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師與畫家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文/莫俊超

  周日的早晨對晝夜忙活了六天的人來說有著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爽,作為一名“生活記錄”活動的志愿者,我行走在萋萋芳草之間,玉帶清流之畔。一個老畫家在溪邊畫水彩,周旁已經站了眾多人,好像在聆聽什么,我帶著錄音筆和相機悄悄過去圍觀。

  老畫家打好了底稿,水彩紙上可以看到一個鉛筆勾勒的輪廓,大體的黑白灰都已經鋪好。

  “老人家,你的這個鉛筆打得稿是不是太簡單了點?”一個戴著眼鏡的斯文青年輕聲問。

  “你是做什么的?”老人家正在把顏料擠在調色盤上。

  “我是一名 IT 產品設計師。”

  “畫畫是一門藝術,設計也是一門藝術,藝術大抵是相通的,你可以說一說你的道理。”

  “在我看來,您的這個太簡陋了,恕我冒昧,甚至有些地方形狀有偏差,如果我們的產品是這么一個半成品,那么經理絕對不會高興。”

  “現在你看到的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而且如你所言,它確實是個半成品。我畫的是水彩,不是素描,當我在打形的時候,我不是從要臨摹的物體形狀去考慮,對于一個寫意的作品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整體的構圖,把握其中心,而這是我在下一步加顏色時需著重注意的。中心考慮好以后,作為對比和襯托的其他景物則是根據中心的需要加以調整,我們看到的是眼前,想到的卻是以后,這也正是藝術魅力所在。你看到簡陋是因為你被旁的事物迷惑以致忘記自己創作的本意,對于產品設計而言也是如此。”

  說完,畫家已經開始調色。

  “作畫的順序各有喜好,但對水彩而言顏色由淺至深,刻畫由簡至繁,這種規律不會變。明媚的陽光是整個畫面的基調,這也是我們創作的熱情所在,當一個作品被定以某種情緒時,我們以后的每一步都是被這種情緒所引導的。這種情緒貫穿你整個思考過程,你就會知道哪些是要強調的,哪些是要回避的,對于畫畫而言,受光的一面可以展現我的創作熱情,但是如果沒有陰影,也就無從談論陽光了。”畫家用中黃和橘黃調出亮色,用群情和大紅調出暗色,“記住,它們是互補的關系。”

  大面積的陽光和陰影在老畫家的揮毫潑墨間融合出動人真實的色感。

  “景物是固有色加上陽光或者陰影的顏色,這樣畫面呈現的每一部分都沾染了你的情緒,你可以調整每部分亮暗的程度,因為你的情緒會變化。之前你說我的形狀有偏差,事實上形狀并不是嚴格的拘束,當你的熱情在燃燒的時候,你會突破這些束縛,但你不會去撕裂它們,因為它們是創作本意的另種可變化的形式,只不過在創作過程中你有了更好的想法,因此你會改進而不是改變這些。當你的熱情燃燒殆盡之時,也是作品雛形呈現之刻。”

  老畫家說完后閉上了眼睛,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微微一笑,便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天空、溪水,遠景、近景一一浮現,各式筆法讓我眼花繚亂。

  過了好一陣,畫家等圖干了后,又拿出一支狼毛筆,“熱情過后,我們需要變得理智,否則我們會因為過度的自我沉醉而無法準確把握創作的本意。當大體的色調鋪好后,我們需要通過干畫法來增加細節。如果沒有細節,那么我們描繪的物體就不會真實。增添細節的時候需要謹慎,我們不能隨意地更改物體本身的規律,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律,是被廣泛認可的規律。你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也需要遵循廣泛的體驗規律,你不會輕易逾越這些規律,但是你可以從細節上做得更好,只要你愿意花時間,小心翼翼地,就可以做到極致。”

  “一個作品一般會經歷這么一個過程,你有一個創作的想法,于是你希望通過一定的約束來突出想法的中心。但是在創作過程中,你可能有了許多想法,你想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不要被過多的想法迷惑了本意。作品的雛形出現時,我們需要細節來雕琢它,需要理智來研究它,需要耗費心力去完善它,這樣,你就可以得到自己滿意的作品了,或許也是別人滿意的作品。”

  人群中發出驚嘆聲,老畫家慢慢地勾勒出了清晰秀麗的風景,我在旁邊偷偷記錄下聲音,回來還原成了這篇文章。

  題圖來自 Jiuck


網載 2013-02-22 14:39:34

[新一篇] 如何不懷疑自己

[舊一篇] 誰能幫幫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