軍,孤城自守,復何能持久哉!

臣今欲使軍軍相次,聲勢連接,先作萬全之計,然后圖彼,得之則大克,不得則自全。

彼土民望,嚴、蒲、何、楊,非唯五三,族落雖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學箋啟,往往可觀,冠帶風流,亦為不少。但以去州既遠,不能仕進,至于州綱,無則廁跡。

公孫崇

《上景明歷表》

臣頃自太樂,詳理金石,及在秘省,考步三光,稽覽古今,研其得失。

然四序遷流,五行變易,帝王相踵,必奉初元,改正朔,殊徽號、服號,觀于時變,以應天道。

故《易》,湯武革命,治歷明時。是以三五迭隆,歷數各異。

孫紹

《陳軍國利害又表》

臣聞文質互用,治道以之緝熙;洿隆得時,人物以之通濟。故能事恢三靈,仁洽九服。

伏惟陛下應靈踐阼,沖明照物,宰輔忠純,伊、霍均美,既致升平之基,應成無為之業。

而漠北叛命,隴右構逆,中州驚擾,民席竊議,其故何哉?

皆由上法不通,下情怨塞故也。

臣雖愚短,具鑒始末。往在代都,武質而治安;中京以來,文華而政亂。

故臣昔于太和,極陳得失,具論四方華夷心態,高祖垂納,文應可尋。

今東南有竊號之豎,西北有逆命之寇,豈得怨天,實尤人矣。

臣今不擾荒外,正慮中畿,急須改張,以寧其意。

然臣奉國四世,欣戚是同,但職在冗散,不關樞密,寧濟之計,欲陳無所,可謂經緯甚多,無機可織。

夫天下者,大器也。一正難傾,一傾難正。當今之危,躡足之急,臣備肉食,痛心無已。

泣血上陳,愿垂采察,若得言參執事,獻可替否,寇逆獲除,社稷稱慶,雖死如生,犬馬情畢。

辛雄

《明賞罰疏》

凡人所以臨堅陣而忘身,觸白刃而不憚者,一則求榮名,二則貪重賞,三則畏刑罰,四則避禍難。

非此數事,雖圣王不能勸其臣,慈父不能厲其子。明主深知其情,故賞必行,罰必信,使親疏、貴賤、勇怯、賢愚,聞鐘鼓之聲,見旌旗之列,莫不奮激,競赴敵場,豈厭久生而樂早死也,利害懸于前,欲罷不能耳。

張普惠

《上疏諫崇佛法不親郊廟》

臣聞明德恤祀,成湯光六百之祚;嚴父配天,孔子稱周公其人也。故能馨香上聞,福傳遐世。

伏惟陛下重暉篡統,欽明文思,天地屬心,百神佇望,故宜敦崇祀禮,咸秩無文。

孝悌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則一人有喜,兆民賴之。然后精進三寶,信心如來。

道由化深,故諸漏可盡;法隨禮積,故彼岸可登。量撤僧寺不急之華,還復百宮久折之秩。

袁翻

《安置蠕蠕表》

竊惟匈奴為患,其來久矣,雖隆周盛漢,莫能障服,衰弱則降富強則叛。是以方叔、召虎,不遑自息,衛青、去病,勤亦勞止,

或修文德以來之,或興干戈以伐之,而一得一失,利害相侔。

故乎韓來朝,左賢入侍,史籍謂之盛事,千載以為美談。

蕭寶夤

《考功表》

臣聞《堯典》有黜陟之文,《周文》有考績之法,雖其源難得而尋,然條流抑亦可知矣。

大較在于官人用才,審于所蒞;練跡校名,驗于虛實。

豈不以臧否得之余論,優劣著于歷試者乎?

既聲窮于月旦,品定于黃紙,用效于名輩,事彰于臺閣,則賞罰之途,差有商準,用舍之宜,非無依據。

雖復勇進忘退之儔,奔競于市里,過分亡涯之請,馳騖于多門,猶且顧其聲第,慎其與奪。

器分定于下,爵位懸于上,不可妄叨故也。

今竊見考功之典,所懷未喻,敢竭無隱,試陳萬一。何者?竊惟文武之名,在人之極地;德行之稱,為生之最首。

忠貞之美,立朝之譽,仁義之號,處身之端,自非職惟九官,任當四岳,授曰爾諧,讓稱俞往,將何以克厭大名,允茲令問?

自比已來,官罔高卑,人無貴賤,皆飾辭假說,用相褒舉。

賢達君子,未免斯患;中庸已降,夫復何論。官以求成,身以請立,上下相蒙,莫斯為甚。

夫琴瑟在于必和,更張求其適調,去者既不可追,來者猶或宜改。


2022-12-08 19:02:45

[新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一

[舊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