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藝術—第十章 使情感變得更美好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十章 使情感變得更美好

當你的肉體受到損傷(比如說臉部劃破)時,你的身體會形成疤痕組織,它比原來的肌肉更堅韌,更粗糙。疤痕組織的目的是形成有保護作用的表皮或外殼,是保證同一地方不再受傷的自然方式。如果一只不合腳的鞋摩擦你腳上的敏感部位,一開始的結果是痛苦的感覺,繼續摩擦時,這個部分就形成一個繭子,一層保護的外殼。這是防止進一步的疼痛和損傷的自然保護法。

我們在受到感情上的傷害時,往往也采取同樣的方法,形成一種感情上的或精神上的“疤痕”來保護自己。我們很可能變得心腸冷酷,對外界冷漠,收縮到一個保護殼里去。

情感的傷疤使你遠離生活

很多人身體并沒有受過傷,只是在內心留有情感的傷疤,它同樣也會對個性產生影響。這些人過去受過某個人的傷害,為了防止再受到這方面的傷害,他們形成了精神上的厚繭和情感上的疤痕來保護自我。然而,這種疤痕組織不僅“保護”他不再受原來那個人的傷害,也“保護”他防范其他一切人。一道情感上的高墻就此建立起來,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都不能通過。

一位女士受過某個男人的“傷害”,就發誓再也不相信任何男人。一個孩子的自我遭到一個專橫、殘酷的父親或老師的打擊之后,也許會發誓將來永遠不相信任何權威。一個男人的愛被某個女人拒絕之后,他可能發誓將來永遠不同任何人進行感情的接觸。

就象臉上有傷疤的人一樣,過分地防范原來的傷害,可能使我們更容易受傷害、而且在其他部位受傷更重。我們筑起一道高墻來防范某個人,卻隔斷了我們與其他一切人的聯系,也把我們同我們的自我隔絕起來。前面已經談到,感到“孤獨”或者與其他人缺乏接觸的人,同樣會感到與真正的自我、與生活失去了聯系。

情感傷疤助長少年犯罪

心理學家B.赫蘭德指出,雖然少年犯顯得很有獨立性并且喜歡吹牛、尤其是吹噓他們如何藐視一切權威,但實際上他們的防范心是很重的。赫蘭德博士說,在這種堅硬的外殼里面“是一個軟弱可欺的內在自我,希望依賴于其他人”。然而,他們同任何人又不可能太親密,因為他們誰也不相信。過去他們可能受到一個他們很看重的人的傷害,他們現在不敢公開自己,怕再度受到傷害。他們永遠處于防范狀態,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排斥與痛苦,他們主動進攻。這樣,他們就離那些只要有機會就愿意愛他們、幫助他們的人越來越遠。

情感傷痕造成殘缺丑陋的自我意象

情感傷疤對于我們的自我還有一種反作用,它們使人形成一個殘缺而丑陋的自我意象,一個不為其他人所喜愛和接受的形象,一個不能與世界上的人和睦相處的形象。

情感傷疤妨礙你創造性地生活,妨礙你成為A.W.柯布斯博士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柯布斯博士是佛羅里達州教育心理學教授和顧問,他認為,每一個人的目標都應當是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這種人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經過努力達到的。自我實現的人具有下列特征:

一、              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受人喜歡的、有人需要的、大家都接受的、有能力的人。

二、              他們高度承認具有本來面目的自我。

三、              他們覺得自己和他人是一致的。

四、              他們有淵博的學識。

帶有情感傷疤的人不僅有一個誰也不需要、誰也不喜歡的、沒有能力的自我意象,而且還把他所生活的世界想象為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他同這個世界最基本的關系是一種敵對關系,他同其他人的來往不是建立在給予與接受、互相合作、共同享受之上,而是建立在壓倒、擊敗、防范等觀念之上。他對別人和對自己都不會有仁慈之心。挫折、侵犯他人和孤獨是他所付出的代價。

防止情感受傷害的三原則

一、   使自己強大到不受威脅的程度。

二、   自信和負責的態度使你無懈可擊。

三、   輕松地避免情感上的傷害。

如何消除舊的情感傷疤

實行上述三項原則,我們能夠防止感情上留下傷疤。但是對于在過去已經形成的感情上的傷疤——往日的傷害、怨恨、懊悔、憤怒——又該怎樣處理呢?一旦形成感情上的傷疤,只有一種可行的方法,那就是動手術消除它,就象消除肉體的傷痕一樣

自己進行精神上的美容手術

要除去舊的感情傷疤,你自己就可以動手。你必須是自己的整容醫生——給你自己施行精神上的美容手術。手術的結果將會帶來新的生活、新的活力、新的寧靜和快樂。

我們說情感上的美容手術和利用“心理外科”絕不僅僅是一種比喻。

舊的感情傷疤不能靠醫術或藥劑治療,只能被“切除”,完全放棄,徹底消滅。很多人用各種藥膏或油脂來涂抹往日感情的傷口,但是不起作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妻子發現丈夫不忠,經過她的醫生勸告之后,他同意“原諒”他,因而既沒有跟他吵鬧,也沒有離開他。從一切外在舉止上看,她是一個“盡了責任”的妻子:她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每頓飯也準備得很周到,等等。但是,她用很多巧妙的手段,用她冷酷的心,用炫耀她道德上的優越感來破壞他的生活,使他整天象呆在地獄里一樣。丈夫抱怨時,她就回答說,“噢,親愛的,我雖然原諒了你,但是卻無法忘懷。”她的這種“原諒”給他帶來的是一種痛苦,因為她意識到,這種原諒不過是證明她在道德上勝他一籌。假如她拒絕給予這種原諒并且離開他,也比現在這樣對他更寬容,同時自己也會更幸福。

原諒是去除情感傷疤的手術刀

享利.華德.比切爾說:“‘我能夠原諒,但我不能忘卻’,這句話其實就等于‘我不原諒’。原諒應該是象一張注銷的票據,撕成兩半,燒掉它,使它永遠不對某人不利。”

真正的、徹底的原諒就是被遺忘的,它是一把手術刀,可以刮去舊日感情創傷上的膿水,使傷口愈合,并消除疤痕組織。

不完全的或非真心的原諒,效果還比不上面部施行的不完整手術。偽裝成原諒,把它當作一種責任,其效果無異于一種假的整容手術。

你應該忘掉你的原諒,同時忘掉被原諒的錯誤。銘記在心的原諒和耿耿于懷的原諒都會使你試圖治愈的傷口重新感染。如果你對自己的原諒過于驕傲,或者過份放在心上,你很容易覺得別人被你原諒而欠你什么。如果覺得你原諒他欠你的債,于是他就等于欠了你另一筆債;這就好象一家信貸公司的職員,他們勾銷了一張借據,可是每隔兩星期又讓人立下一張新的借據。

原諒不是一種武器

對于原諒,普遍存在著各種謬見,它的治療效果一直沒有得到更多的承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真正的原諒很少出現。比如說,很多作家告訴我們,原諒可以使我們更“美好”,卻很少有人勸我們原諒別人而得到自己的快樂。另一種誤解認為,原諒可以使我們地位更優越,甚至是壓倒敵人的一種方法。這種思想往往出現在很多俏皮的警句里,比如,“不要只想‘報復’,原諒你的敵人就可以勝過他。”已故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狄羅遜告訴我們,“當對方有傷害之心時,我們則以仁慈對他,這是我們對他人所能取得的最光榮的勝利。”這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說:原諒本身可以作為一件有效的報復武器。原諒的確可以報復,然而,報復性的原諒并不等于治療性的原諒。治療性的原諒對于錯誤是要加以根除和消滅,使它象是從來不曾存在過一樣。治療性的原諒就象一種外科手術。

痛痛快快地放棄怨恨

首先,“過錯”應當被視為一種不希望出現的事而不是一件希望出現的事,特別是我們對過錯的憎惡感。一個人在真正同意截肢之前,他必須明白這只手臂沒有保留的必要,它是一種不需要的、毀壞性的和威脅性的東西。

在面部整容中沒有局部、暫時或半途的措施,疤痕組織被完全地切除了,傷口只能平整地愈合,而且必須注意面部每一個地方都要恢復受傷以前的狀態,就象從來沒有受過傷一樣。

原諒他人,也要原諒自己

我們大多數人不僅因為別人而引起情感的創傷,也因為這些創傷而折磨自己。

我們用自責、后悔、懊喪來敲打自己的頭腦。我們用自我猜疑來打倒自己,用過分的負罪感來撕碎自己。

悔恨和懊喪是想在感情上永遠生活在過去。過分的負罪感是想把過去我們做錯的事或以為是做錯的事改正過來。

情感只有在幫助我們對目前環境中的某種現實作出相應的反應時,才算得到了正確和適當的使用。既然我們不能生活在過去,我們就無從對過去做出情感上的適當的反應。請情感的反應來說,過去只能一筆勾銷、封閉起來或者徹底忘掉。我們不必以這種或那種迂回的方法采取“情感的立場”,這樣只會使我們沉溺在過去中迷失方向。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的方向和現在的目標。

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否則就不能糾正方向,“引導方向”也就不可能。但是,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憎惡或者譴責自己卻是毫無益處的。

你犯錯誤,但“你”不是錯誤

在考慮我們自己的錯誤(或別人的錯誤)時,應當把錯誤視為我們干過的或沒有干過的事情,而不應當以為錯誤使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考慮問題才有益處,才符合現實。

我們所犯的最大錯誤,是把自己的行為同“自我”混淆起來…….并且得出結論說,因為我們干過某種事,就使我們成為某種人。如果我們能看出,錯誤僅僅與我們的行動有關,我們的思想就澄清了。為了現實起見,我們在描述錯誤的時候應該使用說明動作的動詞;而不是使用說明存在狀態的名詞。

比如說,“我失敗了”(動詞形式),只不過是承認一個過失,有助于將來的成功。但是,說“我是個失敗者(名詞形式),并沒有描述你所做過的事,只是表明你認為錯誤造就了你。這樣做與學問無關,卻把錯誤“固定”下來,使它成為永久性的。這個理論在臨床心理實驗中反復得到了證明。

我們似乎會承認,所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都會偶然跌倒。我們說他“跌倒”或者“絆倒”了,而不會說他是個“跌倒的人”或者“絆倒的人”。

然而,很多家長卻認識不到,所有的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也會犯錯誤或者“不流暢”,例如猶豫,口吃,重復音節和單詞,等等。一個急躁、担心的家長一般會得出結論說,“他是個結巴”。這種態度或判斷指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孩子本身,如果感染到孩子,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個結巴。他學到的東西固定下來,口吃的習慣就可能定型了。

美國研究口吃最著名的權威溫德爾.約翰森博士認為,這種情況正是口吃產生的原因。他發現,非口吃兒童的父母比較喜歡使用描述性語句(“他不說話”)。而口吃兒童的父母則往往用判斷語句(“他不能說話”)。約翰森博士說,“我們一點點地領悟到被人們忽略了好幾個世紀的關鍵。由于過于急躁而又不熟悉正常人學習說話過程的家長硬說孩子口吃,有口吃毛病的孩子越來越多。看來,最需要了解情況和接受指導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是聽者而不是說話者。”

K.鄧拉普博士花了二十年時間研究人的習慣,習慣的形成與糾正、習慣與知識之間的關系。他發現,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一切“壞習慣”,包括壞的感情習慣。他說,最根本的問題是,患者應當學會停止責備自己、譴責自己,為自己的習慣感到悔恨——如果他想糾正這些壞習慣的話。他發現,因為患者作過或正在作某種錯事而得出了“我毀了”或者“我沒有價值”的結論是特別有害的。

所以,應當記住,“你”造成錯誤,而不是錯誤把你變成某種人。

情感上的整容使你變得年輕

對自己進行“精神面貌修整”決不是賣弄文字。它可以使你進入更豐富的生活,具備更充沛的活力,使你具有青春的“素質”。你實際上會顯得更年輕。我常常看到一個男人或女人在去掉了舊日情感上的疤痕之后,容貌上明顯地年輕了五到十歲。看看你周圍的人,你所認識的超過四十歲的人中,哪些人顯得很年輕?哪些人性情乖戾?哪些人滿腹牢騷?哪些人悲觀失望?哪些人憤世嫉俗?又有哪些是開朗、樂觀、善良的人?

對別人或者對生活滿懷怨言,可以使人年老背駝,就象肩膀上負著重担造成的后果一樣。帶有情感傷疤、滿腹牢騷的人生活在過去,這正是衰老的特征。年輕的態度與年輕的精神可以抹去心靈和面容上的皺紋,使眼睛充滿光亮,使你看到未來,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

因此,為什么不對自己做一個整容手術呢?你自己動手所需要的是:準備放松消極張力以防止傷痕,準備消除舊疤痕所用的治療性“原諒”,準備一個堅韌(但不堅硬)的外皮而不是外殼,準備創造性地生活,準備受一點傷害,準備對未來的憧憬而不是對過去的懷念。


獨眼易龍編輯整理 2013-08-28 13:01:02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九章 如何利用“失敗機制”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十一章 開放你真正的個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