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翻拍:“非誠勿擾”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新版電視劇《三國》近日在熱播中引起熱議。從開播前的天價銷售額到開播后劇情、臺詞甚至服裝,都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2010年的國產電視劇因四大名著的接踵重拍而格外具有看點:吳子牛版《水滸》、張紀中版《西游記》、李少紅版《紅樓夢》……四大名著在如此密集的時間內重拍,形成社會輿論的關注理所應當。此時此刻,討論名著是否應該重拍已經沒有意義了,更應受到關注的是創新在名著重拍中實現的方式和發揮的作用。
 
  藝術最忌諱復制,創新是一切藝術獲取生命力的源泉。經典名著的重拍必須賦予作品新的意義與新的內涵,這樣才有重拍的意義。名著重拍的先行者浙版《西游記》播出后,觀眾看法褒貶不一,但還是有很多觀眾看到了作品對于主題更為深刻的挖掘、對于現實的觀照、對于劇情的創新:主角不只是定位在孫悟空一人身上,唐僧亦有佛法明悟與超脫智慧之處;八戒不只是貪吃好色;沙僧也不再只是幾句臺詞的龍套角色。在新版《三國》中,我們也看到了導演求新的嘗試:在情節上大膽壓縮了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橋段,取而代之的是對情感沖突的細致描繪與戲劇性的懸念制造;在人物上舍棄了以劉備、諸葛亮為核心的傳統敘事,對曹操、貂蟬等人物也有較為深刻的塑造。雖然這些創新之處讓觀眾接受尚有一些障礙,但其意義值得肯定。何況,現在被奉為經典的老版《三國演義》,在當年播出時也因過度照搬原著的臺詞而受到詬病。名著翻拍,并不意味著對原著的簡單重復,而應當從老故事里挖出新的意義。
 
  老版四大名著的成功不僅得益于當時電視劇創作環境的寬松,更重要的是當時創作人員的精雕細琢。而如今,商業氣息漸濃的電視劇行業讓觀眾對四大名著的重拍憂心忡忡。在商業利益主導的大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的創新,也是四大名著重新搬上熒屏的一大難題。筆者認為對于創作者而言,以下幾點需要特別加以考慮。
 
  首先,遠離浮躁的心態。古典名著是民族文化珍寶,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如果沒有對名著真誠的敬意,重拍的經典必然不會再成“經典”。那些受商業利益驅使的,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名著改編劇,必然會遭到市場與文化的雙重失敗。
 
  其次,創新的重點是內涵而非形式。重拍不應該只注重喧囂的選秀、噱頭的炒作、大場面和特技的使用等,更應該注重精神上的詮釋,用現代精神詮釋傳統經典。近年來,影視界中有著攀比投入、攀比制作、攀比場面的情形,這使得作品往往流于創造視覺快感,難以帶來耐得住咀嚼回味的內容。只有以情動人,才能最終打動觀眾。翻拍應杜絕一味跟風,要從表面的眼球經濟轉移到內涵的挖掘,帶來內心的感觸。
 
  再次,應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從新的視角進行重新詮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是根據災難片《冰海沉船》改編而來,而此片能夠創造“改編經典而又成為經典”的奇跡,就是因為導演拋棄了原有的災難視點,加入了愛情這條主線,讓愛情在生死離別的大災難背景下顯得更加蕩氣回腸。再如《大話西游》雖取材于《西游記》,但它獨特的視角結合當下流行的思維和價值觀念去重構情節,也成為喜劇電影的經典之作。李少紅版的《紅樓夢》打出了“青春成長故事”的旗號,或可視為一個新的視角,至于能否實現,還要看其對原著內涵的把握和呈現。
 
  對經典的重拍就是用當代的眼光和情感來重新詮釋經典,從原著的精神內質生發出新的體悟,解讀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提純過濾,以名著為契機再創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這樣的詮釋才是忠于經典又超越經典,實現了名著的再延伸和再創造。這樣的重拍才會具有深遠的意義,既可以打動觀眾,贏得收視率,又可創作出藝術品質上佳的電視作品。

趙芳菲 2010-07-15 08:32:54

[新一篇] 毛銳:史實——正餐?小菜?

[舊一篇] 一個中國貪官 寫給兒子的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