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革命故事的講法與倫理
牛虻的倫理故事為何驚心動魄?這里面有這么一個問題:當一個人生命被感受為破碎時,應該如何生活。
基于“私人的痛苦”的倫理是否必然是革命意識的酵素?
個人情感受傷的事太尋常,也是太人性的事。生活不是按照理性的設計或個人的美好愿望發生的,而是各種意外機緣雜湊出來的,總會有一些人因人性的軟弱而傷害別人,有一些人因無辜的懵懂過錯而被傷害、平白無故情感誠摯而受傷。個人情感生命的破碎是一個社會政治問題呢,還是生命在體問題?如果個人情感的受傷是生命在體性問題,而不是社會政治問題,因情感的受傷尋求革命性的補償就搞錯了。人類有宗教,差不多就是為了化解“私人的痛苦”。耶穌、佛陀、莊子的教誨幾乎都在開導人們如何化解自己“私人的痛苦”,這些教誨后來成了一種宗教倫理。牛虻不是從宗教倫理尋求化解自己“私人的痛苦”,而是借助于一場民族國家的革命。法國大革命以來,出現了一種動員個體身體的“私人的痛苦”起來革命的倫理。在丹東事件中,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情形。革命者當然并非都是出于自己“私人的痛苦”。瓊瑪和瑪梯尼也是革命者,但他們不是出于自己“私人的痛苦”,而是出于對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要革命。就個人情感來說,他們也有痛苦,他們的生命也破碎了。為什么他們的生活態度與牛虻不同?瓊瑪說牛虻“對人性的神圣不夠重視”,究竟是什么原因,難道對人性的神圣非要重視不可?有人性的神圣這回事嗎?
我很想搞清楚這些問題,搞清楚牛虻借助于一場民族國家的革命來化解自己“私人的痛苦”帶來的倫理后果。
我曉得,這樣想是犯法的。犯什么法?
革命思想的道德法。麗蓮的《牛虻》是革命者成長小說的典型,牛虻的人格典范哺育了不少革命者人格,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蔑視人性的神圣的行為才是神圣的,哪里可以質疑?在人民倫理的約束中,一個人不需要、也不允許想與自己的身體切身地相關的倫理問題。
可是,瓊瑪的眼淚和瑪梯尼的抱慰讓我無法釋然。乘黃鼠狼還沒有來,我想趕緊搞清這些問題。
我一無所獲。
麗蓮的講法是革命故事的講法,不是倫理故事的講法:革命故事的講法只有唯一的敘事主體,倫理故事的講法是讓每個人講自己的故事,所謂多元的主體敘事。麗蓮只讓牛虻講敘自己的故事,使倫理故事變成了革命故事。要把革命故事還原為倫理故事,就得拆開麗蓮編織的敘事。
如果讓牛虻故事中的每一個當事人講自己親身經受過的故事,會怎么樣?
那天夜里,黃鼠狼一直沒有來。我躺在寂靜的山坡上,望著綴滿星斗的瓦藍的夜空,眼前出現了瑪梯尼和綺達、牛虻和瓊瑪以及蒙太尼里大主教,他們各自對我講起自己的故事。
劉小楓 2013-08-21 16:00:3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