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花間一壺酒》禹步探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禹步探原(1)
---------------

  ——從“大禹治水”想起的一、大禹最近很出名:上博楚簡和保利銅器大禹最近很出名,因為有最新的考古發現:(1)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買回一批戰國楚簡,其中有自題為《容成氏》的一篇,是講上古帝王,其中提到大禹治水和禹畫九州,九州的名字和《禹貢》不一樣。
  (2)保利博物館從香港買回一件銅器,叫“※公盨”,上面有句話,“天命禹敷土,隨山濬川……”。簡直和《禹貢》的開頭一模一樣。翻開《禹貢》,我們可以讀到,“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禹貢》的序(即該篇的提要)也說,“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這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銅器,年代更早。
  于是,學者都說,怎么樣?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早,至少打西周中期或更早,禹的故事就已騰傳人口,咱們窮追古史,斷代探源,又加了一把勁。
  大禹治水,在中國特別有名。故宮珍寶館有件玉雕,是用一整塊和田玉雕成,就是表現這個故事。它的偉大意義在哪里?主要是兩條。一是突出咱們這個大國,自古就重視水利(雖然幾千年,一直治不好)。二是“中國”這個概念,它的前身,大家說的“華夏”,是和禹的名字連在一起。
  前一條,魏特夫倡“水利社會”說,說治水治出個“東方專制主義”。這是個含糊不清帶有偏見的詞。西方歷史是從小國寡民出發,他們把東方大國當對立面:西方是民主,東方是專制。我們這里也有人跟著講(特別是80年代)。西方的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拿出大量證據,證明根本不對。但水利和“大一統”有關,倒也不能完全否定。
  后一條,主要是象征意義。中國的疆域歷代不同,漢族的內涵也歷代不同。什么是“中國”?什么是“漢族”?這是引起爭論的問題。喜歡強調一脈相承的我們總是說,凡是住在今中國版圖內的就是中國人。但很多漢學家說,只有說漢語的才是中國人,即把漢語、漢族和中國人混為一談(英文是一個詞)。中國的鄰居,朝鮮和越南,本來屬于漢文化圈,也有他們的看法。“華夏”是“中國”(漢代已用這個詞指漢族統治的疆域)概念的前身,這個概念怎樣形成?自然也是大問題。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夏”就是“禹跡”,“禹跡”就是“夏”,只要是他老人家走過的地方,都可納入這個概念。我們山西人,還有河南西部人,最自豪。因為,本來意義上的“夏人”,主要是住在這一塊。黃河鬧災,也經常在這一塊。好像是等著禹爺出世。但“夏”一出名,大家都來起哄,就亂了套。東邊,河南東部人、河北南部人和山東人,即古代的“商人”,東夷和淮夷,還有后來的宋人和齊人,他們也都說,他們是住在“禹跡”。西邊,陜西人和甘肅人,即古代的周人和秦人,也不甘落后,同樣說,他們是住在“禹跡”。“華夏”這個雪球就是跟著他的名字越滾越大。最后,就連南方人也來摻乎。四川人說,禹生紐石。湖南人說,衡山上有禹爺留下的怪字(《岣嶁碑》)。浙江人也說,禹爺葬在紹興,現在還有大禹陵。這么多禹跡,擱一塊兒,當然很大,簡直和秦皇、漢武走過的地方差不多。好像六千多年前,我們真的已有這么一大塊地盤。
  大禹走過的地方,這是借助傳說對外表達的中國最早的“中國”概念。其象征意義要大于實際意義。祖述這一概念的中原古國,商和周,它們都以夏自居,由此形成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所謂“三代”。
  二、當年的爭論:大禹是蟲還是人中國的傳說,堯、舜以下是禹,禹是上承堯舜禪讓,標志三代開始的人物。現在討論禹故事,大家都會想起《古史辨》上的爭論。
  當年,五四運動,大家搞思想解放運動,年輕學子言必稱“德先生”、“賽先生”,群以非圣疑古為尚,引起大討論,文章發表于《古史辨》雜志,成為中國學術史上的大事,開風氣之先的代表人物是顧頡剛。
  顧先生說,大禹是條蟲,根據是《說文解字》。許慎說:“禹,蟲也。從禸象形。※,古文禹。”他說,大禹是神不是人,禹的神話可能是因九鼎而起。九鼎上面有花紋,花紋里面有條蟲(他猜測)。這條蟲可能就是禹(也是猜測)。禹的從蟲到神,就是從九鼎而來。這種討論,是受胡適影響,帶有五四風氣的討論。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人白鳥庫吉氏的“堯舜禹抹殺論”(雖然,這是不約而同,并非彼此抄襲)。白鳥氏的理論,與日本的現代化訴求有關。我們也有這個背景。但他們抹殺堯舜,是為了“脫亞入歐”。“脫亞”是脫中國,“入歐”是加入西方主流,核心是對外擴張,侵略中國。它從一開始就與日本武力崛起,推行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有關。我們否定傳統,正好相反,是為了救亡圖存,抵御外侮,特別是抵御日本的侵略。80年代以來,國人痛感落后,有“救亡”掩蓋“啟蒙”之說。殊不知當日之中國,“啟蒙”必以“救亡”為背景(打別國,不可能,也不應該;光啟蒙,不救亡,只有當漢奸)。我們不要忘記,五四運動就是以反對日本侵占膠東為序幕。這是基本背景。同樣是講史學現代化,侵略和抵抗,就是不一樣。
  //
---------------

  禹步探原(2)
---------------

  顧先生的說法對不對?關鍵是,當時有沒有夏?有,大有多大,小有多小?這是上面提到的大問題。但當時,大家的爭論卻是,禹是實有其人,還是神話虛構。顧先生的說法很大膽,有破除迷信,解構“大一統”的進步意義,但考證上沒有根據。當時,顧先生在北大教書,只有二三十歲,王國維,比他年紀大,名氣也大,在清華講古史。顧先生對王國維佩服得五體投地,但王對顧評價卻很負面。1922年8月8日,王在給羅振玉的信中說,來訪者顧頡剛,人很用功,“然其風氣頗與日本之文學士略同”。1925年,他在清華寫講義,叫《古史新證》,講義一開頭就是批評顧先生(沒有點名)。他說,“疑古之過,乃并堯、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山東出過叔夷鐘,齊人說,我們是住在“禹跡”;甘肅出過秦公簋,秦人也說,我們是住在“禹跡”。這兩件銅器都是春秋中期的東西,可見“春秋之世,東西兩大國無不信禹為古之帝王,且先湯有天下也”。顧很有器量,把王氏的講義摘登于《古史辨》,說先生的意見和我一樣,太好了,我們都說,西周中期,大禹的傳說就有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他倆的看法并不一樣。王是相信堯、舜、禹實有其人,顧是視為神話,不管是蟲不是蟲,反正不是人。
  另外,大家知道更多,是魯迅的《理水》。魯迅和胡適同為五四健將,但他討厭胡,也看不起顧。《理水》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新編”,小說里,洪水滔天,有一幫學者,坐在“文化山”上高談闊論,“拿拄杖的學者”是潘光旦,“鳥頭先生”是顧頡剛。魯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顧”字一拆兩半,“雇”是一種鳥的名字,“頁”是頭,故意編個“鄉下人”,拿他的名字開玩笑。“鄉下人”說,“禹是一條蟲,不是人”,他不信。“拿拄杖的學者”說,“鄉下人”都是愚人,“拿你的家譜來”。“鳥頭先生”也說,我有學者的來信為憑,他們都贊同我的學說。“鄉下人”說,我沒家譜,也不必等來信,“證據就在眼前:您叫鳥頭先生,莫非真的是一個鳥的頭,并不是人嗎”。這番話把“鳥頭先生”氣得“耳輪發紫”,說要“到皋陶大人那里法律解決”。“鄉下人”就是作者自己。
  魯對顧的說法也不贊同,而且很不客氣,完全是諷刺挖苦。
  這是當年的討論。
  我們有新的發現,但結論還在原地:西周中期,大禹的傳說就有了。
  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里,我不打算討論禹是人還是蟲。傳說就是傳說,我們最好還是注意一下古人是怎么講,誰在講,什么時候講。知道這些,也就夠了。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是我所關注的一個傳說。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通常是形容一個人大公無私,為了工作,連家都不顧的偉大精神,語出《孟子》,戰國就有。原文是: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于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偪人,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滕文公上》)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離婁下》)
  大禹治水,不回家,據說是不看兒子,即他的寶貝疙瘩,后來的接班人,那個叫啟的小孩。比如,《華陽國志。巴志》引《洛書》說“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也說“禹三十未娶”,遇九尾白狐,“娶涂山女,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古人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俗話講,“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大禹治水”是一種精神,榜樣的力量很大。上有墨子,下有程、朱、陸、王,還有王安石,大家對這種精神都很佩服。
  說起大禹,我會想起毛主席。毛主席說,“六億神州盡舜堯”。人民在廣場上喊“毛主席萬歲”,山搖地動;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喊“人民萬歲”,響徹云霄。他們跟著毛主席,在中國這張白紙上畫畫,在我腦子里還有記憶。五八年,我還小,但很多活動,我都參加過。密植小麥,老師帶我們挖大坑,長寬高各一丈,一層土一層肥,狂撒種子,先頭像塊綠地毯,好看,后來糾結如亂發,種子都沒收回來。大煉鋼鐵,老師讓我們幫工人叔叔砸廢鐵,我發現一顆子彈,受到表揚。還有更自豪的是,老師說我有繪畫天才,讓我在教室外面的墻上畫飛馬(后來房子扒了),詩畫滿墻也沒拉下,……
  小時候,我們就聽說過大禹治水,當然不是他在《禹貢》中的業績:“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人民從此安居樂業,全都住在他老人家走過的地方,各地都有土特產,可以獻給他老人家。禹愛挖土,漢畫像石上有他的尊容,手里拿鍬,當時叫臿.五八年,毛主席帶領大家修水庫,李銳畫畫,郭沫若題詩,其實是打油體的詞,詞曰“領袖帶頭挖土,人民不亦樂乎,三山五嶺齊歡呼,苦戰何能算苦”。當年,我們老家,有個姓王的老師,說他查了《推背圖》,毛主席是水怪下世,不然,干嗎到處修水庫。所以,被打成反革命,開除,回家種地。那時,我沒讀過《尚書》,大禹治水,就知一句話,“三過家門而不入”,而且以為是歇后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過去,電影、報紙經常宣揚這個,比如,有個地質工作者,據說一輩子兩地分居,所有見面日子加起來,只跟老婆呆過兩三年(記不清,暫時就算兩三年吧),可他找到的礦石標本,別的不說,光是黃金,就比他的塊頭還要大。他死后,大家找塊礦石,大個兒的礦石,給他雕了像。現在演警察,也還這么說,不能不說。
  //
---------------

  禹步探原(3)
---------------

  過去,我們特有這種精神。58年,我們老家,西半個縣,家家關門,全部搬到到東半個縣,山里煉鋼。老鄉都說,是不是鬼子又來了。我們那兒,老百姓住樓,樓下住人,樓上囤糧,現在人山人海,上下睡滿人。一天干下來,躺下就爬不起來。夜里嘩嘩下雨,不是真的下雨,樓上尿的尿。
  四、大禹曾患陽痿癥古代的地理概念是人用雙腳走出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但古人把所有地理發現都歸功于禹,就像現代人把發現美洲記在哥倫布的名下。凡是輿地類的創作都被納入“禹貢九州”的概念。顧頡剛先生興《禹貢》學會,辦《禹貢》雜志,提倡地理研究,還是沿襲這個概念。
  中國的地理書有兩大來源。一是水志,如《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還有郭璞、酈道元注的《水經》,這是源于治水的概念,乃《禹貢》嫡脈。二是山經和海經,典型作品是《山海經》,古代入山入海,和尋仙訪藥有關,故此類與本草、志怪、博物類的古書都有交叉。此外,講帝王巡游,如《穆天子傳》,《封禪書》、《郊祀志》和《諸蕃志》類的作品,還有記錄天下郡國、山川形勢、人口賦稅的書,也可歸入地理類。甭管那一類,都是推始于《禹貢》。比如史公《河渠書》、班氏《地理志》,就都是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魏晉以降,地理書漸多,形成史部圖書的一類,《隋書。經籍志》的地理類,首列之書是《山海經》。劉秀(劉歆)《上山海經表》說,它的根子也是《禹貢》。此外,各種《郡縣志》類的圖書,也與九州職貢的概念有關。
  大禹是品牌標志。
  古人說“芒芒(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左傳》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在中國古代傳說中,九州是禹用腳丫子走出來的。大江南北,到處都留下了他老人家的足跡。“禹跡”就是用“禹步”走出來的。
  什么是“禹步”?大家的印象,首先是來自道教。研究道教的學者都知道,道士念咒作法,有所謂“禹步”。這種步法有點像慢三步的舞步,或小孩游戲所謂的“跳間”。所謂“三步九跡”,就是按北斗七星(或九星)的圖形,兩腳邁丁字步,“踏罡步斗”,左旋右轉,三步一扭。
  禹步是屬于咒禁之術。據說可以拔箭斷水,十分靈驗。如《南齊書。陳顯達傳》說陳顯達“矢中左眼,拔箭而鏃不出,地黃村潘嫗善禁,先以釘釘柱,嫗禹步作氣,釘即時出,乃禁顯達目中鏃出之”,《北齊書。由吾道榮傳》說由吾道榮遇“恒岳仙人”,在汾水上,“值水暴長,橋壞,船渡艱難。是人乃臨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絕”。
  禹步的來源到底有多早,這可是個大問題。西漢晚期的書,《揚子法言。重黎》已經提到:“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唐李軌注:“禹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跛行也。……而俗巫多效禹步。”)看來漢代已有此術。西晉古書,《抱樸子》的《仙藥》、《登涉》也多次提到“禹步”。葛洪說:“禹步法: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右,右過左,左就右。如此三步,當滿二丈一尺,后有九跡。”(《仙藥》)就是講“三步九跡”。古代道士,求仙訪藥,云游四方,什么山都去,他們的見聞,上面已說,正是魏晉地理書的重要資源。
  70年代出土的馬王堆帛書,是西漢早期的古書,其中的醫書,有不少禁方,我在《中國方術考》中講過,其中就多用“禹步”(見《五十二病方》和《養生方》),它說明,禹步在西漢早期就有。但古代方士或道士,他們干嗎要走這種步子,這卻有個說法。上引李軌注已提到,他是跋山涉水給累壞的,腿腳不靈,走起路來像瘸子。《越縵堂讀書記。子部。雜家類》也說:“禹手不爪,膽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看來,他得的病是屬于“偏枯之疾”,即四肢麻痹,邁不開步子。毛病都是累出來的。
  不過,關于大禹的病,在出土文獻中還有另一種講法,實在令人驚奇。馬王堆三號墓出過一部房中書,寫在竹簡上,整理者題為《十問》。此書的十組對話,其中第八組,是禹和師癸。內容大義是,禹問師癸:“只有耳目聰明身體好,才能治理天下,我到處治水,從黃河,到長江,來到會稽之山,前后十年了。真沒想到,現在是‘四肢不用家大亂’,您看這病怎么治?”師癸說:“要把天下治好,必從身體抓起。你的病是傷于筋脈,血氣不通,對癥治療是活動四肢、鍛煉筋骨。睡覺前后一定要‘引陰’,做一種生殖器操,一屈一伸,反復行之,只要節奏合適,就會精如泉涌。你照這個法子練,必定延年益壽。”禹照他的方法練,常喝牛奶,補身子,結果是,太太(后姚)不再鬧事,家里也恢復了安定團結。這就是所謂“師癸治神氣之道”。
  另外,在馬王堆帛書《養生方》的結尾,也有一個故事,同樣是講禹和一群女人討論“合氣之道”,即男女交接之道,其中有“須眉既化,血氣不足,我無所樂”等語,可惜殘破太甚,無法知其詳情。
  不用我說,大家都看明白了吧。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直接后果有二:第一,是把身體搞壞,不只四肢麻痹,走路不得勁,而且那話不舉,豪放不起來;第二,是把家庭搞亂,不只孩子沒人疼,老婆沒人愛,而且造成行動不便、精神煩惱,直接影響了他的治水大業。
  //
---------------

  禹步探原(4)
---------------

  禹貴為天子,鐵肩扛著治國重任,乃不能修身齊家,淪為假夫假父,這也是深刻的歷史教訓。
  2004年9月1日寫于北京藍旗營寓所
  //


李零 2013-08-19 13:22:27

[新一篇] 李零《花間一壺酒》大營子娃娃小營子狗

[舊一篇] 李零《花間一壺酒》天不生蔡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