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魅力(節選)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魅力

目錄 

沿革篇

遷居北京

樂氏兄弟避亂寧波

江南水鄉一鈴醫

到京師去

 

創立同仁堂

 

樂顯揚任職太醫院

濟世養生惟醫藥

創立同仁堂藥室

 

樂鳳鳴接續祖業

 

鄉試落弟

五易寒暑不惜功

改藥室為藥鋪

 

在困難的歲月里

 

天災人禍

張世基承辦同仁堂

 

樂平泉經營有方

 

同仁堂回歸樂家

自東自掌的經營管理

官家護身符

全方位籌措資金

宣傳得法

不斷研制新藥

 

變亂的年代

 

張翊亭火中救老匾

劉輔庭和洋人周旋

許夫人回京以后

 

結束承辦御藥以后

 

建立四房共管制度

達仁堂的發展

 

淪陷期間的苦苦掙扎

 

不當理事長

花錢了事

和仁丹競爭

 

樂松生時代

 

面臨歷史的轉折

跟著時代走

在“文化大革命”中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

 

不斷研制新產品

重視知識和人才

前店后場的新發展

走向集團化

 

經營篇

 

在皇權的保護下

 

供奉御藥

預領官銀周轉資金

增調藥價 保證盈利

彈壓私債 杜絕糾紛

 

壟斷中藥市場

 

京通衛幫的會首

開盤了

不怕價高,但求貨好

 

籌辦行會

 

重建行會會館

熱鬧的藥王誕辰日

 

善待職工

 

發雙薪的日子

行先生之禮

 

同業競爭

 

京師國藥五大店

鶴年堂難以招架

 

鮮明的制藥特色

 

處方獨特

選料上乘

工藝精湛

療效顯著

 

維護金字招牌的聲譽

 

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和假冒行為作斗爭

 

開拓經營,以滿足患者需求為目的

 

品種全

質量好

服務優

管理嚴

 

啟示篇

 

一篇調查報告的分析

 

同仁堂的成功之道和特色

同仁堂的有益啟示

 

一個討論會上的學者發言

 

同仁堂與傳統文化

同仁堂與企業文化

 

 

遷居北京

 

 

同仁堂樂家的祖輩撲朔迷離,有人說可以追溯到唐朝末期。

 

樂氏兄弟避亂寧波

 

北京同仁堂是怎樣創辦起來的?社會上流傳說:掌柜的原姓岳,明朝末年由浙江來京,以串街行醫兼帶售賣藥材,每次來京都住在大柵欄一家姓樂的山西人開的客棧里。樂家只有老夫婦二人,專門接待南來北往以販賣藥材為生的客人。岳掌柜和樂家夫婦相處得很好,相互信任。清初某年,樂家老夫婦回山西探親,將客棧交給岳掌柜看管,但老人一去杳無音訊,岳掌柜就改姓樂,并繼承了這家客棧,又改行商為坐商,兼帶行醫。這個岳掌柜就是樂尊育。客棧改為同仁堂的時間是康熙己酉年(1669年)。

 

樂尊育真的原來姓岳嗎?我們聽到的卻是另外一種說法。

 

北京同仁堂藥業是樂家創辦的,所以又名“樂家老鋪”。提起樂家的遠祖,可以追溯到唐朝昭宗在位年間(889-904年)。

 

唐昭宗李曄即位時,唐朝已經面臨崩潰。地方上藩鎮割據,根本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里;朝廷里大臣和宦官嚴重對立,皇帝沒有一點權威。在這種情況下,藩鎮頭子朱溫的勢力越來越大。

 

朱溫原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手下的大將,后來投降了朝廷,被賜名全忠,封為宣武節度使。憑借著手中的權勢,朱溫一步步走上了篡唐的道路。起初,他勾結宰相朱胤,殺死了大批宦官,開始控制朝政。以后,他又精心策劃,殺死了崔胤等朝臣,完全控制了唐昭宗。

 

朱溫的篡唐行為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特別是身居高位的樂仁厚、樂仁規兩兄弟。當時,哥哥樂仁厚是朝廷的大司寇,掌管刑罚等事;弟弟樂仁規是太醫署的太醫令,負責朝廷醫學、醫務的傳授和監督。

 

一天下午,樂仁規來到樂仁厚的家中,兄弟二人議論起了國家局勢。

 

“唐室衰微,李姓不保,已成明跡,看來天下又要改姓了。”樂仁厚滿臉憂郁的神色,語氣中充滿了傷感。

 

“朱溫篡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只是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人起來公開抗拒。”樂仁規說罷,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房間里一片沉寂。

 

過了一會兒,樂仁規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樂仁厚說:“對朱溫的篡位行為難道就沒有一點辦法阻止嗎?”

 

“唉,當今世道,誰掌握了軍隊,控制了皇上,誰也就得到了天下。”樂仁厚說。

 

“我們總不能對國家危難的形勢坐視不管吧?”樂仁規的語氣中流露出幾分激憤。

 

樂仁厚沒有立即回答。他站起身來,望了望窗外。不知什么時候,太陽已經落山了,京師長安處在暮色蒼茫之中,天空是那樣朦朧和空曠,偶爾飛過的烏鴉的啼叫,更增加了黃昏中的凄寂氣氛。

 

“來人,掌燈。”樂仁厚吩咐說。

 

房間里頓時明亮起來。樂仁厚轉過身,看見樂仁規一雙期盼的眼睛正看著自己,便說:“我們當然不能對國家危難的形勢坐視不管,但是,這需要一個萬全之策。”

“看來,只要是還在朝中做官,就難免不和朱溫發生沖突。還不如去當老百姓,過安居樂業的日子。”樂仁規說出了自己想法。

 

“當今這個世道,藩鎮割據,強權橫行,生靈涂炭,就是當個普通百姓,也不見得有安居樂業的生活。”樂仁厚語氣中充滿了悲涼。

 

“不管怎么說,棄官歸隱,總比助緒為虐好。”樂仁規的態度十分明確。

 

“棄官歸隱也許是一條最現實的路。”樂仁厚看來也同意樂仁規的意見,所以才這么說。

 

此后不久,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天,朱溫從外地返回京師,唐昭宗在一個大殿里為他舉行歡迎宴會。當朱溫走進殿堂的時候,文武百官大都站了起來,只有十余人還坐在廊下,樂仁厚、樂仁規兄弟倆就在其中。朱溫見此情景非常惱怒,竟用鞭子抽打這些沒有站起來的官員。當他抽打到樂仁厚面前的時候,突然停住了手。

 

只見樂仁厚霍地站了起來,兩眼直視朱溫,滿臉怒容,大聲斥責說:“你這個貳臣,有什么資格鞭打我們!”

 

朱溫對樂仁厚的舉動沒有防備,先是愣住了。等聽到樂仁厚罵他是貳臣時,才氣急敗壞地吼道:“皇上賜我名全忠,你竟敢對我不恭,還惡語相加,看我怎樣收拾你!”

 

朱溫說罷,舉起手中鞭子,朝著樂仁厚劈頭蓋臉地打了下去。樂仁厚并不躲避,口中仍是不停地罵著:“貳臣!貳臣……”

 

樂仁規見哥哥被要,便向朱溫撲去。不料他還沒有靠近朱溫,就被朱溫的左右拉到了一旁,吃了一頓拳腳。眾大臣見樂氏兄弟受辱,朱溫氣焰囂張,往日被壓抑的情緒瞬間爆發了出來。他們叫著,罵著,大殿里立時亂成了一團。

 

唐昭宗見這番情景,也覺得朱溫做得過分,全然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里,便滿臉地不高興,向朱溫哼了一聲,就擺駕回宮了。

 

眾大臣見皇帝離去,那些平日對朱溫不滿的人,也乘機攙扶著樂仁厚兄弟倆走了。大殿里,只剩下朱溫及其隨從,還有幾個溜須拍馬的大臣。

 

樂氏兄弟拖著被打的身體回到樂仁厚府中。他們連夜商量了對策,一致認為不能再在朝中做官了。決心棄官歸隱,到江南東道的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去。因為那里遠離京師,地處江南,面臨東海,氣候濕潤,人煙稀少,境中多高山大川,林木豐茂,是過隱居生活的理想地方。此外,還因為他們有遠房親戚住在那里,雖然已經多年沒通音信,但終究還是可以照應的。

 

這天夜晚,樂氏兄弟還詳細商討了起程的具體日期,以及怎樣做才能保證萬無一失,不會遭到朱溫的追殺。

 

光化三年(900年)八月的一天,樂仁厚派一個家丁先往明州地區的慈溪(今鎮海市慈水鎮),到樂家的遠房親戚那里進行聯系,安排住處。半個月以后,利用朱溫離開京師外出征戰的時機,樂仁厚、樂仁規兩兄弟帶著家眷逃離了長安,趕往明州。

 

正是秋天收獲時節,氣候涼爽,風物宜人。樂氏兄弟及其家人分乘十輛馬車,帶著貴重的財物,風塵仆仆地行進在前往明州的道路人。他們沒有觀賞風景的心境,保知道曉行夜宿,格外謹慎,自然是吃了不少苦頭。就這樣,經過商州、唐州,渡過淮水的時候,時令已是初冬。

 

正當樂氏兄弟緊張的情緒稍有緩解,以為逃出了朱溫的控制圈的時候,不料,在滁州境內,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事件。一天,樂氏兄弟的十輛馬車正在行進,前面突然出現一彪人馬。起初,樂氏兄弟還以為是朱溫派來抓他們的人,后來才知道,他們遇上了盜匪。盡管家丁們拼死抵抗,樂氏兄弟還是受到了極大損失,十車的財物大多被搶,許多家人被殺死。

 

此后,他們過了廬州,過了長江,再經過和州、宣州,到達了太湖邊。望著茫茫的太湖水,以及湖面上的點點漁帆,樂仁厚無限感慨地對弟弟說:“神州大地,遼闊無比,而我們竟成了顛沛之人。”

 

“這還不都是朱溫加害所致!亂世之秋,兄長也不必過于慨嘆。”樂仁規站在太湖邊,側過頭遠望前行大路的盡頭,努力寬慰著兄長,同時也是對自己被傷害了的心靈的撫慰。

 

不久,他們經過杭州、越州,終于抵達了明州地界。在明州和越州交界的大路上,樂仁厚先派往慈溪的家丁前來迎接他們。他看見主人一副落魄的樣子,大為不解,待聽到途中被搶劫之事,才恍然大悟。家丁告訴樂氏兄弟,盡管那個遠房親戚沒有找到,但在慈溪的住處還是安排好了。聽到這些情況,樂仁厚、樂仁規倆不免又感慨一番,心里也踏實了許多。

 

樂氏兄弟就這樣在慈溪隱居下來,這離他們棄官出逃長安不過才三個多月時間。

 

三年以后,唐昭宗被朱溫謀害,李家天下變成了朱家天下,國號由唐變成了梁。

 

一天,過著隱居生活的樂仁厚、樂仁規兄弟倆在一起閑談,又說到了天下大勢,非常感慨。

 

“這就像我們自己一樣,由繁華的京師來到了偏僻的慈溪。”樂仁規說。

 

“還說,由朝中高官變成了普通百姓。”樂仁厚補充說。

 

江南水鄉一鈴醫

 

避亂寧波的樂氏兄弟及他們的后代的情況怎樣呢?有人傳說是這樣的:

 

樂仁厚歸隱后,心中郁悶,久不得釋,雖然幾次游歷浙東的名山大川,過去的官宦生活卻始終不能忘記,結果,在五代初年病故。他的后人逐漸湮沒無聞。

 

樂仁規與其兄不太一樣,歸隱之后,心境平和,平日翻翻醫書,游歷名山的時候找草藥,間或給左鄰右舍看看病,生活顯得很有興致。

 

他還開始纂修族譜。原來,中國從魏、晉時候起,就開始了修譜活動。那時候,朝廷選拔官員,士族之間彼此通婚,都要查看族譜,這樣,修譜活動就延續下來。樂仁規是在朝中做過大官的人,當然懂得這些。

 

有一天給鄰居們看過病之后,樂仁規把長子叫到面前。

 

“我們樂家是從長安遷居來的,今后就要在這里繁衍生息,為了使樂氏家族不失序,還是要纂修族譜為好。”樂仁規這樣對兒子說。

 

樂仁規的長子當時才十幾歲,正在讀書,對修譜活動似懂非懂,聽了父親的話,便說:“這還不好辦,您和伯父是第一代,我們這一輩人是第二代。”

 

“哪有這樣簡單的事呢?明州這個地方原本就有我們的遠房親戚,輩分大,他們應當是第一代。你年紀小,要從修譜活動中增長見識。”樂仁規說出了讓兒子參與修譜活動的目的。

 

經過一番查尋和了解,樂仁規知道了他們的遠房親戚叫樂汝楨,在明州地區已有二世,三十幾口人。于是,明州地方的樂氏族譜就以樂汝楨為一世祖。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改朝換代,江山依舊。人民生死,有似江河。樂氏家族在寧波,經過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宋、元,到明朝初葉,近五百年的時間里,共經歷了二十六世。第二十六世名叫樂良才,生活的時代正是明成祖朱棣在位初年,當時他十六七歲,是江南水鄉的一個鈴醫。

 

樂良才不再有祖輩有過的輝煌和榮華富貴,他不過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中的一個。他住的地方,當時屬浙江省寧波府鄞縣慈溪鎮。慈溪鎮不算大,只有幾十戶人家。樂良才住的房間有一池塘,房后有十幾株楊樹。每當夜幕降臨、萬籟俱靜之時,他就開始攻讀醫書。這寧靜的晚上,是他感覺最幸福的時刻。

 

本來,樂良才的父親曾征求過兒子的意見,是通過科考做官呢,還是為人治病當個郎中?朱棣在位初年,由于經過朱元璋幾十年的治理,社會已比較安定,但是,水旱仍然不斷,老百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樂良才明確向父親表示不愿做官,只愿行醫。他的志向得到了父親的肯定,父親就在每天晚上為他講解醫書,教他一些醫學知識。

 

久而久之,樂良才成了鑒別中藥的高手。夜晚,他常常和父親對坐,相互切磋。

 

“車前子的別名叫什么?”父親問。

 

“車輪菜子,豬耳朵棵子。”樂良才不假思索地回答。

 

“它有什么功效?”父親接著問。

 

“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樂良才回答得很簡潔。

 

“怎樣鑒別它呢?”父親再問。

 

“車前子呈橢圓形、不規則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有細皺紋,質硬、味淡、無芳香氣味,水泡后有粘性,手捻有潤滑感。”樂良才流暢地說著。

 

父親滿意地笑了,揮揮手示意兒子自己看書,然后抽身輕輕離去。

 

有時,父親也和樂良才談起中藥的功用,借以考察他對醫藥知識的掌握情況。

 

“膏藥有什么作用?”父親提出了問題。

 

“膏藥兼有外治和內治的作用。外治用以消腫散痛和保護傷口,內治則是驅風散寒,和氣和血,通絡止痛。”樂良才回答得有條有理。

 

“什么是丹劑?”父親又問。

 

“丹劑是用金屬及礦物類藥物,經過高溫燒煉而成的紅黃色或無色結晶狀藥物。它對疽疽、諸瘡等外科諸癥療效頗好,對咳嗽、哮喘、關節疼痛等疾病也有顯著療效。”樂良才不等父親問,把丹劑的功用也回答了出來。

 

“什么是丸和散呢?”父親索性把兩個問題一拼提了出來。

 

“丸有水丸、蜜丸之分。水丸是指藥物細粉用冷開水為粘合劑制成的丸劑。丸劑對于一些慢性病療效顯著。散劑是一種或幾種藥物經粉碎混合均勻而成的干燥粉狀劑型。有內服散和外用散兩種,既適于慢性病,也適合急病搶救。”樂良才回答后,眼睛里閃現出興奮的光芒。


網載 2012-07-27 23:31:58

[新一篇] 封神演義 商周列國全傳 中國神魔小說

[舊一篇] 萬歷十五年—從歷史的角度糾正西方觀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