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國紀錄片 中國大陸取景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國史館耗時1年的紀錄片「百年民國–民主的歷程」發表會,今天在蔡瑞月舞蹈教室舉行。特別的是,這部紀錄片許多珍貴影像,都是到中國大陸取景拍攝。

「百年民國–民主的歷程」一片赴美國國家檔案館翻拷歷史影像畫面,并前往中國大陸取景,包括民初國會舊址、清末廣東諮議局、孫文南京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以及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等地。

由國史館推出的「民主的歷程」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系列歷史紀錄片,到今年慶祝建政60周年的中國大陸取景,頗引起矚目。

國史館表示,這部紀錄片是委托電視臺拍攝,主要著重在學術面。因此,到大陸拍攝取景,過程當中并未碰到政治因素上的困難。

國史館強調,像是民初國會舊址,現在是大陸新華社在使用,能夠順利取景拍攝,相當不容易。

國史館館長林滿紅下午在發表會上致詞表示,社會由驚濤駭浪走向平順幸福,希望藉影片喚醒國人珍惜民主成果。

她表示,中華民國憲法自60年前開始實施,對民權制度有所保障,立下重要里程碑。這部紀錄片選在行憲紀念日公開發表,別有一番意義。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張朋園說,民主政治須經漫長演變,臺灣民主政治雖算成功,但絕非偶然而得。到1949年政府遷臺后,再加上本土民主觀念成長,才能使臺灣民主立足于世界。

「民主的歷程」紀錄片闡述清末知識分子對西方民主的想象,清末革命、立憲與實力派軍人三方勢力牽動辛亥革命,建立民國的過程;民初國會議員的選舉過程,使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改變對中國民主進程的看法;以及戰后起草中華民國憲法關鍵人物張君勱的思辯內容與立憲過程。

【中央社╱臺北25日電】 2009.12.25 07:48 pm 

紀錄片民國元年首次選舉 選舉資格嚴苛

再過不到一個禮拜,就是新的一年,也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的生日。國史館在今天特別推出,一部百年民國的歷史紀錄片,除了介紹政府遷臺以前的、民主憲政發展,還介紹中華民國第一次選舉,里頭有很多珍貴的歷史畫面。一百年前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成立中華民國,在中國實行了民主初體驗。這個剛剪掉辮子的國度,在1912年、民國元年、舉行了第一次選舉,依臨時約法舉行國會選舉,要選出國會議員,不過在當時不是人人都有選舉權,候選人必須一年納稅兩元以上、有500元以上不動產,還要小學畢業或同等學歷,選民資格跟候選人一樣,還限制只有21歲以上的男性才能投票。

算一算當時四、五億的人口中、有資格的人少之又少加上當時選票是用寫的,不是用圈選的,要不識字的人寫下候選人的名字也是一大困難,甚至有地方官對什么是選舉人也不清楚甚至到了1947年、民國36年、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當時識字的人也還不多,中研院院士張玉法也曾經歷過,選票一車一車送到小學,請小學生寫的情形張玉法表示,這些選舉過程現在看起來很荒謬也很可笑,但卻是民主歷程上很重要的過程,也證明臺灣現在的民主多么珍貴。推出這部紀錄片的國史館,花了一年時間完成這部歷史紀錄片,介紹政府遷臺以前民主憲政的發展過程。預計在明年、民國一百年推出另一部,談臺灣民主發展的成就,做為國家一百歲的生日紀念

首次選國代 作票「一拖拉庫」

國史館昨天推出「百年民國—民主的歷程」歷史紀錄片發表會,中研院院士張玉法引言時提到,百年民主進程是一頁辛酸史,歷史有責任還原真相,他更大爆早年民主「很幼稚」,作票、買票都不犯法。

中華民國即將邁入建國百年,國史館陸續拍攝紀錄片,「百年民國—民主的歷程」一片是介紹政府遷臺前的民主憲政發展過程,包括從清末、辛亥革命到民國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演變,近期將在電視頻道播出。

「百年民國—民主的歷程」一片曾赴美國國家檔案館翻拷歷史影像畫面,并前往中國大陸取景,包括民初國會舊址、清末廣東諮議局、孫文南京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以及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等地。

歷史學者張玉法回憶說,民國三十六年第一屆國大代表選舉時,票選方式是選民在選票填上候選人的名字,由于民眾識字率不高,政府用大卡車一車車把選票載到學校,「由小學生幫忙填寫好就載回去(等于是作票)」。

他還提到,1909年滿清選舉諮議局,四億多人具投票權僅一百六十多萬人,即使民國二年舉行選舉,具投票權的也僅有全數人口十分之一,這是早年選舉,歷經百年努力才有今天成果。

對于張玉法談到當年小學生代「行使」投票權,一旁的國史館長林滿紅也聽得哈哈大笑,她提及清朝末年是民主思潮起源,直到國父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一步步推動朝民權方向邁進,當時,主張政黨政治的國民黨要員宋教仁還被袁世凱暗殺。

林滿紅還透露一段插曲,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她曾向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爭取預算,特別提及宋教仁例子,「當年主張政黨政治會被暗殺」,顯見民主在驚濤駭浪中成長茁壯,更彌足珍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張朋園說,民主政治要漫長演變,「在民國中期確實做得很不好」,但臺灣民主成熟了,這是歷經百年演變,例如歐美警察仍會打人,臺灣若警察打人,就是嚴重大事,代表臺灣民權更受保障了。 

 

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為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次舉行的國會議員直接選舉,各省分別于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該次選舉原定與第一屆立法委員直接選舉同時在10月進行,但國共內戰致使鐵路破壞,交通不便,使得選舉推遲[1],最終國民大會代表普選略微提前于立法委員普選而在11月首先舉行。本次直選和立法委員直選使得中國第一次出現了4.61億人民[2]直接授權產生的代議機構,從而使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選舉中臺灣省是作為當時中華民國47個省、直轄市之一的普通地位參加了選舉(代表名額不及吉林省)。由于國共內戰等因素,此次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選舉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遍及于海峽兩岸整個中國的國會直選[3]。


  施行憲法

  1946年12月,制憲國民大會所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和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中規定本憲法在1947年12月25日實施,即在此日之前應當選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以便在行憲之后產生中華民國政府。按照憲法,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的選舉為直接普選,監察委員則由各省、市參議會以間接選舉法選出。國民大會依照憲法,代表人民行使政權,并且有下列職權:(一)選舉總統、副總統;(二)罷免總統、副總統;(三)修改憲法;(四)復決立法院所提的憲法修正案。因此國民大會類似于美國的選舉人團。新立法院的地位,似英國的下議院或美國的眾議院,而監察院則類似英國上議院或美國參議院。

  1947年4月,依據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國民政府改組,容納青年黨和民社黨進入改組后的國民政府,并開始部署行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此時國府成立了中央選舉總事務所,負責國民大會代表和立法委員直接選舉事務。此時國共內戰已經全面爆發。

  此時參加改組政府的青年黨,民社黨為增加本黨名額,堅持要求國民黨在選舉之前開具候選人名單,最后經過一番爭吵青年黨,民社黨索要候選人名額分別為288人,238人,而國民黨候選人名額為1758人。兩黨之名額比例遠遠超過制憲國民大會時兩黨代表名額比例。為進一步保證兩在野黨名額,他們又提出了比例選舉法,即選民投票選舉政黨而非候選人,依據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名額。此辦法遭到各省市參議會反對[4]。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批評青,民兩黨:“為擴大政府基礎而納入政府的兩個少數黨人員,貪心于爭權奪利,超過了許多國民黨人士”[5]。

  鑒于各黨選舉前之糾紛,司徒雷登給國務卿的報告說:“鑒于選舉有可能危害和談的效果,他們建議應該延期選舉。邵力子說,他已在國府委員會上提倡過這一行動,但被否決了。他說委員長(蔣中正)堅持認為,舉行選舉是走向憲政的必要步驟”[6]。
 
 

網載 2012-06-27 10:53:13

[新一篇] 存亡關頭-1949的中華民國

[舊一篇] 一寸河山一寸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