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曲欣賞(三)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妝臺秋思
    此曲原為塞上曲的第四段,全曲運用琵琶的獨特演奏技巧。國樂先輩孫裕德先生、金祖禮先生等人均曾以洞簫或笛之獨奏的形式演奏過此曲,令其極富神韻。絲竹文曲即采此神韻,相和為之。其色彩較獨奏豐富多矣。

    早晨
    笛子獨奏曲。
    創作于1953年,是著名的南派笛子大師趙松庭的代表曲目。樂曲以秀麗、寧靜、清新的情調,反映鄉村的晨景:旭日東升,百鳥爭鳴和孩童們歡樂嬉戲,人民生活幸福的興旺景色。樂曲旋律采自昆曲曲牌《點絳唇》,較全面地運用和發揮笛子的傳統技法,將南北笛子的演奏技巧加以綜合運用,大大豐富了笛子的表現力,使曲調既柔和秀美,又明快活潑。樂曲旋律流暢,風格濃郁、活躍快速的三拍子,旋律化的鳥叫聲,流暢舒展,情不可抑的旋律進行,使音樂充滿活力。
    燈月交輝
    琵琶曲。
    源于十番鑼鼓曲,因常在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演出,故取此名。曲調歡快活潑,熱烈中透出了元宵佳節合家團聚的熱烈氣氛。全曲包括[壽亭侯]、[薛仁貴](跨海征東)兩段曲調,并有用琵琶技法模擬的鑼鼓段。《養正軒琵琶譜》收錄此曲,還收有帶唱詞的原譜。
  佛上殿
  民間樂曲,節奏緩慢平穩,以簫獨奏的形式,加之木魚的敲擊聲襯托,使音樂聽起來極富廟堂色彩,聽者仿佛看到深山古寺之中信徒虔誠禱告的景象。
    聽松
    二胡獨奏曲。
    華彥鈞(阿炳)曲。相傳宋朝時候,金兀術被岳飛打敗、狼狽逃竄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喊聲震天的聲音。此曲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這一說法雖屬牽強附會,但樂曲氣魄豪邁,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過松濤借物詠懷,在贊揚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曲調剛勁有力、跌宕起伏;結構前后對稱、主體突出。氣魄宏大的引子,猶如呼嘯的松濤震蕩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樂曲的旋律進行酣暢,一氣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顫音和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后半部采取不規整的自由變化重復。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極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時也字字清楚有力,這是樂曲氣勢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情感強烈而氣勢磅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楊翠喜
    廣東音樂。
    樂曲流暢悠揚,展現了廣東音樂的清新秀麗、旋律明快的特點。
    步步高
    廣東音樂。
    呂文成曲。曲譜初刊于1938年沈允升著《琴弦樂譜》中。作者是一位對廣東音樂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貢獻的音樂家。擅長演奏高胡,又善作曲,《步步高》是他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創作中大膽采用新的表現手法,依情譜聲,開門見山地迸發出一種奮發向上的情調。樂曲中常采用樂匯的重復以積聚力量、向新的層次運動,或是漸層高漲,或呈漸次下落,旋律線的升降有序,音浪疊起疊落,一張一弛,音樂富有動力。樂曲中也創新地采用了外來模進手法,但這樣的采用非但沒有失去作品的中國特點,反而別開生面,妙趣橫生。該曲的命名應該說與樂曲在結構層次上的遞升遞降有關。
    良宵
    二胡獨奏曲。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創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與學生、友人歡聚時的即興之作。在除夕之夜歡樂情緒感染下,作者興致頗高,邊拉邊記譜,頃刻而成。此曲音樂形象單一、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樂曲充分發揮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點。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暢、渾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揚、華彩多姿。全曲短小精悍,一氣呵成。作者通過輕盈柔和、灑脫自如的旋律,生動描繪了他與友人歡敘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悅心情。六十余年來,此曲仍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現出的歡樂和激情,達到樂器性能的極致發揮,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走馬
    廣東音樂。
    這是一首廣東音樂早期優秀曲目。有呂文成根據嗩吶曲牌《大開門》改編之說,但未定待考。《走馬》又名《走馬英雄》,節奏明快,旋律活潑,表現人們興奮昂揚的情緒。樂曲結構短小,層次分明。固定終止型樂句貫穿全曲始終。音樂節奏具有切分音效果,使樂曲基調剛健有力,活潑豐富,快樂之情溢于曲外。
    陽春白雪
    琵琶獨奏曲。
    亦名《陽春古曲》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古曲。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此曲由六十八板小曲組成。既可作為一首套曲演奏,也可單獨演奏其中的每一首小曲。歷來全曲分七個樂段,可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樂曲。“起”部標題名“獨占鰲頭”,以加花、“隔凡”和緊縮等民間常有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變化發展,充滿了生動活潑、明快愉悅的情緒。“承”部有兩段:“風擺荷花”和“一輪明月”。在高音區展開的旋律更加花簇,情緒比“起”部更為熱烈。“轉”部包括“玉版參禪”、“鐵策板聲”、“道院琴聲”三段,是一個對比性的段落。在演奏上時而用板的技法奏出強音,時而用摭分彈出輕盈的曲調,尤其是第六段圍繞徵音的一連串泛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晶瑩四射,充滿活力。合部標題為“東皋鶴鳴”,不斷增加的音樂強度,使全曲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姑蘇行
    笛子獨奏曲。
    江先渭根據昆曲曲牌《佛上殿》改編。昆曲的音調色彩鮮明,甜美抒情,誘發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樂曲分三段:寧靜的引子,以清秀流暢的曲調,展現了姑蘇園林的幽雅和秀麗,似乎是一幅晨霧依稀,樓臺亭閣隱現的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人猶如置身于幽曲明凈、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之中,盡情地觀賞,美不勝收。中段是對比性的熱情小快板,樂曲應用變奏手法,旋律快速流暢,形成段落之間的對比,游人嬉戲,情溢于外。當再現第一段時,人們似乎沉醉于美麗的景色之中,流連忘返。整首曲子笛音婉轉動聽、甜美抒情,音色清新亮麗、曲調優雅純凈,悠然從容之中呈現了一派詩情畫意。

    泛滄浪
    原為古琴曲,作者郭沔,字望楚。本曲常作為《瀟湘水云》的序曲,表現“志在駕舟于五湖”(《神奇秘譜》)的意境。作者為浙江永嘉(今溫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不僅收集整理了許多流傳于民間的琴曲,且有不少新作。元兵南侵時,郭望楚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游船。每當遠望九嶷山為云水所蔽,見到云水奔騰的景色,便引起他對外敵入侵、時勢變遷的愁緒,于是作《瀟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郭望楚代表作《瀟湘水云》的序曲。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并貫穿全曲,簫曲反復重復主題,圍繞骨干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對山河缺殘、時勢飄零的感慨。
 

    牧民新歌
    笛子獨奏曲。
    1966年,曲作者簡廣易、王志偉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有感于生活,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了這首樂曲。樂曲旋律來自內蒙古民歌,表現牧民辛勤勞動、建設遼闊草原的新生活。寬廣遼闊的引子仿佛把我們帶入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云、牛羊成群……短暫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第一段是優美深情的慢板,羽調式的旋律富于內蒙民歌風味,它傾吐著牧民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第二段是跳躍的小快板,把前面的慢板曲調加以變奏處理,運用吐音技巧和節奏,描繪出牧民騎著駿馬前進的歡樂景象。緊接著的第三段,將主題音調的節奏拉寬,旋律熱情舒展,表達了牧民們對社會主義的衷心歌頌。第四段巧妙地運用調式對比的手段,以明亮的宮調式色彩,使音樂情緒更為高漲。第五段運用花舌、飛指等技巧,生動地模擬駿馬的嘶鳴聲。最后,急速的十六音符進行和強烈的節奏,渲染了遼闊草原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全曲。1975年亞洲廣播聯盟曾對這首曲子予以推薦。

 


網載 2012-07-20 21:17:14

[新一篇]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二)

[舊一篇]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