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錄》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1)
------------
 
  (上)
  隨著龐大的前秦帝國的解體,中國進入了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涼州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不可避免地成為各路諸侯起家的搖籃,同時也是無數英雄的埋骨之地。有七個國家先后在此成立,它們是乞伏國仁的西秦、姚萇的后秦、呂光的后涼、禿發烏孤的南涼、沮渠蒙遜的北涼、李暠的西涼、赫連勃勃的胡夏,再加上先后染指涼州的北魏、西蜀、仇池、吐谷渾、東晉,共有十二股大小勢力在這塊巴掌大的地方相互攻伐,爭斗不息,演盡了人間無數悲歡,直至一一滅亡。 
  淝水之戰前秦苻堅戰敗后,隴西鮮卑人乞伏國仁在勇士堡自稱大將軍,成為涼州地區第一個獨立國家。傳說鮮卑乞伏部落的祖先也居住在漠北一帶(若問漠北到底是哪里,這里可以告訴你,“漠”是指荒漠,就是戈壁灘,對照一下地圖就明白了),后來他們向陰山一帶遷徙,半路上碰到一條有小山般大的蟲子攔住了去路。酋長就祈禱說:“若善神也,便開路;惡神也,遂塞不通。”酋長的禱告剛完,大蟲子就變成了一個小娃娃(變化得可真快呀,^O^),老酋長便收他為養子。這孩子長到十歲就能拉開五百斤的強弓,被大家選為乞伏部落的可汗,稱為乞伏可汗托鐸莫何,鮮卑語就是乞伏部落的神。
  四世紀初,乞伏部落逐漸遷移到青海西部,后來前秦不斷擴張,乞伏部落就向前秦投降,時任酋長乞伏國仁被前秦征召為前將軍,參加了淝水之戰這一盛事。淝水之戰苻堅戰敗后,乞伏國仁也像慕容垂那樣借口隴西鮮卑人不安分請求前去安撫,他到了隴西便就地造反,但不久病死,由弟弟乞伏乾歸繼任,并正式自稱秦王,是為西秦。 
  西秦建國不久,鎮守西域的前秦安西將軍呂光帶領十萬大軍揮師涼州,自稱涼州刺史,建立后涼。呂光是苻堅的同鄉,從小生就異相,因和后趙殘部作戰時單挑活捉后趙猛將張蠔而名聲大噪。
  呂光參與了前秦帝國的多次重要戰爭,深受苻堅的信任。苻堅統一北方后,任命呂光為大都督,帶領十萬軍隊征討西域,先后招降焉耆、鄯善等國。龜茲王帛純不愿意投降,呂光就把龜茲團團圍住,四周插了許多大木棍,披上鎧甲充當疑兵,嚇得帛純不敢出來迎戰,派使者通知西域周邊三十余國前來增援。要說這些國家還真同仇敵愾,竟然糾集了七十多萬兵馬來助戰。援軍里面最強大的是獪胡國的軍隊,有騎兵二十余萬,以硬弓長矛為武器,人馬都披掛著連鎖重甲,前秦軍的弓箭都無法射穿,還擅長使用皮索繩套,套人套馬都是百發百中。前秦軍無不害怕,紛紛向呂光建議據營死守。呂光就教士兵打造鉤鎖,專鉤敵人騎兵的馬腿,此招果然奏效,西域兵被打得大敗。龜茲王帛純只好收拾起金銀財寶逃亡,其他三十余國盡降。 
  龜茲國和平日久,市鎮又繁榮,民風非常奢侈,又崇尚養生之道,家家都用蒲桃(就是葡萄)釀酒,富有者多至千斛(一百升是一斛,一千斛可就是百多噸啊),數十年前的陳年佳釀多的是。前秦兵初來乍到真是開了眼界,喝醉酒的士兵滿大街都是。呂光治理西域恩威并施,很有成效,大家都不想回中原了。 
  某一天,一位名叫鳩摩羅什的異域高僧突然造訪呂光(苻堅推崇佛教,呂光進攻西域的一個目的就是動用軍隊“請”鳩摩羅什入中原。鳩摩羅什的故事后面還會提到),勸說他回中原會大吉。呂光就帶著十萬大軍和兩萬頭駱駝馱著的財寶浩浩蕩蕩地回國,趕走盤踞在涼州的前秦官員,建立后涼。 
  后涼和西秦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再加上東面的羌族姚興后秦滅掉了前秦,于是涼州被三家瓜分,其中就數后涼控制的地盤最大。不過這種局面沒幾年就被打破了。由于后涼國主呂逐漸變得昏庸,在幾次對外戰爭中均慘遭敗績,又無力鎮壓境內的反叛活動,隨著國力的衰弱,后涼也一分為三。 
  鮮卑禿發部和拓跋部是一支(有人認為“禿發”就是“拓跋”的另一譯法)。東漢末年,鮮卑禿發部由酋長匹孤帶領從塞北遷移到河西走廊居住。匹孤死后,兒子壽闐繼位。據說壽闐母親分娩時正在睡覺,壽闐自己就從被子里鉆出來了。鮮卑人把被子叫“禿發”,所以這個部落也就得名禿發部。這是“禿發”的另一來歷。壽闐死后,由其孫子禿發樹機能繼位。禿發樹機能繼位時正逢鄧艾滅蜀,因忌憚鄧艾的威名,他宣布向魏國效忠,結果鄧艾因內訌被殺,禿發樹機能很快又宣布造反,并入侵魏國的秦州邊境。秦州刺史胡烈是鐘會手下的大將,有著長期對蜀國作戰的經驗,竟在萬斛堆一戰就全軍覆沒。接著禿發樹機能攻陷金城,又殲滅了曾是鄧艾手下大將、長期担任對姜維作戰主力的涼州刺史牽弘。不久他又殲滅了牽弘的搭檔,也是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繼任涼州刺史楊欣,占領了涼州全境。 
  胡烈、牽弘、楊欣都是長期在西北邊境作戰的老將(不信翻翻《三國演義》),竟然都一戰敗死,禿發樹機能遂成為晉國(已經改朝換代了)西部邊境的勁敵,把晉武帝司馬炎鬧騰得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禿發樹機能折騰了十幾年之后,才被晉國的一個叫做馬隆的不出名的武將所發明的秘密武器掛斗戰車給滅了。
  禿發樹機能這一鬧騰,使得禿發部一直被晉朝當作重點防范對象看管,近百年的時間都藉藉無名。直到前秦帝國垮臺,后涼獨霸大半個涼州,四處壓制其他部落,禿發部才重現于史冊。 
  禿發部酋長禿發烏孤的兄長曾在與后涼的作戰中被殺。其時后涼四面起火,不得不對勢力較大的禿發部加以安撫。禿發烏孤也趁著后涼向自己示好之機進攻其他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不久禿發烏孤就和后涼決裂,宣布:“帝王之起,豈有常哉!無道則滅,有德則昌,吾將順天人之望,為天下主。”(這幾句話說的好有野心,卻也道出了諸路梟雄的共同心聲,要不是因為禿發烏孤意外身亡,涼州大混戰的局面將會更加精彩。) 
  禿發烏孤繼承了自己的祖先的勃勃野心,他率領本族人擊敗了后涼的討伐軍,不久他在樂都稱帝,建立了南涼。不料有一天禿發烏孤騎馬時不慎墜馬摔成重傷,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便平靜地任命弟弟禿發利鹿孤接替自己的位置,然后灑脫地對大家長笑一聲道:“幾使呂光父子大喜。”言罷而死。 
  禿發利鹿孤和他哥哥禿發烏孤一樣能干,后涼局勢愈發不妙。但真正在后涼的版圖中徹底挖去一大塊的卻是北涼的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所屬的盧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種官職),于是子孫都姓沮渠。沮渠蒙遜從小就聰明過人,陰險狡詐,他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胡錄》里他就多次依靠天氣預報來取勝),呂光對他非常忌憚。沮渠蒙遜的伯父沮渠羅仇和沮渠麹粥都是呂光的部將,結果無故被殺。在他們的追悼會上,沮渠蒙遜乘勢站出來鼓動同族的人造反。他聯合兄長沮渠男成進攻后涼重鎮酒泉,并共同擁立酒泉太守段業為領袖建立了北涼政權。
 
------------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2)
------------
 
  段業為人非常猥瑣,眾將都不聽他的指揮。不久,北涼的敦煌太守漢人李暠叛變獨立,建立了西涼。這樣一來,涼州同時出現了六個國家。 
  李暠是漢將李廣的后代。順便說一句,在《晉書》中李暠的傳記和十六國時期的其他人物都不在一塊,而是放在了所謂的忠臣名單里,并被尊稱為“涼武昭王”(在《晉書》列傳第五十七,一開始我找了半天沒找到)。實際上李暠從頭到尾都和晉朝沒有一星半點的聯系,而且李暠的西涼是五胡十六國里面最最弱小的國家。李暠的西涼國從建國到滅亡都只和北涼打仗,還屢戰屢敗最后李暠本人也被趕到西域流浪去了。李暠之所以能在《晉書》中享受如此的待遇,僅僅是由于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祖宗(據陳寅恪先生考證說李暠只是李淵名義上的祖宗,換句話說就是冒認的,因為北魏經過改革后也開始搞起了門閥世族制度,有個好祖宗就更容易加官晉爵)。《晉書》的作者們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戴的更高些罷了。 
  李暠的叛變使段業對朝中重臣都產生了疑心,搞得人人自危,段業的乖張促使沮渠蒙遜準備下手除掉他。沮渠蒙遜先和哥哥沮渠男成通了一下氣,發現哥哥不愿造反,沮渠蒙遜干脆跑到段業面前誣告哥哥密謀造反,鼓動段業殺死沮渠男成,段業當真就把沮渠男成殺掉了。沮渠蒙遜見自己的計謀得逞,便對宗族宣布“男成忠于段公,枉見屠害,諸君能為報仇乎?”,捎帶手地就把段業除掉了。 
  在此之前,呂光病死,后涼經過多次激烈的政變,呂光的侄子呂隆被擁立登基,后涼進一步衰落。而與此對應的是東方羌族姚興的后秦國力的增強。后秦擁有征戰多年的精銳部隊(想想看,連苻登那樣的牛人都被姚興給活活整死了),相比之下涼州諸國由部落民兵改編而成的軍隊簡直近似原始人。后秦首先對乞伏乾歸的西秦下手,乞伏乾歸拼湊起了六萬騎兵,這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數目,結果這幫人還沒看見后秦軍隊就逃了個精光。乞伏乾歸一看沒轍,只好逃亡到了南涼。后來他覺得老這樣逃來逃去的也不是辦法,就跑到長安向姚興請罪,姚興寬恕了他,并將他安排回故都苑川鎮守,西秦成為涼州諸國中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后秦不費吹灰之力就吞并了西秦,內亂不止的昔日大國后涼就成為了后秦的下一個獵物。后涼的呂隆地盤才巴掌大卻整天忙著稱帝,正好成為后秦討伐他的理由(姚興自己也稱帝了,此所謂“天無二日、涼無二帝”也)。 
  涼州的其他三國都看出后秦此次是來者不善,在呂隆的鼓動下,后涼呂隆、西涼李暠、北涼沮渠蒙遜和南涼禿發利鹿孤四方結成聯盟來抵抗后秦的進攻(幾乎是涼州諸國惟一的一次攜手)。但大家都想讓別人出頭去當炮灰而自己漁利,誰也不愿當冤大頭,這個松散的四方聯盟很快就在后秦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解體了。 
  呂隆沒見過世面,不知道后秦軍隊的厲害,他手下那些所謂的精兵強將和后秦軍一交手就被打得找不著北,只好據城固守。周圍觀戰的三國也見風使舵,一齊向后秦稱臣,然后調轉槍口向后涼趁火打劫。長期的圍困使后涼的姑臧城里餓死了數十萬人,城里的鳥兒在數百里內都找不到吃的東西,也跟著餓死了數萬。呂隆只好向后秦投降,后涼滅亡了。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
  (下)
  后秦先后滅亡了西秦和后涼,并征服了其他割據勢力,下一步姚興便打算向東發展,結果他遭到了新興的強大帝國北魏的有力挑戰。姚興派出的四萬東征先頭部隊在汾河谷一戰全軍覆沒,姚興的自信心也被一擼到底,這樣一來后秦對涼州的控制就弱化了很多。不知道是因為心情太好還是一時發昏,姚興竟然把涼州州城姑臧贈送給了南涼,代價是南涼向其進貢三千匹馬和三萬只羊(比美國人從俄羅斯手里買走阿拉斯加還便宜)。 
  后涼滅亡前夕,坐鎮后方的南涼王禿發利鹿孤病死,由弟弟禿發傉檀繼位。禿發傉檀從小聰明過人,能斷大事,整個國家都把他當作圣人轉世,希望他將來能領導南涼出人頭地。禿發傉檀果然不負眾望,沒費一兵一卒就從姚興手里得到了姑臧,這是前秦解體后姑臧城的第二次易手。 
  姚興的以土地換和平的思想在崇尚強權的五胡十六國簡直是癡人說夢,他先后主動割讓土地給北魏、東晉和南涼,結果卻并沒有換來什么好處,倒是招來了個活災星赫連勃勃。赫連勃勃的崛起促使后秦徹底衰落,同時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權也取代后秦成為涼州最強大的國家。 
  赫連勃勃本姓劉,是劉淵的親戚(都還記得劉淵是誰吧?),他出身的鐵弗族也是匈奴的一支。鐵弗是對匈奴父親與鮮卑母親所生的混血后代的稱呼。匈奴鐵弗部與鮮卑拓跋部是世仇,劉勃勃(就是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是鐵弗大酋長,前秦擴張時劉衛辰受到前秦的支持進攻鮮卑代國取得了勝利,結果前秦一解體,代國的后人十六歲的天才少年拓跋珪又統一了鮮卑拓跋部,進而打擊鐵弗劉衛辰,在黃河岸邊將劉衛辰的宗族數千人全部斬首,然后將尸體推進黃河。劉勃勃只身逃脫,躲在叱干部落。叱干部酋長叱干他斗伏準備把劉勃勃送給北魏,但他的兒子叱干阿利很欣賞劉勃勃,兩人一塊逃亡到后秦,担任后秦戍邊的士兵。 
  劉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闊十圍,性辯慧,美風儀。”后秦邊關統帥沒奕于很欣賞他,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并將劉勃勃推薦給姚興。姚興也很欣賞劉勃勃的才能,經常和他通宵達旦地討論兵書戰策。姚興的弟弟姚邕對劉勃勃很不以為然,他勸姚興說:“勃勃不可近也。”姚興很奇怪,反駁姚邕說:“勃勃有濟世之才,吾方與之平天下,奈何逆忌之!”姚邕回答道:“勃勃奉上慢,御眾殘,貪猾不仁,輕為去就,寵之逾分,恐終為邊患(姚邕的分析這是一針見血啊)。”姚興不但不聽他的勸告,反而撥給劉勃勃重兵讓他鎮守朔方。 
  劉勃勃原本就一門心思想造反,機會很快就來了。姚興與北魏拓跋氏簽署了停戰協定,雙方密切開展各項交流活動。北魏和劉勃勃的家族是百年的世仇,姚興與北魏交好,這就給了劉勃勃一個造反的好借口(雖然劉勃勃以此為由而造反,但終其一生他都不敢進攻其所謂的世仇北魏,而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對付他的大恩人后秦上)。于是他召集部下襲殺自己的岳父沒奕于并招降了他的勢力(招劉勃勃這樣的女婿上門,可謂是引狼入室也),建立胡夏國,公開和后秦叫板。 
  劉勃勃的戰略戰術都煞是厲害。當時劉勃勃占領了后秦的多個戰略要地,部將建議說:“陛下將欲經營宇內,南取長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憑系,然后大業可成。高平險固,山川沃饒,可以都也。”他們言下之意是希望劉勃勃早日確定都城。劉勃勃的回答足可以列為戰爭謀略的經典:“吾大業草創,眾旅未多,姚興亦一時之雄,關中未可圖也。且其諸鎮用命,我若專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眾非其敵,亡可立待。吾以云騎風馳,出其不意,救前則擊其后,救后則擊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則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嶺北、河東盡我有也。待姚興死后,徐取長安。姚泓凡弱小兒,擒之方略,已在吾計中矣。昔軒轅氏亦遷居無常二十余年,豈獨我乎!”
 
------------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3)
------------
 
  劉勃勃把游擊戰和運動戰都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是典型的戰略上的持久戰,戰術上的速決戰。這種以速度的優勢來打擊敵人的戰術是中國本土所沒有的(比如孫子兵法所說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等等”,與赫連勃勃的戰術完全是兩回事。慕容恪看起來倒是個典型的“孫子”式的武將)。由于中原軍隊主力是步兵,習慣用嚴謹的陣型配合多樣的戰術和計謀,軍事理論講究的是“穩重”,而北方游牧騎兵則擅長以速度優勢突襲敵人,一旦成功就給敵人以“爆發式”的重大打擊。即使不成功的話也可以利用速度優勢快速逃跑,轉瞬即逝。這種打法雖然戰術相對單調些,但在中國歷史上,所謂“一招鮮、吃遍天”,游牧民族的戰術幾千年不變,但崇尚《孫子兵法》戰術的中原國家與崇尚赫連勃勃戰術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戰中仍然屢屢吃虧,就很能說明問題。記得小時候看《毛澤東選集》就覺得毛主席的軍事思想最適合于快速機動部隊運用,陜北一帶也正是當年胡夏的故國(赫連勃勃的墓地在延安地區),以毛主席對歷史研究的透徹程度,這個應該很容易聯想到吧。 
  在先進的戰略戰術思想指導下,劉勃勃的戰果相當卓著。沒多久后秦就“嶺北諸城門不晝啟。”姚興這才后悔當初沒聽弟弟姚邕的話,但他醒悟得太晚了,后秦此時已無力對抗胡夏騎兵的襲擊,只好采取關門閉戶這種消極防御戰術。不久,胡夏又出兵進攻南涼,大圣人禿發傉檀瞧不起劉勃勃的戰術,認為是“勃勃以死亡之余,率烏合之眾,犯順結禍,幸有大功。”結果一戰之下劉勃勃就讓南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南涼軍隊被劉勃勃連續追擊八十里,戰死大將十余人,還沿途丟了大批的尸體被劉勃勃拿去堆成景觀做留念。 
  胡夏擊敗南涼,又掉過頭來進攻后秦,后秦軍也很配合地乖乖慘敗,損失三萬余人,實力進一步大減,基本喪失了對涼州諸附庸國的控制權。不久,后秦帝國的苑川守將、乞伏乾歸的兒子乞伏熾磐叛變,擁立乞伏乾歸復國,重建西秦。涼州境內六國爭霸,全中國十一國并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時期的頂峰。 
  胡夏踩著后秦和南涼軍民的尸骨變的強大起來,而在西秦復國之后,曾是涼州地區最強大國家的后秦更是衰弱到了極點。為了節省點體力,姚興就想方設法利用自己僅存的那點威望挑唆其他國家互相爭斗,您別說還真有上當的。南涼禿發傉檀接到了姚興的圣旨后就興沖沖地進攻北涼沮渠蒙遜,結果三戰皆敗,被北涼趕出了姑臧。都這時候了禿發傉檀還有閑工夫去攻打吐谷渾,不知他腦子里是怎么想的。結果被等候一旁的西秦撿了個漏,西秦王乞伏乾歸被一場未遂政變所殺,敢冒險的乞伏熾磐繼位,趁禿發傉檀帶兵走在半路上的時候出兵接管了南涼的地盤,南涼也滅亡了。 
  北涼和西秦瓜分了南涼的土地,實力增強,又開始和胡夏鬼打鬼。而劉勃勃這會兒正忙著遷都統萬城,他已經改名換姓叫做赫連勃勃了(堅固無比的統萬城一直保存到今天,整理出來的那篇描寫統萬城的文章挺不錯的)。西涼勢力本來就弱,后秦則進一步衰弱,無力在涼州和這三位較量。又撐了年把時間后,姚興病死,他的寶貝兒子們互相攻殺,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后秦帝國被東晉劉裕輕松消滅。 
  劉裕也沒有笑到最后,他的軍隊很快又在赫連勃勃偷襲之下全軍覆沒,胡夏成了涼州最有實力的國家。而不聲不響悶聲發大財的北涼日子過得也不賴,西涼公李暠病死后,兒子李歆剛繼位就發重兵進攻北涼的姑臧,結果中了沮渠蒙遜的埋伏兵敗被殺,北涼大軍一個大反撲,西涼李家也不得不放棄國土去西域流浪了。 
  赫連勃勃晚年極其殘忍好殺(其實他一直就是殘忍好殺,只不過到了晚年更甚而已)。經常帶著弓箭在城樓上看誰不順眼就射誰。他的大臣們日子過得更慘,“忤視者毀其目,笑者決其唇,諫者截其舌。”不久赫連勃勃干脆把他的太子赫連璝也殺了,另立赫連昌為太子。他一心撲在尋歡作樂上,酒色財氣樣樣都沾的赫連勃勃很快就病入膏肓而死。 
  赫連勃勃死后,長期被胡夏打壓的涼州諸國都松了一大口氣。不久,北魏向胡夏發動了強大的攻勢,赫連昌在作戰中被俘,胡夏國遭到了致命的打擊,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帶著胡夏殘部西遷,順路滅掉了西秦(西秦王乞伏熾磐也在赫連勃勃死后沒多久去世,兒子乞伏暮末繼位),屠殺了西秦全族。在赫連定抖擻精神準備進攻北涼沮渠蒙遜的路上,胡夏殘部十萬余人遭到吐谷渾部落的伏擊而全軍覆沒。 
  悶聲大發財的北涼在老謀深算的沮渠蒙遜指揮下成為涼州大戰最后的幸存者。但涼州全境的統一不是靠北涼一步步打出來的,而是靠許多個湊巧給湊出來的,再加上連年戰亂涼州幾乎全境都是廢墟。所以盡管北涼的領土不少,國力仍然很虛弱。沮渠蒙遜死后不久,北魏就滅掉了北涼。北涼的滅亡標志著五胡十六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標志著與中國作戰近千年的匈奴政權的徹底滅亡。 
  涼州境內的七國大都只支撐了三代左右,他們遵循這樣的規律,那就是第一代創業第二代揮霍第三代滅亡,這一點和五胡十六國中的其他國家差不多。涼州境內七國的君主們基本上都是以滅族而告終,但乞伏、禿發、沮渠、赫連等部族都有少數的后人生存下來。
  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南涼。據說禿發傉檀的弟弟禿發樊尼在南涼滅亡后投奔北涼,担任了北涼的臨松太守。北涼滅亡后,禿發樊尼向西方逃亡,渡過黃河來到羌中地區重建故國。以姓為國名,故稱為吐蕃。由于年代久遠,逐漸和中原失去聯系,直到唐朝時才重入史書。另外一個是胡夏,寧夏的名稱就是因此而來。胡夏的故都統萬城沉寂了五百年后又成為黨項李元昊創建的西夏國的搖籃。 
  附:統萬城遺址、統萬城銘、赫連勃勃之墓的情況介紹。 
  被遺忘的廢都——統萬城
  尋訪統萬城的道路是艱難的。它位于陜西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的陜西省靖邊縣境內,南靠無定河,北臨毛烏素沙漠,這里地廣人稀、交通極為不便。從靖邊縣城所在地張家畔向北行九十多公里路,其中一半路程是黃土沙路,兩旁黃沙彌漫,植被稀疏,幾乎看不見村莊。鄉間客車到達統萬城所屬的紅敦澗鄉后,就沒有車向前去了,必須沿一條沙土小路步行六七里,方可到達統萬城遺址。 
  有關統萬城的歷史與傳說,因年代久遠,史書記載有限,加之它地處偏僻,這個大約在東晉末年興起的、曾經繁榮顯赫了近五百年的古城幾經廢毀,最終沉寂于歷史的長河,并鮮為人知。 
  公元四世紀至五世紀間,隨著晉王朝的日益衰落,中國進入史稱“五胡十六國”的大分裂時代。 
  匈奴末代單于赫連勃勃指揮他的“鐵弗”騎兵,東征西殺,奪取大片土地,創立了大夏國。其疆域包括今陜西秦嶺以北,內蒙古河套地區、山西太原、臨汾西南及甘肅東南部,儼然北方強國。它的國都就是統萬城。統萬城意為:一統天下,君臨萬邦。《太平御覽》記載,當年赫連勃勃北游契吳山,面對這一片形勝之地,不禁失聲贊曰:“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遂征數十萬民夫,耗時五載,修筑了這座盛極一時的都城。
 
------------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4)
------------
 
  在紅敦潤鄉白城子村,當地人稱統萬城為白城子。一位文管所看守遺址的老人對我講起有關統萬城的種種傳說。 
  筑城用的土,事先都用米湯和羊血攪拌且用鍋煮過。監造城池的大將軍叱干阿利是赫連勃勃的親信大臣。史稱每筑一段城墻,必用鐵釘錐之,若錐進一寸則殺死工匠,并當即拆除重筑且連人筑進城墻里。惟錐進不到一寸,驗城者與筑城者的人頭方幸免落地。據史料記載,當時“其城土色白而堅固”,“硬可礪斧”。 
  《統萬城銘》是這樣描繪當時城池之勝景的:“崇臺霄峙,秀闕云停,千榭連隅,萬閣接屏……宮室嵯峨,層城參差,楹聯雕獸,節鏤龍璃……”足見其當時之豪奢。 
  北魏時,太武帝拓跋燾率兵攻破統萬城后曾試圖毀廢此城,卻因其城池堅固無比,只好作罷,不久便改其名為統萬鎮,后稱為夏州。 
  唐朝末年,世居夏州的黨項首領拓跋思恭因為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農民起義軍有功,受封賜姓,封夏州定難軍節度使,以統萬城為治所。至五代、宋初,黨項李氏巨居夏州一百余年,后遷河西建立西夏王朝。 
  史書記載,統萬城曾是黨項族的搖籃和西夏王朝的發祥地。北宋王朝為遏制黨項,于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曾下詔廢毀夏州城,遷民于綏、銀二州(今陜西綏德、榆林)。但因夏州城地處大漠,自唐代起連連不斷受到沙害侵襲,大概于宋、元以后就逐漸被漫漫黃沙所淹沒了。清道光年間,著名的西北史學家徐松任榆林知府時,尋訪到夏州統萬城遺址。從那時起,在浩瀚的毛烏素沙漠中沉寂了近千年、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夏國古都又被重新發現。 
  統萬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雖歷經風沙剝蝕,但其城郭仍清晰可辨,隆墩高聳。外城輪廓明析,斷斷續續的城坦高出地面2米~10米。東城周長2566米,西城周長2470米,西城西南墩臺高聳,高約31米。東南角有宮殿遺址,坐北朝南,城墻高20米,四墻外加筑馬面若干,每個長18米左右,寬16米左右,里面可儲糧亦可御敵。整個城墻遠看呈現白色,因此俗稱白城子。 
  統萬城四周的墻垣,多已被黃沙掩埋,只剩下西南頹廢的城墻依然顯現當年之神韻。踩著沒踝的黃沙,沿著殘破的城垣,我登上一座數十丈高的墩臺,那是大夏國“崇基萬仞”的宮殿遺址。佇立高聳的墩臺,環顧四野,統萬城東北和西北僅殘留著兩座已風化的角樓兀立于沙海。此刻,浩瀚無垠的毛烏素沙漠闃無人跡,過往的奢華、金戈鐵馬的殺伐早已如眼前的黃沙將一切湮滅在無邊無際的尋常歲月中。然而萬里長風拂來,仍使人體味到唐詩中描述的“寒聲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欄悵惘中。萬里山川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這歷史的蒼涼與悲壯。 
  大夏世祖赫連勃勃嘉平陵 
  赫連勃勃(?— 公元425年),本姓劉,字屈孑,屬匈奴族鐵弗部,十六國時期胡夏國的創建者。公元407年—425年在位。赫連勃勃驍勇驃悍,善騎射,多智謀,稱雄漠北,早年歸附后秦姚興,深得姚興信任。歷任驍騎將軍,奉車都尉,持節、安北將軍,并被封為五原公。
  勃勃于后秦弘始八年(公元406年)出鎮朔方。是年殺害岳父沒亦干。弘始九年(公元407年)反叛后秦,起兵自立。稱大單于,大夏天王,年號龍升,并改姓赫連氏。公元413年改元鳳翔,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都城,名曰統萬(今陜西省靖邊縣北白城子),寓“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之意。同時重用后秦降將王買德為謀士,設置百官、衙署,建立健全國家制度,圖謀發展。赫連勃勃生性殘暴,草菅人命,殺戮無度。凡造兵器完成后必殺工匠,死者數千;經常自立城頭,手執弓箭,見不順眼者,輒殺之,臣下進諫,視為誹謗,先割舌頭而后殺頭。公元417年東晉圍長安,后秦姚泓投降國亡。赫連勃勃乘晉軍劉裕還軍東返時,南下關中,占領長安。公元418年即帝位于灞上,改元昌武,又改為真興,仍定都統萬城,長安為南都,命太子赫連璝鎮守,赫連璝為“領大將軍,雍州牧、錄南臺尚書”等。后來赫連勃勃厭惡太子,想廢掉赫連璝另立太子,赫連璝得知后起兵反,被其弟赫連昌所殺。于是赫連勃勃改立赫連昌為太子。公元425年赫連勃勃病死,謚武烈皇帝,廟號世祖,葬嘉平陵。 
  赫連勃勃葬地,史載不詳,只有世傳,僅供參考。清嘉慶《延安府志》載:“赫連勃勃疑冢,在延川縣東南六十里白浮圖寺前。有七冢,相傳為夏王疑冢云”。《延川縣志》載:“白浮圖寺,在縣城南六十里,寺前有七冢,前人以為夏王疑冢”。《延綏欖勝》也載:“白浮圖寺,在(延川)城南七十里處,相傳赫連勃勃葬地”。現僅存二冢,位于延川縣稍道河鄉古里村東1.5公里處。墓地北臨交口河水,東西南三面環山塬,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二冢間距18米,冢呈橢園形,高10米,長徑17米,短徑9.6米,周長60米。冢北200米處為白浮圖寺遺址,近年村民建起一座簡易廟宇,內塑赫連勃勃像。1991年9月延川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妥善保護。 
  統萬城銘
  胡義周
  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業;道積慶隆者,必享無窮之祚。昔在陶唐,數鐘厄運,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當經綸之會,鑿龍門面辟伊闕,疏三江而決九河,夷一元之窮災,拯六合之沈溺,鴻績侔于天地,神功邁于造化,故二儀降祉,三靈葉贊,揖讓受終,光啟有夏。傳世二十,歷載四百,賢辟相承,哲王繼軌,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煥乎疇昔。而道無常夷,數或屯險,王桀不綱,網漏殷氏,用使金暉絕于中天,神轡輟于促路。然純曜未渝,慶綿萬祀,龍飛漠南,鳳峙朔北。長轡遠馭,則西罩昆山之外;密網遐張,則東亙滄海之表。爰始逮今,二千余載,雖三統迭制于崤、函,五德革運于伊、洛,秦、雍成篡殺之墟,周、豫為爭奪之藪,而幽朔謐爾,主有常尊于上;海代晏然,物無異望于下。故能控弦之眾百有余萬,躍馬長驅,鼓行秦、趙,使中原疲于奔命,諸夏不得高枕,為日久矣。是以偏師暫擬,涇陽摧隆周之鋒;赫斯一奮,平陽挫漢祖之銳。雖霸王繼蹤,猶朝日之升扶桑;英豪接踵,若夕月之登蒙汜。自開辟已來,未始聞也。非夫卜世與乾坤比長,鴻基與山岳齊固,孰能本枝于千葉,重光于萬祀,履寒霜而逾榮,蒙重氛而彌耀者哉!
 
------------
涼州后期戰神赫連勃勃(5)
------------
 
  于是玄符告征,大猷有會,我皇誕命世之期,應天縱之運,仰協時來,俯順時望。龍升北京,則義風蓋于九區;鳳翔天域,則威聲格于八表。屬奸雄鼎峙之秋,群兇岳立之際,昧旦臨朝,日旰忘膳,運籌命將,舉無遺策。親御六戎,則有征無戰。故偽秦以三世之資,喪魂于關、隴;河源望旗而委質,北虜欽風而納款。德音著于柔服,威刑彰于伐叛,文教與武功并宣,俎豆與干戈俱運。五稔之間,道風弘著,暨乎七載而王猷允洽。乃遠惟周文,啟經始之基;近詳山川,究形勝之地,遂營起都城,開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隱日,崇墉際云,石郭天池,周綿千里。其為獨守之形,險絕之狀,固以遠邁于咸陽,超美于周洛,若乃廣五郊之義,尊七廟之制,崇左社之規,建右稷之禮,御太一以繕明堂,模帝坐而營路寢,閶闔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虛而岳峙,華林靈沼,崇臺秘室,通房連閣,馳道苑園,可以陰映萬邦,光覆四海,莫不郁然并建,森然畢備,若紫微之帶皇穹,閬風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僉以為重威之式,有闕前王。于是延王爾之奇工,命班輸之妙匠,搜文梓于鄧林,采繡石于恒岳,九域貢以金銀,八方獻其瑰寶,親運神奇,參制規矩,營離宮于露寢之南,起別殿于永安之北。高構千尋,崇基萬仞。玄棟鏤榥,若騰虹之揚眉;飛檐舒咢,似翔鵬之矯翼。二序啟矣,而五時之坐開;四隅陳設,而一御之位建。溫宮膠葛,涼殿崢嶸,絡以隋珠,疽越鵓担潢贗ド詒恚形拗繅怪猓灰躚艫諭猓諼蘚鈧稹9噬頗空卟荒芪涿┍繒卟荒芫科涑疲垢巧衩髦婺#僑斯ぶ啤H裟搜懊鄖罄啵僮匆孕д妫葜室躍棵我擅畛觶淙繢礎⑿朊種λ凼汀⑩嶗窆形醋鬩雜髕淅觶狡涫我印?
  昔周宣考室而詠于詩人,閟宮有侐而頌聲是作。況乃太微肇制,清都啟建,軌一文昌,舊章唯始,咸秩百神,賓享萬國,群生開其耳目,天下詠其來蘇,亦何得不播之管弦,刊之金石哉!乃樹銘都邑,敷贊碩美,俾皇風振于來葉,圣庸垂乎不朽。其辭曰: 
  于赫靈祚,配干比隆。巍巍大禹,堂堂圣功。仁被蒼生,德格玄穹。帝錫玄珪,揖讓受終。哲王繼軌,光闡徽風。道無常夷,數或不競。金精南邁,天輝北映。靈祉逾昌,世葉彌盛。惟祖惟父,克廣休命。如彼日月,連光接鏡。玄符瑞德,干運有歸。誕鐘我后,應圖龍飛。落落神武,恢恢圣姿。名教內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圍。封畿之制,王者常經。乃延輸、爾,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勝形。庶人子來,不日而成。崇臺霄峙,秀闕云亭。千榭連隅,萬閣接屏。晃若晨曦,昭若列星。離宮既作,別宇云施。爰構崇明,仰準干儀。懸薨風閱,飛軒云垂。溫室嵯峨,層城參差。楹雕虬獸,節鏤龍螭。瑩以寶璞,飾以珍奇。稱因褒著,名由實揚。偉哉皇室,盛矣厥章!義高靈臺,美隆未央。邁軌三五,貽則霸王。永世垂節,億載彌光。
 

火焰塔 2013-08-22 22:38:07

[新一篇] 《五胡錄》 鮮卑三蕭峰的原形:慕容翰

[舊一篇] 《五胡錄》 東晉三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