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黨人文集 第四十六篇(麥迪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四十六篇
  (麥迪遜)
  致紐約州人民:
  在繼續討論前一篇論文的題目時,我要接下去研究在獲得人民的袒護和支持方面,究竟是聯邦政府占優勢,還是州政府占優勢。雖然兩種政府被任命的方式有所不同,我們必須考慮到它們實質上都是依靠合眾國全體公民的。我接受這種觀點,因為它重視前者,而證明則留在其它地方提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事實上只不過是人民的不同代理人和接受委272聯邦黨人文集托的單位;它們具有不同的權力,旨在達到不同的目的。反對憲法的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論據,似乎對人民完全視而不見,而且把這兩個不同機構不僅看作相互敵對,而且彼此在爭權時不受任何共同上級的管制。這里必須向這些先生們指出他們的錯誤。必須告訴他們:首要的權力不管來自何處,只能歸于人民;不管兩種政府中的哪一個以犧牲對方來擴大其權力范圍,這不只取決于兩者的野心或處事方式的比較。實際上和形式上都要求,在每種情況下事情應該決定于他們共同的選民的情感和許可。
  除了前次已經提出的那些理由以外,還有許多理由看來會使上述看法勿庸置疑:人民首要的和最自然的歸屬將是他們各自的州政府。有許多人期望在州政府中飛黃騰達。由于州政府的賜予,會有更多的職務和報酬。通過州政府的照管,人民的家庭的和個人的利益將會得到規定和考慮。人民將會更清楚而詳細地了解州政府的事務。大部分人民會與州政府成員建立個人相識和友誼的聯系,建立家庭和黨派方面的聯系,因此,可以預料,公眾最強烈地傾向在于州政府這一邊。
  在這方面,經驗也告訴了我們同樣的情況。雖然聯邦政府到目前為止與一個希望在更好制度下的政府比較起來缺點很多,然而在戰爭中,特別是紙幣發行準備金信用卓著時,它無論在未來的什么情況下,都會有它的巨大的積極性和重要性。聯邦政府也曾采取種種措施來保護一切珍貴的東西,而且取得一般人民所向往的一切東西。然而,事實必然是,在對早期國會的片刻熱情過去以后,人民重新把注意力和愛好轉向他們自己的政府;聯邦會議決不是眾望所歸的偶像;而反對擬議中擴大聯邦會議權力和重要性的人們的立場,就是通常希望把他們的政治影響建立在自己同胞的偏見之上的人們的立場。
  因此,正如另一地方已經提過的那樣,如果人民將來對聯邦政府的偏袒勝于對州政府的偏袒,那末改變只能產生于那種一目了然和無可辯駁的證明,這種證明會克服以前的一切傾向。在那種情況下,也決不能阻止人民在他們認為最需要信任的地方表示他們的最大信任;但即使在那種情況下,州政府也沒有什么值得担憂的,因為聯邦權力就事物的本質而論,只有在一定范圍內才能很好地行使。
  我打算把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加以比較的其他幾點,是兩者各自可能有的抵制和破壞對方措施的傾向和能力。
  事實已經證明,聯邦政府成員對州政府成員的依賴甚于后者對前者的依賴。還有,兩者所依賴的人民偏袒州政府甚于聯邦政府。就兩者相互的態度可能受這些原因的影響來說,州政府顯然處于優越地位。但是從一種明顯而非常重要的觀點來看,優勢也將屬于同一方。各成員通常總是懷著對各州的偏袒到聯邦政府中去,而很少會發生州政府的成員懷著對聯邦政府的偏袒到公共會議中去的情況。國會議員中的地區精神,必然比各州議會中的國家精神更加普遍。眾所周知,州議會所犯的錯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州議員為了他們所居住的縣或地區的各別意見而犧牲州的明顯的長遠利益。如果他們不充分擴大他們的政策,使其包括他們本州的集體福利,怎能設想他們會把聯邦的普遍繁榮以及聯邦政府的尊嚴和威望作為他們關心和協商的對象呢?由于同樣理由,州議會的成員不大會充分關心國家目標,聯邦議會的成員似乎會更加關心地方目標。各州之對于國家,正如縣和城鎮之對于各州那樣。從可能的效果來看,措施往往不是決定于國家的繁榮和幸福,而是決定于各州政府和人民的偏見、利益和所追求的目標。國會活動的精神總的說來有什么特點?對議事錄的研討以及國會議員的坦白承認,會告訴我們,議員們經常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公共利益的公正保護人,不如說是他們本州利益者的堅決維護者;如果曾經有一次為抬高聯邦政府而不適當地犧牲地方利益的情形,那么由于不適當地注意各州的地方偏見、利益和觀點而使國家的重大利益遭到損害的情形就有百次之多。我并不想用這些回顧來暗示,新的聯邦政府不會采用比目前的政府所奉行的政策更加擴大的政策計劃;更不是說新聯邦政府的見解和州議會的一樣偏狹;只是說新聯邦政府將充分具有兩者的精神,既不致于侵犯各州的權利,也不致于侵犯各州政府的特權。各州政府侵占聯邦政府的權力來加強其特權的動機,在議員當中決不會受到相應的有傾向性的壓制。
  然而,如果說聯邦政府可能和州政府一樣打算把其權力擴張到應有的限度以外,州政府在擊敗這種侵犯的辦法方面仍然處于優越地位。如果某一州的一項法令,雖然不利于全國政府,在該州卻深得人心,而且也不是過于嚴重地違犯州官員的誓言,那末,它會按照當地的方法單獨依靠本州很快得到執行。聯邦政府的反對,或者聯邦官員的干涉,只會引起各方面對州的熱情,而這種弊病如果要防止或矯正的話,除非使用那些采用時往往有點勉強或困難的方法,是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如果聯邦政府有一個不正當的措施在某些州里不得人心(事實上往往如此或者甚至一個正當的措施有時也是如此),反對此項措施的方法是強有力的,并且可隨手而來。人民的憂慮,他們對于同聯邦官員合作的厭惡或拒絕、州行政官的愁眉苦臉、立法手段造成的困境(這是在這些情況下經常附帶發生的現象,而且反對在任何州里的不容忽視的困難),這一切在一個大州內會造成極其嚴重的阻礙,而在某些相鄰的州的意見恰巧出現一致的地方,會造成聯邦政府所不愿碰到的障礙。
  但是聯邦政府對州政府權力的過奢的侵犯,不只是引起一個州或少數州的反對。這種侵犯是引起普遍的驚慌的信號。每個州政府都會擁護共同的事業,開始互相通信,商量反抗計劃。一種精神會鼓動和指導全體。簡而言之,對聯邦束縛的恐懼,如同對外國束縛的恐懼一樣,會造成同樣的聯合。除非自動取消計劃中的革新,在一種場合下如同在另一種場合下一樣,都要訴諸武力。但是瘋狂到什么程度能使聯邦政府采取這個極端呢?在與大不列顛的斗爭中,帝國的一部分用來反對另一部分。人數較多的一方侵犯人數較少一方的權利。這種企圖是不合理和不明智的,但是想起來也不是完全虛幻的。但是在我們設想的情況下會是什么樣的爭論呢?誰是爭論的雙方呢?少數幾個人民代表反對人民自己,或者不如說一批人民代表反對十三批人民代表,后者還有全體選民作為后盾。
  預言州政府會垮臺的人只留下一個口實,那就是虛妄地假定,聯邦政府可能為了野心勃勃的計劃而預先積累軍事力量。如果現在必須駁斥這種危險的真實性,則這些文章中包含的論據一定是近乎無的放矢。人民和各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會不斷選舉一些準備背叛他們的人,而叛徒在這整個時期里會一致地、有系統地為了擴大軍事建制而從事某種固定計劃;各州政府和人民竟會沉默和忍耐地注視著暴風雨的集聚,并且繼續供給材料,直到暴風雨打落到他們的頭上;對每個人說來,以上這種情況一定更象是胡亂猜忌的夢幻,或者是偽裝熱情的錯誤夸張,而不象是真正愛國主義的嚴肅思考。這個假定雖有夸張,可是就這樣作吧!假定組織一支完全與國家資源相適應的正規軍,假定這支軍隊完全效忠于聯邦政府,那末要說州政府有人民站在一起就能抵御危險仍舊不算過分。根據最好的計算,任何國家能夠負担的常備軍的最大數目,不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或者說能帶武器的人數的二十五分之一。在合眾國,這個比例不會產生一支二萬五千或三萬人以上的軍隊。一支近五十萬執有武器的民兵,由他們自己當中選出的人作統帥,為自己的共同自由而戰斗,由他們所愛戴和信任的政府所組織和指揮,是會抵得住這支常備軍的。可能有人會懷疑:在這種情況下的民兵是否能被這樣一部分的正規軍隊所打敗,凡是最熟悉我國最近成功地抵抗英國軍隊的人,最贊成否定此種可能性了。除了美國人所具有的優于其他國家的武裝的優越性以外,那些受到人民愛戴、任命民兵軍官的下屬政府的存在,會成為野心冒險的障礙,這種障礙比任何政體的單一政府所能容許的更加難以克服。雖然歐洲某些王國的軍事建制盡量擴大到公共財源可以負担的程度,但是政府仍然害怕把武器交給人民。難以肯定,人民單是依靠這種幫助就不能擺脫束縛。但是如果人民另外還擁有他們自己所選的地方政府,它們能集中全國的意志和指導全國的力量,并且由它們從民兵中任命靠拢這些政府和民兵的軍官,那末就可以最有把握地斷言,歐洲每個專制君主盡管有軍隊保護也會很快被推翻。我們不要侮辱自由而勇敢的美國公民,懷疑他們在維護自己真正擁有的權利方面不如專制權力下的賤民為把他們自己的權利從壓迫者手中拯救出來的作為吧!我們還是不要再侮辱他們,猜想他們竟然會把自己變成盲目而溫順地服從一長串預先造成的陰險措施的試驗品吧!
  本題目的論據可以歸納為一個非常簡明的形式,使之一目了然。要末聯邦政府的組織方式會使它充分依賴人民,要末不是這樣。在第一個假定下,那種依賴會約束聯邦政府不去制定不利于自己選民的計劃。在另一個假定下,聯邦政府將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它的篡權計劃會容易地被人民支持的州政府擊敗。
  在總結這篇以及前一篇論文所述的理由時,它們似乎等于一個最有力的證明,證明打算交付聯邦政府的權力對保留給各州的權力來說并不怎么可怕,因為它是達到聯邦目的所必不可少的;它還證明,對一切猜想州政府會因而消滅的驚慌的最好解釋,必須歸因于制造這些猜想的人們的莫名其妙的恐懼。
  普布利烏斯
  原載1788年2月1日,星期五,《紐約郵報》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約翰·杰伊、和詹姆斯·麥迪遜 2013-08-23 08:38:59

[新一篇] 聯邦黨人文集 第四十五篇(麥迪遜)

[舊一篇] 聯邦黨人文集 第四十七篇(麥迪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