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 簡體 傳統 |
在我國有兩個眾所周知的短語,一個是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個是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兩個短語引出今天的主人公來——徐庶。
徐庶,字元直,穎川人。對於徐庶的才能,曹操的著名謀士程昱曾有「十倍於昱」的評價,由此可見徐庶確實是棟樑之才。這也可以從他為數不多的軍事指揮實例看出來,指揮打敗曹仁、李典的大軍便是他用兵智慧的體現,後來他又點破龐統的連環計、黃蓋的詐降計,徐庶可以說是一個謀略天才。儘管徐庶極有謀略,但是百密一疏,後來被曹操將老母騙到許都,騙到徐母的筆跡寫信給徐庶,徐庶至孝,不得已趕赴許都。從此走上了他「一言不發」的人生路。
在他離開劉備的時候,劉備和他說「備分淺緣薄,不能與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現在是朋友,以後保了新的主人,那就是兩國仇敵,不過即使這樣,劉備還是勸他「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對於一個生逢亂世的有才能的人來說,能夠做一番事業出來,那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那是每個有才能的人的最終追求。但是徐庶卻說「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立誓不為曹操出謀劃策,這就是他一言不發的由來。
其實讓一個人保持「一言不發」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像徐庶這樣的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的人,本來憑借自己的謀略能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大事業,可是他卻能在曹營中始終保持沉默。就像前面說的,對於功名,那是那個時代謀臣勇將的最終追求,也許他們不會在意利祿,但是都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像前輩雲台二十八將一樣名標青史,萬古流芳。這樣的追求是他們的生命的意義,是他們的畢生追求,然而徐庶卻放下了。如果從修煉者的角度看,這種追求是謀臣勇將的最大的一個執著心,而且是極其強烈的,但是徐庶卻實踐了他的諾言,寧肯拋棄滿腹經綸,也不為曹操出謀劃策。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進軍新野,派徐庶勸降劉備,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可以回到劉備身邊,但是,徐庶是一個君子,不能言而無信,借這個機會溜掉,所以最終還是回到了曹營。也許在許多人眼裡,徐庶是一個悲劇,可是我想,正是徐庶的不設一謀的一生,才給後世留下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兩個短語,也許神就是為了給後人留下這些生動的短語,為了豐富人類的文化而有意這樣做的呢。
也許徐庶在做這樣痛苦的選擇的時候也很艱難,一面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功成名就,一面是道德仁義,可是他最終選擇了仁。回頭看看當今中國,有許多的人才,可是他們沒有徐庶的風骨,助紂為虐……壓迫、剝削人民。也許在他們看來,道德良心和高官厚祿比起來是後者重,沒有必要步徐庶的後塵,但是需要知道助紂為虐也是作惡,也是要得到懲罰的。
司想 2010-07-15 08:32:5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