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著名的一個小人物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多少年來,人們在形容一種情勢的無奈時,往往用一句話來概括:蜀中無大将,廖化當先鋒。這句話,含義多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句話的語素中,含有強烈的、明确的無奈因素。說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爲:這個蜀國真的找不出人來了嗎!怎麽連廖化這樣的居然也當上先鋒官了?!那麽,廖化在三國風雲中到底是何等樣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爲弄清這一點,我對比史書和小說,找到了一些資料,對于廖化有了一點新的認識,在此僅對衆“三國”迷們發表一點淺見。

廖化(?—公元264年),襄陽人,字元儉,本名淳,早年投靠劉備,曾經在關羽的手下作過主簿,一直跟随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被殺後,荊州落入東吳之手,廖化不得已投降了東吳。後來,廖化做出了一個同關羽一樣千裏走單騎的的精彩故事:廖化忠心于劉備,一心重回劉備身邊,想出了詐死的計策,居然還計謀得逞,并騙過了所有的人,帶上自己的母親躲開吳兵的追捕,日夜兼程,趕往益州,終于在秭歸遇上了東征伐吳的先主劉備。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立刻任命廖化爲宜都太守。

以上的記載見陳壽的《三國志"廖化傳》。雖然非常的簡略,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中得出一個這樣的印象:首先,廖化是一個文職官員出身,主簿這個職務,是專門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鑒的官員,是州的屬吏,高于功曹書佐,而低于别駕。在當時人才濟濟的荊州能得到劉備、諸葛亮的賞識擔任主簿這個職位,應該說是要具備一定能力的(鼎鼎大名的“鳳雛”龐統,在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也隻是個縣令,經諸葛亮大力推薦後,才做了從事。這個從事的職務,比主簿也就高一級。);廖化的投降,應該是迫不得已,從史書上看,似乎與自己母親的安危有關;另外,所做的千裏走單騎的精彩故事,比關羽的難度更大:關羽是得到了曹操的關照,一路順風順水、大搖大擺回到劉備的身邊,而廖化則是“晝夜西行”,還帶着自己的母親,風險可想而知。關羽的千裏走單騎被後人稱之爲“忠、義”,廖化的千裏走單騎則是“忠、義、孝”,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那個一聽說母親被抓就馬上被主而去并且快快樂樂的在曹魏做上高官的徐庶,和廖化比起來更是連提鞋都不配。這裏還有一個細節容易所疏忽:關羽兵敗的時間是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這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廖化卧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難怪劉備見到廖化喜出望外,給了廖化個宜都太守做。

至于廖化在蜀漢政權建立後的表現,因爲散見于陳壽的《三國志》中,我們不妨按照時間順序來逐步進行了解。

公元221年廖化回到劉備身邊以後,正值劉備東征,劉備從巫峽、建平至夷陵界“立數十屯”,同時任命将軍馮習爲大都督,張南爲前部先鋒,輔匡、趙融、廖化、傅彤等各爲别督,并先遣吳班率領數千人于平地立營,向以陸遜爲首的東吳軍隊挑戰,結果被陸遜火燒聯營,打敗蜀軍。在這場戰争中,雖然不見廖化表現的記載,從劉備任命廖化别督這一武官職務來看,廖化在軍事方面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潛質和能力的(見《三國志"陸遜傳》)。

公元223年,諸葛亮開建府署任命蔣琬爲東曹掾。舉薦茂才的時候,蔣琬一再謙讓,并向諸葛亮推薦劉邕、陰化、龐延、廖化等人(見《三國志"蔣琬傳》)。這時候廖化的職務是參軍(見《三國志"廖化傳》),同諸葛亮的心腹愛将馬谡等同。參軍這個職務相當于現在的參謀,屬于幕僚性質,參與軍事行動的組織和策劃。從這兩段記載看,諸葛亮對廖化還是比較重視的,在當時的朝野上下對廖化的評價也是不錯的。

《三國志"廖化傳》中說廖化“後爲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将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雖然因爲交代沒有具體的時間。但我們也可以從其它的史料中尋找到一些線索。

據《三國志"郭淮傳》記載:公元249年,魏将郭淮率兵攻打駐紮在成重山的廖化,結果大敗姜維、廖化的部隊。此時的廖化官居陰平太守。但在這之前,廖化還是打了個勝仗的。魏将王赟、遊奕就被廖化殺的大敗。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廖化還是具備一定的軍事指揮和作戰才能的。

據《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公元263年,魏征西将軍鄧艾、鎮西将軍鍾會等分兵進攻蜀國,當時蜀漢的主力部隊及大部分将領都遠在沓中,後主劉禅派張翼、廖化等抵禦。結果防禦失敗,蜀國同年滅亡。這時候的廖化已經是右車騎将軍,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之類的職務也應該在這段時間。從廖化的官職升遷和史料記載的事件看,廖化在蜀漢後期也是得到後主劉禅的賞識的,官職比諸葛亮時代還要高。

公元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擊破南安太守遊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赟。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随姜維率軍西迎,于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将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公元262年,姜維率衆出狄道,廖化說:“‘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于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果然,姜維爲鄧艾所破,還駐沓中。

公元263年,魏将鄧艾、鍾會伐蜀,廖化同張翼、董厥等人率軍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維,繼而與姜維一同退守劍閣。後來,諸葛瞻被鄧艾破于綿竹,廖化等人随姜維繞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後主劉禅投降的敕令。

公元264年,蜀國亡國後,廖化在被遷往洛陽的途中病故。

以上就是史料中對廖化的記載。從中我們看不出廖化有什麽能力不足之處。陳壽的《三國志"廖化傳》對廖化的評價是:果斷剛烈。廖化,稱得上是一位儒将,也是蜀漢政權從崛起、興盛到最後滅亡的見證人。他有一定的能力。既有地方管理經驗,又有率兵抗敵武将生涯,加上能得到蜀漢兩代帝王及諸葛亮的重用,也算得上是個人才。


編者 2010-07-15 08:32:49

[新一篇] 三國時最著名的“四大名駒”

[舊一篇] 三國時期的十大神奇預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13/5/11 下午 01:57:38 | 暫無
有道理啊...您好.

2 楼 2011/10/19 下午 11:05:43 | boris945@pchome.com.tw
編者您好,很高興看到有人為廖化平反,其實一直造成大眾錯誤印象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原意並非否定廖化的才能,而是指姜維北伐時年已屆70的廖化還需擔任關鍵角色,顯見蜀國人才凋零,只是大眾普遍誤解其意了,此句話害廖化不淺。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