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民主的形形色色——《中國文化的展望》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我們一般人常常自以為,先有了事實然后再用語言表達,或先有了事物然后用名詞來標記。遠出乎我們的想象之外,實際并非全部如此。在許多情形之下,我們先有了固定的語言模式然后不知不覺地用它來類分事實,我們往往先有了某些名詞然后用它們來指謂事物。這種情形頗象圖書分類。一個大的圖書館的圖書分類在基干上是固定了的。各種新來的書按照原有圖書分類法安排就是了。可是,同是安排書籍,大規模的圖書館的安排方式和小規模的圖書館的安排方式有所不同。大規模的圖書館的安排方式比較起來分類細密;而小規模的圖書館的安排方式比較起來分類簡單。例如,同是哲學書,大規模的圖書館分類起來就很細密。就地域來說,哲學有西方哲學、印度哲學、中國哲學、伊斯蘭哲學等等。就內容來分,哲學有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等等。可是,小規律的圖書館常無從作這樣詳細的分類。它不管是什么哲學,統統擺到哲學類去就算了。我們一般人對于"民主"的觀念也是這樣的。由于受宣傳的影響,我們一般人總以為"民主"的對面是"極權"。而且,在這個地球上的政治制度中,不是"民主"便是"極權",不是"極權"便是"民主"。這是根據名詞來了解事實,而不是根據事實來操縱名詞。這種思想方式頗為節省腦力,但也頗易招致錯誤。
  就魏伯(M,Weber)所說理構類型(Ideal type)而論,民主只有英美目前的類型。然而,一撮同類的種子,掉在不同的環境里,因受不同條件的作用而所結果子多少有不同的變異。同樣,如前所述,沒有人是活在社會文化的真空里。任何制度也不可能不在一種社會文化里存在和發展。既然如此,這一社會文化的特征會無可避免地要作用于它的發展。民主制度的理構在某一社會文化里的發展也是這樣。同樣叫做"民主"的政治制度,因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里,長出許多不同的變種[17]。
  "純種"的民主。美國、英澳聯邦、西歐、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及摩洛哥(Moroeco),這些國邦的政治制度都是純種的政治制度。
  至于"變種"的民主,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我們在這里且舉出下列幾種樣品:
  第一,"民主集中制"。斯達林很大方地把他的這種暴政冠以這一堂皇的稱號。
  第二,"人民民主"。蘇俄所有的衛星國邦,包括東德政權在內,都喜歡這樣自命。
  第三,"指導的民主"。印度尼西亞那位勤于制造新聞的人物蘇卡諾(Sukarno)先生把他所行的"民主"加上"指導的"這個形容詞。班達總統(President Banda)極其欣賞蘇卡諾的這一創作。他居然說;"我是民意產生的獨裁者。"
  第四,"負責的民主"。南羅德西亞的總理斯密士(Souhern Rhodeesian Premier Ian Smith)用25萬白種人緊緊統治著400萬黑人。他硬說這是"負責的"民主。
  第五,"基本民主"。這是巴基斯坦的軍人總統阿育布給他的"民主"取的名號。
  第六,"警察民主"。這是葡萄牙政治被尊稱的雅號。如果"警察民主"可以算是民主的話,那末在這個地球上不民主的國邦就很少了。
  顯然得很,上面所陳列的這些品種,都是介乎民主制度和非民主制度之間的品種。在民主制度和非民主制度之間的這一全音階(gamut)之間,尚有并不等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的"一黨專政"。提起"一黨專政",許多人士皺眉頭。他們把"一黨專政"與"不民主"在觀念上緊緊聯結在一起。因此,對他們一提起"一黨專政",他們的反應馬上就是"不民主"。"不民主"底下接著就是"專橫"、"腐化"、"貪污"、"獨裁",惡目(vices)甚多。的確,在"一黨專政"的壟斷之下,極易發生"包辦""把持"、"政治獨占"、"政策專斷"、"拒絕批評"、"權力玩弄"、強烈的排斥性、拒絕一切認真的批評,等等弊象。可是,即令如此,也只是"一黨專政"所發生的結果之一種,而不是所有的"一黨專政"發生的結果之全部。
  "一黨專政"是一種危險的政治專利(po1itical monopoly)。但是,"一黨專政"有兩種:一種是惡性的;另一種是良性的。其次,同是一個政黨的"一黨專政",可能在它的某一階段是良性的,而發展到另一階段變成惡性的。據說人的肝病就有這種情形。肝病如果不及早治好,便極易變成肝癌,肝病一變成肝癌,這個人就不可藥救了。
  依照事實而論,"一黨專政"是"兩黨政治"或"多黨政治"的大剋星。這好象玫瑰蝸牛是普通蝸牛的剋星一樣。玫瑰蝸牛一見了普通蝸牛就要把它吃掉。可是,這并不表示,在"一黨專政"之下一點民主的實質也不可能有。可能有的。在這個地球表殼上,不乏既為"一黨專政"又有民主實質的例子。堪亞(Kenya)的老酋長坎亞塔(JomoKenyatta)實行的政治制度是一黨專政。他排斥政治上的反對者。但是,這位老酋長卻有政治智慧和氣度。他在排斥反對者的同時,并沒有忘記把堪亞一切有代表性的人物集合到他唯一的政府黨里來。他又能夠組成一個精巧的民主政司。這可以說是良性的一黨專政的實例。我們知道,黑色非洲大多數的新興國邦都采一黨政制。因為,這樣的政治制度與非洲原有的部落組織易于調和。在部落組織里,長老的決定容易被大眾接受。因此,所謂"忠心的反對",根本沒有意義。印度照說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可是,在實際上,印度所行的是一黨政治。印度國會黨在政治上占絕對優勢。如果有人硬是要把西方的兩黨政治強行之于印度,那末很可能引起印度政制的全面崩潰。
  "一黨專政"如果不用作一個咒咀或歌頌的名詞,而只表示地球上面的一種政治現象,那末這種現象是特定的社會文化條件所形成的特定產品,如果一個國邦在它的社會文化的某一階段出現了"一黨專政",而且實行"一黨專政"可以減少動亂和敗壞,但為了裝點民主的門面而勉強實行兩黨或多黨政制,那末可能的結果也許是比老老實實實行"一黨專政"更糟。一個長久泡在君主專制政體之中的國邦驟然出觀民治招牌以后釀出了"一黨專政"的局面,不算一件太不自然的事。
  社會文化是政治的實質基礎與真正的原料。政治制度是功能的形式。如果某一政治制度與它所泡在其中的社會文化實質相調和,那末這一政治制度便能發揮它的功能。否則不能,而社會文化的實質是寓于泡在其中的個人之模式思想和模式行為的。中國近幾十年來有許多人高嚷制度的重要。毫無問題,制度是重要的。可是,制度并非萬靈丹。就達到一種目標而論,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制度的本身象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網。如果有了這一個網而沒有活人去用它,那末還是撈不著魚的。如果一般正常的現代人所要達到的政治目的是生命、自由和幸福,那末除了建立民主制度以外,人的品質同樣重要。我在這里所說的人的品質系指仁愛、公正、講理、廉潔、熱忱服務等等品質。為著使讀者易于明了我的意思,我觀在作四個假設在后面:
  假設一:如果實行民主政制和實行一黨專政的人之品質同樣好,那末實行民主制度固然好,實行一黨專政也壞不到那兒去。當然,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一定選擇民主政治。因為,至少就長遠的過程而論,實行民主制度比較安全:在民主制度之下,很不容易造成少數人長期把持公共機構以自肥甚至強迫大家屈從己意的局面。
  假設二:如果實行民主制度的人之品質糟,實行一黨專政的人之品質也糟,那末我將毫不游移地選擇民主制度。何以呢?因為。就制度言制度,民主制度提供改革較大的可能性及較多的機會。我們在政治歷史上沒有看見在真正實行民主制度的地區大多數人長期受極少數人的罪之實例。因此,在真正實行民主制度的地區,冒著生命的危險來以暴力推翻統治建構,成為毫無必要的事。在民主制度之下,大家拿紙彈代替槍彈。這實在比極權制度少野蠻得多。民主制度的基本價值在此。
  假設三:如果實行民主制度的人之品質糟,而實行一黨政制的人之品質優,那末我怎樣選擇呢?我都不選擇。因為,對于一個把制度和入的品質認為同等重要的而言,這種情 形恰好是正負相消。在正負相消的情形之下,選擇等于零。
  當然,我們不難設想,在這種情形之下只好讓當時的實際情況來作選擇。不過,這是目前的討論界域以外的問題。
  假設四:如果實行民主制度的人之品質優,而實行一黨政制的人之品質糟,那末毫無問題我選擇民主制度。這是一種最不必費思索的選擇。
  總括起來,在上列四種排列組合之中,我在三種情形之下選擇了民主制度。自古柏拉圖們只看到上列第三種排列組合,便據之以反對民主制度。后世之反對民主的保守主義者直接或間接從這一條思路來反對民主。其實,柏拉圖們之所以作反民主的論斷,系因囿于所見:固然啊有些造亂的人物借"民主"作幌子;可是并非所有講"民主"的人都是造亂的人物。
 


殷海光 2013-08-27 11:01:41

[新一篇] 殷海光:民主的后進問題

[舊一篇] 殷海光:民主的優點——《中國文化的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