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 · · · ·
胡適,“五四”文學革命的倡導者之一,曾被美國《展望》雜志列為當今世界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胡適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專門著述。胡適的思想,除了在他的著作,還在他的演講中。在他的聲音里,留下他清晰的思想脈絡和精神軌跡。
在胡適大量的著作中,編者取他一生所做的演講選編了此書。本書對于胡適這位中國現代思想巨匠的介紹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書中雖然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狀況,但為了遵循歷史的客觀,編者力求使作者的演講文章保持原貌,旨在使這些文章對于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史的思考的學生、學者和普通讀者有相當的價值,也便于他們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關懷。
談談實驗主義
——一九一九年五月二日
研究社會問題底方法
——一九二零年五月十五日
女子問題
——一九二一年八月四日
中國哲學的線索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
好政府主義
——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學生與社會
——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九日
哲學與人生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
書院制史略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新文學運動之意義
——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思想的方法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中國近一千年是停滯不進步嗎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五四運動紀念
——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
科學的人生觀
——一九二八年五月
中國書的收集法
——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為什么讀書7
——一九三零年十一月
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治學方法
——一九三二年七月九日
中國問題的一個診察
——一九三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中國歷史的一個看法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
中國禪學的發展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中國再生時期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二日
日本在中國之侵略戰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四日
中國與日本的現代化運動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中國抗戰也是要保衛一種文化方式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眼前世界文學的趨向
——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
考試與教育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人生問題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二日
自由主義
——一九四八年九月四日
當前中國文化問題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中國文化里的自由傳統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新聞獨立與言論自由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
治學方法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六日
提倡白話文的起因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八日
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一日
傳記文學
——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二日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個看法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二日
白話文的意義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五日
大學的生活
——一九五八年六月
容忍與自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最近臨睡前讀《容忍與自由----胡適演講錄》。時常讀到莞爾。胡適真是個可愛之人。也是一代自由主義思想者中難得的有趣之人。但凡秉持“某某主義”思想的人,往往會以為真理在握,對待不同己見者,立馬要說服之;說服不能,便恐嚇之嘲弄之;如遇頑冥強愚者,動口不足以讓對方點頭,那恨不得動手的邪火也要竄上來了。
胡適先生當時,大約遇到這樣的人不少吧,難得他還是不嗔不怒,寫書著述外帶演講,那是民國學者的常態生活。他宣講議題種種 ——社會改良(老先生喜歡的詞!)、女子問題、白話文運動、學術方法、自由主義、傳統哲學、禪宗思想,活潑自由、并無禁忌。聽講對象有知識分子、大學生也有中學生、小城青年等等,胡適身體力行,實踐白話著文(想想他寫的白話詩多可愛!),在演講中也保持用語淺白親切,可以談大學問,也可以講小問題,大概聽他演講的人,定會有春風過耳之感。我輩晚生,不能親耳聆聽,但讀到這些演講文字,心里真歡喜。
所以,對現今那些自稱自由主義者的寫作者來說,胡適是個良好的標尺與鏡鑒。這些人不必開口就說哈耶克、哈維爾、獨立宣言、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更不必對“忠誠的馬列主義戰士”嗤之以鼻,橫眉怒目;也不必左右互搏,象個荷爾蒙過剩的斗士。行文為人,要是有胡適先生的一點風度余韻就再好不過了。
近代時政紛亂,人心急躁,胡適先生所身體力行的自由主義,溫和有仁,但并不入一干熱血青年法眼。那時的熱血青年,要的是速戰速決,要的是與舊政權一刀兩斷,無論如何,奉激進馬列主義為教條的GCD,在鼓動人心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好手。與之相比,說“科學是一個求真的方法,民主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的胡適先生,顯得太平淡太簡單太溫吞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期,時局如一輛大車,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懸崖前進,掌握方向盤的人正是信奉強權者,權力讓人狂妄,他們早已聽不進任何反對的理由。何況,要搶方向盤的手,實在太多了。就連一眾乘客,注意力也在那些雞毛亂飛的搶奪之手上。時代鼓噪喧囂,偌大中國,能靜心思考又能發出聲音的知識分子,實在無幾。就連胡適先生這樣的大家,說出的話也淹沒在噪音當中,他的聽眾已經走散。
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胡適在北平廣播電臺演講中說——
“俄國的大革命,在經濟方面要爭取勞農大眾的利益,那是我們同情的。可是階級斗爭的方法,造成了一種不容忍、反自由的政治制度。我認為那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不幸的事。這種反自由、不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不好的,所以必須依靠暴力強力來維持他,結果是三十年很殘忍的壓迫與消滅反對黨,終于從一黨的專制走上一個人的專制。三十年的苦斗,人民所得到的經濟利益,還遠不如民主國家從自由企業與社會立法得來的經濟利益那么多。這是很可惋惜的。"
“我們縱觀這三十年的世界歷史,只看見那些模仿這種反自由、不容忍的專制制度一個個都被打倒了,都毀滅了。今日的世界,無論在老文明的歐洲或是在新起的亞洲,都還是朝著爭民主、爭自由的大方向走。印度的獨立,中國的結束一黨訓政,都是明顯的例子。”
“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說:世界文化的第三個理想目標是爭取民主、爭取更多更合理的自由。”
一年之后的一九四八年,他在北平電臺的一次演講中,再一次談到自由主義的意義,特別提到了容忍的重要——
“我們承認現代的自由主義正應該有和平改革的含義,因為在民主政治已上了軌道的國家里,自由與容忍鋪下了和平改革的道路,自由主義者也就不覺得有暴力革命的必要了。這最后一點,有許多沒有忍耐心的青年人也許聽了會不滿意,他們要徹底改革,不要那一點一滴的立法。他們要暴力革命,不要和平演進。我要很誠懇地指出,近代一百六七十年的歷史很清楚指示我們,凡主張徹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沒有一個不走上絕對專制的路,這是很自然的,只有絕對的專制政權可以鏟除一切反對黨,消滅一切阻力,也只有絕對的專制政治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代價,用最殘酷的方法做到他們認為根本改革的目的。他們不承認他們的見解會有錯誤,他們也不承認反對的人會有值得考慮的理由,所以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異己,也絕對不能容許自由的思想與言論。所以我很坦白地說,自由主義為了尊重自由與容忍,當然反對暴力革命,與暴力革命必然引起的暴力專制政治。”
今天我讀到這幾段話,覺得這算是胡適先生在公共領域發聲最大的演講了。他一貫的溫煦藹然,稍稍變得劇烈了些,但態度之坦蕩堅定,思考現實之當仁不讓,是真正的“鐵肩擔道義”。我與四十年代的聽眾們,隔了一個甲子,隔了許多變幻的世事,感受也有所不同。那時,他們也許覺得,反正這些知識分子今天講這個主張,明天又有一個新的主張,都可以聽聽。(那是一種言論自由的場域和氛圍,難道不是嗎?)而我,卻仿佛頭一次聽到這樣無遮無掩的主張,隔著一點“歷史縱深感”,我覺得這些明明白白的話,既是洞見更是預言。
2022-12-08 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